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分析两岸签署《金融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MOU)及《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的经济动因出发,探索了两岸金融合作的规范发展之路,进而阐明了MOU及ECFA的签署对两岸金融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两岸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加速两岸证券市场的合作与开放;为两岸货币清算机制的建立提供制度保障等等。  相似文献   

2.
福建是对台经贸先行区域,闽台金融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ECFA的签署为闽台金融机构互设、深化资本市场合作、共建两岸区域金融中心和综合实验区提供了更广阔的机遇和平台。但后ECFA时代,闽台金融合作也将面临区域竞争增强、开放程度差异以及监管难度增加等挑战。福建应以两岸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为重点,不断深化闽台金融合作,促进两地经济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时事概览     
陈水扁公布挑衅和平的“320公投”议题1月16日台湾“总统”陈水扁公布所谓“320和平公投”的两个题目。一,“如果中共不撤除瞄准台湾的飞弹,不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你是否赞成‘政府’增加购置反飞弹装备,以强化台湾自我防卫能力?”二,“你是否同意‘政府’与中共展开协商,推动建立两岸和平稳定的互动架构,以谋求两岸的共识与人民的福祉?”据台媒体报道,此“公投”内容,已与美方沟通过。为此,我外交部发言人孔泉进行严厉批驳。他说,“陈水扁罔顾台湾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打着和平与民主的幌子,一意孤行地推行挑动两岸民众对立…  相似文献   

4.
时事概览     
第三次陈江会在南京举行两岸签署三项协议4月2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南京紫金山庄举行两会恢复协商以来的第三次会谈。双方就两岸空中定期航班、两岸金融合作、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等议题进行了商谈,就大陆资本赴台投资事宜交换意见,并讨论了下半年两会协商议题规划、加强会务联系与交流合作等事宜。  相似文献   

5.
两岸货币清算机制逐步建立,标志着两岸金融与货币合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由于看好人民币的潜力与前景,近年来,台湾岛内掀起一股人民币热,台湾银行出现人民币存款“抢钱大战”,人民币存款与跨境人民币交易量均大幅增长,建立台湾离岸人民币金融中心与财富管理中心成为台湾积极争取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6.
该文分析了福建自贸区对两岸经贸发展的优势以及目前闽台经贸合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闽台两岸产业转型升级、金融深化合作、现代服务业发展、两岸农业贸易合作、旅游经贸合作等方面提出闽台经贸合作和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四年前,陈水扁在台湾地区上台执政。四年来,陈水扁当局利用有限的执政机会和舞台,公然提出“台独时间表”,“台独”活动急剧升级,如何防止“台独”铤而走险的问题已经摆在两岸中国人面前。  相似文献   

8.
一段时间以来,陈水扁不计后果、疯狂地利用“统独议题”制造事端,并将“一边一国对一个中国”作为竞选主轴,声言“总统可以不当,公投一定要搞”。陈水扁的所作所为使岛内“台独”气焰更为嚣张,再度加剧了两岸的紧张关系。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王在希11月18日警告说,“台独”就是战争。那么,为什么说“台独”已走到了危险边缘?  相似文献   

9.
"新海丝"不仅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当代重现,它所包含的文教交流的意义丝毫不弱于经贸往来。海峡两岸作为中华文化主要根据地,两岸之间的文教合作对于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国际发展至关重要。"新海丝"倡议下两岸文教合作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这为两岸的文教合作注入了新动力。一是给两岸经济发展带来商机,增强两岸合作驱动力;二是可以减少两岸文教合作中的政治影响,促进两岸文教合作纵深推进;三是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修复和传承;四是有利于两岸之间消除偏见,寻求认同;五是有利于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在"新海丝"架构下,两岸文教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将进一步丰富与创新,促进两岸文教软实力的增强。两岸合作打造文教软实力的路径选择可从几方面入手:一是两岸文教部门借助"新海丝"倡议,签订文教合作官方协议;二是推动两岸文化企业贸易合作,加强文化认同与融合;三是开展多渠道的文教交流,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四是拓宽两岸高等教育合作内容,促进两岸高等教育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法语的学习让他拥有了浪漫的情怀 金融界的历练让他有了睿智的头脑 法语专业出身,如何进入金融领域? 年轻的金融硕士,何以成为知名投资公司总裁? 本期嘉宾:孙红伟 融勤国际中国区总裁 融勤国际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 教育背景: 法国语言文学学士 管理学金融学硕士 职业背景 法国维亚大学客座讲师 波尔多经贸大学金融案例库国际部主任 瑞士环球金融大学访问学者 主持与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金融管理项目 合作  相似文献   

