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采用凝胶色谱柱和示差折光检测器,对合成的萘沥青树脂进行了分析,测出了产品的相对分子量为550~1 200,相对分子量分布D=1.15~1.25。与质谱法和粘度法相比,建立的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法更简便、快速和准确,误差小于±2%,对沥青树脂的合成工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2-羟基乙酯为原料,采用悬浮聚合工艺,合成得到了固体羟基丙烯酸共聚树脂.研究工作探讨了单体选择、引发剂种类及用量、悬浮剂种类及用量、油水比及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反应、树脂状态及分子量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对树脂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及分析,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与动态热机械分析检测对树脂的分子量及分布、玻璃化温度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
高性能双组份丙烯酸聚氨酯涂料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低成本,高性能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并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了丙烯酸树脂的结构和分子量分布,以此树脂为基础,采用六亚甲基二酸酯(HDI)缩二脲为固化剂,制得了高性能的双组份丙烯酸聚氨酯涂料。  相似文献   

4.
付阳  霍萃萌  姜垒  朱琰  任志勇 《河南科学》2009,27(12):1520-1523
分别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LGPC)法和多角度激光光散射一凝胶渗透色谱法(MALLS/GPC)法测定了分子量为10万以上氯化聚丙烯(CPP)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并据此对两种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方法进行了初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测定方法得到的高聚物分子量相差小于1%,分布相差约2%.与传统的GPC法相比,MALLS法可获得重均分子量的绝对值,因而与GPC联用可获得更加符舍样品实际分子量分布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炭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功能和结构材料,能否保障炭材料制品质量的关键在于使用粘结剂性能的好坏,沥青树脂粘结剂因与炭素材料有良好的亲和性而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多聚甲醛为交联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沥青树脂.考察了合成条件对沥青树脂的软化点、结焦值和β树脂等指标的影响,采用FT-IR表征了沥青树脂的合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与多聚甲醛发生了阳离子型缩聚反应,沥青树脂的软化点在136.2~177.3℃、结焦值在27.64%~38.05%、β树脂在22.79%~41.89%可以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6.
利用CHP-20多孔树脂凝胶色谱(日产),分离提纯了带磺酸基的乙烯砜型活性染料及其水解物和醇解物。采用离子对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分离分析。(一)样品的纯化合成的四个化合物见表1。采用快速层析柱对化合物Ⅰ、Ⅱ、Ⅲ进行分离提纯。填料为日本产CHP-20多孔树脂。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哈法亚油田沥青质的沉积趋势,对哈法亚油田三种不同油藏原油进行四组分分离,利用胶体体系稳定性定量计算方法预测了沥青质的沉积趋势,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凝胶渗透色谱(GPC)、核磁共振(1H-NMR)等分析手段对其沥青质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探索了沥青质分子结构与沉积趋势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哈法亚油田原油沥青质有沉积的趋势,且样品A胶体不稳定指数较大,其沥青质较容易沉积。三种沥青质的结构参数存在差异,分子量、芳香度和芳香缩合度从样品A沥青质、样品B沥青质、样品C沥青质依次减少,而氢碳比(H/C比)依次增大。沥青质聚集体的稳定性与沥青质分子结构特征密切相关,H/C比值较低以及分子量、芳香度、芳香缩合度较高的样品A沥青质具有更大的稳定能,其沥青质沉淀的可能性也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选取性能优良的浸渍纳米复合材料,利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对16种不同合成条件下的纳米复合材料样品进行实验,分别求得相对分子量和检测纳米复合材料质量指标.结果 表明,n(苯酚)∶ n(甲醛)∶ n(NaOH)∶ n(纳米SiO2)为1∶ 2.0∶ 0.1∶ 0.27,反应时间超过180min时,纳米复合材料的分散指数小,相对分子量均匀;相对分子量分布在200~400的占98.3%.树脂质量指标检测表明:ω(固体)为49.8%,ω(游离苯酚)为0.18%,ω(游离甲醛)为0.10%,ω(可被溴化物)为15.5%.  相似文献   

9.
高效凝胶色谱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析分离技术。由高效凝胶色谱填料填充的高效色谱柱是这一分离技术的核心。我校化学系研制了一种由苯乙烯与二乙烯基苯共聚的聚苯乙烯凝胶,其粒度为10μm左右。 用此凝胶装填的GPC高效柱子,理论板数可优于2万块/米,用柱长50cmGPC柱分析高聚物分子量及其分布,只需20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10.
氨酯键和脲键对嵌段聚氨酯和嵌段聚脲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四种聚氨酯、聚脲模型化合物.并用凝胶渗透色谱,应力—应变,广角X射线衍射等手段检验了在相界面或在硬段微区,不同键对聚合物分子量、力学性质和聚合物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