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玉清 《科学通报》1981,26(9):570-570
在化学致突变-致癌物中某些烷化剂对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的损伤是非随机的(nonrandom)。诸如丝裂霉素C(Mitomycin C)和马丽兰(Busnlphan)可选择性地引起第1、9、16号染色体次缢痕区和y染色体断裂;表氯醇(Epichlorohydrin)和噻(口替)派则优先损伤第9号染色体的16q 12区,而第1号和y染色体对该两种化学剂似乎有较高的耐受性。说明用人淋巴细  相似文献   

2.
苏瑞珍 《科学通报》1982,27(24):1523-1523
减数分裂是发生在二倍体生殖细胞形成配子前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生殖细胞内发生同源染色体彼此联会,遗传物质交换以及染色体减数(由二倍体减至单倍体)等现象。如果生殖细胞一旦受到环境中各种诱变因子的影响,它们必将导致遗传物质的损伤及染色体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为了直接检查两次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异常。我们开展了这方  相似文献   

3.
邵伟 《科学通报》1964,9(2):169-169
许多学者的实验研究证明,低浓度抗生素,其中特别是链霉素,对动植物体细胞的染色体放射损伤有防护作用,而高浓度又对放射损伤有加强作用。但是关于抗生素对哺乳动物生殖细胞是否也有防护作用,尚无多少文献可查。只有个别学者证明链霉素对果蝇性细胞早期发生的自然突变有防护作用,和报导青霉素对果蝇生殖细胞的放射损伤有防护作用。我们研究了低浓度链霉素对小白鼠生殖细胞染色体放射损伤的防护效果。实验用20-25克体重的小白鼠,在照射前8小时由腹腔注入0.2毫升生理溶液,其中溶有不同浓度的链霉素硫酸盐(见表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吸烟会致肺癌。但由于香烟烟雾中致癌物很微量,对吸烟和肺癌的关系也可作其他解释,因此需确定其直接关系究竟如何。引起癌变的先决条件是细胞DNA的改变。DNA损伤引起染色体的可见变化有两种:染色体明显异常或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增高。在致癌物或诱变剂的浓度不足  相似文献   

5.
甲醛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视力和视网膜的选择性损害,长期接触甲醛可出现记忆力衰退,并可引起遗传物质的突变,损伤染色体。文章通过对乙酰丙酮法测定海产品中甲醛含量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甲醛是一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皮肤和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能引起视力和视网膜的选择性损害,长期接触甲醛可出现记忆力衰退,并可引起遗传物质的突变,损伤染色体.文章通过对乙酰丙酮法测定海产品中甲醛含量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吕群 《科学通报》1980,25(24):1143-1143
近年来,由于姊妹染色单体差别染色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为染色体的分子结构、DNA复制、损伤、修复和细胞周期等基本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可贵的资料。但这些研究大都在离体条件下采用组织培养的材料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1976年vogel  相似文献   

8.
西德《科学与技术展望》1979年19期介绍老鼠的卵细胞能修补与它受精时进入来的受遗传伤损的精子。很久以来已知卵细胞能排除电化学药剂处理或紫外线照射而引起的对它自己的遗传情报的明显致命的变化。最近又观察到卵细胞也能修补有遗传伤损的精子的基因组,如果没有这种办法,它就必然会引起发育破坏而死亡。在Oak Ridge国立实验室中对雄老鼠在交配前0.5~9.5天用甲基砜酸-乙酯、甲基砜酸-异丙酯、三甲蜜胺和苯芘以及X射线处理,由此得知有约50%同种系来源的雌性后代,有明显的致命的染色体损伤。但由不同种系来源的雌鼠的卵细胞做试验却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情况,即:对有些后代却仅有很低的明显致死的突变率(9~18%),而另一些却保  相似文献   

9.
蚕豆大M染色体长臂端部的显微切割与PCR扩增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染色体微切与微克隆技术由于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对特定染色体区域进行基因定位和结构研究,因此,当Scalenghe首次在果蝇唾腺染色体上取得成功后,很快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小鼠、人的染色体上.并利用该技术对染色体特定区域从分子水平上进行详细研究,并得到很多有价值的结果.我国对人类染色体微切与微克隆也已有报道,如:夏家辉等成功地构建了人类7号染色体专特性探针池和14个染色体区带特异性探针池。 但植物染色体的显微切割体外扩增与微克隆技术由于染色体同步化和制片困难与动物相比进展缓慢,目前只有在甜菜中与抗线虫有关染色体及Schondelmaier在大麦IHS染色体、Albani在小麦染色体上作过报道.我国则尚未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通常只有在细胞分裂时才能够清楚地看到。凡是能分裂的细胞都可以制作染色体标本,即使在体内不能分裂的细胞,如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加入刺激细胞分裂的植物凝血素(Phytohemagglutinin PHA)后,同样可以制得染色体标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人类染色体,长度相差很大,最长的染色体大约是7μ,约为最短染色体的5倍。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和着丝粒(Centromere)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吴旻 《科学通报》1980,25(5):239-239
自Latt于1973年用5-溴脱氧尿苷(BrdU)加荧光染料33258-Hoechst的方法查出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以来,若干实验室根据各自的条件,不断地建立和改进了各种姊妹染色单休差別(SCD)染色方法,以便获得清晰满意的标本,用于研究染色体的组成、DNA复制、损伤和修复等各种基本问题,乃至检查各种致突变物-致癌物对染色体的作用等。由于计算SCE比畸变更客观、方便,对许多致突变物-致癌物的作用又非常敏感,表现出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因此,目前已把SCE列为测检致突变物-致癌物的常规指标之  相似文献   

