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家港市近三年来举办的网球赛事呈现鲜明的层次性、连续性特点.在层次性上,包含了地方、全国、国际三个级别;在连续性上,表现在每项赛事规模水平逐年扩大,不断继承发展.从城市发展与城市文化角度,网球运动的绅士、高雅内涵与张家港文明、活力的城市特点相一致.良好的宏观环境,驱动力强,适宜打造网球为品牌赛事;但在与城市文化的融合、赛事附属资源的开发、赛事特色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少儿科技》2011,(10):46-46
均衡的正反拍技术、强悍的正手击球、灵活的脚步移动、扎实的底线实力,再加上凌厉的攻势球风、过硬的力量素质……29岁的李娜是现今中国女子网坛最优秀的选手。李娜6岁开始练习网球,1999年转为职业选手,从网球低级别赛事一路打到四大满贯。她是第一个获得WTA巡回赛单打冠军的中国人,闯进2008年北京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四强。  相似文献   

3.
2016年东风雷诺武汉马拉松成功举办,作为一个年轻的赛事,汉马已经跻身于全国马拉松赛事的前列,武汉马拉松赛对于马拉松运动的开展,及扩大武汉的国际知名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赛事组织、参赛人数等各方面,提高了武汉的国际知名度,推动武汉经济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武汉马拉松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达州市网球运动的场地器材、网球人口、教练专业人员、网球竞赛、网球产业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达州市网球运动场地少,锻炼人群多分布在青年、成年男性,教练缺乏,网球赛事少,人们对网球运动的认识存在误区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可通过加大场馆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教练队伍建设,举办不同层次网球赛事等手段以推动网球运动的快速发展,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内外体育旅游的不断发展以及体育赛事对举办地旅游推动作用的日益凸显,举办大型赛事已经成为各国、各城市提升旅游品牌形象的重要历史机遇。近年来,我国体育旅游逐渐兴起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日益频繁,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掀起了我国大型体育赛事旅游发展的热潮。而2014年南京青奥会将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又一次国际性赛事,对南京的体育旅游发展来说将是很好的契机。本文通过分析大型赛事对体育旅游的影响及南京体育旅游资源的优势,结合南京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方案,以期为南京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承办一项大型体育赛事会给主办城市带来深远而显著的影响,留下一笔丰厚的赛事遗产,运用文献综述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赛事遗产经营方式以及社会效应进行分析。纵观历来的赛事活动,但凡成功的主办方都会在社会、体育与环境三个方面建立和经营赛事遗产。应把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纳入国家综合战略,不能单纯地把它当作一项赛事看待,更应该当作是一种社会遗产来建立与经营。将赛事"遗产计划"作为组委会的优先考虑事项,从资金管理,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发挥资源的杠杆作用,社区动员,品牌及赞助五个方面来制定并实施该计划。这样才能将赛事遗产实现终身化,使它所带来的积极社会效益得以持续。  相似文献   

7.
曹英 《科技资讯》2013,(31):221-222
体育赛事的巨大投入导致举办的城市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适当的客观条件,这也是过去全运会为何一直有京、粤、沪三地来轮流举办的原因。但是随着经济实力发展,各个城市对承办"全运会"之类大型体育赛事的要求逐渐增强。通过多城市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就能够将赛事的效益从小的点扩大到大的面上。多城市举办的模式可以让更多的国家和城市最直接的通过举办体育赛事来参与到体育中来。一方面可以带动各国对体育赛事的关注和重视,进而促进这一赛事的发展;另一方面更多的文化将被吸收到体育中来,丰富了体育赛事的内涵,实现"全运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运会的举办促进了体育的发展,体育人才的培养,城市文化的发展。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城市运动会赛事推广和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赛事开发存在的不足,并作出相应的总结与归纳,旨在为今后其他主办城运会城市或类似的大型体育赛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从政策、大同市城市转型和自身优势、国际马拉松赛事的影响力等方面分析了大同市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事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大同市虽然存在相关赛事举办经验不足和城市管理乏力等制约国际马拉松赛事开展的问题,但其在政策、城市发展、区位等相关因素和交通、气候、赛事参与度等必要因素方面良好,具备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事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举办大型运动会,涉及到城市的诸多方面,对城市的影响复杂而深远。以触媒理论为基础,从近三届全运会承办城市的空间布局、经济结构以及软实力等方面来研究体育赛事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触媒效应。利用好大型赛事这个触媒体,会对优化城市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城市核心价值和加快城市的发展进程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等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借助赛事和其影响力以及在举行赛事时所带动当地乃至全国的经济收入,兴建了许许多多具有标志性的体育景观环境。包括大型的运动场馆、标志性的体育雕塑、有关体育的主题公园和城市基础体育设施建设等等。有效地促进城市在全世界的影响力,宣扬和展现城市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体育景观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汽车赛事在我国经过20多年的培育逐渐兴盛起来,经济基础较好的城市纷纷修建赛道抢占赛车市场先机,赛车经济已初现端倪,但这些赛车赛道均在湖北省500公里经济圈外.武汉举办城市赛车不仅必要,而且具有地域优势、经济总量和结构优势、汽车产业优势等.  相似文献   

