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磊 《世界科学》2009,(4):20-22
生物学中的一个未解之谜,即由各种特化细胞合作构建的人体,却部具有一个相同的基因组。在人体——脑、肝脏、骨骼、心脏和其他器官——内,大约有200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它们一定以某种方式分别读取了写进DNA中的不同的遗传指令——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每天都能见到环卫工人劳作的身影而在我们的体内,也存在着这样一群"看不见"的"环卫工人"从大脑到血液到骨骼,在我们身体的各个角落,都有"专职"的巨噬细胞为我们清除垃圾。巨噬细胞是人体中的垃圾吞噬细胞,也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吃掉的是我们血液中的病原体,肌肉和骨骼中坏死的细胞,以及肺部的尘埃。巨噬细胞的形状像个小小的荷包蛋,它们其实是一组复杂而多样化的细胞。小小的巨噬细胞能够延伸  相似文献   

3.
<正>骨骼不仅是保持身体直立的支撑,而且是向身体各部位发送和接收信号,并保持沟通的一个动态器官。这一全新的视角为骨质疏松症和其他人体疾病问题,提供了潜在的治疗方法。骨骼让我们能够直立行走,并保护我们的内脏不受损伤。同时,骨骼也让我们能够随意自如地活动四肢,强健的骨骼还能防止我们跌倒。年少时,骨骼与我们一起成长。年幼时,我们若不小心摔倒骨折,  相似文献   

4.
电化学冲动的液体网络经常扫描和迅速传遍全身。我们脑中亿万个神经元细胞要受到其他神经细胞无数信号的影响;它的“境况”处在经常变动之中。神经元,构成我们脑的这些单个神经细胞同海洋的居民非常相象。它们生活沉浸在含钠丰富的液体中,这种液体提供了永恒的,几乎尽善尽美的环境。盐、酸、氧、食物含量和温度的平衡通常维持在一定程度,这在体内其他另外部位的液体中也找不到。同其他海洋居民一样,神经元相互之间以及同环境的通讯利用“嗅觉”——利用它们对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物的敏感测定。脑的恒定、中性背景是理想的。对照之下,甚至一些化学物分子——不管是以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碳的另类问题——海洋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告诉我的孩子,赶快去看海、去看珊瑚吧,因为在不久的将来它们可能不复存在。”——一位海洋科学家的话①海洋越来越酸就在人们密切关注“二氧化碳与全球变暖”问题的同时,二氧化碳的另类问题——海洋酸化,近年来也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注意。②海洋生物将失去它们的外壳和骨骼海洋变得越来越酸,这对于珊瑚等海洋生物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它们面临失去外壳和骨骼的灭顶之灾。③我们能够埋葬二氧化碳吗?在海底火山口附近发现的液态二氧化碳湖泊,给科学家们提供了一种处理二氧化碳的新思路——把二氧化碳埋到深海里去。来自远洋科考船的不祥之兆几年前,美国女生物学家维柯多亚登上一艘前往北太平洋海域的考察船,她此行的目的是考察一种名叫“尖菱蝶螺”的小型海洋生物。“尖菱蝶螺”是一种翼足类浮游动物,小巧玲珑,活泼可爱,包裹身体的外壳不足1厘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人体是一个细胞的王国,无数的细胞构成了庞大的人体。可是,许多人未必知道这些细胞是如何连接起来的。了解其中的奥秘,可以更清楚地认识人体内各种生理活动,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举例来说,血液中的各种血细胞,平时各自在血浆中顺流邀游。当血管破裂、损伤时,释放的因子一声呼唤,路过的血细胞就一拥而上,和其它凝  相似文献   

7.
英国伦敦圣巴塞洛缪医院医学电子学部研制成功一种完全新型的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病诊断工具,它采用了电泳现象和多普勒效应,可以测定血细胞在电场中的运动速度,目前还只能测定血细胞的电泳迁移率。电泳迁移率同细胞的大小有关,同细胞表面的电荷量也有关系。有证据表明,有些人的红血球表面的电荷量反常,而患白血病的人,有些白血球表面的电荷量也反常。  相似文献   

8.
姜朋涛 《世界科学》2009,(11):31-31
假设:肿瘤干细胞 人作为一个成体的存在是起始于一个细胞分裂之后由于所处环境及位置或其他一些目前仍未洞悉等因素的影响而发育成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就是所谓的全能性干细胞。而在成体内也存在着一些干细胞被称为成体干细胞,它们作为干细胞但是不能发育成一个个体.只能发育成特定的组织来源的细胞.譬如造血干细胞等。这些干细胞均具有两个特性:自我复制的能力和分化为其他细胞的能力;而肿瘤干细胞假设的提出即基于此。也即认为在肿瘤组织作为一个器官,其中存在着一群细胞。尽管数量很少,但是它们可以自我复制而且可以分化为其他种类的肿瘤细胞对人体造成相应的危害:而肿瘤经过治疗后复发和转移就是因为这群细胞发挥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9.
正衰老的难题令人着迷,而面对人口老龄化,我们需要一些新思路。我们的细胞有一个基因沙漏。细胞通过分裂来维持生命,而分裂得到的细胞中的23对染色体几乎完全一致,但存在一种意有所指的变化:每次分裂后细胞染色体会缩短一点点。十年前,一组科学家因发现了这种持续缩短的DNA序列——端粒——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它位于染色体末端。细胞的分裂存在一个极限,称作海弗里克极限,在细胞经历过一定次数的分裂后,其端粒变得过短,这时的细胞便自知是时候平和地走向终点了。当细胞逐渐死亡,器官所剩的时间消失殆尽,我们也就身亡命殒。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精彩纷呈的世界中,我们的大脑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各种各样的反应与感知。我们的身体由数以亿计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也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体内环境,它们对这些环境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它们是否能够感受到快乐或忧伤,  相似文献   

