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量子纠缠及其哲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了量子信息论,量子纠缠从理论走向实践.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与量子隐形传态的关键.量子纠缠是一个特殊的超空间、非定域的量子关联.它涉及非定域性、内部时空、个体性、纠缠资源、相互作用、对称性、同一性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问题,拓展出新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量子隐形传态过程的因果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件概念较粒子概念更为基本.利用基于事件概念的Bunge状态空间模型,对量子隐形传态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及因果关系进行了论证和分析.量子信息传递中有相互作用的发生,展现了违背"定域性作用"假设的非定域性,体现了一种新型的非定域性因果关系的存在.用不确定性原理阐明了量子信息传递中有"能量波动",并将之看做是对经典因果性中"能量传递"概念的拓展.  相似文献   

3.
相对论的创立与数学形式的能动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论的创立与数学形式的能动作用杨耀坤关于相对论的创立过程,人们发表了许许多多各具特色的见解,有的人看到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提供了与相对论相关的事实,于是将相对论的创立归结为对实验事实的概括和提升(传统经验主义者);有的人注重创造心理过程的特征,认为相...  相似文献   

4.
后相对论时代的先验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康德的空间概念和数学哲学为切入点,试图给出在非欧几何与相对论的冲击之下,康德先验哲学得以进行自我辩护的一条思路.本文认为非欧几何和相对论与先验哲学是相容的,并且先验哲学为说明数学推理的内在约束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量子纠缠现象对传统哲学观念的更深层次搅动,不仅涉及定域性与非定域性甚至因果性等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且深化了我们对概念规定本身性质的认识;不仅揭示了本体论思维方式的性质,而且揭示了本体论描述方式的意义和局限。量子纠缠的哲学意蕴是划时代的,它意味着本体论是整体性把握对象性关系的理论模型。其最终目的不是抽象普遍性终极追寻,而是为具体事物的认识提供不断合理化的整体观照。量子纠缠所涉因果性问题与因果描述模型密切相关。量子纠缠所表明的非定域性并不是量子领域本身的特性奇异,而是源于哲学理论的传统定位。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量子时空、圈量子引力,及它们与超弦中M-理论的接触、汇合上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与动向.特别是公布了圈量子引力的时空量子化研究上,在空间体积与曲面面积的离散本征值谱,以及黑洞的熵的计算上取得的突破性创新成果.同时,对量子信息中的信息最小量子单位qubit的来源以及纠缠态的非定域性,用量子时空中激发出的曲面面积量子"1/2"给出的空间叠加态的自旋(零时)关联做出了新解释.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基础隐含着三个重要的问题:时空结构问题、相互作用形式问题和测量的性质问题。这些问题之一的概念上的变革往往引起物理学理论的变革。物理学已经经历了从Galileo-Newton时空结构到Lorentz-Einstein时空结构、从超距作用形式到媒介作用形式、从测量理论和对象理论同一到测量理论和对象理论分离的变革。当今的物理学基础就是建立在Lorentz-Einstein时空、媒介相互作用和测量理论独立于对象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些概念没有发生被物理学界普遍接受的根本改变。可是EPR关联问题、宇宙奇性问题等都要求物理学理论有一个新的变革。但是,实现这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数学在人类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始终占据着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因其特有的严密性与确定性,在所有科学中都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但不同于其他的科学分支,数学的研究对象是数、集合、函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等等,这些对象是抽象的,外在于时空,与我们没有因果力的关联;其研究方法也迥异于其他科学,人们通常认为数学是通过演绎证明而先验获得,而其他科学则依  相似文献   

9.
量子叠加态是主体对微观现象多种可能状态的描述;"薛定谔猫"的尴尬是主体描述结果不适当客观化带来的尴尬.在微观观测中,现察者只是对作为描述结果的量子态的确定.量子态是对象存在的各种可能状态的几率描述,而非定域性则是在这种几率描述中所涉及的多种可能存在状态在观察确定时刻的描述性关联.量子态的叠加是各种不确定性状态或多种可能状态在描述中的共存.波函数坍缩则是由于观察使本来不确定的概率小于1的多种可能状态的描述变成确定的概率为1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逻辑哲学存在着两个基本的假设,第一个假设是命题与实在具有对应关系,第二个假设是肯定命题(p)与否定命题(~p)同构,即互为真假.前一个假设产生了一个非常棘手的负(否定)事实问题,而后一个假设本身也还有待证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维特根斯坦确立了两个基本原则,即可能性原则和同一意谓原则(p和非p具有同一意谓).本文主要论述了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两个基本原则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据此诠释了维特根斯坦所宣称的"我理论的主要特点是:认为p和非p具有同一意谓."这一思想的基本内核,同时指出了这两个基本原则对于哲学划界等问题的重要意义,从新的角度揭示了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莱格特不等式实验检验的某些新进展,阐述了贝尔不等式和莱格特不等式实验检验中"实在论"一词的物理涵义。指出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冲突(及EPR关联的存在)同形而上学中的实在论是不相干的,贝尔不等式和莱格特不等式实验检验中的"实在论"一词不直接等同于形而上学中的实在论。  相似文献   

