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周的乐教总归其要,就是道德伦理教育与乐舞艺术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与审美情感教育的共构一体.其中道德伦理与行为规范教育的核心就是德育.通过"乐"使人外在行为与内在的情感培养达到符合"礼"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仁学是以其人生境界说为基础构建的一种情感伦理。与世间一切存在“同情”是冯友兰共情思想的道德表征,即人应以相恰切的情感和万物处于“共鸣”状态;“无我之情”是一种利他行为动机,它是按照人的“觉解”高低进行道德判断,并对世间万物所持有的情感性接受;“圣人”是冯友兰关于如何重构一个理想的社会,以及人所“应该”秉持的伦理生活的重要观点。冯友兰仁学以共情为核心,把情感视为社会道德建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伦理德性就是中道”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论述的重点。亚里士多德从“德性”到“中道”,从“中道”到“应该”,从“应该”到“明智品质”,系统论证了“伦理德性就是中道”这一伦理学命题。正确理解“伦理德性就是中道”的命题,需要把握一些重要的原则:中道是绝对中道和相对中道的统一;“伦理德性就是中道”与折中主义完全不同;有些情感和行为本身就是恶的,不存在中道;恪守“中道”时,需要权变,做到两恶之间取其轻。正确理解和努力实践“伦理德性就是中道”这一命题和规范,有利于实现个人德性的和谐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的思想道德教育亦有重要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论《琵琶记》中的伦理纲常矛盾及其缘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琵琶记》将“孝道”作为颂扬的主体。但剧本的主人公在反“孝道”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道德判断和行为规范,并依据当时社会的伦理纲常准则去距行时,却在经受着一种孝的愿望与行为相悖逆的痛苦煎熬,终极结果是走向欲孝而不能的“三不孝”。文章认为产生这种结果的深层原因是由存在于封建伦理纲常系统内部,即“三纲”与“五常”之间无法调解的内在矛盾所导致。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在各行各业加强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经指出:“实际上,每个阶级,甚至每个行业,都有各的道德。”(《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6页)这导所说的“每个行业”的道德,就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同人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规范。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的过程中,形成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相似文献   

6.
从儒家仁之乐的言说困难入手,对王阳明“乐是心之本体”进行情感现学象的分析,并揭示王阳明这一伦理命题中所蕴藏的良知境界与道德情感的关系,阐释其对人生际遇和社会评价的超越及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仁”为核心的理想人格,既是一种道德人格,又是一种审美人格,而人格美的最高境界是人生的伦理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完美融合,这种境界就是为理学家们所津津乐道,后建构成一整套理论体系的“孔颜乐处”。“孔颜之乐”是仁与美的结合,是道德与审美的相得益彰,是伦理美的极致。  相似文献   

8.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道德失范状况日益严重,人们陷入“道德困惑”之中。造成这种困惑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经济伦理与经济原则的混同;第二,经济伦理与社会伦理的混同。针对上述困惑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解决,即一是要从法律上加以保障;二是要强化教育功能;三是要完善人格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网络生活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和学习生活,也成为影响大学生理想信念,道德素养、行为规范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导致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尤其需要引起高校内外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关于道德对认知,情感对思维,人格对意识和表象体验对想象推理等系列活动的功能性影响、作用机制及其精神意义之审问,乃是一个值得深究且有趣复杂的重要问题。从认知科学的观点来看,人的情知意发展乃是一种互动互补与协同增益的过程;《中庸》所确立的“诚意”人格及其促进的主客观认知效应,以及孔子所概括的“知—仁—勇”三达德之人格行为规范对于主体提高知天知人知己的催化作用,都凸现了儒家伦理文化的现代精神意义及其科学基础,也为今人开掘中国古典文化的认知价值乃至创新演绎而提供了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坐标。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用来调整个人与他人以及社会的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既广袤恢宏又连绵不断的巨系统,它由诸如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和团体道德等子系统组成。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17岁——21岁),是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和团体道德的接受期和“实习”期。由于教育的、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当代大学生在道德生活上存在着不少“盲点”,这里主要试析几点。  相似文献   

12.
鄢祎 《科技信息》2007,(35):200
道德自律是解决网络行为主体行为规范问题和构建和谐网络伦理的关键,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遵循他律转化为自律的基本规律,主要是网络主题自愿认同网络规范,以自觉的道德意识对网络行为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13.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努力渗透道德认识和情感教育,质“知”、“行”统一,从三方面着手:1、在情感熏陶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基础和情感,奠定道德行为的基础;2、在道德评价中提高认识,指导行为;3、在实践活动中,锻炼思想,检验行为。  相似文献   

14.
“道德滑坡”现象不容忽视。“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一是价值观的“错位”;二是执法不力;三是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和市场机制不完善、法制不健全;四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滞后和政治思想教育的乏力。而解决“道德滑坡”问题,促进道德进步的主要途径应该是:一、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本质教育;二、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分析,以发展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三、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四、加强道德建设的法制化;五、严惩腐败;六、建立,健全“扬善惩恶”机制;七、加强执法力度等。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时代扑面而来,高新科技已经开始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时候,高教界适时地兴起了一股研究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的关系的热潮。在众多的研究文章中,有一种倾向颇值得我们警惕,这就是面对知识经济和高新科技的挑战,许多研究不是从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教育体系出发探讨问题,而是在大声疾呼“狼来了”,急呼加强道德、伦理教育。笔者并不讳言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教育在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和社会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但对于那种完全无视我国大学科学教育严重地不适应知识经济和高新科技挑战的倾向实不敢苟同。笔者认为,现在是到了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6.
关怀伦理学家认为,女性道德思维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它强调人际关系与责任而不是原则与权利的重要性;在处理道德两难问题中,诉诸特殊的境遇,而不是诉诸普遍的原则。这些特点使得关怀伦理成为不同于现代西方主流伦理思想(即正义与规则伦理)的“另一种声音”。而且这种“不同的声音”不仅仅来自于西方伦理传统的内部,而且也来自于西方伦理传统之外的其他伦理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不同的声音”也就是一种呼唤伦理学多元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素质教育在高师院校的全面实施,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在加强高师生心理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中育心与育德有机结合点可有以下方面:“结合心理实质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结合情感内容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结合意志内容进行道德意志教育”、“结合个性内容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结合心理健康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信息道德是指教师在信息的获取、使用、制造和传播过程中应遵守的伦理规范。学校要通过举办有道德指向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班、规范教师的信息行为、开展有益的校内外实践活动等各种有效途径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道德,使教师具有高尚的信息道德和严格的信息行为规范,树立新的道德观,养成良好的信息行为习惯,约束和制止各种不文明行为,更好地获取、使用和传播信息知识。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的道德失范是一种结构性失范 ,是转型时期道德发生根本性嬗变造成的道德缺失和错位现象 ,在道德生活变迁的基础上 ,当代中国的伦理建构要从传统的以“人情良知”为特点的个人伦理转向现代的“基于规范”的制度伦理 ;道德建设可从法律和职业道德两个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教育在高师院校的全面实施,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在加强高师生心理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中育心与育德有机结合点可有以下方面:“结合心理实质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结合情感内容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结合意志内容进行道德意志教育”、“结合个性内容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结合心理健康内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