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莓再植病害中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植病害是制约草莓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了草莓根系分泌物和腐解物对自身根系活力和SOD活性的影响,以及对草莓根病病原真菌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草莓根系分泌物和腐解物的化感作用是再植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它们对根系TTC还原能力和SOD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连作草莓植株生长发育不良、抗病力降低;同时还可促进连作土壤中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及侵染,加重连作草莓土传根部病害,最终导致再植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针对三七生产中连作障碍现象,综述其产生的原因,主要从土壤质量下降、土壤微观生态系统发生变化、自毒作用、土传病害和线虫等方面来探讨,从而提出连作障碍的防治途径,为解决三七连作障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连作障碍等植物-土壤负反馈现象会造成药用植物病害频发、品质下降等问题,根际微生物是药用植物-土壤负反馈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讨论了连作条件下药用植物根系分泌物代谢对根际微生物区系的调控机制,以及根际微生物介导药用植物-土壤负反馈的连作障碍形成机制,明确了根际微生物在药用植物-土壤反馈中的核心调控作用以及与连作障碍形成的相关性,并以植物-土壤反馈为切入点,进一步系统探讨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体系,提出从改进种植模式、探明分子机制、生物防治等方面减缓植物-土壤负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4.
设施蔬菜连作障碍原因与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土壤养分不平衡、盐类积聚、土壤酸化和有害微生物增加、土传病害加重等方面综合分析了设施蔬菜连作的主要障碍原因,提出了合理轮作、改善土壤环境和栽培管理的具体防治技术措施,并论述了设施蔬菜连作障碍今后应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西瓜枯萎病是西瓜种植的主要病症,该病是土传性的病害,发病期通常在果实膨大期,直到采收前枯萎之死。特别是多年连作后,更容易发生西瓜枯萎病。我们可以利用嫁接技术来克服连作障碍,防治枯萎病。这样不仅使植物免受枯萎病,而且可以增加瓜的产量,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连作障碍已成为当前蔬菜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增加微生物量以克服蔬菜连作障碍,在深圳福田郊区的农科推广中心同乐蔬菜基地选择了蔬菜连作多年的田块,分别采用了水稻蔬菜轮作和利用夏季高温在地面短期覆盖塑料薄膜进行高温闷地技术,通过观测土壤中微生物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分析这2种措施对蔬菜连作地的改良效果。结果显示:水旱轮作和夏季短期高温闷地均能改善土壤养分含量,尤其是提高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并降低土传病原微生物的含量;高温闷地措施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含量,其中细菌和放线菌的含量增幅明显,而水旱轮作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较小。该研究表明水旱轮作和高温闷地措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种群及土壤理化性质,在探索克服蔬菜连作障碍方法的方面具有较好的示范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茄子是我市蔬菜生产中的主要莱种之一,年栽培面积3300多公顷,其中春季保护地面积约为1600多公顷。随着茄子保护地栽培面积的不断增加以及茄子专业化的生产,连作现象逐年增多,由土壤带菌而引起的病害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茄子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我市上辛口镇是茄子保护地种植集约化生产的主产区,据调查,上辛口镇木厂村因茄子连作重茬种植,使得土传病害大量发生,致使80%的茄子绝收,20%的茄子严重减产,给当地茄子生产和经济收益造成了严重损失。 天津农学院利用野生茄子作砧木,与当地主栽优良品种进行嫁接,可有效地控制茄子土传病害的发生,达到防病增产的目的。“茄子抗病钻木的筛选及繁种技术”对气流传播的病害“褐纹病”也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该项成果筛选出的适合保护地栽培和露地栽培的托鲁巴姆,刚果茄为较理想的抗病砧木。还可以达到自繁种子  相似文献   

8.
连作烤烟土壤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我省主要烤烟产区遵义市的播州区、湄潭县、凤冈县的连作烤烟发病情况,测定烟草AM真菌的侵染状况、土壤质地、pH、土壤养分,并分析与烤烟发病指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连作烤烟田间土壤病害发病指数越高,AM真菌根系侵染率和土壤pH值就越低,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所以在土壤肥力充足时,克服烤烟连作障碍应重点考虑土壤pH值和根系AM真菌侵染率。  相似文献   

9.
黄瓜嫁接是黄瓜根被南瓜根替换的栽培方式。由于南瓜根系发达,耐低温抗高温,不受土传病害感染,使黄瓜植株生长健壮,对多种病害特别是对枯萎病,有预防效果,且早熟高产。  相似文献   

10.
殷华东 《科技资讯》2008,(33):86-87
土壤是植物养分、根系生长、排水、保水保肥的载体,种植土质量的好坏直接园林植物的生长以及绿化景观效果的体现。本文就园林绿化工程种植土质量控制进行了阐述和介绍。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高产要掌握三个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整地深耕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肥力因素,为马铃薯根系和匍匐茎、块茎的生长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马铃薯块茎播种后产生的根系为须根系,穿透能力较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有强大的根系,可以增强吸收土壤中水分、养分的能力,源源不断输入地上部分,使植株生长健壮,光合能力增强,光合产物增多,为高产提供物质基础。因此,深耕是马铃薯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蔬菜设施生产过程中的连作方式致使作物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衡,引起土传病害的流行。为了优化设施土壤的微生物种群,本研究在黄瓜设施生产中施用秸秆、猪粪和鸡粪3种有机肥。结果表明,施用三种有机肥后,设施土壤的微生物区系明显改善。秸秆处理土壤B/F值显著提高,对设施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2004,(11):41-41
郁金香又名牡丹百合,洋荷花。我国近几年主要从荷兰引进低温处理的郁金香种球进行冬舂切花促成栽培。目前国内种植郁金香一直使用土壤栽培方式。其根系属于较脆的肉质根系,对生根温度、根尖环境湿度要求严格,增加了土培郁金香过程中的土壤温、湿度控制的难度。低温处理种球,土壤种植需要56天开花,是一种生育期较短的作物,根系发育时间少、根系差成为影响切花质量的主要因素。另外土培生长环  相似文献   

