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短篇小说《挑战》描写了中年知识分子的“他”与“她”在轮船舱室里邂逅、并互相挑逗的荒唐的故事,赤裸裸地宣扬了“爱情就是情欲”的观点。这个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刊物的编辑部为此组织了一次论讨,发了五篇观点不同的评论文章。读完《挑战》及对它的评论文章,写了一些意见,就教于作者、编者及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
顾颉刚先生曾对位处五经之首的《周易》作了相当深入的研究。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科学与民主”精神的感召,他在1929年至1930年之间,连续发表了《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论易经的比较研究及彖传与象传的关系书》等论文,冲破了易学研究中的沉闷空气,促使人们围绕《周易》的作者及成书的年代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3.
如何评价金圣叹在评点《水浒》中提出的“文法”?胡适等认为是“八股流毒”的表现,至今人们对它也缺乏足够的重视。本文对此作了辨析,说明金圣叹提出“文法”论,不仅表明他对《水浒》的卓越艺术见解,而且反映了当时的文学进一步觉醒。金圣叹的“文法”论,是对中国小说理论的宝贵贡献,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茅盾在他的小说处女作《蚀》三部曲中刻画了一群个性鲜明的“新女性”形象,文学史上称她们为“时代女性”。丁玲的早期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了一个“莎菲性格”,她后来的多篇小说人物都是“莎菲型”形象的拓展和延伸。比较分析茅盾的“时代女性”和丁玲的“莎菲型”女性形象,可知: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上,“时代女性”是革命的理想主义者,而莎菲女士是启蒙的个人主义者;在生活的逆境面前,“时代女性”在绝望中求生,莎菲女士却在颓废中耗尽生命;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时代女性”狂热地追逐爱情只为填补内心的空虚,而莎菲女士执着地将灵肉一致的爱情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祝艳春 《科技信息》2009,(32):162-162,165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杰出经典女作家简.奥斯汀最受欢迎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奥斯汀借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之口阐述了她自己的爱情婚姻观,即爱情和金钱同时拥有的婚姻才是幸福的。本文结合作者所生活的时代,分析了其形成这种爱情婚姻观的原因,并讨论了它对当代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怎样认识马克思的“不断革命论”?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应当认真地把它搞清楚。匡萃坚同志在《马克思和“不断革命论”》一文(载《新华文摘》1981年第8期)中说:“把‘不断革命论’当成马克思的科学理论,这是马克思学说发展史上的一个惊人的误会。”让我们仔细分析一下,看一看实际情况究竟怎样。一、“这种社会主义”不能指社会主义制度吗?马克思曾经指出:“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  相似文献   

7.
用“爱情”这样较为陈腐的字眼做他小说的标题,D、H、劳伦斯肯定不太情愿。他觉得除了在人们的精神上还残存一点点外,爱情已不复存在,在人们的躯体中找不到它的踪影。文学批评家里奥勒·特里林说:对劳伦斯而言,“爱情早已被革出教门”。在劳伦斯最终向现代世界介绍他重新定义的爱情之前,爱情只是被用来为他探讨其他主题的铺路石。劳伦斯在写给他朋友的信中称:“在我看来,爱情就象是已破裂的气泡。”但他承认,人类最关注的还是爱和被爱。因此,正如他在1912年所说的那样:“着手创作一部关于‘爱情胜利’的小说。”1913年劳伦斯开…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欧几里得原本》的公理化结构和直观图形在论证中的作用作了探讨分析;并对其整体结构进行了讨论;论证了它的理论基础——“比例论”和“穷竭法”.  相似文献   

9.
Adam Smith是美国经济学的创始人。他在《国富论》中强调了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在《道德情操论》中,论述了道德的力量。本文将两部著作的思想连贯起来,分析道德观念对市场经济中人们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两性爱情道德观的尖锐冲突”和“在爱情的困境中探求人性的复杂与深邃”两个方面来分析盛可以的情爱力作《道德颂》,尤其注重对作品中两性爱情道德的冲突、爱情与自由的矛盾、嫉妒心理的刻画、两性的相处方式等问题的分析,认为《道德颂》中爱情与道德的冲突由外在的显露转向内在的思考,以此展示两性爱情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表现人性的复杂性。在婚外情的题材中作品显示出向新的领域与更深的精神向度挖掘和探索的努力以及盛可以在当下文化语境中对爱情与人性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1.
明王世贞赞为“长诗之圣”的《孔雀东南飞》代表了我国汉乐府民歌的最高艺术成就,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诗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也为我国悲剧美学艺术,奠定了基础”。 在我国文学史上,描写爱情悲剧的作品难以计数,其中《孔雀东南飞》可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以后爱情悲剧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以《孔雀东南飞》为例证,粗浅地探讨我国古代爱情悲剧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1948年克劳德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文章,该文章宣告了两个孪生的学科:信息理论与编码理论的诞生。它给出了有效和可靠信息的意义,并且第一次使用了“比特”这个术语。  相似文献   

