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柳宗元的政治哲学与黄老思想之间的关系,相当时间来都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本文结合中唐藩镇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通过对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传》《捕蛇者说》等名篇与“因天之则”、“贵清静而民自定”、“我无欲而民自朴”等黄者政治理念的比较分析,初步探讨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绍丹 《科技信息》2010,(11):276-27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相似文献   

3.
战国末年诗人屈原,在其哲理诗《天问》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宇宙、关于自然、关于历史的疑问。唐朝杰出的法家政治家柳宗元写了著名的《天对》,对此作了比较集中的回答。《天对》和《非国语》、《天说》等哲学著作一样,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期间所作,它突出地表现了柳宗元唯物主义思想。《天对》的中心思想,是批判传统的宗教的“天”的权威,充分体现了柳宗元的战  相似文献   

4.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三期上,刊出有肖远新同志所写的《略论柳柳州》一文。在谈到历代评论家对柳宗元晚年思想发展的看法“相当地不一致”时,文章这样说:“比如宋朝有两位学者,一个说:柳宗元“以谪而出,至死不屈’。另一个则说:柳宗元‘在中朝时,方虚骄而恃气,永州之后,犹听影响;至柳州后,望之似木鸡矣。’”在这里,显然是把“一个”(即田锡)同“另一个”(即陈长  相似文献   

5.
“劝、勉、勖、励、奖”辨释李宪国这几个词都有勉励义。《说文·力部》:“劝,勉也。”《礼记·月令》:“勉诸侯”郑玄注:“勉,犹劝也。”“励”,《说文·力部》作“”,训“勉力也”。帕尔雅·广诂》:“励,劝也。”又《广言》:“励,勉也。”《集韵·上养》:“...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家。他不但“好佛”,而且还公然提出了“统合儒释”的主张。早在永贞革新之前,在其《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中,就已提出:东晋以来“桑门上首好与贤士大夫游”,“由是真乘法印,与儒典并用,而人知响方”,又说:“上人之往也,将统合儒释,宣涤疑滞。”(《柳宗元集》卷二十五。下引只注明卷数)谪贬永州后写的《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中,又赞许元十八“为学恢博而贯统,……悉取向之所以异者,通而同之,搜择  相似文献   

7.
天说     
柳宗元的《天说》是批判韩愈的《天说》的。韩愈在《天说》里宣扬反动的天命观,宣称天是人类的最高主宰,具有“赏善罚恶”的威力,人的命运如何是由天决定的。 韩愈认为,虫食害万物,是万物的仇人。人比虫更厉害,祸害元气阴阳,是天地的仇人。因此,他认为能使虫的滋长减少,就“有功于物”、能使祸害元气阴阳的人的滋  相似文献   

8.
清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 柳文如奇峰异嶂,层见迭出。柳州记山水,状人物,论文章,无不形容尽致;其自命为“牢笼百态”,固宜。对柳宗元的文章,作类似的评价,在刘熙载之前,并不少见。如宋代的黄震说,柳宗元“记志人物,以寄其嘲骂;模写山水,以抒其抑郁,则峻洁精奇,如明珠夜光,见辄  相似文献   

9.
词义探微·特①黄瑞云特,本义是公牛(雄性的牛)。《说文》:“特,朴特,牛父也。从牛,夺声。”《玉篇》:“特,牡牛。”牛父、牡牛,都是公牛。《广韵》徒德切(te),入声。《诗·鲁颂·宫》“白牡刚”孔颖达疏:“白牡谓白特,刚谓赤特也。”刚是的借字。《说文...  相似文献   

10.
《玉篇》部首系统承《说文》而有改易:《说文》“据形系联”;《玉篇》“以义类聚”。《玉篇》对《说文》540部进行删并、增补:删并11部,增补13部。  相似文献   

11.
在两千多年的儒法斗争史中,法家先后写出了许多战斗的《天论》篇章,其中著名的有荀况的《天论》、王充的《谈天》、柳宗元的《天说》、《天对》、刘禹锡的《天论》等。每篇《天论》都是不同历史时期法家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代表作。在法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儒法两家的“尊天命”与“反天命”的两军对战中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许君述贾侍中说字疑义举例朱季海大徐本《说文·部》:“,前顿也。从声,贾侍中说。一读若,又若郅”,《唐韵》:“北末切”。此字篆文作,段玉裁云:“,普活切,隶变作”(段《说文》“,行貌”字注,此篆有误,段不能正;然以为之隶变则是也...  相似文献   

