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项新研究发现:宇宙中形成的第一批恒星不像当今的恒星这样发出光亮,它们可能是不可见的"暗恒星",暗物质粒子的互相残杀为之供应能量。研究人员称,那些恒星是极其庞大的。暗物质是不可见的,构成了宇宙中的大部分物质。科学家们认为,暗物质在早期宇宙的演化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在第一批恒星的形成中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傅承启 《自然杂志》2005,27(3):130-134
低质量恒星的观测和研究是近十年来恒星领域研究热点之一,褐矮星是其中最主要的一族,它们不属于恒星,也不属于行星,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天体.褐矮星的研究使我们对恒星与行星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发现了延伸到主序下部更冷的L型和T型.褐矮星在银河系里数量可与主序星相比,但不是宇宙暗物质的主要成分.褐矮星的形成可能既不同于恒星也不同于行星,对它们形成的研究可以更透彻地理解恒星及行星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家最近宣布,在另一颗恒星周围发现了第一颗除地球外的可居住行星.这也证实了其他恒星的可居住地带内存在地球大小的恒星。可居住地带是指宇宙空间中距离恒星不远也不近、温度不太高也不太低的区域,这些区域允许行星上存在液态水。这颗恒星——"开普勒186"是一颗非常暗淡的矮星,它位于天鹅座,距离地球大约500光年。"开普勒186"有  相似文献   

4.
<正>探索早期宇宙中的恒星形成是当前天文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南京大学施勇研究团队通过研究2颗"化石"星系来探索贫金属条件下的恒星形成,研究成果表明宇宙原初气体可能无法有效地形成恒星.该研究工作于2014年10月16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杂志(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14/n7522/full/nature13820.html).大约130亿年前,第一代恒星和星系开始形成.这些恒星和星系诞生于宇宙原初气体,由氢和氦两种元素组成,  相似文献   

5.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一对处于婴儿期的巨型恒星被认为是全等双星,但奇怪的是,它们的诞生时间却相差50万年. 这对新发现的恒星坐落在猎户座星云之中.距离地球1 500光年的猎户座星云就像附近的一个“恒星产房”,忙乱地进行着生产恒星的活动. 观察到这对双星的天文学家们发现,这两颗恒星显示出完全相同的质量和构成成分,使这对恒星上升到全等双星的地位.然而,它们的相对亮度及其他物理特性不同,这表明双星系统Par1802中一颗恒星的形成早于另一颗恒星.  相似文献   

6.
张坚 《科学通报》1994,39(8):720-720
自1965年首次探测到羟基(OH)脉泽源以来,天体脉泽源的观测与研究已成为研究恒星早期活动及晚期演化的有力手段.在目前已知的各种天体脉泽源中,OH脉泽源由于分布广、辐射强,并且与恒星早期形成和晚期演化关系最为密切,因而受到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习惯上将OH脉泽源分为两类.一类产生于恒星形成区,称为星际OH脉泽源.另一类产生于晚期恒星包层,称为恒星OH脉泽源.  相似文献   

7.
许梅 《自然杂志》2003,25(5):304-304,309
1.富金属恒星具有行星的几率较大 迄今已发现的太阳系外100多颗行星中,大部分是由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学家Debra Fischer参加的小组发现的。他们搜索了距太阳不太远的754颗恒星后得出下列结论:具有与太阳相同的铁和其他金属含量的恒星有行星绕行的几率为8%,金属含量为太阳3倍的恒星此几率将提高20%,而金属含量低于太阳1/3的29颗恒星均无恒星绕行。他们还发现:较年轻  相似文献   

8.
《科学通报》2021,66(11):1307-1314
迄今为止,银河系内发现的约20颗恒星级黑洞都是通过黑洞吸积伴星物质所发出的X射线来识别.若黑洞的X射线辐射低于望远镜探测极限,人们仍可以通过监测伴星的视向运动来发现黑洞.我们利用LAMOST望远镜对银河系的一颗B型恒星进行速度测量,发现它在围绕一颗不可见天体——大质量恒星级黑洞做周期性运动.这是国际上利用视向速度监测发现黑洞的一次成功实践.尽管引力波探测实验已经发现相似质量的恒星级黑洞,但在富金属环境中形成如此大质量的黑洞对目前的恒星演化理论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介绍了恒星级黑洞的几种探测方法,并对近些年国内外搜寻黑洞所做的努力进行了回顾,最后对未来利用视向速度监测方法和天体测量方法寻找黑洞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2021,66(11):1346-1362
银河系至少是目前唯一能够获得单个恒星三维空间和运动信息的星系,这使得它成为我们得以详细研究的最重要的星系.更好地了解银河系的组成及其演化在星系天文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Hipparcos时代以来,人们开始以数以万计的恒星为样本研究银河系,这使我们能够在太阳附近发现许多新现象. SDSS和2MASS等巡天将我们的视野扩展到银河系的更大体积,在恒星晕中发现了丰富的子结构. LAMOST巡天提供了1000多万个恒星光谱,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对银河系的了解.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LAMOST巡天观测数据开展的银河系研究新进展,特别是在银河系恒星晕的结构与演化、银河系外盘的形态与非稳态运动,以及银河系动力学质量和本地暗物质密度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0.
在探索恒星奥秘的过程中,人们首先要测量表示恒星性质的一些物理量,如恒星的质量、恒星的大小、恒星的表面温度、恒星的光度,还有恒星的光谱型、恒星的化学成分等等.这些物理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物理量就是恒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天文学家们确定了银河系中最大恒星的质量.据估计,这个庞然大物约为太阳质量的116倍,使星系中多数其他恒星相形见绌.事实上,第二大恒星约为太阳质量的89倍,和那颗创纪录的恒星是互相吸引在一起的姊妹星.  相似文献   

