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云 《科学之友》2013,(1):38-39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各种电子产品将越来越具有生物特征,人机融合的程度越来越深,而芯片是这些智能电子产品的关键元件。芯片的性能越好,电子产品就会越来越"聪明"。那么,究竟是谁发明了芯片?芯片是什么东西?未来芯片将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各种电子产品将越来越具有生物特征,人机融合的程度越来越深.而芯片是这些智能电子产品的关键元件.芯片的性能越好,电子产品才能越来越"聪明".那么,芯片是什么东西?究竟是谁发明了芯片?未来芯片将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而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商家推出的产品也都别具创意,让人应接不暇。各种各样炫酷的电子产品吸引着消费者的视线。本期"智玩科技",小编将向大家展示几款创意高科技电子产品,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奇特之处吧!  相似文献   

4.
正读者朋友,我是小e。很高兴又与大家相聚在《硅谷新视野》。在这期,甘老师要讲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的关系。请大家欣赏。智能源于"人"人工智能千般好,未来社会少不了。千头万绪啥重要?以人为本头一条。难道不是吗?"人工智能"的第一个字就是"人"呀!细说起来,只要想想:到底什么是人工智能?为什么要发展人工智能?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全新设计工具,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设计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复杂得多的"DNA机器人"(实则是一个DNA单链分子)和纳米设备。在这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未来"DNA机器人"将能在人类体内输送药物、检测致命病原体的存在,并且还有可能为其他越来越小的电子产品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成功的慧眼     
赵春雷 《世界科学》2011,(11):63-64
"麦金塔":开创制图软件之先河作为创始人之一的苹果计算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赢得了大量的赞誉。苹果智能手机(iPhone)和平板电脑(iPad),都是极具吸引力的智能小器件,人们通过这些产品了解了乔布斯本人和苹果公司,给予了乔布斯大量赞誉。在"智能电子产品族"的眼中,随着乔布斯的去世,他的传统也将很可能会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电子产品中的基础材料——硅,其未来将会被何种材料替代,抑或将被怎样地改良,科学家们正在探讨。2013年AIP(美国物理联合会)物理论坛第三次会议在长滩会议中心召开。该次会议特别对五个科技前沿进行了讨论,目标都是加强智能手机,磁盘驱动器和其他电子设备上的智能应用。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8.
正自1886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至今已有131年的时间。在飞速发展的科技浪潮的推动下,汽车速度越来越快,性能越来越优,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未来汽车是什么样的?有多智能?不需要预测,它正在向我们走来。再过几年,当你上车后,画面将是:车门自动关闭,驾驶室内没有司机,或者连驾驶室也没有,汽车在路上速度平稳,直到安全抵达目的地。当车辆遇到危险时可以自动刹车、车道偏离辅助、自动泊车、无人驾  相似文献   

9.
<正>"工业4.0",制造业强国德国提出的新概念。在经过近两年的发酵后,已经在德国本土、欧洲、美国乃至全球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本期我们推出"工业4.0"专稿,约请并采访了德国、美国的相关专家,为我们解读"工业4.0"是为何物,以及将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工业未来。——编者在过去的30年左右的时间里,IT革命为我们所生活和工作的世界带来了根本的转变,其影响可与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械化、电气化相媲美。个人电脑、智能设备的不断演化,IT基础设施及服务越来越多地通过智能网络(云计算)提供,再加上设备越来越小型化和互联网不可阻挡的发展,都表明一个计算无处不在的世界即将成为  相似文献   

10.
正科学与艺术的距离有多远?爱因斯坦认为,如果一个方程看上去不美的话,那理论一定有问题。科学与艺术从表面看似完全不同,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二者以不同的角度解读未来世界的无限可能。当看似遥不可及的科技与艺术博弈时,二者又将如何诠释我们对于未来科技的幻想呢?中国最大的智能硬件创新创业平台——硬蛋,用最浪漫的艺术腔调——画硬件游戏,来"调侃"最理性的科技。"‘硬’指的是硬件,‘蛋’则指的是创业孵化。"硬蛋科技创始人康敬伟表示,"这个名字是我们花  相似文献   