12.
郝水 《科学通报》1963,8(3):23-23
对于細胞的各种結构成分,至今研究最多的是染色体。这是由于染色体和組成染色体的核蛋白对于生物遺传和細胞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染色体的形态結构在有絲分裂周期中有很大变化,細胞的内外部条件对染色体的形态結构也有所影响。近十多年来关于染色体的結构的研究有了很大进步。  相似文献   

13.
显微分离黄鳝单条染色体用于基因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戢福云  余其兴  刘江东 《科学通报》2001,46(22):1894-1898
在倒置显微镜下显微分离了黄鳝56条单染色体,以兼并寡核苷酸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将其DOP-PCR产物作为探针进行染色体反向描绘,描绘结果表明,已对黄鳝1,3,5,6,7,10和12号染色体获得了成功的分离。随后,把这些染色体DNA的DOP-PCR产物列阵点于尼龙膜上,作为“特定染色体DNA池”(specifical chromosomal DNA pool0用于黄鳝基因定位,定位结果显示:Zfα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rDNA基因位于3号和7号染色体,GH和PDEGγ基因位于10号染色体,HSL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并在1,3,6和10号染色体上同时检测到Hox基因杂交信号,据此还初步推测了部分保守同线群,为鱼类基因定位和杂色体进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方法,也为鱼类核型研究中以分子标记确认每条染色体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郑国锠 《科学通报》1965,10(12):1059-1059
染色体是在1848年Hofmeister从紫鸭跖草的小孢子母细胞中发现的。四十年以后才由Waldeyer把它定名为染色体。到上世纪末,染色体的研究就已经显得很突出。自1900年孟德尔的工作被再发现和1902年染色体遗传理论创立(Sutton)以后,染色体的研究更是突飞猛进,特别是最近十多年来,自Watson和Crick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以后,染色体的研究已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无论在染色体的结构方面或功能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但是,  相似文献   

15.
褚启人 《科学通报》1986,31(7):548-548
水稻染色体易位系是研究染色体畸变、基因定位及易位连锁群的材料。Sato等利用粗线期分析法,研究了易位连锁群的细胞学图谱。然而,水稻的染色体序号、连锁群、易位连锁图及三体额外染色体缺乏对应关系,有必要确定Nishimura和Iwata易位系的易位断点及其与按染色体绝对长度编号的命名体系间的关系。本文以9个水稻染色体杂合易位系为材料,旨在鉴定易位点及牵涉的易位染色体片段。  相似文献   

16.
安全基因治疗面包酵母菌正在产生能够导致安全基因治疗的分子秘密,酵母菌内的一些DNA序列能从染色体周围跳跃而不破坏其它基因。加里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的遗传学家正在解决如何导入这些基因进入病人而无损伤的副作用。现在,基因治疗对损伤人类基因常常持中立态度,象...  相似文献   

17.
丁兆军  邓祝云  陶佳乙  张亮然  王台 《科学通报》2003,48(19):2014-2021
染色体分离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关键事件, 是保证姊妹(同源)染色体正确分配到子细胞中关键的调控环节之一. 近年来, 利用酵母等真核模式生物突变体, 研究人员克隆了一些调控细胞分裂早期姊妹染色体黏着和后期黏着素酶解的关键基因, 初步阐明了染色体分离的分子调控机理. 由多亚基蛋白组成的黏着素是保证染色体正确黏着和分离的关键分子. 在细胞分裂中后期过渡时, 经过一系列的分子识别和互作导致黏着素蛋白选择性地降解, 使染色体分离. 本文在详细地讨论了参与有丝分裂染色体分离调节的关键蛋白质及其作用机制的基础上, 简单介绍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分离过程中分子调节的差异, 并分析了染色体分离分子机制研究中尚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电离輻射对染色体作用的原初机制分为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直接作用是指,染色体的畸变是由于构成染色体的原子和分子直接吸收射线的能量的結果。間接作用一般主要指,染色体(染色线)周围的水分子在輻射作用下,  相似文献   

19.
X染色体失活现象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绮 《自然杂志》2017,39(1):25-30
在雌性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总是被异染色质化而失活,这个现象称为X染色体失活。X染色体失活保证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剂量在雌性和雄性动物之间的平衡。它是许多生物学现象和疾病的生物学基础。本文简要介绍了X染色体失活的现象,基本生物学概念以及潜在机理,最后介绍了与之相关的疾病,例如X染色体数量异常和伴性遗传疾病的病理知识。  相似文献   

20.
于恒秀  龚志云  苏艳  顾铭洪 《科学通报》2005,50(17):1869-1873
从籼稻品种中籼3037第1染色体短臂、第4染色体长臂及第11染色体长臂端三体的自交后代中, 选择形态性状出现明显变异但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仍为2n = 24的个体. 用水稻着丝粒特异的BAC克隆17p22为探针对有丝分裂早中期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 各筛选到了一单端体植株, 其体细胞中各含有一条端着丝粒染色体. 进一步分别以位于第1染色体短臂、第4染色体长臂及第11染色体长臂上的特异分子细胞学标记a0059H02, a0034E24及a0071H11为探针, 对以上3个单端体的有丝分裂早中期染色体及减数分裂粗线期的染色体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证明这些变异株确为第1染色体短臂、第4染色体长臂和第11染色体长臂的单端体. 这些单端体的植株矮小, 结实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