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以现行《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为依据,采用丰顿迭代法,进行现行柔性路面设计,应用概率统计和随机过程理论,考虑设计参数的变异性,提出了沥睡面的概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于材料构成的多样性及路面所处环境的多变性,形成了柔性路面实验结果和由之得到的本构关系的分散性和多样性。通过分析多种理论和实验模型,进行了柔性路面本构空间研究。定义了柔性路面核子空间、检验空间、本构空间和路面范数。给出了最能反映该柔性路面所处环境下的物理过程本构关系的选择方法。可用这一本构关系所反映的物理规律进行路面设计和寿命估计。  相似文献   

3.
柔性路面设计,世界各国有各式各样的设计方法,这些设计方法都是在考虑交通、路基、材料特性、环境条件等因素的条件下进行路面设计,路面设计方法的发展是随着交通的发展与路面的种类而改变。本文通过介绍比较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和目前世界上应用较多的AASHTO法,在综合分析这两种柔性路面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对我国柔性路面设计方法的改进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了典型的柔性路面三层体系路面弯沉解析解和常见高等级柔性路面结构层厚度及模量范围的基础上,对常见路面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了双圆荷载下最大路面弯沉的近似计算公式。该式精度良好,与层状体系理论解比较,绝大多数的误差能控制在2%以内。在许多场合下,该公式可以代替目前规范中所采用的查图法,并可在路面结构可靠度设计方法和优化设计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郑杰 《海峡科学》2001,(5):58-60
本文从理论上,浅谈了旧柔性路面上加铺水泥混凝土面板的设计方法,并且结合实践经验,对旧柔性路面加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应注意的地方作了重点的探讨.本文对旧路改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6.
目前根据我国生产建设的需要,对于苏联伊万诺夫教授所创立的柔性路面的理论和设计方法,有进一步究研的必要。我们究研这个问题,不仅是理论方面,更重要的还有如何结合我国具体情况的一面。但是:必须指出,伊氏的理论和概念,对于柔性路面来讲,仍然是现在世界上的最先进方法。应当肯定这个理论还是正确的,没有什么根据可以值得怀疑。不过,这个理论,仍限于单层路面分析的范畴。对于多层路面的分析,还应当进一步去发展。附属于这个理论的一些参数,在目前应用方法上,无疑的是过于一般化而且个个孤立,彼此没有相互制约的关系,也没有因地制宜的变化作用。因此,进行究研这个问题,须抓住它的关键,解决它的中心问题。这些中心问题应当是:(1)多层路面的理论分析(2)土基形变模量问题(3)路面材料形变问题(4)土壤水温情况问题(5)车辆换算及形变累积问题(6)相对形变问题。研究这六个问题,主要的原则是由单层路面的理论概念确定多层路面的理论基础。对于各种参数,重要的原则是建立它们彼此制约的关系和如何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它们的数值。由路面设计总的方面来讲,应当建立极限设计的原则,尽量利用路面材料结构的能力,达到节省经济而又合用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发表的《柔性铰链微夹持机构的研究》一文中,对所设计的柔性铰链微夹持机构进行了研究,由于理论计算中将柔性铰链视为理想铰链,导致计算的位移放大倍数与实验数据存在很大的出入实际上只需用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以及文献[1]给出的柔性铰链计算公式,即可准确地计算出该夹持机构的放大倍数,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半柔性复合路面材料因其优越的抗车辙和水稳定性,成为近年来一种新兴的高性能路面材料,但对其路面结构方面的研究却鲜有涉及。基于层状弹性体系理论构建水泥稳定碎石半柔性路面结构模型,利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表面层、下面层、基层、底基层的模量和厚度的不同参数组合对水泥稳定碎石层层底拉应力和沥青混凝土层永久变形量的影响,提出了影响各路面结构层力学响应的关键指标。结合现行规范,以力学性能最优为原则,综合考虑经济性,提出了优选的路面结构组合体系。  相似文献   

