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根据2017年全年桁杆拖虾动态监测资料,对东海北部桁杆拖虾的生产情况和渔获组成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船全年捕捞总产量111.87 t,较上世纪90年代(140~150 t),产量下降明显。全年平均CPUE为40.22 kg·h~(-1),其中上半年平均CPUE为31.79 kg·h~(-1),下半年平均CPUE为42.71 kg·h~(-1)。全年桁杆拖虾渔获物中,共鉴定种类135种,其中目标渔获物虾类23种,副渔获物112种。渔获尾数组成中,虾类为优势类群,占总渔获尾数的62.04%;渔获重量组成中,鱼类为优势类群,占总渔获重量的36.99%,其次为虾类占33.20%。虾类优势种为哈氏仿对虾、中华管鞭虾和葛氏长臂虾;副渔获物中优势种为口虾蛄、双斑蟳、绿鳍鱼、细点圆趾蟹和细条天竺鲷。  相似文献   

2.
根据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浙江渔场拖虾调查及近几年东海区虾类资源动态监测调查资料,测定戴氏赤虾2670尾,其中雌虾1389尾,雄虾1281尾。对其群体的体长、体重组成,体长与体重的关系,繁殖与生长等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为合理利用和渔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秋季舟山渔场桁杆虾拖网渔获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桁杆拖虾网目前已成为东海区的主要作业方式之一。2013年10月和11月,在桁杆虾拖网作业渔船上采用现场随机取样的方法,对在舟山渔场近海水域进行拖虾作业的桁杆虾拖网渔船进行了海上渔获组成抽样调查。通过鉴定、分析:渔获物中共有36个种类。其中:鱼类16种、虾类10种、蟹类9种、口足类1种。渔获重量统计结果:虾类占33.42%、鱼类占32.85%、蟹类占29.05%、口足类占4.69%,鱼类和蟹类是主要的副渔获种类。  相似文献   

4.
浙江近海虾类资源量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86~1989年,对浙江近海(26°30'~31°30'N、125°E以西)拖虾调查资料,根据虾类的分布特点计算了标准拖网船数据,用密度法评估了主要虾类和总体的资源量和可捕量。其结果为:20~90米水涂海域的现存资源量为100.4千吨,可捕量为80.3千吨,其中哈氏仿对虾和鹰爪虾的数量最大。为合理利用和管理东海区浙江近海的虾类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谈虾     
庞杂的虾类家族虾的种类繁多,我国已发现的有400余种,其中绝大多数为海产.如对虾(明虾)、新对虾、仿对虾、赤虾、鹰爪虾、管鞭虾、毛虾(干制品为虾皮)、长臂虾、长额虾、鼓虾、藻虾、褐虾、龙虾、扇虾、海磷虾等;淡水产的有青虾(沼虾)、米虾(草虾)等;还有些是半咸水产的,如白虾等.它们形态不一,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也各异.虾属甲壳动物,有5对步足,所以称它为十足类(目).由于虾的腹部发达,又把虾称为长尾类.后来认为这样分类也不太科学,因为虾类中有游泳生活的和爬行生活的,所以就把游泳虾类归于  相似文献   

