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福熹 《科学通报》1983,28(5):267-267
由于玻璃态物质结构远程无序的特性,在玻璃中每个顺磁离子所处的周围环境是不相同的。由此引起了较严重的谱线不均匀加宽。实际得到的谱线是处于不同格位上离子的共振谱线的包络。较长时期以来,玻璃中过渡金属离子的顺磁共振(ESR)研究,由于谱线过宽给研究分析带来困难。六、七十年代,在激光作用下研究晶体的激发态,或所谓光磁共振和微波光子双共振(MODR)现象已有了丰富的结果。近年来,在激光作用下,玻璃中稀土离子的荧光线变窄(FLN)的研究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展,对于分析玻璃中顺磁离子的配位状态提供了  相似文献   

2.
芴为非交替芳烃,它的顺磁共振谱研究不如联苯、稠环等交替芳烃来得成熟,而且由于休格尔(Huckel)分子轨道法对非交替芳烃离子基的电子前线密度值计算有所限制,解释波谱也受到影响。关于芴负离子基的顺磁共振谱研究,曾由Fraenkel等用电极还原法进行了试探,结果芴受阳极氧化而变为芴酮负离子基。这一研究的负结果,说明了芴的中央五元环所具(?)CH_2是较活泼的,但其电子本性如何,有否超共轭效应,值得进一步用顺磁  相似文献   

3.
何勇 《科学通报》1994,39(17):1550-1550
在大气物理过程和空气污染中,一氧化氮自由基分子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它各种范围内的谱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可见光谱、红外谱、电子顺磁共振谱以及激光磁共振(LMR)谱都有报道,这些研究结果积累成丰富的谱数据.  相似文献   

4.
哀牢山金矿带ES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毕献武  胡瑞忠  何明友 《科学通报》1996,41(14):1301-1303
近年来,电子顺磁共振定年技术在地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为研究金矿床的成矿时代开辟了新的途径.国内外已有学者采用顺磁共振计时技术确定了成矿时代较新(<100 Ma)的铀矿床的成矿年龄,取得了与U-Pb法相似的年龄结果.本项研究中,作者选用金成矿期的石英作为测定对象,对哀牢山金矿带的老王寨金矿、墨江金矿和大坪金矿进行了ESR年龄测定,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金矿床成因的时代制约关系.1 方法原理及测试结果用ESR测定地质年龄的方法,是基于对样品天然辐射损伤的检测.地质样品在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中,因遭受天然α,β和γ以及其他射线的辐射产生晶格缺陷和俘获层被填充,从而形成可被ESR所探测的顺磁中心(E').近年来的研究发现,α石英中由辐射作用形成和积累的E'中心的浓度与天然辐射剂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过确定α石英中E'中心的浓度,便可达到测定年龄的目的本项研究用于ESR测试的样品,均为采自各矿床主成矿期石英脉中与金共生的石英,测定结果列于表1.  相似文献   

5.
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方法研究沉积盆地源岩有机质热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楠生 《科学通报》1995,40(11):1013-1013
1 实验方法和原理利用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研究沉积盆地有机质,主要基于其自由基的变化.自由基在干酪根演化过程中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电子顺磁共振谱线特征的变化,是我们用电子顺磁共振研究有机质热演化的基础.由干酪根自由基的形成过程可知,自由基的数目(浓度)与受热温度有关,随干酪根在热成熟过程中的不断裂解,失去烷基链,自由基浓度也就不断增加;除此以外,干酪根结构中杂原子(O,N,S等)键随演化过程的断裂也会形成自由基.因而可用电子顺磁共振方法(基于自由基浓度的变化)来研究烃源岩的成熟度和盆地的热历史.  相似文献   

6.
黄启圣 《科学通报》1987,32(15):1139-1139
一、引言 通过深能级瞬态方法、光吸收、光致发光及电子顺磁共振等研究,已经证明,在化合物GaP及GaAs中,Fe作为孤立替位杂质占据Ga位,形成深受主中心,具有Td晶场对称性,在中性状态时为Fe~(3+)(3d~5),从价带接受电子(即空穴发射)后为Fe~(2+)(3d~6),晶场作用使3d原子的~5D能级分裂为~5E基态及~5T_2激发态。对Fe中心的热发射率及光发射率的实验测量,相应于Fe中心基态的空穴跃迁,其激活能在禁带中的能级标志为Fe~(3+)/Fe~(2+)。  相似文献   