9.
路面抗滑性能是“柔性路面设计方法”各参数中的一项。本文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讨论抗滑性能的标准问题。目的是对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有关指示进行补充和改进,并为制定我国抗滑路面的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水泥混凝土路面温度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公路路面设计规范》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温度梯度的规定很不合理。为此,作者在实地观测、理论分析和相关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利用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确定路面温度梯度的方法。经上海地区应用,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1.
现行的可靠度设计方法只考虑了各设计基本变量的随机性,而没有考虑它们的模糊性,本文将可靠度理论与柔性路面结构优化设计方法结合起来,并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模糊性,提出了更科学、更合理的模糊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多年冻土地区路基融沉变形对柔性路面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松铺土和埋设工业冰块2种冻土路基融沉变形模拟方法,修建室内大尺度柔性路面结构试槽并逐层埋设传感器.采用承载板试验方法进行柔性路面面层和基层应力应变检测,通过检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了融沉变形对柔性路面应力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松铺土测点和埋设工业冰块测点面层与...  相似文献   

13.
彩色半柔性混合料是一种在开级配沥青混合料中填充水泥胶浆而形成的兼具沥青路面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优点的彩色复合路面。本文依据厦门市半柔性彩色试验路经验,阐述半柔性彩色路面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移动荷载作用下柔性路面的动力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车辆荷载的接地形状简化为矩形,将柔性路面视作多层粘弹性半空间体,并考虑路基材料对应变幅的依赖性,采用修正的平面应变模型,用传递矩阵配拉氏变换和傅立叶变换法,对移动的平稳荷载作用下柔性路面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柔性路面任意深度处的应力和位移,并将理论计算结果用模型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移动荷载作用下柔性路面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结果正确,计算简单,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应用于柔性路面设计时应当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例如设计指标的取舍、临界应力点的确定及层间接触条件的比较、许用应力值及安全系数的决定、强度参数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等,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与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半柔性路面材料内部薄弱部位的极限应力状态。研究结果表明,水泥胶砂的收缩变形是造成半柔性路面材料内应力的主要因素;母体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越大,材料内部拉应力集中部位的数量越多。本研究确定了水泥胶砂的变形控制指标,为半柔性材料的合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柔性基层路面裂缝对结构层材料模量的敏感性,应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含表面裂缝的路面模型,分析了裂缝尖端应力场在不同路面结构层模量下的敏感性。结合模拟成果可知:柔性基层路面表面裂缝尖端应力应变弹性场对面层模量和土基模量的敏感性较强。在柔性基层路面设计时,应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适当的选取结构层模量,从而延缓裂缝的扩展。  相似文献   

18.
MMLS3加速加载试验模型路面结构相似性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相似理论和模型设计方法,分析研究了MMLS3室内加速加载试验模型路面结构的理论设计参数和设计方法,对原型路面结构进行缩放设计以满足室内MMLS3加速加载试验。并通过BISAR理论计算对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为获得与原型路面相似的力学性能,缩放后的路面结构模型必须保持各层材料与原型路面结构相同,各层厚度为原型路面的1/3,荷载为标准轴载的1/9。通过BISAR进行理论计算分析,可以确定模型路面的平面上最小尺寸应为100cm×100cm。  相似文献   

19.
与柔性路面相比,刚性路面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消除柔性路面的种种弱点,虽然这种路面的造价比柔性路面高,但稳定性好,养护费用较低,由于规划、设计、施工和等方面的原因,许多居住区道路刚性路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政党使用,文中针对居住区道路普通采用的刚性路面发生的多种形式的破坏,从多个方面对路面破坏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孙宏斌 《科技信息》2007,(24):120-120
一、概述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沥青路面已成为我国公路路面的一种重要型式。但是由于忽视了结构设计,在已建成的沥青路面中,沥青路面不同程度地出现早期破坏现象,路面达不到《公路柔性路面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