14.
秸秆有机肥改善设施黄瓜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蔬菜设施生产过程中的连作方式致使作物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衡,引起土传病害的流行.为了优化设施土壤的微生物种群,本研究在黄瓜设施生产中施用秸秆、猪粪和鸡粪3种有机肥.结果表明,施用三种有机肥后,设施土壤的微生物区系明显改善.秸秆处理土壤B/F值显著提高,对设施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以江苏丰县大沙河林场杨树多代连作人工林为对象,研究根际、非根际土壤的养分特征、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变化,探讨多代连作对人工林地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杨树根际土养分含量、土壤酶(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真菌、放线菌、细菌)数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而根际土pH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则低于非根际土;2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强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及多数养分元素的转化,但多酚氧化酶活性越大,养分含量越低;土壤pH的下降对多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有不利影响;真菌与土壤酶活性的整体相关性要比放线菌和细菌密切;3杨树多代连作,会造成根际土壤pH相对于非根际的降低,并且逐代连作后根际土壤pH下降更多,而杨树多代连作会造成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逐代的升高,还会造成根际土壤中养分、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微生物的逐代减弱,其中有些指标甚至会低于非根际土壤。综上,在江苏丰县应避免杨树连作,可更换品种或进行树种轮栽以缓解连作对地力带来的不利影响,注重维系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水平,同时采取措施减弱土壤的酸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以江苏丰县大沙河林场杨树多代连作人工林为对象,研究根际、非根际土壤的养分特征、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变化,探讨多代连作对人工林地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杨树根际土养分含量、土壤酶(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真菌、放线菌、细菌)数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而根际土pH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则低于非根际土;2土壤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强以及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及多数养分元素的转化,但多酚氧化酶活性越大,养分含量越低;土壤pH的下降对多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有不利影响;真菌与土壤酶活性的整体相关性要比放线菌和细菌密切;3杨树多代连作,会造成根际土壤pH相对于非根际的降低,并且逐代连作后根际土壤pH下降更多,而杨树多代连作会造成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逐代的升高,还会造成根际土壤中养分、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及微生物的逐代减弱,其中有些指标甚至会低于非根际土壤。综上,在江苏丰县应避免杨树连作,可更换品种或进行树种轮栽以缓解连作对地力带来的不利影响,注重维系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水平,同时采取措施减弱土壤的酸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株龄田七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轻田七连作障碍、防治土传性病害,本文以不同株龄的田七Panax notoginseng根际土壤为实验材料,测定其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其酶活性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田七株龄的增加,其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整体上各株龄田七植株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之间差异显著,CK(未种过田七土壤)中土壤微生物数量最多,1年生土壤次之,3年生最少。从4月份至12月份:1年生田七根际土壤细菌减少23%~74%,真菌减少6%~37.5%,放线菌减少12%~66.7%;2年生田七根际土壤细菌减少18%~80.7%,真菌减少50%~60%,放线菌减少32%~79%;3年生田七根际土壤细菌减少37%~87.9%,真菌减少50%~75%,放线菌减少33%~52%。不同株龄田七根际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中性磷酸酶活性均随着田七株龄的增加而降低,CK中土壤酶活性最高,1年生土壤次之,3年生最低。可见,田七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受株龄影响,随着田七株龄的增加,其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整体减少,中性磷酸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的酶活性均下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当归连作种植地和轮作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几种常见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分析当归种植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当归连作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用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用比色法和滴定法测定土壤酶活性.结果显示采样地土壤微生物总数当归-大豆轮作地最多,当归连作地次之,荒地最少;细菌数量和放线菌数量的变化和微生物总数量的变化一致;土壤中真菌数量当归连作地最多,其次为轮作地,荒地最少.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呈现降—增—降的变化趋势;中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碱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随季节的变化逐渐降低.表明当归连作使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增多;当归不同种植方式会影响土壤酶的活性;土壤中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活性与土壤中微生物总数和细菌数量变化趋势相一致,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则与真菌数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9.
半夏块茎提取液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Pinetlia ternata (Thunb.) Brier.)是大量使用的中药材,连作障碍严重。在供试土壤中,通过试验加入不同浓度的半夏块茎提取液(Pinellia ternata tuber extracts,PTE),研究它们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入PTE的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比对照组降低约67. 56%和82. 00%,但真菌变化并不显著;另外,PTE还显著降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说明加入PTE恶化了土壤生态环境,使微生物数量减少,种群密度降低。由于土壤微生物是土壤酶的主要来源,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和数量密切相关。PTE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表现出多样性,提高蔗糖酶活性,降低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脲酶活性与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0. 977*、r=0. 969*,n=4);土壤磷酸酶活性与放线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0. 959*,n=4)。这说明土壤酶活性表现出多样性变化,实际上反映出微生物不同种群对PTE的敏感度不一样。PTE对土壤酶活性产生的不同影响,可能妨碍土壤生物化学反应的有序进行,进而使土壤中的能量转化处于混乱状态,造成土壤功能失调。因此,在半夏生长过程中,根系分泌的化感物质可能改变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造成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浸提液、温室外未连作田园土浸提液及蒸馏水对黄瓜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土壤浸提液处理相对于其他两个处理,严重抑制了黄瓜种子的发芽及幼苗的生长,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及籽苗根长,均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处理。在幼苗生长实验中,连作土壤浸提液处理的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植株鲜干质量(除地上部鲜质量外)、叶片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两个处理;田园土浸提液处理幼苗各指标均高于蒸馏水处理,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