12.
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广泛地体现在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电效应、“大统一”理论尝试之中。研究系统地梳理了几类对于等效原理的争论。与通常实验不同的是,爱因斯坦电梯实验的实验对象与检测仪器分别对应着实验者自身及其具身认知,实验结果则反过来用于对实验环境自由下落状态与所处时空特征加以判定。从具身认知推理得到的局域等效原理在认识论意义上不是系统的,而被指责为机会主义的。有效的争论方式,应通过科学史的方法,将问题从思想渊源、推理方式、发现过程、解释与理解等维度加以分析。尽管具身认知是爱因斯坦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但它并不是导致等效原理被指责为机会主义的真正原因。人们对过去和未来的标准不一,要求科学理论彻底避免机会主义倾向,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根本形式。因此,时间、空间的性质和物质的一些基本属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爱因斯坦提出的普遍相对论突出地表现了时空,运动和物质之间的密切关系的一个方面。在物理学中,有许多规律表现了这些关系的许多方面。在古典物理学中就已经发现了空间的均匀性和动量守恒定律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4.
超定问题是对因果关系的反事实理论的一项根本挑战。面对超定问题,学界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态度:一是直接否认超定存在的物理可能性,并将其案例化归为无害的联因致果;另一种则主张超定是物理可能的,并认为典型的超定案例普遍存在。这一争论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超定的本质和定义方式,同时揭示出事件作为因果关系项或许具有隐秘的非同质性。经过澄清,所谓的典型超定案例并非真实的超定,真实的超定以结果迟钝性为标志,这一结论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反事实理论的基底观念。  相似文献   

15.
“分”可以是理论上或逻辑上的“辨别”。非定域性仍表明物质是可分的。微观粒子之间的转化是否揭示粒子的可分性质取决于是否满足相应的物理条件。M理论的零维的研究至少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可能存在比普朗克长度更小的具有物理意义的存在。整体论和复杂系统理论表明物质仍然是可分的。“超越还原论”不是取代还原论,而是在还原论的基础之上,寻求其他方法论作为补充。我们应当从物质的结构、功能或性质等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无限可分性。  相似文献   

16.
本大回顾了η-ξ时空理论提出的过程和思路。η-ξ时空首次把统计物理与霍金辐射理论联系起来,可作为有限温度场论的背景时空。η-ξ时空的引入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考虑:从弯曲时空量子场论的角度看,可以认为η-ξ时空是Kruskal流形和Rindler时空的一种自然推广。从有限温度场论的角度看,η-ξ时空可以看成拓扑S~1×R~3的最大解析复延拓,这是为什么η-ξ时空与有限温度场论密切关联的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一些有待进一步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芝诺悖论的结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兴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0(11):27-30,44
本文作者认为,芝诺悖论以其深藏不露的严密结构,论证了如果承认时空是"多"而不是"一",就会造成不可克服的矛盾.在现代数学和物理学中,极限理论和集合论,量子论和相对论都在自己最根本的问题上受到这个著名悖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正一些科学家和法律专家指出,使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进行的实验可能在无意之间摧毁地球。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座落于美国的布鲁柯海文国家实验室,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之一,能够产生温度超过4万亿摄氏度的超高温粒子。专家们警告称,这台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实验可能产生一个可怕而很少被讨论的后果一一能够制造出迷你黑洞和奇异物质,进而毁灭整个地球。实验中,相对论重离子对撞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尝试从两个角度考虑技术现象:一方面,是在哲学视野下界定技术范畴和对技术进行规范性反思;另一方面,则是探讨视域的弊开,技术意识的自觉对于宣论思考可能具有的意义。就前者而言,本文强调技术作为主客体间基于力量逻辑的对话方式的实践性特征及技术自身的非道德性,而在后一方面,我认为,技术意识与眼光为我们的哲学思考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20.
时间的哲学概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间是“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存在的根本条件。任何事物的运动(包括思维和心理过程)都具有一定的发展顺序和持续过程,时间就是反映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的科学和哲学范畴。把时间观念放到重要的位置上,这是现代文明的显著特征。当代哲学所以对时间问题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传统的时间和宇宙概念业已受到相对论等现代科学的猛烈冲击;二是急剧的社会变动使不少哲学家把人的问题、存在的历史真实性问题视为哲学的中心问题。分别受这两方面的影响,现代西方哲学在时间问题上形成了对立的两派和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