11.
<正>第二个机器时代与第一个机器时代的区别在于智能。第一个机器时代的机器取代并倍增了人类和动物的体力劳动,第二个机器时代的机器将取代并倍增我们的智慧。未来,每5个人就拥有1台机器人。不仅工业型机器人大量进驻工厂,愈来愈多的服务型机器人也悄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制造业、生活中的重要成员。但这也引发新的争议:这些不用吃饭、全年无休、越来越智能化的机器人,到底是人类的帮手还是对手?它们会不会大举抢走工人"饭碗"?对此,你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门禁系统越来越普及,门禁卡的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虽然门禁系统提升了安全性和便利性,但对于丢三落四的人来说,小小的门禁卡很容易被遗忘。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把门禁卡"植入"手机,甚至把饭卡功能一并带入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门禁卡的工作原理。门禁卡属于非接触式ID卡或称射频卡,其核心部分是一个带有电磁感应线圈的微型计算机芯片,并带有相关信息。其外部也就是芯片外圈,有一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越来越密切地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享受便利的同时,新的"烦恼"也随之浮出水面——废旧电子产品数量持续膨胀。如何处理被更换淘汰的"电子垃圾"?卖掉值不了几个钱,扔掉确实有些可惜,攒在家里也终归不是长久之计。而缺乏防护及环保措施的回收拆解,昼夜污染着空气、河流及土壤。怎样才能给这些废旧电子产品找到一个好的"归宿",变污为宝,不仅成为许多人不知所措的难题,也是中央及地方相关部门亟需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人类对海洋的利用与争夺呈愈演愈烈之势,各临海国家也都越来越重视加强海上力量建设,加紧入役各式舰艇。但有矛必有盾,舰艇的死敌——水雷,近年来也正逐步更新换代。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智能水雷"已悄然崛起,这必将极大地影响未来海战态势。困扰各国海军的"世界难题"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中国科学家研制成功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新型类脑计算芯片——"天机芯",并成功地在无人驾驶自行车上进行了实验。"天机芯"是一款新型人工智能芯片,把人工通用智能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即基于计算机科学和基于神经科学这两种方法集成到一个平台,可以同时支持机器学习算法和现有类脑计算算法。搭载"天机芯"的自行车,可以实现实时视觉  相似文献   

16.
智能视觉芯片(视觉芯片)是一种集成视觉传感器、高能效处理器、存储器的片上系统芯片,在自动驾驶、安防监控、机器人视觉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硅基CMOS工艺上既可以实现大规模的视觉传感器,也可制备大规模存储器和处理器,所以基于硅基CMOS工艺,人们可以借助光电子、微电子混合集成技术实现感存算一体化融合的视觉芯片,以克服传统视觉系统中图像串行传输和处理的瓶颈,有效降低处理延迟并提高智能化水平.构建视觉芯片需要突破高性能视觉图像传感器设计、高能效视觉图像处理器设计、视觉处理算法以及传感器/存储器/处理器一体化集成等多方面的关键问题.本文首先介绍视觉芯片的概念和架构,然后分别介绍视觉芯片各项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简述视觉芯片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3D打印机已经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设计领域,发展速度迅猛。那么3D打印技术什么时候才能走进我们千家万户呢?3D打印机的盛会美国CES展会(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简称国际消费电子展)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科技产品交易会之一,主办方为CEA(Consumer Electronics Association,消费电子协会)。在展览期间,可以看到各个展出公司最新的消费电子产品及未来的产品预览。而在今年1月的展会上,来自各个公司的3D打印机不得不说是整个会场最吸引眼球的一部分。今年的CES展会不但为3D打印机  相似文献   

18.
邹琪 《世界科学》2007,(11):34-36
关于"人类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目前我们知道了多少,还有哪些未知?6.何谓智能?智能有许多不同的外在表现形式,但无论那种形式我们都不知道智能在生物学上意味着什么。数十亿个神经元如何调度知识、模拟新场景,或是删除不合逻辑的信息?当两个概念彼此相匹配而此时又突然找到了问题的解答时,将会发生什么?当看电影时,  相似文献   

19.
<正>未来机器人会成为人类发展的垫脚石,还是绊脚石?随着世界科技的加速发展,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化技术驱动下,军用机器人实施有人-无人编组协同作战、无人智能集群攻击作战、大规模无人集群消耗作战等新型作战样式的雏形已经初现,智能化、集群化、族群化将成为未来机器人战争的新标志。研发深度仿脑技术,实现高度智能尽管目前半自主军用机器人已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人们对汽车的操纵性、舒适性、智能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电子产品也快速发展。当前汽车电子从业人员相对汽车服务市场偏少、文化程度偏低,已制约汽车服务市场的发展。于是现代职业教育中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已成为走俏专业,汽车售后行业中电子产品的维修技师也越来越走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