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珊瑚礁区沉积物的极低放射性水平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沉积物作为放射性核素的归宿,在全球不同海区均有沉积物放射性核素的研究报道,然而珊瑚礁区却极少报道.本研究选取南海的岸礁和环礁两种类型的珊瑚礁区,采样站位跨越~1500 km(14°),系统开展南海9个不同珊瑚礁区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研究.对比不同海区沉积物的放射性水平,本研究发现珊瑚礁区沉积物的总放射性水平(等当量镭指数)只有其他海区沉积物和全球土壤总放射性水平的1%~10%,环礁沉积物等当量镭指数平均值(3.97 Bq/kg)不到全球土壤平均值(108.70 Bq/kg)的5%,珊瑚礁区沉积物具有极低的总放射性水平特征.珊瑚礁区的沉积物同时具有低~(40)K、低~(226)Ra和~(228)Ra、低~(226)Ra/~(238)U活度比值的三大特征,该特征源于珊瑚礁区的生物矿化-破碎风化而形成的生源沉积物,显著不同于其他海区的岩石土壤风化-搬运而形成的陆源沉积物.这些特征可以作为新的地球化学指标,对传统元素(Al和Ti)、稀土元素、矿物组成等手段进行有益的补充,指示珊瑚礁区水体悬浮物/沉积物中不同物质来源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生物多样性:价值及其与全球变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全球气候达创纪录高温,1999年入夏以来北大西洋两岸等中高纬度地区又出现了创纪录高温天气.美国副总统戈尔曾警告地球变暖会加重自然灾害.全球变暖正困扰着人类,与之密切相关的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本文在介绍生物多样性概念、研究层次及生物多样性重要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与全球变暖的相互影响关系.旨在引起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促进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15.3条指出"生物多样性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充实的物质基础和可靠的环境保障,因此在中国社会经济建设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3.
追踪边缘海的生命史:“南海深部计划”的科学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品先 《科学通报》2012,(20):1807-18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部过程演变"简称"南海深部计划",于2011年年初启动,是我国海洋科学第一个大规模的基础研究项目.它以"构建边缘海的生命史"为主题,从现代过程和地质记录入手,解剖一个边缘海的发育史,从深海盆演化、深海沉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3方面开展研究.在海盆演化方面,要利用现代技术重新测定南海磁异常条带,探测深部结构,争取钻探大洋壳,系统研究火山链;在深海沉积方面,要观测现代深部海流和海底沉积过程,实现深海过程研究的古今衔接,从深海沉积中提取边缘海古海洋学演变的信息;在生物地球化学方面,采用包括深潜探测在内的各种手段,认识海底溢出流体与井下流体的分布与影响,揭示微型生物在深海碳循环中的作用.与开放大洋和其他边缘海相比,南海具有研究海盆生命史的一系列优势;同时,南海的研究还将为理解亚洲和太平洋相互作用的变化提供无可替代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
南海全新世珊瑚礁的高精度热电离质谱(TIMS)铀系年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同位素稀释法热电离质谱测量技术,藉助于铀系国家一级标准物质GBW04412建立了测年程度。高精度测定了我国南海全新世珊瑚礁样品的年龄,并对质谱和α谱测年方法获得的精度进行了对比和讨论。研究表明,南海在6800-580aBP是珊瑚礁繁盛时期此期间古海平面高于现今海平面。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07,(4):12-15
珊瑚,表面上看是植物,其实是动物,与海葵有着亲缘关系.它们过滤、采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分泌碳酸钙骨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碳酸钙骨架就累积形成了珊瑚礁--海洋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生命都不能独立于生命共同体而生存.2010年--国际生物多样性年的主题"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的生命".言简意赅地表达了人类与生物多样性生死与共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何锴  蒋学龙 《科学通报》2014,(12):1055-1068
"天空之岛"指大陆山区受到地理隔离的高海拔生境,由于气候、生境等在不同海拔上的异质性,"天空之岛"中的高山生物会由隔离引发形态和遗传结构等的改变.中国西南山地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本文将中国西南山地和邻近山区划归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天空之岛",并围绕这一概念,对该区域的系统地理学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中国西南山地"天空之岛"中物种的系统地理结构和进化模式受到复杂的地形地貌、气候和生境等因素的影响,更新世气候回旋、青藏高原隆升等地质事件对生物多样性和地理格局作用显著;另一方面,由于物种对地质事件的响应机制不同,它们可能具有相似或完全不同的地理格局.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方法提出建议:结合比较系统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检验地理、气候和生物因素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地理格局、促进物种分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期望本文能为揭示生物多样性的发生机制提供研究思路,以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性问题,即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经费有限的环境下,如何最大化地保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热门话题.维护世界的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保护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的文化多样性已是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的共识,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高峰会议通过的<生物多样性公约>和2005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正式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充分表达了世界各国的这种共识.  相似文献   

9.
“海洋热带雨林”像陆地上的热带雨林一样,珊瑚礁丛的生物多样性令人吃惊。以生物生产力衡量,珊瑚礁丛的生物生产力为周围海域的50-100倍。在珊瑚礁丛中,有礁斜坡、礁坪、泻湖、点碳等小环境,加之珊瑚虫的种类达数千种,珊瑚礁的形状也千姿百态,这就既便于生物在此栖息和繁衍,也便于觅食和躲藏。珊瑚礁生态系统虽只占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千分之三,却蕴育青海洋生物四分之一的种类,大约有35万种海洋生物在此繁衍后代,并度过幼年期。像陆地上的热带雨林一样,珊瑚对地球大气中的碳循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珊瑚虫的骨骼,是100%的碳…  相似文献   