13.
什么叫“书籍”:《史记·礼书》“礼书第一。”唐人司马贞《索隐》注释说:“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正字通·日部》解释说:“书,几载籍谓之书。”书、书籍,作为文化载籍的总名,是人人都知道的然而要问“书”字、“籍”字的最早字义(即本义)是什么?“书”字、“籍”字的书籍义是怎样演变形成的?这就需要有一些文字学、测站学的专门知识了。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的《说文解字·叙》解释说:“著于竹帛谓之书。”许慎又在他的《说文解字·幸部》中解释说:“舍,着也。从章,着声。”“书”字属于“幸”部,幸字正是“笨(笔)”…  相似文献   

14.
《柳文指要》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章士钊晚年撰写的一部解析柳宗元作品的学术专著。关于文与道孰重孰轻,即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哪个更重要,《柳文指要》的看法有时前后矛盾。但总的看来,《柳文指要》倾向“文重于道”,即文章的艺术性重于思想性。  相似文献   

15.
台湾省中文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纂,由台湾省中国文化学院和中国文亿研究所出版发行的《中文大辞典》,在“烟”字的第六义项中解释说:“进火也。《一切经音义》十四。‘烟,进火也。’”1980年中华书局缩印发行的编成于1915年的《中华大字典》,在“烟”字的第三义项中解释说:  相似文献   

16.
留白是“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中国艺术历来讲求留白的妙用,司空图在《诗品》中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李渔在《中国画论·神韵说》写道:“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  相似文献   

17.
朱光潜的诗歌关学思想主要集中在《诗论》中,而《诗论》的重要理论来源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但是,在推进“境界”说的过程中,朱光潜却把“境界”说情趣化了,这就是“情趣”说。“情趣”说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就外在原因而言,“境界”说的圆满自足,要求诗论转换思路,以获得超越;西方关学理论的渗透和对阐释力更强的批评标准的寻求,促使“境界”说的形成。就内在原因来说,是朱光潜本人的趣味主义人生观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汉语介词绝大多数由动词衍生,唯“方”例外,古汉语介词“方”是从副词发展而来的。本文拟描述这一“副词——介词”的转化过程。《说文》方部云:“方,讲船也。”《诗·邶风·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郑笺:“方,附也。”《诗经通释》:“方本饼船之名,因而饼竹木,亦谓之方,凡船以及用船以渡通谓之方。”《国语·齐语》:“方舟设阶。”韦昭注:“方,并也。编木口哨。”由并船引申出用船或筏渡之义,又如《诗·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以卜《诗经》两例之“方”均为动词。然而,介词“方”的意义显然不是源…  相似文献   

19.
嚏喷鼻子痒     
金莲道:“梦是心头想,嚏喷鼻子痒!”(67)前人对梦是“梦由心生”多有记载。明·郑宣《昨非庵日纂》卷13云:“日有见,夜必梦扰;日有思,夜必谵语。梦变则泄精,气怒则发狂,皆因心而生也。”潘金莲的话是元杂剧的节缩,郑德辉《智勇定齐》“可不道,梦是心头想,眼跳眉毛长,鹊噪为食忙,嚏喷鼻子痒!”褚人获《坚部首集》也载农家题壁诗“鹊噪未为吉,鸦鸣未为凶。人间凶与吉,不在鸟音中。”世俗以为嚏喷是背地有人说念,即所谓“谁人背地无人说”也。嚏,必唾曰:“好人说我常安乐,恶人说我齿牙落。”苏东坡有句云:“晚来频嚏为…  相似文献   

20.
“车”的发明,中国文化典籍记载错杂。《管子》曰:“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园曲直皆中规矩。”《吕氏春秋》曰:“奚仲作车。”《山海经》曰:“吉光始以木为车。”《说文》曰:“车,夏后氏奚仲所造。”《汉书》曰:“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释名》曰:“知者创物,巧者述立,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后人多数承认的造车者,是奚仲与黄帝。因为奚仲是黄帝的后代,故追到老根儿,还是黄帝。车,发明制造出来了,谁坐呢?墨子很天真,他认为“圣王作为舟车”,乃“便民之事”,“是以民乐而利之”。以车代步,君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