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黑脉粉蝶的生物学和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脉粉蝶是阔叶十大功劳的主要害虫之一。幼虫取食嫩叶,对阔叶十大功劳造成严重损害。在广西桂林一年发生一次,以幼虫在寄主上越冬。幼虫期11龄,生活长达280—320天。试验结果表明,80%敌敌畏乳剂1500—2000倍液或40%水胺硫磷乳油2000倍液对幼虫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上海地区淡剑夜蛾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淡剑夜蛾一年发生4—5代,以老龄幼虫在草坪根部表面层越冬.1龄、2龄、3龄、4龄、5龄、6龄幼虫头壳宽分别为0.33±0.13mm,0.60±0.07mm,0.93±0.10mm,1.28±0.20mm,1.66±0.10mm,1.92±0.13mm.幼虫期总食叶量为52.17cm^2.雌雄性比1:1.24.在室外喷雾2000倍20%杀灭菊脂、2000倍20%米满、4000倍20%除虫脲、2000倍10%除尽、4000倍5%氯氰菊酯、1000倍25%灭幼脲三号和6000倍1%阿维菌素7d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在85.60%-96.20%.  相似文献   

3.
防治蒙古土象以杀成虫为主,采用塑料薄膜袋套果树苗,杨枝诱集成虫,喷50%甲胺磷、40%水胺硫磷、96%敌百虫、巴丹1000倍液。50%甲基对硫磷1500倍液、35%速灭杀丁3000倍液杀虫达92.7—100%。甲胺磷拌种杀虫95%。50%甲胺磷、50%辛硫磷、50%甲基对硫磷1∶400倍毒土,毒杀成虫、卵、1龄幼虫杀虫达97.84—100%。上述综合防治是保苗和压低下一代虫口密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樟缀叶虫是樟树的一种重要害虫,该虫在福建一年发生4代,以蛹在叶苞中越冬,翌年3月上旬羽化。卵期3—4天,幼虫共5龄,幼虫期18~36天,蛹期8~16天,越冬蛹期148~166天。成虫寿命3~7天。每雌产卵量96~274粒。3~4月期间施放白僵菌粉炮以及喷洒80%敌敌畏、90%氰戊菊酯或90%敌百虫对该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雀茸毒蛾在福建一年发生3代,以蛹越冬,翌年3月下旬成虫羽化。林间试验表明,选用80%敌敌畏1000倍液或是50%辛硫磷1000倍液或是20%氰戊菊酯3000倍液喷雾,均有较好的效果。在大发生初期采用油烟剂防治,在一般发生年份应用白僵菌防治幼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1999~2000年研究了上海地区危害樟树的樗蚕生活史和生活习性.该虫一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翌年5月上旬羽化.雌雄成虫性比为1:1.06.樗蚕的一龄、二龄、三龄、四龄、五龄幼虫平均头壳宽分别为11.32±5.49,19.8±0.29,21.45±0.32,29.79±3.60,43.88±14.29mm.从室內药剂防治实验结果来看,使用化学农药见效快,幼虫取食30%乙酰甲胺磷2000倍喷雾叶后,第2d的死亡率达82.5%,取食20%杀灭菊脂2000倍喷雾叶后,第2天的死亡率达87.5%,取食5%氯氰菊脂1000倍喷雾叶后,第2天的死亡率达92.5%.使用生物农药,4天后效果逐渐显现,具有一定的持续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辉  张凌华  郝小勇 《甘肃科技》2013,29(6):137-138
在卓尼县新堡林场选用25%灭幼脲Ⅲ号3种不同浓度对阔叶树食叶害虫幼虫进行了林间防治对比试验,结果显示,灭幼脲Ⅲ号1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10d虫口下降率为94.2%。第16天时2000倍液虫口下降率95.6%,1000倍液虫口下降率98.5%,建议在虫情较重已到发生盛期可使用1000倍液药物防治,而在幼虫危害初期用2000倍液药物防治,以节约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8.
毛竹黑叶蜂在福建福州一年发生1~2代,以幼虫越冬。林间防治试验表明,选用50%甲胺磷原液或1:10倍液、40%氧化乐果原液或80%敌敌畏原液进行竹腔注射均有良好防治效果;也可以在晴天午后应用20%氰戊菊酯40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2000倍液喷杀下竹的幼虫,或在竹秆基部撒6%666粉,均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板薯雅角叶蜂主要为害大薯(又名板薯)和薯蓣(又名淮山药)两种植物。在南宁市郊区一年发生不完全五代(含越冬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下旬成虫羽化。成虫羽化后即交尾产卵,一雌蜂产卵36—178粒。幼虫期平均15.3天,成虫期4.3天,卵期6.5天,蛹期(含茧中的幼虫)21.7天。幼虫有群居习性,在饲料不足的情况下,便取食寄主物的老叶和嫩茎表皮。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表明,喷2.5%溴氰菊酯10000倍,敌敌畏1000倍,乐果1000倍液,对大龄幼虫防治效果均达100%。  相似文献   