10.
南海西北部珊瑚礁在其发育过程中不但记录了环境变化的信息,而且同时也记录了该区地壳活动的信息,与珊瑚礁发育相关的地壳活动主要有断裂活动、地震活动和火山活动等。断裂活动在南海西北部珊瑚礁区的高分辨率电火花浅层地震剖面有清晰记录,并表现为新生的断裂切割珊瑚礁体;珊瑚礁区内地震活动较强,尤其是1994年12月31日和1995年1月10日在雷州半岛西南部第四纪火山活跃,对珊瑚礁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部分火山构成珊瑚礁的基座,个别出露海面为珊瑚岛。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保护好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 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 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这在联合国签 约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充分表明了世界各国对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高度重视。到目前为止,已 有168个国家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 中国是率先加入该公约的发展中国家,在 国际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  相似文献   

12.
生物多样性丧失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总称,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物种多样性是核心,它既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物种的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内容.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通过许多错综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完成的,而动物有机体在此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物种多样性,特别是动物种类多样性将直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功能.然而,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对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愈来愈显著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诸如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过度利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现象已对物种的生存产生了严重威胁.本文以生物多样性丧失为主线,回顾了近10多年来在该方向的主要进展,重点关注人类活动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分析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特征及其危害,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最新方法,并根据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提出了未来生物多样性研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1951年4月出版的以连续国界线画法绘制的我国南海U形海疆国界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地图》,是佐证中国南海疆界线的重要史料.研究发现,该图用明确的连续国界线地图符号(·——·——·)(当时国界线画法)绘制标明了我国南海U形疆界线;并用表示行政区划线的红色实线叠加描绘连续U形线,将中国南海划在中南行政区管辖范围内;该地图的U形海疆国界线内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台湾岛、北部湾和曾母暗沙等.该地图由光华与地学社编制、三联书店出版.研究提出,U形海疆线是中国南海的海疆国界线,主权归属中国;"连续U形线"和"断续U形线"两种方法都是国际认可的中国海疆国界线的描绘方式;提议用"南海U形海疆线"更形象、准确、完整、科学地表征中国南海的海疆线.  相似文献   

14.
珊瑚礁是世界热带海洋主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这一生态系统以极高的生物产量,生息在其中的动、植物丰富的种类和巨大数量使研究人员叹服不已。这是起源各不相同,而生活方式和条件又互相联系的生物群落。不过,珊瑚礁的基础仍是珊瑚虫。珊瑚是一种令人惊奇、与花很相似的动物。珊瑚虫具有双层袋囊,以一个或数个触手冠围绕的口  相似文献   

15.
2022年是全球环保运动值得纪念的一个年份.这一年不仅是首个"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50周年,也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签署的第30个年头.1992年,具有历史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公约》正式签订. 从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的紧迫性得到迅速而广泛的承认.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变异体以及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  相似文献   

16.
李骁  吴纪华  李博 《科学通报》2019,64(23):2374-2378
<正>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却受到了人类及其活动的肆虐,当前正在经历地球史上的第六次大灭绝.值得庆幸的是,面对日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灭绝态势,联合国于2012年成立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The 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 IPBES),旨在通过全球性的共同行动遏制生物多样性的快速丧失,从而改善人类的福祉.然而, IPBES内部对如何评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出现了分歧,对采用新的评估方法还  相似文献   

17.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高明  李勇 《自然杂志》2010,32(5):267-271
    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多样化程度,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赖以为继的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它包含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人类过度利用自然资源,不恰当地利用物种资源,加剧了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加速了物种的退化。国际社会制定并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用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样也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各种措施已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植物分类学的现状与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金双 《科学通报》2014,59(6):510-521
基于中国植物分类学的历史,全面而详细地对中国植物分类学的现状,特别是对文献与标本收藏、人才队伍和志书编写与质量等进行了总结.结合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中国植物保护战略及中国本土物种编目等工作需求,分析了中国植物分类学当前的处境,特别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基础研究工作的评价和导向.论述了中国植物分类本底资料的贫乏如何严重影响植物编目工作的质量及以此为基础的红色名录与黑色名录的建立等.分析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及有影响的工作,提出应利用中国的地缘与资源优势参与到国际性工作中,做出既符合国家整体形象又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具体研究工作;同时应对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各类物种编目与评估等学术性研究和资源保护、科技发展、政策制定等管理性工作提供准确而又权威的咨询.  相似文献   

19.
城市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进程正不断破坏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已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成为当前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的新动向,本文从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现状、受威胁原因及保护恢复措施等多角度探讨了城市中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希望得到热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关心城市健康发展的人们的关注与共鸣。  相似文献   

20.
清洁鱼会给进化的运作带来一种诱人的视角.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生物科学院的莱科萨·格鲁特博士,已经率先研究了这种至关重要的珊瑚礁生态系统成分.她提供了一些有研究价值的惊人的图像. 清洁鱼占据了珊瑚礁上的特殊“位置”.在那里,当它们需要清理寄主身上的寄生虫时,其他鱼就会来此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