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告了—起雏鸡发生马立克氏病的诊断过程。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鸡抗马立克氏病遗传标志的选择进展以及在抗马立克氏病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郑素玲 《科技信息》2009,(28):105-105,107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肿瘤性疾病,其危害相当严重,为了能够很好的诊断鸡马立克氏病,本试验首先根据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尸体剖检等病理变化方面的特点进行初步诊断,但是本病和禽白血病仅在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上很难区别。因此本试验又通过取患鸡的肝脏,肺脏,脾脏等重要部位的病变组织,通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实验室组织学观察进行确诊。在初步诊断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观察的结果,表明此鸡患的是马立克氏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检测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双抗夹心液相芯片技术方法。方法 将捕获抗体偶联到19号微球,分别确定捕获抗体的偶联量、检测抗体和SA-PE抗体的工作浓度,用建立的液相芯片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及临床样品的分析。结果 1×106个荧光编码微球的抗体偶联量为2 μg,最佳的检测抗体与SA-PE的工作浓度分别为2 μg/mL和4 μg/mL。该方法特异性强,只检出马立克氏病病毒,其他病毒未检出;灵敏度为125 pfu/mL;批内批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85%和2.4%;对58份临床样品检出率为31%。与PCR方法比较,符合率为94.8%。结论 建立的马立克氏病病毒液相芯片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该方法可用于马立克氏病的监测,也可用于SPF鸡的筛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雏鸡血清SDS-PAGE电泳分析可证明:正常雏鸡血清有22条带,其中前白蛋白二条,白蛋白一条,α球蛋白二条,β球蛋白区四条,γ球蛋白十一条.不同令期雏鸡血清成分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在γ球蛋白区,其成分与含量,从2日令至21日令有一个递增完善过程,21日令以后基本稳定正常.γ球蛋白组分及含量可能与雏鸡抗病能力,尤其是抗雏鸡白痢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成都市近郊某鸡场暴发的一次鸡病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检查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血清学试验,确诊为鸡马立克氏病(MD)。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侬据。据对省内部分县市送检鸡病理变化的初步观察诊断,作者认为鸡马立克氏病在四川省的存在可能范围较广,建议进行深入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进一步扩散。  相似文献   

7.
取自行孵化的新出壳AA公雏鸡576只分为两批分别用于Mn和Zn的试验,每批分为四组,每组随机地对应高Mn或高Zn、低Mn或低Zn,无Mn和Zn和标准Mn或Zn四种日粮水平的一种,于2,4,6,8,12,16,24,36,48,72,96,120时龄每组分别取雏鸡6只测定卵黄囊中Mn或Zn的含量。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SAS)。试验表明,雏鸡出壳2小时内卵黄囊Mn和Zn的含量分别为0.19  相似文献   

8.
通过组织病理学检验,说明了近年来成都市某鸡场出现的仅腺胃表现肉眼可见病变的鸡病,属内脏型马立氏病,研究结果显示了组织病理学检验对正确诊断马立克氏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大剂量浓缩因子Ⅷ治疗一例抗体浓度很高的获得性血友病,引起严重溶血性贫血及肝萎缩。获得性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表现与血友病相似,因血浆中自发地产生大量因子Ⅷ抗体而引起出血。本例在34天内共用浓缩因子Ⅷ156.5单位,分8次输注,引起严重溶血性贫血,显然是因制剂中含有抗红细胞某些抗原的抗体。抗人球蛋白试验(一),可能因在红细胞表面附着的免疫球蛋白(ZgG)少于500个分子所致阴性反应,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此病人死后尸检肝脏软小仅800克,肝脏萎缩、坏死很可能是因子Ⅷ中含  相似文献   

10.
用鸡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1、2、3型毒株及其对应的异硫氢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型特异单克隆抗体(单抗)和型共同单抗为试验材料,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FA)为基础,并加以改进,建立了标记抗体染色病毒空斑计数技术。该技术能克服常规病毒空斑计数技术不能计数一种样品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和各自空斑数的缺点,能迅速准确计数出多病毒样品中病毒各自空斑数及其空斑总数,,具有较高敏感性和良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给表阿霉素(EPI)的优少和血液灌流(DHP)对EPI的吸附能力。方法:观察肝癌病人肝动脉和外周静脉持续输EPI后外周血浆EPI浓度的的改变,并应用DAC-resinDHP吸附EPI的临床研究。结果:肝动脉给药痛降低外周血浆EPI浓度(P〈0.05)及血浆高峰浓度(P〈0.05)及血浆高峰浓度(P〈0.005),而两组AUC的差别不明显(1:1.05)。DAC-resinDHP对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利用刀豆蛋白A(ConA)诱导建立实验性小鼠肝损伤模型,并研究该模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发现小鼠血浆TNF-α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其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预先注射抗Tac单克隆抗体可减少ConA注射后小鼠TNF-α的产生,与模型组比较,二者血浆TNF-α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注射抗Tac单克隆抗体组无肝损伤发生。上述结果表明,ConA诱导的肝损伤与TNF-α等细胞因子的介导有关,抗Tac单克隆抗体对ConA诱导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析了不同形式抗阻运动对海洛因戒断者毒品渴求度的影响及其神经生物学机制。90名经海洛因戒断的男性随机分为高强度间歇抗阻运动组(A组)、传统中强度抗阻运动组(B组)、常规戒毒矫治组(C组),A、B组的运动强度分别为4次重复的最大负荷(Repetition Maximum, RM)和10RM,干预8周。检测各组受试者干预前后血浆神经生化因子含量及毒品渴求度。结果显示,8周不同强度抗阻运动均可明显提高受试者血浆多巴胺(Dopamine, DA)、β-内啡肽(Beta Endorphin, β-EP)、血清素(Serotonin, 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Fos家族蛋白(ΔFosB、c-fos)浓度,降低渴求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P<0.05)。常规戒毒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与B组相比,A组运动后的血浆DA、β-EP、c-fos、ΔFosB含量明显升高,5-HT、BDNF含量与VAS得分明显降低(P<0.05, P<0.01);干预后,...  相似文献   