10.
恒温饲养黄粉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28℃恒温室中进行。成虫平均寿命为34.6天,雌虫羽化3天就能产卵。卵孵化期平均为7.2天。幼虫平均龄期为12.6龄,幼虫各龄天数差异显著,9龄以上幼虫各龄天数呈显著的递增趋势。蛹期平均为6.0天。在20—120头成虫梯度实验中,单位成虫产出的幼虫平均数与成虫数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幼虫在饲料分布均匀的饲养盆中有向中间分布的趋势。羽化后成虫的水分含量和脂肪含量随天数增加而下降。蛹脂肪含量随天数增加而下降,水分含量则上升。低龄幼虫水分含量(65.57%)高于高龄幼虫(61.89%),高龄幼虫能值(6250.2caf/gDM)高于低龄幼虫(6025.3caf/gDM).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通过红耳龟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促进红耳龟人工养殖的开展。方法:在本校爬行动物养殖场对红耳龟的生物学特性、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红耳龟的产卵高峰期为6月下旬和7月上旬,每只雌龟每年产1-2窝卵,窝卵量平均为12枚,卵的受精率为91.67%,卵化率为86.71%,常见的疾病有背腹甲畸形、腐皮病、疖疮病和水霉病。结论:红耳龟是适合推广养殖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3.
蟒河自然保护区金翅雀的繁殖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上4月至8月在山西蟒河自然保护区对金翅雀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考察,并应用回归分析研究了体重,体长,嘴峰,尾长,翼长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翅雀主要栖息在松柏和以路两侧的杨树林。每窝卵数3枚-5枚,7月以前每窝卵数可达4枚-5枚,7月以后每窝卵数以3枚居多。  相似文献   

14.
福州陶江中国淡水蛏Novaculina chinensis生殖周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活体性腺观察和组织切片法对福建闵候尚干陶江中国淡水蛏的生殖腺进行了初步研究,淡水蛏的性腺发育分为5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一年只有一个繁殖周期,繁殖期为3月下旬至4月,雌雄异体,有雄性早熟现象,较晚期的卵母细胞和成熟卵子有双质核仁现象。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中华微蛾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技术。中华微蛾在河北省昌黎县一年发生一代,老熟幼虫在虫瘿内越冬,翌年春季3月下旬开始钻出虫瘿,在虫瘿外部结茧化蛹,成虫于6月中下旬开始羽化,卵单产于新梢中部,幼虫7月上中旬开始孵化,幼虫钻入新梢内为害,形成大量虫瘿,严重影响新梢发育和树冠成型,影响杏树的产量和品质。试验采用3种不同药剂进行树干注射防治,虫口减退率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1979-1984年对非洲蝼蛄进行了生物学习性研究.在河南每年发生面积1500-2000万亩.危害作物与杂草9科30种,其中对小麦的苗期危害率平均达4.1%,最高达46.1%.以成、若虫在20-82厘米深的地下穴洞内越冬;春、秋活动深度为20及22.2厘米;夏季最浅为15.2厘米.雌虫4-10月间产卵,产卵前期61-235天.单雌可产卵1-6次,8-182粒,平均2.2次63粒.卵期12-59天平均22.4天.若虫分7-8龄,少数6或9龄个别10龄,历期130-335天.完成一个世代需经历387-418天.  相似文献   

17.
研究棘腹蛙在渝西地区的人工饲养及繁殖情况,通过对成蛙两年的饲养繁殖观察,发现其生长良好,能安全度夏和越冬;采用自然受精繁殖,获得棘腹蛙卵2 870粒(受精卵1 925粒,平均受精率为67.1%),孵化出蝌蚪1 700尾(孵化时间为12天左右,平均孵化率为88.3%),培育出变态幼蛙230只,越冬前未变态蝌蚪530尾(蝌蚪期为90天左右,平均变态率为39.6%,平均成活率为39.2%).结果表明,在海拔低、气温高的渝西地区进行棘腹蛙人工饲养和繁殖是切实可行的.该研究对棘腹蛙的规模化养殖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Extra-pair copulation and sperm competition in the zebra finch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 R Birkhead  J Pellatt  F M Hunter 《Nature》1988,334(6177):60-62
Most birds are monogamous, but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extra-pair copulations (EPCs) occur frequently despite a range of paternity guards, including mate-guarding and frequent copulation. Although EPCs are known to result in extra-pair paternity, there are no previous quantitative estimates of the success of EPCs in fertilizing eggs. We present here estimates of the likelihood of success of extra-pair copulations in a monogamous passerine, the zebra finch Poephila guttata. We show that (1) EPCs occurring under semi-natural conditions in captivity result in extra-pair paternity, (2) sperm from the last male to mate has precedence over previous matings: a single EPC occurring last is disproportionately successful in fertilizing eggs, but EPCs followed by further pair copulations have a low probability of success. Thes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sexual selection theory.  相似文献   

19.
作者报道了1996年4-7月安徽紫蓬山区的金腰燕繁殖生态.结果表明,金腰燕4月初开始繁殖,巢营在室内檐下,窝卵数5.5枚,孵化期18天,育雏期28天,雏鸟体重增长的方程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