13.
一、《神思》的内容及对“神思”的不同解释“龙学”界历来十分重视《文心雕龙·神思篇》的研究并把它置于相当高的地位。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神思》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总纲,几乎统摄了创作论以下诸篇的各重要论点”。日本学者安东谅也说过:。“如果说《文心雕龙》有划时代的独刨性,是在下篇,可以把下篇开头的《神思篇》作为本书的枢纽来考虑”。《神思篇》的这一地位,正是它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决定了的。在这不足千字的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随着“沈从文研究”、“《边城》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边城》爱情悲剧性原因的关注和探讨也十分热烈,多有创新。这方面的观点经过梳理可归纳为孤独说、误会说、天命说、义利冲突说、本能与道德冲突说、文化冲突说、恋父情结说、主动选择说和寻找平衡说等九种。  相似文献   

15.
《周易》又名《易》或《易经》历来被推崇备至,奉为“群经之首”。它是一部研究“天人之学”的哲理著作,但从它的卦爻辞中保存着许多有文学价值的作品,闪烁着中国早期的文学特色。这里仅从《周易》卦爻辞中有关爱情婚姻,家庭方面的歌谣进行操索,不难发现它在义学艺术上的价值。《周易》卦爻辞有关爱情,婚姻,家庭的歌谣.从思想内容来看,有以下一些特色:《周易》卦交辞中有些对古代抢婚习俗作了生动形象的描述。“抢婚”是父系氏族社会里的一种特色的婚姻礼仪,名叫“掠夺婚”,它虽然是采用劫夺的方式来实现婚配,但男女青年大婚前…  相似文献   

16.
《有闲阶级论》:谈论美国人萦绕于怀的问题T·凡勃伦是资产阶级经济学中制度学派的创始人。《有闲阶级论——关于制度的经济研究》(1899)是他的代表作。但在当前的美国,人们却把它视为一部反映美国社会问题的著作,称“凡勃伦的书是社会病理学的书”。凡勃伦在该书序言中说:“本出的主旨在于讨论作为现代生活中一个经济因素的有闲阶级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也许第一次见到他,你就爱上了他(她),尽管对他(她)一无所知,却心甘情愿追随他(她)到天涯海角。知道吗,这并不是轻浮,只不过是你听见了自己基因的‘声音’!”———对于“一见钟情”,莫斯科大学生物学博士格纳季·西姆金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观点。究竟什么是爱情?几百年来,作家、诗人和哲学家为了表述它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伟大的伏尔泰认为,爱情是最强烈的感情,“因为它同时占据着大脑、心灵和肉体”。海涅说:“天使称它为上天的喜悦,魔鬼称它为地狱的苦痛,而人们称它为爱情。”而拉罗施伏科到最后也没搞清楚这种感觉是…  相似文献   

18.
范晔是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之一,所撰《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为古代史学史上名著。在本书编纂过程中,他针对东汉一代的史实,发表了很多史论。(据今本《后汉书》看来,共有序、论、赞二百一十四篇。)这些史论,集中反映了范晔对东汉一代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的看法,表达了他自己的思想。因此,对《后汉书》的史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价《后汉书》这部史学名著和它的作者。  相似文献   

19.
《华东科技》2006,(1):62-62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著作颇丰,早在1987年他就出版了《经济改革问题探索》,在当时我国经济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中国,吴敬琏最早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是我国经济理论界“市场经济论”和“整体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坚持市场化改革而被人称为“吴市场”。《中国增长模式抉择》的撰写是在一个大的背景下产生的。众所周知,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中国经济高速、迅猛地增长这一经济史上的“奇迹”已被世界各国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其增长速度用某些媒体的话说就是“令世界震惊”。“盛名之下,其实难负”,目前,中  相似文献   

20.
细胞的发现,对于人们认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恩格斯非常重视这个发现,曾把它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他在《自然辩证法》、《反杜林论》、《费尔巴哈论》等重要著作中都一再提到它,并深刻地指出,由于细胞的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使我们对自然过程的相互联系的认识大踏步地前进了”。因此,了解细胞发现的历史,对于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加深理解19世纪由于自然科学的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