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王久龙  朱红凯  武斌 《科技信息》2012,(14):37+40-37,40
土壤液限塑限是工程设计中应用广泛的基本参数,通过对新疆典型土壤进行室内测定液限塑限与土壤水分参数,探索液限塑限与土壤水分参数之间的存在的关系,发现新疆典型土壤的塑限中壤土>盐碱土>砂壤土;液限则中壤土>砂壤土>盐碱土;田间持水量和塑限之间以及田间持水量和液限之间近似于线性关系,可以通过相关关系,用田间持水量推求土壤液塑限,或者用液塑限推求土壤的田间持水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沈阳城区土的塑限与液限的线性回归方程,为土的塑限试验提供参考依据,在已知液限时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塑限.方法选取沈阳地铁一号线段土的塑限和液限试验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推导线性回归方程,并用沈阳其他地区土的塑限与液限的试验数据验证该线性回归方程的准确性.结果沈阳地铁一号线段土的塑限和液限线性回归方程:粉土为wp=0.35wl+6.45(wl25),wp=0.9wl-6.74(25≤wl≤30);粉质黏土为wp=0.586wl+0.2(25≤wl≤30),wp=0.51wl+2.405(30wl≤40);黏土为wp=0.515wl+1.591(wl40).结论用推导的回归方程计算的塑限值与塑限试验值对比分析,土的分类没有改变,推导的塑限和液限线性回归方程准确.  相似文献   

3.
丁俊恩 《工程与建设》2006,20(4):376-377
文章通过对合肥地区土的液限与塑性指数的相关性分析,以及目前土的塑限试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液、塑限的线性关系式,用计算值来代替塑限试验。  相似文献   

4.
赵娟芳 《科技资讯》2013,(33):23-24
液限和塑限是黏性土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利用EXCEL对解析法确定的液塑限表达式进行编程,较人工作图法处理液塑限试验数据更方便、快捷、准确,故而是细粒土液塑限试验中成果确定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确定粘性土的液限和塑限是土工试验的重要内容,根据液,塑限参数的相关性,采用解析法,回归分析法及QBASIC编程处理等方法,对液,塑限联合试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由此确定出的液限,塑限值,较传统方法方便,准确,迅速。  相似文献   

6.
测定细粒土的液限和塑限含水率,用作计算土的塑性指标和液性指数,按塑性指数或塑性图对粘性土进行分类,评价粘性土地基的承载能力。我国目前使用76g圆锥下沉10mm时的液限强度,试验取证,联合测定仪试验简单、方便、准确,适用于各工程中。为了工程的统一,实行行业约定和规范,主要利用圆锥质量为76g的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得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圆锥入土深度,并绘制圆锥下沉深度h与含水率ω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7.
以2种天然沉积土和钙基膨润土、钠基膨润土为源土,配置具有不同柴油含量及不同目标含水量的柴油污染土,进行柴油污染土的含水量测定及界限含水量试验研究.提出了柴油污染土的起始可挥发含油量的概念,建立了能够同时考虑柴油挥发性和黏土矿物对柴油吸附作用的含水量计算方法.结果表明,以天然沉积土为源土的含油污染土的液限和塑限均随含油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以钙基膨润土和钠基膨润土为源土的含油污染土的液限随含油量的增加而减小,塑限则呈相反的变化规律.柴油污染对塑限的影响明显大于对液限的影响.以钙基膨润土和钠基膨润土为源土的含油污染土的塑性指数随含油量的增加而减小,以天然沉积土为源土的含油污染土的塑性指数则呈相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以赣南红土为研究对象,运用直剪试验和库伦强度理论,试验研究了含水量、粒径和颗粒级配对红土强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粒径为0~0.5 mm时,随着粒径增大,颗粒形成的团聚体稳定性增强,红土液限和塑限快速减小;粒径为0.5~2 mm时,随着粒径增大,团聚体稳定性略有减弱,红土液限和塑限缓慢减小并趋于稳定;当含水率为18...  相似文献   

9.
土的界限含水率液限和塑限,是土工试验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物理特性指标,其差值塑性指数可确定土名,差值与天然含水量相比较,可提供粘性土状态的液性指数,根据它可查表得到土的承载力值。因此,准确地确定液限和塑限值至关重要。国际上测定液限的方法是碟式仪法和圆锥仪法。在我国,最常用的是圆锥仪法,操作简单,标准易于统一,所测数据比较稳定。对于塑限,长期以来一直是采用滚搓法测定,其缺点是人为因素影响很大,标准不易掌握。规范规定,可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其优点是人为因素小,易于掌握。但实际应用起来也比较麻烦:首先得将土制备成…  相似文献   

