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美国最新研制的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将在2018年发射升空,而此时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始着手展望更下一代的空间望远镜了。这是因为尖端科技以及大型设备将需要多年,乃至数十年时间的计划、建造和发射,而科学家们不希望等到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快要退役时再做匆忙谋划。尽管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拥有了6.5米的惊人口径,但是科学家们仍然希望在詹姆斯·  相似文献   

2.
在私营太空企业成功让他们的飞船接驳上国际空间站后,美国下一个"私"字头太空项目的出发日期也已敲定.据美国太空网称,一个由非营利性私人组织设计研制、实施发射并操控的太空望远镜将于2017年发射入轨.该望远镜升空旨在发现近地50万颗小行星,并帮助研究人员绘制一张前所未有的详尽、动态的太阳系内部地图.据项目审查小组称该任务在技术上可行且成功几率非常之高.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10,(22):I0002-I0004
<正>不久前,美国宇宙航天局的"亚特兰蒂斯"号在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5月14日下午2点20分发射升空,执行其第32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太空任务。这次任务是美国近期三次太空发射项目中的一项,其目的是把一个集成货舱和一个俄罗斯制造的"黎明"号小型实验舱运送到国际空间站上。  相似文献   

4.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2,(23):36-37
据国外媒体报道,隶属于欧洲空间局(ESA)的赫歇尔太空望远镜到明年3月份便将结束其在红外波段观测宇宙的使命。而关于这架望远镜在结束任务之后的去向时,科学家们建议让其撞击月球,以此来探测月球地表下可能隐藏着水的线索。这项提案是由来自30多个国家的行星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小组提出来的。目前这项提案仍然处于欧空局的评估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将会由欧空局管理层做出最后的裁决。耗资超过14亿美元的赫歇尔空间望远镜拥有3.5米直径的主镜,是有史以来人类发射升空口径最大的望  相似文献   

5.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升空,徐克俊说了这样一句话:为了这一天,一切都值得了!走向中国航天事业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航天人就曾力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上马,但因为当时中国经济技术条件不成熟,载人航天工程被迫停止。90年代初,中国航天事业走向何处,又面临着新的抉择。根据中国国情和经济实力,必须选择合适的突破口,不能走美国、俄罗斯的老  相似文献   

6.
正欧洲空间局(ESA)不久前批准了欧洲旨在探测引力波的"LISA"探测器计划,该探测器预计在2030年代发射升空。该探测项目的基本设计思路是采用三颗完全相同的探测器,在相隔250万千米的距离上相互发射和反射激光,并进行极高精度的测量。研究人员通过对光束进行极高精度的测量,希望能够探测到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1,(19):34-35
据美国《连线》杂志报道,美国宇航局"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7月8日发射升空,最后一次执行航天飞机任务。此行中,"亚特兰蒂斯"号将搭载两位怪异乘客——iPhone和变异沙门氏菌。实际上,航天飞机史上的一些乘客要比这两位怪异的多。过年30年来,航天飞机共执行了134项任务,曾将哈勃太空望远镜、康普顿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和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以及超过350名宇航员送入太空,同时执行金星、木星和太阳研究任务。除了运送设备和宇航员外,航  相似文献   