7.
颜占先 《科学通报》1991,36(21):1622-1622
关于掺过渡金属离子的CsMgX_3(X=Cl,Br,I)类型晶体的光学及顺磁性质,实验上已被广泛地加以研究,Mcpherson等人细致地测定了CsMgX_3:Ni~(2+)的光学吸收谱和电子顺磁共振(EPR)谱,并由此确定了一组EPR参量(D、g(?)、g(?)),文献[5]对观测结果作过理论分析,但由于采用了粗略的O_h晶场近似,因而不能解释光谱的精细结构,特别是基态  相似文献   

8.
徐元植 《科学通报》1964,9(6):522-522
金属有机络合物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的意义。电子顺磁共振是研究金属有机络合物结构的有力的工具之一。从近期文献报导看来,这方面工作尚处于开拓阶段,并且对于某些电子顺磁共振现象和波谱还未能提供足够的数据,因  相似文献   

9.
人体胆结石电子顺磁共振波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景雰 《科学通报》1992,37(8):738-738
1982年Elek发现在色素类和混合类型胆结石中存在g_0=2003,△H_(pp)=0.87mT的电子顺磁共振(EPR)信号。它与大多数生物体系中的自由基信号相似,其g_0值与自由电子的g值相近。实验还证实该信号的强弱与胆结石中胆红素的含量呈线性关系。这一结果推动了胆红素既能损伤细胞,又能在体内表现抗氧化作用的双秀生物效应的研究,它们可能  相似文献   

10.
陕西洛川黄土中Mn~(2 )的电子顺磁共振特征与古季风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黄土-古土壤序列蕴藏着丰富的古气候变化信息。近几年的研究揭示出其中磁化率变化是较好的指示东亚夏季风演化的标志,可与深海沉积物氧同位素组成变化进行对比,为重建东亚古气候空间格局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数据。然而,由于人们对磁化率的成因和气候意义的理解仍在深化,因此,从黄土和古土壤序列中继续寻找比较确切的和更为敏感的古气候代用指标仍是当前黄土与古环境研究中的一项基本任务。电子顺磁共振(EPR)方法对于揭示天然体系中过渡族金属阳离子如Fe~(3 ),Mn~(2 ),V~(4 )等的分布特征具有独特的功效,并被成功地用于研究成壤和化学风化过程。本文通过分析陕西洛川黄土和古土壤中Mn~(2 )的电子顺磁共振谱发现,黄土中Mn~(2 )的EPR信号可能是一种对东亚夏季风变化响应比较敏感的气候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11.
魏元柏 《科学通报》1993,38(18):1689-1689
目前,有关金的赋存状态研究,多集中在含金量为100ppm 以上之样品,对含金量<100ppm 甚至为几个 ppm 之样品中金的赋存状态研究相对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分析检测手段所制约。电子探针(EMP),虽然分辨率较高(≤1μm),但检出下限为100~500pp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其分辨率也较高,但扫描元素的含量也须在100~300ppm 以上;电子顺磁共振谱(EPR)是判别晶格金颇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顺磁离子的含量也须在几十个  相似文献   

12.
利用激光散射、氧吸收和沉淀称重等测量技术对喷气燃料老化进行研究时,通过添加微量含杂原子(O、N、S)的二甲基吡咯(DMP)和N-甲基吡咯(NMP)等加速降解,我们首次直接观测到沉淀物的电子顺磁共振(EPR)  相似文献   