10.
在室内人工制备了4种不同机油含量的污染膨胀土,对其液限、塑限、膨胀特性、抗剪强度等基本物理性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量的机油会增加膨胀土的液限,但机油含量达到一定值后,土样的液限先减小,后趋于稳定值;污染膨胀土的塑限都小于原状土,且随机油含量的增加而减小,而塑限指数均大于原状土,且随机油含量变化不大;机油含量较少时,机油对膨胀土的膨胀起促进作用,膨胀土的自由膨胀率和无荷膨胀率均增加,机油含量为8%时达到峰值;随着机油含量的增加,机油对膨胀土的破坏作用加强,膨胀土的膨胀作用减小;机油对膨胀土的结构有破坏作用,机油污染导致膨胀土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及强度均会变小。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开封地区粉砂土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静力特性,进行了固结试验、液塑限试验和直接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粉砂土的压缩系数为0.3 MPa-1,属中等压缩性土。粉砂土液限为15.3%,塑限为10.1%,塑性指数为5.2,属于含砂低液限粉土。粉砂土的内摩擦角为35.3°,黏聚力为7.5 kPa。并选取沙漠地区风积沙,及豫东平原区和南京地区广泛分布的黏性土为代表,与研究中黄泛区粉砂土的静力特性做比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得到浙江高液限土在不同含水率和干密度下的压缩指标。提出了高液限土压缩指标取值方法及标准。针对高液限土压缩特性对含水率较敏感的特点,总结了压缩指标与含水率的关系:含水率在塑限以上,土样难以压实;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压缩系数与压缩指数都增大;而液限含水率以下,高液限土的压缩模量随含水率的增加下降趋势较大,含水率大于液限时,则变化平缓;竖向压力大于100 kPa时,Burland方法能较好地对压缩曲线归一化处理,参数e*_(100)、C*_c与w/wL正相关。给出了相关经验式,便于在缺乏试验资料时对浙江高液限土的压缩指标进行快速取值。  相似文献   

13.
对高液限原状粘土进行了增湿和脱湿两种不同干湿循环路径中不同含水量变化的高液限粘土快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干湿循环增湿和脱湿过程中含水量的增加或减少对粘土抗剪强度具有较为相同的弱化或强化效应,具体表现为含水量的增加会导致高液限粘土的粘聚力呈近似幂函数形式衰减,内摩擦角呈近似二次函数形式衰减;对于相同的含水率,增湿和脱湿过...  相似文献   

14.
液体过热亚稳态极限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分子理论,讨论了纯物质亚稳态机理.从立方形态方程导出液体过热极限的计算公式.应用该公式计算了40种液体的过热极限,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二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水玻璃改良膨胀土不利工程特性的实际效果,本文以芜申线航道整治工程中南京高淳地区的膨胀土滑坡治理为研究背景,通过室内试验对改性土的界限含水率、击实特性、膨胀特性、裂隙开展特性、力学强度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玻璃掺量的增加,改性土的塑限逐步提高,液限逐步降低,可塑性降低,土中粘粒含量、亲水性矿物减少;改性土的最大干密度逐渐降低,最优含水率逐渐增加,击实曲线渐趋平缓;改性土的膨胀特性得到明显抑制;改性土强度随水玻璃掺量的增加有明显提高。可见掺入一定量水玻璃改良膨胀土在工程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土工试验指标的确定以及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和滚搓法的试验过程,并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工程安全均造成严重不利影响,而对重金属污染膨胀土的固化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采用南阳地区膨胀土,通过室内添加硝酸铅和硝酸镉溶液分别配制3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膨胀土,并采用水泥进行固化。在不同的水泥固化剂掺量下,对固化的重金属污染膨胀土进行击实、液塑限和自由膨胀率试验研究。比较分析干密度、自由膨胀率和液塑限随重金属浓度、水泥掺量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随着重金属Pb、Cd浓度的增加,污染膨胀土的干密度和自由膨胀率增大,而液塑限降低;掺入水泥后,污染膨胀土的干密度和自由膨胀率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而降低,液塑限提高,并且水泥对铅污染膨胀土的固化效果优于镉污染膨胀土。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多环芳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快速测定土壤中15种多环芳烃。通过对液相色谱柱、梯度洗脱程序、检测波长程序及柱温等液相色谱条件的选择和优化,使土壤样品中15种多环芳烃在32min内得到完全分离,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002~0.0045 mg/kg,回收率为71.20%~95.07%,RSD为5%~10%。该优化方法的精密度高、检出限低、重复性好,是一种能够快速、准确测定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原状土与冻融土物理力学性能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原状土与融土的密度、干密度、含水量、饱和度、孔隙比、塑限、液限、塑性指数、液性指数、渗透系数等物理指标。以及抗剪 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压缩模量等力学指标的差异性,并讨论了这些差异对工程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