8.
随着21世纪的临近,人们对21世纪始于何年的问题愈加关心。不少人与报纸、杂志都提出21世纪应从2000年开始,理由是使用计算机方便,符合一般人的生活习惯等等。但是,21世纪从何时开始,是个涉及到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宗教、民俗等各方面的问题。经过反复调查研究,我们认为21世纪应从2001年1月1日0时开始更为妥当。一、21世纪起始年之争的由来当前国际通用的公历即格里历(Gregorian calendar),采用公元纪年法。公元纪年是在相当于公元525年时提出来的,公元8世纪才开始在欧洲国家使用。到20世纪,随着公历的普及,公元纪年已为全世界广泛采用。公元纪年的起点是公元1年,然后依此类推。对于公元前的纪年有两种不同的记法,它们是历史纪年法和天文纪年法。历史纪年法向前依次记为公元前1年,公元前2年,公元前3年……;天文纪年法则分别记为0年,-1年,-2年……。传统上,人们是以历史纪年法来计量的。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内外绝大多数有代表性的辞书都主张世纪从“1”年开始,即第1世纪是公元1~100年,第20世纪是1901~2000年。然而,对于如何划分世纪,一直存在着争论。1933年出版的《牛津英语词典》在注释“世纪”一词时,曾引用了1846年发表的一段史实:“经过大量普遍的争论,专家们决定,世纪自1801年1月1日始,不是1800年1月1日”。在1961年英美两国的历书编纂局合编的《天文年历说明补编》一书中也是主张世纪从“1”年起始,但它同时又指出“伴随着这些时节(指世纪的交替)的到来,经常引起普遍的争论”。1974年该书再版时,编者又添写了一个脚注:“一般人认为新的世纪是从较早一年(即“0”年)开始的”。1979年在美国出版的《科列尔百科全书》中指出,天文学家认为公元有0年,历史学家认为没有0年,由此引起无休止的争论,究竟1800年和1900年是老世纪的最后一年,还是新世纪的第一年?一般,天文学家认为以00年(即世纪年)作为新世纪的起始为好。关于世纪如何划分的争论焦点在于“世纪”与“年代”的关系。二、从历史年代学和天文历法角度而言,21世纪无疑应从2001年1月1日开始1.“世纪”(Century)一词来源于西文,在英语中此词也用作“百年”,始于1626年,其内涵包括两部分:一是“世纪”的时间间隔为100年;二是特指公元纪年的第几个百年。根据“世纪”的定义,第一个世纪从公元1年到100年;第二个世纪从公元101年开始,直到200年;以此类推,第20世纪包括1901年到2000年,第21世纪应从2001年1月1日开始延续到2100年12月31日,如果以2000年作为21世纪的开始,则第20世纪只有99年,不符合世纪的定义。2.公历的起始历元与各国其他民用历一样,都与某个历史事件相联系。早在公元525年,僧侣兼天文学家(小)狄奥尼西(Dionysius Exiguus)编制复活节日期表时,制定以“基督降生”的年份为公元元年。如果21世纪从2000年1月1日开始,势必将起始历元改为“0”年,失去它与历史事件的联系,显然是不合适的。此外各世纪的起始和终止年份均要更改(特别是17~20世纪的起始终止年份),势必造成历史年代学和采用国际通用公历各国家历法上的混乱。3.汉语在谈到“世纪”时,常把第21世纪简称为21世纪。实际上,在英语中总是使用第几个世纪,如第21世纪在英语中表示为“The 21st Century”,是作为“序数词”表示时间顺序的,年、月、日和世纪均为“序数词”,年、月、日都从1数起,表示“世纪”的年应从“1”计数。4.部分天文学家认为“世纪”和“年代”必须协调一致,都以“0”为起点。如果2000年作为20世纪的最后一年,它将成为无法纳入任何年代的一年;如果作为21世纪的第一年,则2000~2009年可称为21世纪的“初十年代”(或“零十年代”)。这就是世纪起始年“0”与“1”之争的焦点。事实上,“年代”不能与“世纪”相提并论,“年代”不是计量单位,只是一种习惯用法。在西方是用20,30……,90等数词的复数形式分别表示某个世纪的特定的十年,我们称它为“年代”,如90's称为90年代,它包括90,91……,99年,正式写全文用“The nineties”,1980's称为20世纪80年代。但在英语中“teens”只表示13~19,而11和12另外用eleven,twelve。10,11……,19并没有一个单词可以来代表,因此不存在“一十年代”之说。一般在讲到某世纪的11~20年这十年的时候,称为“the second decade”即某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一个世纪的最初十年,1~10也不用年代来称呼,而称“the first decade”即为“最初十年”。也没有一个世纪包括十个年代之说,因此“年代”一词不能作为计时单位,只是一种习惯用法而已。不存在“初十年代”和“一十年代”这种用法,也无需将2000年归入任何年代。三、从与世界各国协调一致的角度而言,21世纪也应从2001年1月1日0时开始1.新世纪和新的一千年从哪年开始,在国际上应遵循约定俗成的规律,与大多数国家一致。据我们了解的资料,美国海军天文台从来就明确21世纪从2001年1月1日开始,直到今年1月5日因特网网页上“第21世纪和第3个千年何时开始”仍是原来的主张。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早在1996年3月已发表新闻公报,确认21世纪从2001年开始,至今网页上官方意见仍如此。法国巴黎经度局出版的天文年历和编历专家意见也是第21世纪从2001年1月1日开始,在它们的网页上也有公布。这三个机构分别是美、英、法颁历机构,基本都代表官方意见。为了与世界各国协调一致,也应该建议21世纪从2001年1月1日开始。2.有些国家、团体、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2000年1月1日,在联合国属下的世界卫生组织确定将2000年1月1日0时0分诞生的婴儿作为“世纪婴儿”,某些国家人民称2000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为迎接新世纪运动会等,这代表了人们盼着早日进入新世纪的愿望,但我们认为在21世纪从2000年1月1日0时开始的建议未取得统一规定之前仍应按历史上约定俗成的规定,21世纪始于2001年1月1日0时。  相似文献   