11.
<正>看到这个标题的朋友千万不要吃惊,至少从人体细胞中所包含的遗传物质上来看,的确如此:我们体内存在着145个"外来基因",它们来自于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生命之树的划分并不严格,它更像是错综复杂的亚马孙丛林——各个枝丫交织重叠在一起。"其实,在细菌等简单真核细胞中,基因水平转移是十分常见的,这能让生物个体之间快速共享基因,从而对抗菌素产生抵抗反应。而这项研究,则为其他  相似文献   

12.
<正>和章鱼有关的每一件事都会显得不同寻常,这种动物告诉我们,没有脊梁并不一定意味着缺乏智慧,而当研究人员把几只章鱼带进实验室研究这种动物是如何移动的时候,他们有了离奇的发现——这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的科学家们用渔民捕获的9只普通章鱼作为研究对象。当这些章鱼在实验室安顿下来后,科学家把它们一股脑塞进了一个底部透明的水箱里,紧贴着水箱底部安装了摄像机,以仔细观察这些软体动物是怎么爬行的。  相似文献   

13.
当许多人梦想着飞向太空的时候。不少其他种类的动物和植物已经和航天员一起飞向了太空。最近,有两只飞上太空的蜘蛛成为航天明星,因为它们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也能结网。其实,在航天的历史上,升上太空的动物远比人多得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去太空旅游的时候,也能带上自己心爱的宠物一起上太空。  相似文献   

14.
人类没有尖牙利齿,劳作、狩猎、自卫,都离不开工具和武器。早期的工具只能利用石头、植物的枝干或动物死后留下的骨骼。考古学家在史前时期人类遗址中找到了不可胜数的石器,它们应有尽有,然而大同小异。在中国浙江省余姚河姆渡7000年前的人类遗址中,发掘出数以千计的兽骨农具,有的可以单独使用,有的钻了孔绑扎在木棒上使用。在巴黎的人类博物馆里,展示着一百年前爱斯基摩人捕鱼的用具和对付北极熊的武器,许多都是用海象牙做的。这些大自然中已有的材料为人类制造工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是也从总体上制约了人类活动的水平。当…  相似文献   

15.
正骨刺,一个听着就让人感到很疼的疾病。事实上,人们大多被病名所误导,很多患者并没有疼痛等不适感,有的甚至是在排查其他疾病时无意间发现骨关节处有刺状突起。骨刺也叫骨赘。根据发生原因,骨赘可分为创伤性骨赘和退行性骨赘。前者是骨折或手术引起的骨骼异常增生,可能导致创伤性关节炎;后者更常见,也称为老化性骨赘,即骨骼和肌腱因自然退化不足以支撑身体的重量,需要承重的骨关节系统长期遭受挤压和摩擦,导致骨骼发生磨损,机体在自我修复时产生一种良性、代偿性赘生物——骨赘。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罕见的、440万年前的骨骼化石拉开了揭示我们最早祖先的令人惊讶的身体结构和生活环境的序幕——只有少数个别化石成为了人类进化史上的主要表型特征。包括迄今发现的第一具古人类骨骼,来自德国的尼安德谷的穴居人(也称尼安德特人);1924年在南非发现的汤恩幼儿,首次揭示了人类祖先生活在非洲;还有著名的露西,它的部分骨架进一步展示了  相似文献   

17.
自然信息     
肿瘤坏死因子和以多肽为递质的网络在过去10年中,对调节细胞生长、分化和免疫,发炎,造血等功能的多肽数目了解得很快。这些因子的克隆为它们的存在和区别于其他因子提供了证据,同时克隆产物大大地有助于它们生物活性的检查。肿瘤坏死因子(TNF)和淋巴毒素(LT)这两种最初因其细胞毒素  相似文献   

18.
<正>动物——甚至是顶级掠食者——都费尽苦心避开人类,当这些变化扰乱它们的进食和行踪后,就成为一个普遍问题。生态学家贾丝廷·史密斯(Justine Smith)目前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位教授,她只用一台远程野外监控相机拍下的一段视频,就鲜活地展现一个没有尖牙利爪、没有毒性的物种在一个顶级掠食者心中留下的极度恐惧。  相似文献   

19.
永生的皮肤     
艾伦·琳娜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病理学教授,她研究皮肤细胞生物学已经十多年了。她热爱皮肤,常常充满深情地用“优美”、“亮丽” 和 “大自然的杰作”等费美之辞来描绘皮肤。她非常想搞清楚:皮肤细胞是怎么分裂.生长、分化的?又是怎样形成了我们身体表面美丽的“保护性外衣” 的? 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里培养的皮肤细胞只能生存大约15周的时间。当培养的皮肤细胞死亡时,琳娜就会把它们丢掉再重新开始培养新的皮肤细胞。但是,大约在6年前一次常规实验之后,当琳娜的助手莎迪正准备丢弃培养皿中的死亡皮肤细胞时,突然惊奇地发现…  相似文献   

20.
邵阳光  张国平  陆军  黄百渠 《科学通报》2004,49(23):2386-2393
p300/CBP(CREB Binding Protein,CBP)是多功能的转录辅激活子,它们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理过程. p300/CBP具有乙酰转移酶活性,能通过乙酰化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方式参与基因的转录调控,同时,它们能在转录因子和基本转录复合物之间起到桥梁作用,而且也能为整合多种转录辅因子提供支架. p300/CBP是肿瘤抑制子,在多种癌症中,都发现了p300/Cbp基因的突变或易位. 另外,在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中,p300/CBP的功能受到抑制可能是引起细胞毒性的根本原因. 现已证明p300/CBP参与多种白细胞介素基因的表达调控. 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本文对p300/CBP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白细胞介素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