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美国梦”为主题的美国经典小说,展现了美国历史上形形色色的“美国梦”;然而人们看到“美国梦”的实现,往往是“美国梦”的表象而非其实相。以生态批评的视角,来重读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美国梦”小说,发现其中的生态意蕴,从而揭示其隐藏在虚相之下的实相。  相似文献   

2.
“美国梦”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主题,而舍伍德·安德森的优秀短篇小说《鸡蛋》就是表现这一主题的力作。小说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成功塑造了“我”的父亲这样一个屡遭失败和挫折的人物形象,生动刻画了他既悲惨又滑稽的生活处境,从而深刻地揭露了“美国梦”的虚妄和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美国梦”破灭的残酷性。  相似文献   

3.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的“迷惘的一代”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这篇小说通过主人公盖茨比浪漫、悲壮、富有戏剧色彩的一生,反映了在浮华享乐、迷惘失落的爵士时代,年轻人对“美国梦”的狂热追求及其遭遇破灭的过程。在文中,作者大量运用象征艺术手法来表现其深邃的思想与主题。  相似文献   

4.
谭佳 《科技信息》2012,(32):I0108-I0109
菲茨杰拉德在其诸多作品中真实地记录了那个让他既感到陶醉、又感到厌恶的富人生活,表达了传统的理想主义在物欲横流的20世纪20年代的失败。《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其重要代表作之一,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美国人在“爵士时代”的道德沉沦和“美国梦”的彻底破灭。它引发美国人去思索自己所追寻的“美国梦”,去重新衡量向命运宣战的力量,让自己从“美国梦”的幻想中走出来,走向现实。  相似文献   

5.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的“迷惘的一代”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这篇小说通过主人公盖茨比浪漫、悲壮、富有戏剧色彩的一生,反映了在浮华享乐、迷惘失落的爵士时代,年轻人对“美国梦”的狂热追求及其遭遇破灭的过程。在文中,作者大量运用象征艺术手法来表现其深邃的思想与主题。  相似文献   

6.
从余华小说创作的两个阶段表现“真实”主题的不同,并对小说中展示的“真实”进行梳理分为“八十年代—暴力”和“九十年代—温情”,从这两个方面对这些“真实”进行探讨,从中发掘出其重大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焕莉 《科技信息》2010,(8):I0131-I0131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兹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男主人公盖茨比穷毕生之精力去追求梦中情人黛茜,以实现自己的“美国梦”。本文分析了盖茨比在实现“美国梦”过程中仍怀有对感情的忠贞,忠实于浪漫主义,探讨了盖茨比被社会抛弃的根源正在于“美国梦”的虚幻。  相似文献   

8.
试论"乡土小说"向"农村小说"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期的“乡土小说”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小说”是有很大区别的。从经济形态之别和基本主题与题材转换,社会关系之别和基本场景与情节转换,价值体系之别和主要人物与主导风格转换这三方面论述“乡土小说”向“农村小说”转换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认为是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也是一部美国极其重要的经典著作。它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是一部较完善的作品。这部小说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揭示了一个主题--美国梦”的破灭。  相似文献   

10.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取得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菲茨杰拉德在人物塑造、背景设计及物品设置等几方面都精心地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年轻一代“美国梦”幻灭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1.
菲茨杰拉尔德的《The Great Gatsby》译为《了不起的盖茨比》比译为《灯绿梦渺》更能体现作品的主题。“了不起”这三个宇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文化意义,它向人们展示的是“迷恫一代”的风貌以及那个时代“美国梦”的破灭。这篇论文尝试着从当时的文化背景、小说的主题以及作品的写作技巧这三大块来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  相似文献   

12.
弗·司各特·菲兹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描写了主人公盖茨比从追求理想的“美国梦”到梦幻破灭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艺术形象、小说中运用的象征手段和小说的叙述艺术来体现小说的主题:不择手段地追求物质,将财富当成人生成败的标志,在物质追求和理想追求之间划上等号,理想破灭是必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欲望话语是“新生代”小说的核心主题,其间必然涉及到内心乌托邦的崩溃,而又随之带来了人文价值的丧失,在对此进行充分呈现的基础上,既看到它的负面效应,又不能以一种道德的姿态而对其完全否定。  相似文献   

14.
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被称为“天书”,不但是因为其形式、语言的现代性,还由于其内容的丰富繁杂。《尤利西斯》中的母亲形象影射的是“祖国母亲”。小说反映出作者对于故乡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愫,突出了乔伊斯小说中所共有的“祖国”主题。  相似文献   

15.
弗.司.菲兹杰拉德的《大人物盖茨比》是形式导演成的一场“美国梦”幻灭的戏。小说的叙述者尼克被置于故事当中,且有他自己的故事。尼克的故事与盖茨比的故事的交叉与并列,构成了一个青年“美国梦”的梦幻世界。作者运用了各种叙事策略,如叙述时间,叙事情境及其转换,第一人称回顾性叙述中的经验自我视角与叙述自我视角交替使用。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突现一个美丽绝伦的“美国梦”的幻灭。  相似文献   

16.
海明威倡导的“冰山”原理是其小说创作的灵魂。本文从语言、“情境”及形象的象征意义的角度探讨“冰山”原理在《桥畔的老人》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王晓辉 《科技信息》2009,(14):103-103,99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运用其“冰山理论”的创作原则,处理人与自然斗争的这一重大题材,赋予这一题材以丰富的象征意义.使小说表现出的主题远远超出题材本身的内涵,表现了更广大的思想空间。小说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精湛的写作技巧,生动的描写.把无限的意蕴寓于有限的表象形式中,使作品充满着对有限的超越,对无限的神往,本文主要探讨这部小说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喜福会》的文本分析,提出在小说叙述结构中贯穿了一个隐在“母女失散”的主题。这一主题既在结构上起到了内在整合的作用,同时它也是身处东西文化夹缝中的移民文化处境的隐喻。它代表了移民美国的母亲在丧失话语权力的静默中和自身文化记忆遭受的压抑中所经历的主体丧失的焦虑,也代表了由于母女两代人在语言、教育、文化取向、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所造成的陌生、疏远和互不理解。  相似文献   

19.
大人物盖茨比的大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茨杰拉德的《大人和盖茨比》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表现了“美国梦”的幻灭这一美国文学的传统主题。盖茨比梦想通过个人奋斗积累财富追求旧日的恋情,却未意识到上层社会虚伪残酷的本质。本文试图通过对主人公所处爵士乐时代美国上层社会的解剖,以及对其本人性格缺陷的分析,来说明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菲茨杰拉德大量运用象征手法来刻画人物,突出主题。中心象征“绿灯”“宴会”“灰烬山谷”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说明盖茨比对“美国梦”的追求、“美国梦”的虚幻及其对人们灵魂的腐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