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礼崩乐坏”,在各诸候国即将“融入世界”的大背景下,在指引社会的精神走向问题上,知识阶层发挥了前无古人式的作用:第一,他们的主张有助于解决紧迫的现实政治问题;第二,他们的理论源自对历史的剖析,因此能切实地指导当下;第三,这一时期的知识阶层不仅把对社会的思考发挥到了极致,还把强烈的责任心定格为后代文人理想的永恒。这都足以引发我们对当今知识阶层在构建中国文化中作用的思考:在融入世界格局的进程中,中国又面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课题,但百年来的“西学东渐”使知识阶层有了“言必称西方”的习惯;知识阶层面l临着传统文化有用与否的困扰,以及对继承、创新对象的迷惑,而这必将影响中国人的整体精神走向。这种现象在边疆地区更应成为学界关注之必须。  相似文献   

2.
日本之所以能与东盟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是战后日本施展各种外交手段和策略的结果:首先通过战争赔偿和直接投资,打开东南亚市场,缓和与东盟的关系;其次以经济援助为武器,稳定日本经济市场,使东盟成为其提高国际政治影响力的“助选区”;再次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东盟政策;以文化外交为手段,加强日本与东盟各国的文化与社会联系,使东盟成为其提高国际政治影响的“后院”;日本还积极参加国际政治与安全方面的合作,使东盟成为其谋求政治大国的起点。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道教历史的简要概括,以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为视角,从道教的思想体系(精神内涵)以及道教发展的推动者(士族阶层)入手,对道教的形态及衰落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道教与政治的过度亲密,对统治阶层的过分依附,是使其走向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多数社会学家认为社会流动使个体在情感体验上“受益”,但也有学者提出流动带来的是“离解”效应。通过对知乎网站“农村大学生”话题的数据以及深度访谈的分析,发现处于社会流动过程的农村大学生虽有积极情感体验,但也有被忽视和压抑的消极情感体验,进而支持整合“离解”与“受益”效应的解释。这种体验以“心路历程回溯”与“阶层旅行比较”两种逻辑联结起身份认同、教育流动、阶层忠诚及阶层位置等主题。对长距离流动者而言,积极体验是一种“突围的成就感”,因为获取了目标阶层文化资本;消极体验是“离开的煎熬”,主要是对原始阶层的忠诚带来的压力。对短距离流动者而言,积极体验是一种“投入的充实感”,在于流动者广泛的实践性参与;消极体验是一种“位置的焦虑”,是因为生存境遇所致。研究结论为当前农村大学生的校园与职场适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李俊丽 《凉山大学学报》2003,5(4):122-124,12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结构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出现了众多阶层并存的局面,这种分化对我国的政治稳定、政治参与以及执政党建设都提出了挑战。应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和促进合理阶层结构的构建,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阶层分化正处于剧烈的分化过程中,农村阶层分化是以改革开放为契机,以党的政策为引导,以市场机制为动力逐步形成的,这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中政治参与、利益整合和政治稳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应积极促进农村阶层合理分化,健全各阶层利益表达机制,完善政治参与渠道,加强农村各阶层的利益关系整合,合理定位各阶层的政治地位以优化权力配置,从而使阶层分化成为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 春秋时代,中国古代第一批知识分子群体即士阶层兴起和形成了。知识阶层的兴起和形成,不仅直接地影响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发展,而且其独特的社会性格还深远地影响着中国雅文化发展的面貌与倾向。  相似文献   