13.
郝文丽 《江西科学》2015,33(1):133-137,142
以游客感知为视角,分析"七城会"对举办城市南昌旅游形象的影响。结果表明,"七城会"对游客产生了一定的旅游吸引力,但吸引力有限;"七城会"的举办对南昌的旅游形象产生了明显的直接影响,提升了外界对南昌的认知和关注;城市环境美化和比赛场馆建设等硬件因素是展示南昌形象的主要因素,居民行为、赛事组织与服务和宣传报道等软件因素的形象表现力较差;"七城会"游客对南昌的重游意愿较高,口碑较好,有利于赛后未来南昌市旅游市场的开拓。研究对于其他城市举办类似规模的大型节事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武汉赛马的历史进行回顾,同时对武汉国际赛马节举办的基础条件及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主要结论如下:武汉国际赛马节举办的条件包括具备良好的比赛设施与设备、优越的区位优势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赛马节组织有条不紊,呈现稳步发展态势;比赛规模稳步扩大,国际化程度高;竞技水平和赛事影响力日渐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国际运动休闲范例城市为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英国的谢 菲尔德、德国的基尔、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美国的洛杉矶、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和加拿大的 温哥华等运动休闲城市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运动休闲城市可分为:历 史、再造、赛事、品质四个类型;运动休闲让自然、社会、文化全方位融合,成为城市的品 牌;休闲城市的建设可以依托自然和文化,举办大型赛事和节庆活动,以职业俱乐部和铁 杆球迷带动,打造便捷交通。  相似文献   

16.
《合肥科技》2006,(11):4-4
2006年11月6-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与WTA合作项目——全球范围高科技园区国际研讨班在韩国大田市举办。作为WTA执委城市,合肥市派出了以科技局副局长陈伟、市创新办副主任陈明义等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研讨。研讨班上介绍了合肥市推进科技创新试点市建设的做法和经验,与参会的WTA城市及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从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宣传了合肥。期间,我们还专门拜会了大田市市长、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主席朴城孝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约斯兰·努尔博士。与会的越南代表邀请我市组团在适当时候赴越交流访问。  相似文献   

17.
中、澳网球协会都是代表本国网球利益的非盈利体育组织。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就中、澳网球协会的组织、目标和经营机制进行比较。主要启示:优化协会组织领导机构、构建协会主导政府服务的联动机制、以赛事为抓手提升"自我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8.
自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娜姐”之后,国人酷爱网球的程度再度掀起热潮.大连是我国网球运动开展较早、发展较好且网球赛事、网球选手和网球爱好者较多的城市之一.从全市网球人口有关网球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入手,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调查问卷等方法对网球人口在购买器材情况的调查、信息消费情况的调查、观看网球比赛情况的调查、用于场地消费的情况调查、网球消费者结构的调查等,分析大连市网球人口的网球消费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职业构成、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提出扩大网球人口数量、提高网球群体的消费水平、建造良好社会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大同市一直在努力探索城市转型发展的问题。恰逢2013年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落户大同,我们应以赛事的举办为契机,促进大同市的转型发展,推动大同市融入世界。科技情报研究机构作为科学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赛事的准备与举办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大同市的转型发展及赛事的举办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研究影响大连市高校网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网球场地的数量、师资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和网球运动开展的氛围以及大连市高校网球运动发展中存在的其他问题.认为大连市高校网球运动发展中首先是缺乏网球场地,尤其是缺乏室内球场,大连的多风海滨城市特点会因为缺乏室内球场而直接限制高校网球赛事和网球训练的开展;其次是网球师资匮乏,且专业教师的来源渠道参差不齐,缺少高水平的专业教师;第三是缺乏网球运动的氛围,其有碍于大连市高校网球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