12.
恒星的形成     
一恒星的形成是天体演化的重大问题之一,研究恒星形成不仅对于了解恒星演化很有意义,而且对于太阳系起源和星系演化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恒星形成的研究甚为活跃。自十八世纪康德和拉普拉斯提出星云说以来,太阳系起源问题的研究长达二百年左右,但至今仍众说纷纭,未获完满解决;与此对照,尽管恒星物理和演化的  相似文献   

13.
恒星的一生     
恒星是怎样诞生、成长,又是怎样衰老、死亡的?揭开这个“恒星演化”之谜,是20世纪自然科学的一大成就。它的线索,最初来自对恒星光谱的研究。 不同恒星的光谱互有差异,这主要是由恒星表面温度不同造成的。恒星光谱可以分为许多类型,按温度从高到低依次递降排列,最主  相似文献   

14.
前沿     
正恒星耀斑有助发现生命美国西北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尽管行星主星发出的恒星耀斑猛烈且不可预测,但并不一定会阻止生命的形成,而且可能有助于发现生命。通过将三维大气化学和气候模型与从遥远恒星观测到的耀斑数据相结合,研究团队发现,恒星耀斑可能在行星大气和可居住性的长期演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恒星耀斑是由恒星发出的,是磁成像的突然闪光。在地球上,  相似文献   

15.
"成功"与"失败" 恒星是一种非常热且能自身发光的天体,大多数恒星的表面温度比厨房烤箱里的温度要高几千摄氏度.例如,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它的表面温度为5780开尔文,相当于5507摄氏度.正因为恒星如此炽热,发出如此明亮的光芒,即使距离数万亿千米我们也能看到它们.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今年3月宣布,他们在距离地球9000光年以外的一个恒星-行星系统中发现了一颗"超级地球".这是一颗冰冷的岩石行星,质量是地球的13倍,在其所在的恒星-行星系统外围区域环绕母恒星运行.其母恒星是一颗红矮星,体积只有太阳的一半大.  相似文献   

17.
天体荷电的问题二十年代爱丁顿就已考虑过,他认为大多数的恒星都带正电.虽然电荷量在恒星中的影响不大,但仍是恒星的物理参量之一,所以近来仍有人关心此问题.计算天体的电荷量通常是从热动平衡出发,求出恒星的体电荷密度或荷质比.用这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红巨星是一类在超新星爆炸中结束生命的恒星.它们的生命周期还没有被完全了解,部分原因是很难测量它们的温度.近日,日本天文学家第一次开发了一种精确的方法来测定红巨星的表面温度. 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叫作WINERED的仪器观察了候选恒星,这种仪器能连接到望远镜上,用来测量遥远物体的光谱特性.他们测量了铁吸收线,并计算出其比值以估算温度.研究人员将估算的温度与欧洲航天局盖亚太空望远镜获得的精确距离测量数据结合起来,计算出了恒星的光度,并发现与盖亚太空望远镜的观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LAMOST望远镜     
LAMOST望远镜是我国自主创新设计和研制的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大视场望远镜,也是目前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它的研制成功改变了我国在大规模光谱观测和大型天文基础观测数据方面空白的面貌.LAMOST作为国家设备向全国天文界开放,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LAMOST致力于银河系内恒星的巡天,为开展银河系结构和演化前沿研究,精确描绘银河系,特别是银盘的星族、恒星运动和金属丰度分布,揭示银河系恒星形成和化学增丰历史,精确绘制银河系物质组成等方面研究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光谱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20.
天文学家们已观测到银河系中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恒星.这些恒星位于包围着银河系的球形银晕中,它们是150亿年前银河系形成时就诞生的最古老恒星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