9.
两千多年前,屈原一首《天问》抒发了古人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天问一号”的升空,则为这份“问卷”标注了当代科学的一种回答. 2020年7月23 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吕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于2021年2月左右抵达火星,进而变轨进入停泊轨道,4月择机登陆.此前的7月20口,阿联酋首个火星探测器“希望号”搭乘日本火箭发射升空.除了我国的“天问一号”之外,美国“毅力”号火星车也同月发射.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是联合国命名的“国际天文年”。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他手制的世间第一架折射天文望远镜巡视夜空,终结了几千年的肉眼观天的“望远镜前天文学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到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的“现代天文学新世纪”。20世纪上半叶,天体物理学兴起,在古老而经典的天体测量学和天体力学中,新词大量出现。20世纪下半叶,随着射电波段的开启,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是联合国命名的“国际天文年”。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用他手制的世间第一架折射天文望远镜巡视夜空,终结了几千年的肉眼观天的“望远镜前天文学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到利用望远镜探索宇宙的“现代天文学新世纪”。20世纪上半叶,天体物理学兴起,在古老而经典的天体测量学和天体力学中,新词大量出现。20世纪下半叶,随着射电波段的开启,  相似文献   

12.
倩文 《科学大观园》2012,(14):71-71
美国宇航局所属"核光谱望远镜阵列"(NuSTAR),于美国太平洋时间2012年13日上午9时,从太平洋中部的夸贾林环礁由观星者运输机搭载"飞马座"空射火箭发射进入轨道。该项目将对宇宙中的黑洞以及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14,(13):35-35
<正>一张根据普朗克望远镜获得的数据构建的图像显示出我们银河系的磁力线分布状况。这种类似指纹一般的图像将帮助科学家们研究银河系的磁场结构,并更好地理解恒星形成机制。普朗克望远镜是由欧洲空间局研制发射的一台空间望远镜,上面搭载了美国宇航局的很多设备。尽管该望远镜已经在2013年停止数据采集,但科学家们仍在分析它此前获得的海量数据,以期揭开更多有关我们宇宙历史的谜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于2018年8月12 日凌晨3时31分,由美国联合发射联盟的Delta-4重型火箭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升空,开始进行为期7年的追日之旅.此次探索,将是人造航天器首次最近距离抵达太阳的大气层.  相似文献   

15.
抗生素 许多学者认为这是20世纪的一个最重大的医学成就.在20世纪20年代,当亚历山大·弗莱明在伦敦的圣玛丽医院一个实验器皿中发现了盘尼西林时,许多以前无法医治的疾病,如白喉、结核病、肺炎、梅毒、破伤风等,都不再成为不治之症.  相似文献   

16.
正不久前,欧洲空间局(ESA)科学政策委员会确定该机构将研发一颗探测卫星,用于搜寻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岩石行星。这项被命名为"柏拉图"的探测卫星,预计在2024年由联盟号火箭发射升空。该项目是在经过数年的评估之后,从数个竞争中的候选项目间评选产生的。"柏拉图"计划预计耗资6亿欧元,但考虑  相似文献   

17.
也许是进化的结果,本能驱使我们对任何未知的事物都心存顾虑.不过,如果要说人们最害怕什么“不明事物”,首当其冲的无疑是各种各样的新技术.20世纪70年代,微波炉曾被认为会泄漏辐射并导致生育缺陷;50年代则有过广播电视损伤大脑的说法;20世纪初,医生甚至担心乘坐飞机旅行,会造成心脏过度充血以及导致心搏骤停;在更遥远的19世纪,当拖拉机代替手工初次应用于农业劳作时,人们称这项发明为“恶魔的杰作”.  相似文献   

18.
<正>这是一场迟到了14年的赴约。早在哈勃空间望远镜(HST,以下简称哈勃)发射以前,天文学家就开始考虑建造更强大的太空望远镜,称作“下一代空间望远镜(NGST)”。日前,一批特殊的照片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美轮美奂的船底座星云、“南天指环”星云、“斯蒂芬五重奏”星系、SMACS 0723星系团深场……这些璀璨夺目照片背后的功臣,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为先进的空间天文设备——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  相似文献   

19.
苏青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1):58-59
遥感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1972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landsat),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升空.1月16日北京时间19时22分,在按计划完成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后,"神舟二号"如期着陆在我国境内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65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3次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