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危机和失业,则是马克思用以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历史局限性的最典型的现象。当前国内外经济理论界人士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作了大量的研究,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认为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更频繁了,周期缩短了。对此笔者有不同看法,现提出来请有关同志共同探讨。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是不是更频繁,一次危机结束到新的一次危机发生的间隔时间是不是缩短了呢?这是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际问题。就理论而言,必须对经济危  相似文献   

2.
时事概览     
<正>普京呼吁俄白哈关税同盟助乌克兰摆脱经济危机俄罗斯总统普京3月5日表示,俄白哈关税同盟应尽一切可能帮助乌克兰摆脱当前经济危机。普京当天在莫斯科郊外举行的欧亚经济委员会最高理事会会议上说,乌克兰是关税同盟的重要经济合作伙伴,也是独联体自由贸易区成员。乌克兰当前正面临严重经济危机,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将给关税同盟带来负面后果。普京建议关税同盟出台措施保护各成员国生产商和出口商,并制定与乌克兰进一步合作的方案,尽一切可能帮助乌克兰摆脱当前的复杂局势。普京说,欧亚一体化进  相似文献   

3.
当前一场最严重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正在猛烈地冲击着帝国主义。美苏两霸进一步陷入了更为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之中,日子很不好过。这是天下大乱,“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国际形势的一种表现。这次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是当代资本主义各种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集中表现。因此,它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政治问题。它涉及到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对比的变化,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我  相似文献   

4.
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我们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经济危机的直观现象是商品卖不出去,对这个简单的现象,马克思从商品交换、两大生产部类间的交换、平均利润率下降等三个层次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分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经济危机的理论阐释遵循着一个内在的逻辑线索,即从抽象的商品内在矛盾到经济危机的现实爆发。研究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有助于我们分析当下的美国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虽然出现了生产过剩的隐蔽性、金融危机的先发性、有效需求"过度"的虚拟性和危机策源地中心国性等新特点,但用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这些特点只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形势下的表现形式的差异,进一步印证了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理论的科学性与前瞻性,马克思主义的危机理论为我们理解经济危机提供了一种深刻而独特的理论视角,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当前世界经济危机,正确地应对危机的挑战,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芸芸众生中微不足道的一份子,去探讨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其对社会的重要影响,以目前笔者的水平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些个问题是那些学者们、学家们去关心的事,咱们还是以一个普通百姓的身份来看当下的经济危机吧。知道经济危机这个词还是在小学,那时说经济危机是资本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如同列宁所说,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国际秩序。它不仅存在着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尖锐对立,也未能消除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一九二九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问的矛盾激化起来,其表现形式是激烈的“经济战”和“外交战”,其实质正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瓦解,终至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帝国主义从经济危机走向战争的年代,是从经济战、外交战走向武力战的年代。由于这次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8.
“美国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增强起来的经济力量,遇着了不稳定的日趋缩小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这种市场的进一步缩小,就要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美国的战争景气,仅仅是一时的现象。它的强大,只是表面和暂时的。国内国外的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就像一座火山,每天都在威胁美国帝国主义,美国帝国主义就是坐在这座火山上。”毛主席在1947年对美国经济所作的英明的论断,已为战后十几年美国经济危机的日益频繁的事实所一再证实。第二次大战时期,美国本上没有遭到战争灾祸,而且还发了战争横财。战后,由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被战争削弱,从而使美国获得扩张的机会。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私人占有制之间的根本矛盾的不能解决和这种矛盾在东风压倒西风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李君 《科技信息》2009,(30):I0060-I0061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一个知名品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只是缺资金、缺管理、缺人才,使得他们为了眼前的生存,不得不做出一些急功近利的事。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形势下,没有品牌支撑的中小企业显得更加脆弱。本文对中小企业品牌建设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几个月来,美国统治集团中的有些人,为了替美国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日益孤立的困境寻找出路,进一步加剧国际紧张局势,常常大谈其“灌木林火式的战争”(Brush-Fire war)。而在实际行动上,美国帝国主义也在不断制造和挑起这种战争。灌木林火,这里是一种比喻。去年11月间,美国统治集团的喉舌“纽约时报”在“外交事务”栏里接连发表该报专栏作家苏茲贝格的五篇文章,反复阐述灌木林火式的战争  相似文献   

11.
国外公共危机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危机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危机带来的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加强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成为国内外政府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国外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非洲国家的军费开支逐年增长,其常规武器的进口额也日益扩大,并在地区武装冲突中起了重要作用。美国和俄罗斯是非洲国家主要的武器来源国,其武器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非洲地区长期的战乱与冲突。美俄对非军售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及后金融危机时期,美俄为了拉动本国经济,积极拓展非洲军火市场。军售对军火出口国和军火进口国有着不同的意义。对美俄来说,对非军售既意味着丰厚的经济利润,又可谋求对非政治影响力。对非洲国家而言,美俄军售带来的并非和平、安全及经济发展,更多的是无尽的灾难和战争。中国对非军售以加强非洲国家国防,促进非洲国家与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为主要目的,但因种种因素的制约,中国对非军售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3.
"驼峰"航线产生于中国抗战最危难的时刻,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困难最危险的航线,是二战中最庞大的空中运输规模体系,是抗战后期开展外贸和对外交往的最主要国际通道,是东方战线上最受关注的战略航空线,同时也是集战争、勇气、友谊为一体的最著名的航线.  相似文献   

14.
“驼峰”航线产生于中国抗战最危难的时刻,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困难最危险的航线,是二战中最庞大的空中运输规模体系,是抗战后期开展外贸和对外交往的最主要国际通道,是东方战线上最受关注的战略航空线,同时也是集战争、勇气、友谊为一体的最著名的航线。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带给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战略创新,即联盟战略、技术创新战略、融资创新战略、产品创新战略、市场创新战略以及制度创新战略必将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和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磊 《科技资讯》2012,(15):165-165
我国民营企业的特殊经济性质决定了它在吸引人才方面具有先天的不足,加之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致使全球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民营企业全面开展职业生涯管理迫在眉睫,它不仅仅是帮助企业员工成长的手段。而且逐渐被企业看作一种特殊资产,企业的全面成功与这一领域的成就息息相关职业生涯管理成为我国民营企业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3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深化,日本统治阶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对内实行法西斯化、对外进行侵略扩张以及在意识形态中推行敌视共产主义的政策,成为日本天皇史观产生的历史背景。日本现代史学中的天皇史观以宣扬国粹主义、种族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史学观为主要内容。日本的天皇史观为日本建立天皇制法西斯独裁政权、为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为对抗进步史学的发展、为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思潮的复活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生态社会主义是西方生态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倾向的一股思潮。它从人类生存环境面临严峻危机的现实出发,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它的理论观点对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出兵朝鲜,是在国家工作重心准备向经济建设转移的背景下进行的,准备大规模经济建设是影响中国决策的重要因素。战争各阶段的行动部署,也是围绕着是否有利于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去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1951年夏,新中国不失时机地执行边打边谈、通过谈判结束战争的方针。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的影响,介绍了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措施和金融危机下的中俄贸易走向。认为:金融危机使高度外向型发展模式的中国外贸受到重创;作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俄罗斯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未来中俄两国的经济相互依存度将越来越大,任何一国经济环境的变化都会对另一国产生影响,加强中俄战略性经贸合作将使两国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