6.
东海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生物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根据1986-1992年东海北部海域拖虾调查及近几年虾类资源动态监测资料,测定葛氏长臂虾样本2914尾,其中雌虾1927尾,雄虾987尾。分析其群体的体长、体重组成、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以及性比、繁殖、生长等特点,阐明规律性,为合理利用葛氏长臂虾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1986—1992年东海北部拖虾调查及虾类资源动态监测调查资料,分析了10种群体数量大、经济价值高的虾类的渔业生物学特性,比较了各群体的体长、体重组成,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以及繁殖、生长等特点,阐明其规律性及异同关系,为合理利用本海域的虾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东海中南部外海虾类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2006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07年2月(冬)在东海中南部外海(26°00′~28°30′N,126°00′E以西)海域虾类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季节变化和空间格局特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东海中南部外海虾类季节间相似性指数较低,各季节贡献率较大的有长角赤虾、戴氏赤虾、东海红虾和假长缝拟对虾等种类。东海中南部外海虾类种类组成可分为A、B两个组群,A组群主要分布在126°00′E以西100 m等深线附近海域,主要以戴氏赤虾、长角赤虾、假长缝拟对虾、高脊管鞭虾和东海红虾为主;B组群主要分布在126°00′E以东100 m等深线附近海域,主要以脊单肢虾、日本异指虾和九齿扇虾为主。两个群聚类型的空间分布没有明显的群聚边界,但密集区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根据GIS原理和功能,探讨捕捞作业海域内生产渔船动态变化,可直接服务于捕捞生产和安全管理。本文应用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AIS系统,在一定时间内采集与分析研究海域内虾拖网渔船坐标位置和数量资料。结合研究海域形状和我国捕捞渔区划分标准,对研究海域进行分区处理。利用Arc GIS软件,处理各分区内虾拖网渔船变化数据,制作浙江省虾拖网渔船作业分布图,参考人口重心模型计算虾拖网渔船作业分布重心,分析目标海域虾拖网渔船作业短期分布变化,为虾类资源调查、渔业生产安全保障以及渔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1982年4月至1985年4月张网渔获物调查资料,列举了浙江北部沿岸海域出现的36种虾类的数量和分布概况。对安氏白虾、、中国毛虾、细螯虾、脊尾白虾、葛氏长臂虾等优势种的分布范围、分布特点及资源现状作了初步分析。并对沿岸海域虾类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跨世纪东海渔业资源利用和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近几年调查研究和监测资料,对世纪之交东海渔业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作出了分析和评价,并较系统地分析、阐述了渔业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和应采取的相应对策。针对目前东海渔业管理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合理、科学和持续利用东海渔业资源的角度考虑,提出了延长伏季休渔时间、实施拖虾休渔期、规范电脉冲捕捞和管理、完善张网休渔管理、加强梭子蟹资源保护、严格渔具标准、限制作业调整范围等渔业管理方法、措施和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2.
P Puig  M Canals  JB Company  J Martín  D Amblas  G Lastras  A Palanques 《Nature》2012,489(7415):286-289
Bottom trawling is a non-selective commercial fishing technique whereby heavy nets and gear are pulled along the sea floor. The direct impact of this technique on fish populations and benthic communities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but trawling can also modify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eafloor sediments, water–sediment chemical exchanges and sediment fluxes. Most of the studies addressing the physical disturbances of trawl gear on the seabed have been undertaken in coastal and shelf environments, however, where the capacity of trawling to modify the seafloor morphology coexists with high-energy natural processes driving sediment erosion, transport and deposition. Here we show that on upper continental slopes, the reworking of the deep sea floor by trawling gradually modifies the shape of the submarine landscape over large spatial scales. We found that trawling-induced sediment displacement and removal from fishing grounds causes the morphology of the deep sea floor to become smoother over time, reducing its original complexity as shown by high-resolution seafloor relief map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recent decades, follow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fishing fleets, bottom trawl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er of deep seascape evolution. Given the global dimension of this type of fishery, we anticipate that the morphology of the upper continental slope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s oceans could be altered by intensive bottom trawling, producing comparable effects on the deep sea floor to those generated by agricultural ploughing on land.  相似文献   

13.
可捕量的制订方法国内外无统一的标准。本文根据带鱼亲体和补充量关系,以留足每年夏汛的亲体数量、确保正常繁殖并获得较大补充量为前提,探讨东海带鱼可捕量的制订方法。分别给出了在资源正常年份夏、冬汛带鱼捕捞死亡系数和可捕量、资源量的关系,并用开发种群可捕量估算方法计算了年可捕系数。  相似文献   

14.
机轮拖网捕捞鲐鲹鱼的现状及渔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91—1993年《上层鱼资源利用研究》课题的渔、海况调查资料和东海区主要渔业公司鲐鲹鱼生产资料,阐明了机轮拖网捕捞鲐鲹 鱼的现状、渔场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捕捞群体的组成特征,分析了鲐鲹鱼生产的渔况特点,提出进一步扩大利用大中条鲐鲹鱼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12年5月(春季)和10月(秋季)在舟山渔场官山附近海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虾类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虾类种类组成、数量时空分布,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春、秋两季共捕获并鉴定出虾类14种,隶属于7科、9属,其中春季为11种,秋季为12种:春季优势种有安氏白虾、中国毛虾和细鳌虾等3种;秋季优势种有安氏白虾和中国毛虾等2种。根据虾类的生态习性分析得知:分布在该海域的虾类可分成两种生态类群,以广温低盐性种类为主(如安氏白虾、细螯虾),广温广盐性种类为辅(如太平洋长臂虾和细指长臂虾。多样性分析表明:丰富度指数(D)和多样性指数(H′)较高的站位主要分布在长涂西南侧海域和官山南侧海域,均匀性指数(J′)则在整个调查海域较为均匀。运用聚类和多维标度对群落结构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结合温度和盐度等环境因子对调查海域虾类的群聚特征进行了研究,表明该调查海域虾类群落结构具有季节变化明显、空间分异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黄鳍金枪鱼资源利用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世界黄鳍金枪鱼最近20多年来渔获量情况、渔场分布、渔期变化及其海洋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今后合理利用、保护黄鳍金枪鱼资源在生产决策,渔具、渔场、渔期选择以及加强对黄鳍金枪鱼资源利用、保护的科学研究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浙江渔场鲐鲹鱼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浙江渔场鲐鱼资源利用研究组长:宋海棠副组长:苗振清、黄传平成员:商金发、陈阿毛、李平、丁天明、水柏年浙江渔场鲐鲹鱼资源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00-2009年舟山市蟹笼渔业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000-2009年舟山市蟹笼渔业的捕捞力量与产量、产值的发展概况,主要生产渔场、渔期及渔获物组成的变化。分析研究了10年来蟹笼渔业产量变化的缘由,探讨了蟹笼渔业对三疣梭子蟹资源衰退的影响,并对舟山市蟹笼渔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