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14-2017年信阳市逐月空气质量指数(AQI)监测数据及同时段的气象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广义加性模型(GAM),对信阳市城区空气质量指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4—2017年信阳市城区AQI年际波动较大,空气质量有明显变好的趋势;研究期间,信阳市城区有27个月(56.25%)空气质量属于良,19个月(39.58%)属于轻度污染,2个月(4.17%)属于中度和重度污染;AQI变化受季节影响明显,空气质量状况优劣程度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从整体水平来看,AQI与气压呈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平均水汽压、日照时数和风速呈负相关关系;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等级空气条件下,气象要素对AQI的影响差异较大.(3)由广义加性模型可以看出,AQI与降水量呈线性关系,与平均气温、平均水汽压、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等气象要素为非线性关系,气象要素对AQI的影响一般存在阈值.  相似文献   

2.
以2014-2017年信阳市逐月空气质量指数(AQI)监测数据及同时段的气象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广义加性模型(GAM),对信阳市城区空气质量指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4—2017年信阳市城区AQI年际波动较大,空气质量有明显变好的趋势;研究期间内,信阳市城区有27个月(56.25%)空气质量属于良,19个月(39.58%)属于轻度污染,2个月(4.17%)属于中度和重度污染;AQI变化受季节影响明显,空气质量状况优劣程度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从整体水平来看,AQI与气压呈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平均水汽压、日照时数和风速呈负相关关系;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等级空气条件下,气象要素对AQI的影响差异较大.3)由广义加性模型可以看出,AQI与降水量呈线性关系,与平均气温、平均水汽压、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等气象要素为非线性关系,气象要素对AQI的影响一般存在阈值.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太原市空气质量数据,分析太原市2013至2017年间大气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太原市大气环境质量呈逐年好转态势,其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呈逐年递减趋势,除二氧化氮外,各污染物浓度逐年下降;太原市市区的空气质量大致呈西北部空气质量最好,中部地区最差,并以太原市市区中部为中心大致呈同心圆状向外辐射,其空气质量由中心向外部逐渐变好.本研究的开展可为改善或治理太原市大气环境质量提供一些科学依据或支撑.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0-2009年统计数据,构建了山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标体系.在对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模型,对山西省不同年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城市化综合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环境综合质量呈波动性变化,即:2000-2003年山西省生态环境评价值呈现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好;从2003-2006年,生态环境评价值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差;2006-2009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好.从协调发展度来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呈波动性上升.从协调度发展类型来看,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在2000-2009年期间1a失调,1a接近失调,4a基本协调,4a协调发展.总的来说,山西省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较为协调,处于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5.
环境空气质量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幸福指数至关重要。空气质量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本文对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具体分析了重庆市2013—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的状况及变化趋势。收集重庆市2013—2018年主要环境空气污染物(PM2.5、PM10、SO_2)的月度统计历史数据平均浓度监测数据,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用空气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和空气污染负荷系数法分析其变化特征和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3—2018年大气PM2.5月度浓度大多超过平均年浓度限值,PM10浓度月度均值也大多也超标,SO_2均达标。相关的整改措施使得大气中PM2.5与PM10均呈浓度下降状态,SO_2基本呈稳定状态。年内变化显示,各污染物的浓度季节变化非常明显,污染物浓度从高到低的顺序大体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全市的综合污染指数呈下降趋势,空气污染程度显著降低,空气质量不断变好。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入了解重庆市气温变化的时空分布格局。【方法】利用重庆市34个气象台站1960—2013年的逐日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t检验、Mann-Kendall突变检验以及 Morlet小波等方法分析重庆市气温变化特征。【结果】1960—2013年重庆市的区域增温速率为0.008℃?a-1;四季气温也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秋季增幅最大,夏季最小;年平均气温存在显著的2~4a周期变化,年均温年代际变化具有阶段性,2000年前有降温的趋势,其中1980—1989年为低温期,2000年气温突变后为升温期;季节均温年代际变化表现为:春季、秋季、冬季呈“降温—增温—降温”的变化过程,夏季则只有“降温—增温”的变化趋势;气温增温速率在空间分布上由西向东逐渐升高,巫溪达到最高值,为0.056 ℃?a-1。【结论】1960—2013年重庆市的区域年平均气温略有上升,四季升温趋势存在差异;气温年代际变化具有阶段性:低温期、过渡期、升温期,2000年为重庆市气温突变年;气温增温趋势总体呈由西向东逐渐递增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3年1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的逐日监测数据,结合各地级市的地理位置和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从宏观角度对山东省空气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空气质量状况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空气质量普遍较好,内陆城市污染相对严重,且沿海城市的AQI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的趋势;山东省AQI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呈现冬季污染较重、夏季污染较轻的季节特点;虽然春季发生空气污染的频率比秋季高,但是秋季发生污染时的污染程度较春季严重;4个气象区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半岛地区,其次是鲁南地区,鲁中和鲁西北地区的空气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掌握泸州市城区近年空气质量时空变化,对泸州市城区2004-2009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泸州市城区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平均空气污染指数为80,空气质量优良率在72.33%以上。空气质量有逐步好转的趋势,SO2和PM10年平均浓度明显下降,分别从0.110 mg/m3、0.120 mg/m3下降到0.058 mg/m3、0.070 mg/m3;NO2略有上升,从0.029 mg/m3上升到0.040 mg/m3。污染物浓度时空分布不均,SO2与PM10夏季浓度较低,冬季较高,NO2浓度季节性变化不明显;兰田宪桥、小市上码头污染物浓度总体上高于忠山环监站。  相似文献   

9.
重庆涪陵大气污染物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庆涪陵2010—2014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同期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涪陵地区大气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涪陵从2010到2014年空气质量有变好趋势,迎宾大道和兴华中路的空气质量总体较好,AQI指数优良天数分别占87%和85.6%,PM_(10)为涪陵首要污染物.PM_(10),SO_2质量浓度具有周期性变化特征,从1月至12月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每年较冷的12月、1月、2月PM_(10)质量浓度值较高,较热的月份质量浓度值较低.NO_2质量浓度年际间变化幅度较小.PM_(10)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具有负相关性,与气压具有正相关,即气温越高、降雨量越大、气压越低、风速越大,PM_(10)质量浓度越低.SO_2,NO_2与气温、气压、降水量均为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正相关.不同月份大气污染物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特征,以京津冀为研究对象,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相关性分析、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从纵向角度对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综合指数及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的时序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利用ARCGIS 10.1从横向角度对耦合协调发展度进行空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关系密切,相关分析有统计学意义;从时序特征来看,2005-2014年京津冀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耦合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逐渐从拮抗期、磨合期向协调期发展;从空间特征来看,各市耦合协调发展度水平总体不高,呈现出片状分区集聚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