8.
代表法国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的不同利益的压力集团数量多,门类全。它们在法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十分活跃,而且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政治作用,巳成为法国政府的“社会伙伴”。它们充当政府“思想库”,参与决策并监督法律、政策的执行;联系群众,在国家权力机构和公民之间起桥梁作用并与政府磋商,使不同利益集团互作让步,协调立场。有人说,法国的政党统治制度忆逐渐被压力集团统治制度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李显龙原希望“子承父业”,效仿其父李光耀在“中美台”之间“走钢丝”,没有料到,钢丝未走好,反而触动了中国在两岸问题上的底线;非但没有为其接任总理捞取政治资本,反使其执政初期背上沉重的“政治包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剧中人物分析入手, 认为曹禺塑造女性的形象的基点源于人道主义和现实主义, 其悲剧特点是“悲”而 “惨”而非 “悲”而 “壮”, 有悲剧人物而无悲剧英雄, 这与作者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而形成的独特审美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新亭对泣”故事塑造了直面国土沦丧而悲戚无奈的周?和悲中奋起的王导两个相辅相成的人物形象,蕴含着悲情哀婉的审美意蕴、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等文化基质,彰显了六朝缘物起情、以“兴”为美的创作取向,引发了后世无数文人的情感共振。“新亭对泣”史实被初唐史家接纳与记载后,逐渐被经典化,经历代文人直引、化用、反用等成为母题性质的文学事典,涵盖诗、词、赋、戏剧等多种审美性文体,更辐射至经部文献。在不同文化场域与政治语境下,文人联系自身,从悲情之美与家国情怀两个基本意涵中抽绎出兴亡之叹、隐遁情怀、悲愤之感、飘零之情、困窘之态等多重引申涵义,使“新亭对泣”术语成为一个丰富的语义场。探赜“新亭对泣”经典化历程,可明晰文学经典生成与建构的内在理路与外在契机,丰富人们对中华文化基因中以悲为美与忧患意识的具体认知,加深人们对审美文化共同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六朝文人的群体自觉与文学社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士大夫阶层群体自觉的历程上,第一次给文学艺术带来一代新风的是曹魏时期的邺下文人集团。沿着建安文人开辟的文学自觉道路,两晋南朝相继出现了为数众多的文人社团和文学流派。相对而言,其政治热情和社会参与意识明显不如建安、正始时期强烈,但煽扬一代诗风、呼唤新的文学观念,我国文学理论批评第一次从纯艺术的角度考察文艺的自身规律,使中古文坛异彩纷呈,进入了“文学自觉”的时代。综合研究这一时期文人群体的创作实践,可以得出结论;(1)知识阶层的精神风貌及其变化,往往是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发展演变的为直接的动因,(2)文学社团和文学流派能否提出具有开创性,时代性的文学主张,进行较为成功的文学批语,取决于团体成员之间能否相互吸收,相互尊重,完全发挥艺术个性;(3)官方意识形态乃至政治权威能否在文学领域发挥良好的作用,取决于它能否越超政治关系,与文人阶层建立起情感基础,以艺术上的“知音”团结他们,充分照顾他们的精神个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私营企业主阶层日益壮大,其追求实现“政治人”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如何理性地认识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是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本文从政治参与的主体、客体和参与的途径进行了分析,对当前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阶层分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结构阶层分化突出,从而导致不同阶层的大学生子女素质代际传承阶层明显、消费支出阶层分化突出、思想政治意识阶层清晰等。有鉴于此,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弘扬阶层和谐教育;树立阶层分化意识,加强分层教育针对性;增强不同阶层大学生间的相互理解及共识教育;坚决反对"炫富"和"仇富"的不良情怀。唯有如此,才可能有效地推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5.
“矛盾凸显期”社会矛盾剧增,且错综复杂,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和部门。“矛盾凸显期”的大学生,在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学校之间以及大学生与社会之间同样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切实为大学生解决如就业等实际问题。同时,还要用“爱”来感化、创新组织管理模式,让大学生真正体会和谐和关爱。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培养的大学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和谐,才能在“矛盾凸显期”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之后,中国知识分子聚在一起讨论江泽民同志在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时,大家不约而同都会谈到一个敏感的名词——中产阶级。政治报告中的正式提法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但讨论时大家那种欢欣鼓舞的感觉,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中产阶级,现在终于可以说了。 中产阶级这个名词在中国的死亡和复活,可能会令我们的子孙后代感到奇怪。中产阶级英文是Middle class,也可以翻译成中等阶层,或中等收入阶层。这样一个流传已久  相似文献   

17.
政治教材在内容上往往有其滞后性,在教学时,如果能够根据情况充分地“活用”教材,就能使课堂充满生机。如何“活用”教材? 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与时事结合;借用舆论工具;与学生的实际结合;变轻松为严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九五八年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和工农业的全面跃进,党及时地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从而展开了教育事业上的大革命,其目的是:“在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使劳动人民知识化,知识分子工农化,逐步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并为国家积累资金,创造财富。我院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在—切学校中,必须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  相似文献   

19.
诗,应有诗味。诗味出自诗情。高远、永长、浓郁、含蓄的诗情哪里来?刘禹锡曾有《秋词》一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高远的旨趣,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想象,凝成了这首千古绝唱,艺术地回答了我们以上提出的命题。 写诗须先立意。“意,犹帅也”,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意,又是灵魂,决定着诗文的生命。意有深浅、高低、新旧之别,怎样写出立意高、深、新的诗篇呢?它主要决定于作家的思想情趣,理想境界。就拿咏秋来说吧,我们公认肃杀,萧瑟,悲凉是秋的特点和基调。也正因如此,古往今来,多少仕途失意的文人学子,多少相隔千里的思夫怨妇,多少报国无门的志士仁人,每当万木落叶,百花凋零之际,总会触景生情,感慨惆怅,或伤美人迟暮,或悲人生苦短,或哀四举无成,或叹离愁别恨,唱出了一曲曲冷清、凄苦的秋歌。刘禹锡的《秋词》则别辟蹊径,闪射着超凡脱俗的炫目光华。作者本人尽管屡遭贬谪,身处逆境但刚烈之性凛然,浩然之气充盈。在萧条苦寂的凉秋,他把人们的视线引向排云而上的晴空一鹤,让读者从它振翅高举的雄姿上,受到力与美的感染与熏陶,得到“秋日胜春朝”的喜人启迪,产生奋发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新阶层的政治参与,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要化解新阶层的政治诉求得不到满足而可能产生的矛盾,同时避免他们的政治参与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通过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