13.
陈俊  倪成  庄天戈 《科学通报》2006,51(7):781-785
磁共振弹性图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 MRE)是一种测量生物组织弹性模量的非侵害性技术. MRE技术除了需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系统以外, 一个不可缺少的硬件是激发组织内部产生横波的机械振动器. 本研究开发一种新型的和磁共振成像系统电磁兼容的机械振动器. 该振动器由压电陶瓷驱动. 振动器和琼脂糖制成的仿体一同放入头线圈中, 送入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磁体腔中, 振动器和波动成像序列同步工作, 对横波进行磁共振成像. 波动成像序列由FLASH (fast low angle shot)序列修改而成, 是一种对运动敏感的相位对比度序列. 在实验过程中考察了仿体硬度、振动器频率、运动敏感梯度参数以及病床振动对波动图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朱自莹 《科学通报》1964,9(2):160-160
有关芳烃离子基的顺磁共振谱研究,近年来取代苯及稠环二种负离子基的报导较多,而联苯系负离子基研究较少。其中二联苯负离子基曾由九线谱扩展为九组五线谱,而对-三联苯负离子基由单线扩展为八线。在上述诸报导中对所得谱图均未曾作出任何理论的说明。我们曾获得高浓度对-三联苯负离子基溶液的谱图为单线及九线,而当稀释到适当的浓度时,谱线数目达到35线。至于邻-及间-三联苯负离子基的电子顺磁共振谱迄今尚未见诸报导,所以联苯系负离子基的电子顺磁共振研究是极不完整的。为此我们合成了三联苯及四联苯各异构体,以便总结联苯系负离子基的顺磁共振谱的规律,并探讨其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亚油酸脂类自由基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电子顺磁共振(ESR)技术检测发现,不同脱乙酰度、不同分子量的壳聚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来亚油酸脂类自由基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亚油酸脂类自由基的抑制率除与壳聚糖的浓度有关外,还随脱乙酰度的增加和分子量的降低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6.
电子顺磁共振理论的历史不过近半个世纪。我们对这一理论的由来和发展作一回顾和展望,可见其对当今科学技术的深远影响和巨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簡述对核酸及其与蛋白貭所成的人工絡合物研究电子順磁共振光譜所得到的一些結果。所应用的分光計具有高頻率磁調制、高频率放大及速調管的自动频率微調等装置。用稳定的游离根二苯代三硝基苯肼,測出仪器的敏感度为10~(12)順磁貭点。在放大作用达最高程度时,此仪器具高度稳定性。所記录的光譜显示良好的重复性。我們所用的酵母槓酸,是E. Merck的制品,血清白朊系从牛血制备。此两种样品,各取其称量50毫克。各别测定时,并不具有电子順磁共振的信号。配制45毫升的0.2%酵母核酸的水溶液,依次加入12.6  相似文献   

18.
无碰撞磁重联中的电子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磁重联提供了一种快速地将磁场能量转化为等离子体动能和热能的物理机制, 它和空间 物理中的许多爆发现象密切相关. 另外, 空间环境中的等离子体基本上是没有碰撞的, 人们更加 关心的是无碰撞的磁重联过程.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电子动力学行为在无碰撞磁重联中 的作用. 在离子惯性长度尺度范围内, 离子和电子的运动是分离的, 由此产生的Hall 效应决定了 此区域中的重联电场. 另外, 电子的运动决定了重联平面内电流体系, 同时形成了沿分界线的电 子密度降低区域, 这种重联平面内的电流体系决定了垂直重联平面的第三方向磁场分量的结构; 在电子惯性长度尺度范围内, 电子压强分布的各向异性决定了在此区域内的重联电场的大小; 高 能量电子的产生是磁重联的一个重要特征, 重联电场在电子加速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 不同的磁场位形及其时空演化会影响电子加速的过程, 并决定电子的最终能量; 讨论了X 点附近 的次级磁岛不稳定性形成小磁岛的模拟结果和观测证据, 及其对电子加速的可能影响; 对电子动 力学行为在实验室等离子体磁重联中的进展也做了介绍. 最后, 指出了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研究物质和材料的宏观性质同微观结构之间的联系,探讨其规律性,并利用这些规律性实现“分子设计”,即依指定性能设计新材料,这是当代材料科学和固体物理学的一项带有战略性的课题.中子技术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一种有力手段.中子不带电荷而有磁矩(-1.91核磁子),热中子的波长约为1~10埃,能量约为1~100毫电子伏(或10~1000K),正好与固态物质中分子或原子的间距以及运动能量相近,因此研究固体,尤其是磁性物质的结构以及各种运动状态,用中子作灵敏的微探针是极适宜的.中子技术在现代磁学的研究中有其重要的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任吉民 《科学通报》1995,40(13):1191-1191
随着稀土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它们不可避免地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因而从分子和细胞水平上研究稀土的生物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关于稀土与细胞作用的研究已有诸多报道,本文报道用~(133)Cs NMR方法研究La~(3+)对Cs~+跨膜进入红细胞的影响.对于物质跨膜传输的研究,首先需要合适的手段将被传输物质在膜两侧的分布区分开.在碱金属离子中,仅~(133)Cs~+在不引入顺磁位移试剂情况下,细胞内外NMR信号能确切区分,并且在体系中无K~+时,Cs~+有类似于K~+的功能,故~(133)Cs是研究稀土离子与细胞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