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为了了解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双组分长丝织物的弹性性能,以及不同结构参数对织物弹性的影响,在33种织物试样基础上,测试分析了PTT/PET双组分长丝织物的折皱弹性及定负荷下弹性回复率.结果发现,PTT/PET双组分长丝织物具有优良的折皱回复性能,且折皱弹性与织物组织明显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50;随着PTT/PET双组分长丝捻度增加,织物经向折皱回复角呈现先变大后变小的规律,纬向折皱回复角因织物组织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PTT/PET双组分长丝织物具有优良的弹性回复性,在定负荷25 N的5次循环拉伸回复条件下,所有测试织物弹性回复率达到96%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及PT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纱线对织物弹性性能的影响,选择PTT纱线及PTT/PET双组分纱与无缝内衣领域常用的锦纶和两种锦纶/氨纶包芯纱共6种纱线,对比其在沸水处理前后的强力-伸长特征以及定伸长弹性特征,并对比这6种纱线组合编织成的11种无缝内衣织物的弹性回复率.采用显著性检验的数学方法证明含有PTT的双组分纱线的弹性回复率与锦纶/氨纶包芯纱相似,PTT纱线作为无缝内衣织物的底纱较适宜,用其编织的无缝内衣产品的保形性及耐疲劳性优良.  相似文献   

3.
确定PTT/PET并列复合纤维卷曲结构的材料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测3种不同横截面形状的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自卷曲纤维的拉伸曲线和两组分在横截面中的面积分布,得到PTT和PET两组分材料的弹性模量比为0.333.由Denton的曲率计算模型推导得到3种特殊截面的自卷曲纤维的曲率表达式,结合实测的卷曲曲率,求得PTT和PET两组分的热收缩率差是在7%~10%之间.最后,用数值模拟方法考查了这3种横截面的自卷曲纤维的卷曲曲率随着两组分收缩率差、弹性模量比的变化关系,得到不同横截面形状及材料参数对PTT/PET自卷曲纤维卷曲曲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选取3种不同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TT/PET)双组分自卷曲丝织物,研究其力学性能及织物风格之间的差异.采用KES-F系列织物风格仪测试了织物的弯曲、剪切、拉伸、压缩及表面性能等16项力学性能指标,并采用川端方程计算织物风格和综合风格值.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较适合做轻薄的冬季西服面料;单丝线密度和染整失重率对织物的弯曲刚度和剪切刚度有较大的影响;PTT/PET自卷曲丝的结构是影响织物的拉伸和剪切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纤维阶段测试织物弹性的可行性,选用不同厂家生产的3种规格相近的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自卷曲长丝,通过试制针织物和机织物证明3种长丝弹性存在明显差异.采用正交实验法设计了纤维的9种干热处理条件,长丝经干热处理后测试其弹性.数据分析证明,在100℃干热环境下施加0.02cN/tex的预加张力处理8min以后,所测试的长丝弹性伸长率与织物弹性伸长率的相关系数高达0.996,完全可以表示纤维对织物弹性伸长率的贡献,该试样预处理条件比其他3个相对有效的处理条件更容易控制,可用于该类长丝的弹性测试.分析了不同预处理条件对纤维弹性的影响,确定了能够产生最大弹性的PTT/PET纤维热处理条件:干热处理温度为100~120℃,预加张力为0.01cN/tex,处理时间为5~8min.  相似文献   

6.
催化剂催化聚酯的大分子酰胺化反应制备尼龙6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己二胺为原料,在溶剂环丁砜中进行大分子酰胺化反应制备一种半芳香聚酰胺(尼龙6T)。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分别与产品的反应产率、酯-酰胺基团的转化率和特性粘度的关系,得到制备较高产率、酯-酰胺基团的转化率和特性粘度的尼龙6T产品所需的最佳反应条件,并进一步研究了催化剂催化大分子酰胺化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PTT/PET自卷曲纤维弹性伸长率的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两个系列的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自卷曲纤维试样,采用DENTON的曲率计算模型和前人获得的材料参数,由纤维截面图估算出PTT/PET自卷曲纤维的卷曲曲率,发现各系列的估算曲率与实测弹性伸长率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986和0.847,但是两系列的相关直线之间有一定距离.分析认为两系列差异主要来源于不同纺丝方法对应的两组分材料热收缩率差的不同,推算出各系列中两组分材料的热收缩率差,进而获得弹性伸长率与卷曲曲率的拟合方程,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试验还发现两组分材料的界面形态与各自的特性黏度、两组分在纺丝成形中汇合迟早有一定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十三氟辛酯(FMA)为原料首次成功合成含氟大分子单体M1和M2。通过大分子单体法引入含氟支链,成功制备疏水性含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接枝共聚物P1和P2。接触角测试表明,随着大分子单体中FMA含量的增加,接枝共聚物的水接触角逐渐增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经接枝改性后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材料,接触角增大至128.8°。因此,通过接枝改性PET,可有效提高其疏水性。  相似文献   

9.
阻燃剂聚苯基膦酸二苯偶氮酯对PET阻燃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重分析(TGA)和热裂解色谱(PGC—MS)研究了阻燃剂聚苯基膦酸二苯偶氮酯(PAPPP)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作用机理。TGA结果表明PAPPP/PET(15/85)共混物的起始分解温度为337℃,550℃的热解残余量为26.8%,450℃~550℃的失重为23.3%,与纯PET相比,共混物的热解温度范围变宽,残余量增加,且在PET燃点附近的可燃性挥发气体的生成量降低,表现为凝聚相阻燃机理.PGC—MS分析表明,加入PAPPP对PET的热裂解模式有一定影响,在燃烧过程中伴有酯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10.
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MD).采用COMPASS力场和等温等压(NPT)系综来获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不同温度下的比体积、径向分布函数和形变等参数.在220-480 K范围内模拟体系的比体积、形变及相关径向分布函数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在玻璃化转变温度处出现拐点,最终确定了PET的玻璃化温度,模拟计算的结果与实验值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