14.
在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和临床鉴别诊断溶血性贫血的工作中,血型血清学实验室项目抗人球蛋白试验(库姆试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项试验是检查待检者血清中和细胞上存在的不完全抗体,分直接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两种方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检查被检者红细胞上有无不完人抗体,临床用于检验新生儿溶血病(患儿红细胞在胎内已被母亲的抗体致敏;溶血性输血反应输入不相合的红细胞被受血者的抗体致敏);药物诱发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被自身抗体致敏)等疾病诊断依据。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是用抗体筛选谱细胞检查血清中有无游离的不完全抗体,临床用于血型系统免疫抗体筛选、交叉配血等试验,但某些血型,如D~U、Duffy、Kell及Kidd等血型,也需用此法检查。 抗人球蛋白试验是将抗人球蛋白血清加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利用刀豆蛋白A(ConA)诱导建立实验性小鼠肝损伤模型,并研究该模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发现小鼠血浆TNF-α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其差异有极显意义(P〈0.01)。预先注射抗Tac单克隆抗体可减少ConA注射后小鼠TNF-α的产生,与模型组比较,二血浆TNF-α的差异有极显意义(P〈0.01)。注射抗Tac单克隆抗体组无肝损伤发生。上述结果表明,Co  相似文献   

16.
免疫与未免疫鸡感染IBDV后血浆TNF-α和NO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自由基在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了经IBD弱毒苗免疫和未免疫的30~59 日龄AA 鸡在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后血浆TNF-α和一氧化氮自由基(NO)水平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攻毒后第1 天,未免疫攻毒鸡(A组)血浆TNF-α即表现较大的变化,至第3 天,A组和免疫攻毒鸡(B组)TNF-α显著高于未免疫未攻毒鸡(C组);血浆NO则表现为在攻毒后第3 天,A 组明显上升,显著高于B和C组,至第5 天3组TNF-α和NO虽均下降但A组仍高于或明显高于B和C组,以后3 组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高甲状腺激素状态下心肌β受体,血浆儿茶酚胺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给习口服甲状腺片,平均每只4mg/d,连续60d,检测心室肌β受体密度最大结合量和血浆儿茶酚胺含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心肌Bmax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大鼠血浆CA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体内出现的自身抗体的病理意义及其引起的自身免疫的发生机制。方法:对161例HCV感染者进行了八种自身抗体(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RNP抗体、抗Sm抗体、抗精子抗体)的检测。结果:有52例检出69项次自身抗体,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2.3%,显著高于健康人对照组(P<0.005)(未计抗精子抗体)。结论:HCV感染可能是诱发自身免疫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马立克氏病病毒MEQ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因表达与病毒感染细胞及致瘤能力之间关系的阐明,将有助于我们对马立克氏病病毒(MDV)meq基因功能的了解,该研究利用通过杆状病毒载体在昆虫细胞系SF9上高度表达的MEQ蛋白免疫BALB/c小鼠,然后收获其免疫脾细胞与肿瘤细胞系SP2/0通过PEG于体外融合,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被克隆并通过与MDV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做免疫荧光试验(FA),进行其分泌抗MEQ单克隆抗体(McAb)能力的筛选,获得4株稳定产生抗MEQ蛋白McAb的杂交瘤细胞,其中3G12E6通过FA和免疫酶组化技术能够检测到MDV致瘤株感染的CEF及自然MD肿瘤细胞中表达的meq基因产物。研究的结果首次发现,MDV致瘤株GA、RB1B感染的CEF及自然MD肿瘤细胞中均有meq基因的表达,但在弱毒疫苗株CV1988感染的CEF和免疫鸡组织细胞中则未检测到MEQ,作者认为这是由于meq基因在致瘤株中表达水平高,而在非致瘤株中表达水平低所致,这可能是决定MDV毒力(virulence)或致瘤性(oncogenicity)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与甜瓜抗枯萎病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哈密瓜枯萎病性不同的品系受枯萎病菌侵染后,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与甜瓜品系的抗病性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接种后,PAL和PPOD活性高不论抗感病品系均在接种后第3天出现,抗病品系的PAL活性高于感病的品系,PPOD活性也高于感病的品系,并且抗病品系酶活性下降速度较感病品系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