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和中国政府日益重视周边外交的背景下,中国周边外交亟需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构建面向未来十年的“大周边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2.
《世界知识》2013,(24):14-27
筹备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与“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是目前外交界和国际关系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安邻、睦邻、富邻”政策,十几年来已为人们耳熟能详,而周边地区在我国总体外交布局中占据着“首要”地位(而“大国”处于“关键”地位)。中国发展了,周边外交也在持续推进,当然随发展而来的问题也在凸显。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于10月24—25日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并立即引起国内国外的注意和热议。那么,座谈会体现的一系列理念创新,意义何在?它是对过去周边外交工作的革故鼎新,还是继承发展?今后工作的重点、方向、战略、目标、举措如何?什么应该坚持,什么应该发扬,什么应该注意,什么应该调整转变?  相似文献   

3.
《世界知识》2014,(1):38-38
<正>2013年10月,中共中央举办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第一次召开如此高层级和全国规模的会议专门研究周边外交工作,在共和国外交史上是空前的。七常委全部出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会议确定了今后五年至十年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明确了中国解决周边外交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习近平提出的"亲、诚、惠、容"四字箴言,将成为中国营造睦邻友好周边环境和确定中国外交战略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正>周边外交对中国的发展大局和外交大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中国整体外交中居于首要地位的一部分,同时又有其自身的基础体系和战略架构,并与大国外交、多边外交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我认为,习近平关于周边外交的新理念,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时代观习近平是从中国的发展大局和根本利益、从世界大势和主流趋势去认识周边形势的。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巨大成功,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周边外交思想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周边地区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依托,在保持外交大政方针延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周边外交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于推进新时代的周边外交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几个选项需慎重对待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10月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周边外交战略和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更加主动。”他指出,周边对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要从战略高度分析和处理问题,提高驾驭全局、统筹谋划、操作实施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亲、诚、惠、容"是2013年中国外交最鲜亮的外交理念,是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周边外交的概念性纲领。稍有遗憾的是,对"亲、诚、惠、容"的各种理解和议论很多,却未能见到"权威"的解释。《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设“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周边外交战略的核心概念。中国周边外交的顶层设计不仅要大力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中孟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一东盟高铁黄金走廊”等,形成活力四射的中国周边经济圈,“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媵,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获得裨益和助力”,  相似文献   

9.
日本首相安倍2013年以每月至少出访一次的频率访问25个国家、“华丽”地启动了“地球仪外交”后,在2014年第一个月份进一步扩展其“地球仪外交”射程、全力开展“全方位”首脑外交。当我们转动地球仪“俯瞰”安倍倾力推进的“地球仪外交”时,发现安倍“地球仪外交”“忽略”了日本的近邻——中国,且安倍足迹遍布中国周边和中国的重要朋友——非洲,这不能不令人忧虑安倍大力推行“地球仪外交”的战略意图以及未来中日关系的严峻形势。  相似文献   

10.
晓岸 《世界知识》2014,(16):26-28
<正>"远端外交"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对外交工作倾注了大量精力,迄已出访八次,足迹遍及五大洲23国,开启了首脑外交新时代。在行程设计上,将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和多边外交有机结合起来,强烈体现全方向布局的意识和能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占据了习近平最多的出访时间,这完全符合新时期中国在世界上的自我定位和方略认知:中国再怎么强大,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本,必须始终紧密依托发展中世界、深切造福发展中世  相似文献   

11.
给东北亚一个“暖源”——从中国周边战略角度的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只有厘清了中国外交策略尤其是周边战略发展至今的演变逻辑,才能清楚其曾经的作用以及当下的局限性和问题,从而对未来的选择做出正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2.
薛力 《世界知识》2018,(1):73-73
从地理上看,东北亚包括蒙古国、朝鲜、韩国、日本四个国家,加上中国的一部分(华北与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一部分(远东联邦管区与西伯利亚联邦管区)。中国的东北亚外交(diplomacy)就是针对这五个国家的外交。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周边外交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优先方向,在东北亚这个次区域,“政治与安全问题影响经济发展”是这一地区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3.
回顾2013年,新一届中国政府的外交可用“战略谋划”、“主动塑造”、“积极创新”和“底线思维”四个关键词来形容,这些特征丰富和充实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内涵,开启了中国外交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4.
马燕冰 《世界知识》2013,(21):25-27
近两年来,中国周边尤其是南海地区的一些国家配合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围堵中国”。一时间,中国周边外交向何处去,中国的东盟政策向何处去,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国内战略界争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5.
丁日昌的外交思想形成于19世纪60-70年代。这对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内容有:坚守条约的和平外交思想,“自强为本”的实力外交思想,“遣使设领”、“保护华侨”以及主张实行“均势外交”的外交策略等等,从三个方面对丁日昌外交思想的成因作一略述。  相似文献   

16.
外交保护是当代国际法领域的重大问题之一,该问题的研究对于我国也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根据国际法,无国籍人和难民都无法得到国家的外交保护。不过,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2006年通过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第8条却将无国籍人和难民纳入外交保护的范围。在无国籍人与难民等法律上和事实上不受保护的人问题上,现行国际法的规定还有很多方面相当不完善。因此,过分扩大外交保护的范畴并不一定对国际法的发展有益。更何况,我们在外交保护之外还有那么多救济途径可以选择。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拥有十分独特的外交文伴,诸如西方化与东方情结兼容麓多极的力量中推行均势外交,通过对外政策向外推行和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这种外交文化影响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18.
作为晚清外交官员,张荫桓对外交与内政的辨证关系有深刻的认识,不仅内政影响外交,外交反过来也影响内政,他希望仿照西方改革中国的内政,在他的心目中,内政对外交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为此而付诸了很多实践,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实力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19.
任晓 《世界知识》2014,(4):24-25
在去年10月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这抓住了一个重要和关键的问题,指出了未来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从70年大视角研究中国周边外交,需要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正确制定周边外交大战略的整体角度,回顾和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周边外交史,对新中国周边外交的历史、现状、理论、热点、战略、政策诸方面重要问题进行反思与探索,深化对周边外交史的研究。在研究思路上,需要改变偏重大国研究的传统倾向,努力做到统筹周边大国外交研究与小国外交研究、兼顾周边区域外交研究和国别外交研究、均衡周边双边外交研究与多边外交研究,努力全面反映中国周边外交70年的全貌。在研究方法上,需要注重国际政治学和历史学方法论相结合,注重历史叙述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注重弘扬新中国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