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美国债务危机VS欧洲债务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联盛 《世界知识》2011,(17):23-24
2011年是全球经济的“债务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美国主权债务危机“你方唱罢我登场”。美国和欧洲的债务危机都是过度负债的体现,是政府收支的不匹配性和严重的失衡。但是,美国和欧洲的债务危机又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两者产生的根源、诱发因素、演进、表现形式以及全球影响等都有差异。认识两者的差异性,对于理解美、欧债务问题及其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夯实应对政策的基础也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于“主权国家破产”这个问题的关注,使得老有一些问题困挠着我:早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学家俄林就提出这个构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何现在才将其付诸实施?其核心内容是什么?目前的进展程度如何?带着这些疑问,我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张宇燕研究员。“主权国家破产”是解决主权债务危机的新思路“主权国家破产”,实际是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安尼·克鲁格在2001年11月的讲演中提出的“国家主权债务重组机制”,它是解决当前国际主权债务危机的一种新思路。这个新思路的特别之处在于,所有遭遇外债或主权债务危机的政府…  相似文献   

3.
冯仲平 《世界知识》2017,(24):28-29
在过去的十年里,欧洲陷入一场又一场危机,包括主权债务危机、欧元危机、乌克兰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以及恐怖袭击等。这些危机有些是外部因素引发的,比如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美国次贷危机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4.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拉美债务问题一度缓解,走出了长达十几年的债务危机,经济形势也有所好转。但近几年来,尤其是1994年来,拉美债务总额又呈扩大趋势,一些拉美报刊甚至已开始谈论“外债危机的幽灵重又出现”。拉美债务问题再次引起人们注意。走出债务危机1982年,拉美国家由于无法支付巨额外债(2740亿美元)本息,从而引发了一场产重的债务危机。虽然1982—1990年是拉美国家的借债低潮期,但由于外债基数过大,因此还本付息的数额还在不断增多。到  相似文献   

5.
文章由近年来外汇储备激增的现象入手,分析了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原因及其对货币政策实施的负面影响,进而由外部失衡推演到其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内部失衡,分析了内部失衡的表现、原因和中国目前的政策措施及其效果,提出在短期政策实施中,宜从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结售汇制度方面控制外汇储备增长;长期来看,宜从相关政策方面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内到外地推进经济的良好循环。  相似文献   

6.
文章由近年来外汇储备激增的现象入手,分析了中国经济外部失衡的原因及其对货币政策实施的负面影响,进而由外部失衡推演到其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内部失衡,分析了内部失衡的表现、原因和中国目前的政策措施及其效果,提出在短期政策实施中,宜从进一步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结售汇制度方面控制外汇储备增长;长期来看,宜从相关政策方面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内到外地推进经济的良好循环。  相似文献   

7.
徐弃郁 《世界知识》2011,(17):32-35
2011年是欧洲债务危机继续发展的一年。不仅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和爱尔兰这四个“欧猪国家”的债务问题没有好转,其他部分欧元区国家的经济也出现严重问题。面对严峻的形势,欧洲各国纷纷把眼光投向了经济实力最强的德国。然而德国的表现却令人失望。  相似文献   

8.
外刊概要     
欧元债券在德遭反对Ralf Neukirch,Christian Reiermann欧元集团主席容克提议发行欧元债券以帮助债务国度过危机,但遭到德国总理和财长反对。欧元债券虽对债务居高不下及预算失衡的国家有利,但却将风险和负担均摊,累及德国等经济  相似文献   

9.
2011年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深化,特别是2011年三季度以来,欧债危机存在向大型经济体传染和向银行业传染的趋势,给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欧债危机冲击、美日经济复苏不力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等影响,全球主要新兴经济体在2011年遭遇了经济下滑和金融动荡等风险.  相似文献   

10.
财经剪贴     
《世界知识》2011,(4):10-10
达沃斯论坛指出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威胁世界经济论坛年会1月26日至30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与会各界精英围绕"新形势下的共同准则"这一主题热议全球经济形势和政经格局之变,经济复苏、欧元危机和多哈回合谈判等问题备受关注。论坛指出,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仍有可能蔓延、美国失业率高企且财政状况堪忧、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加剧和全球经济失衡重新抬头,将是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