11.
在福建自贸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背景下,应用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分析福建和台湾服务贸易产业特点,探讨闽台服务贸易合作方向,发现闽台间可以通过港口间合作提升运输服务竞争力、共同发展旅游产业、适当拓宽金融合作领域和优化两岸服务贸易产业结构等方面加强闽台合作,为两岸贸易合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金融合作势在必行,两岸货币直接清算问题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该文对这一课题进行讨论,通过分析海峡两岸货币清算的现状,指出两岸货币直接清算的重要意义。两岸在推进货币直接清算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人民币跨境清算的成功经验,在经常项目下实现人民币与新台币的直接兑换,同时采用间接清算模式并进的方式最终完成两岸清算系统的搭建,以实现两岸货币的直接清算。  相似文献   

13.
陈水扁与李荞明均因被追诉而处于羁押状态,而命运不同,其原因在于两岸的羁押制度不同。对比之下可以看出根源——对无罪推定的接受与否。笔者得出结论:有罪推定的传统不应成为程序正义追求的羁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闽台科技交流合作日趋密切,在两岸科技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已在20多个学科领域开展了不同层次的专业交流,合作步代明显加快。 1994年2月上旬,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福建考察时指出,科技界应成为促进祖国统一的先锋。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有地理上的优势,应当更加主动,更有创造性地开展对台工作,做好两岸交流的文章。 同年7月,为进一步组织开展闽台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由福建省科委牵头组织的“福建省闽台科技交流协会”成立,这一机构的诞生,为推动闽台科技交流的深入发展起着积极的推波助澜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技智囊》2006,(4):62-63
香港特区作为两岸的经济桥梁,位处亚洲重要地理位置, 是亚洲的经济中心,外商与中国通商的跳板,她是东方明珠, 自由免税港,购物天堂。香港人才辈出、咨询普及透明、设备先进、劳动人口充沛,文化水平高。上世纪80年代初,许多台湾人就通过在香港设立公司,和大陆进行转口贸易。2000年开始,更多的大陆人士,在香港成立公司.提升国际形象,作为对全世界的重要窗口,以获得国外客商的信任与合作。  相似文献   

16.
孙蕾 《厦门科技》2010,(1):14-17
<正>自1979年两岸经贸关系恢复以来,随着两岸产业分工日益深化,有关两岸科技产业交流、分工与合作层面的政策在管制与开放中相互博弈。随着大陆地区的研发资源逐渐被开发,两岸间扩大学术与生产研发合作是科技产业合作与发展的重要趋  相似文献   

17.
台湾“3.20大选”在即,陈水扁原以为可以在选战中“一剑封喉”的“公投牌”一时几乎成了“烂牌”。国际社会并不相信陈水扁打“公投牌”仅仅是作为胜选的工具,强烈质疑陈水扁借“公投”启动“切腊肠效应”,即是由2006年“公投制宪”改变现状,达到2008年“台独建国”目标。没想到陈水扁却无视国际社会的主流声音,硬说“公投”有其必要性与神圣性,一意孤行,并抛出所谓“和平公投”,正式走向其宣称为“圣战”的“台湾历史上的第一次公投”。“潘多拉盒子”一旦打开,谁都不敢担保会不会有一个政党会孤注一掷,把两岸推向战争的深渊。本刊记者特地…  相似文献   

18.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是每个地球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福建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构筑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深化环保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若干意见》的出台给两岸环保交流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对台环保研究。在合作交流方面先行先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台湾当局统独政策的国家认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认同观的视角看待台湾当局两岸统独政策是研究台湾政治发展和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国家认同观下,蒋介石、蒋经国时期形成了"两岸统一"政策;在"台湾定位"国家认同观下,李登辉时期制定了"两岸分治"政策;在"台湾"国家认同观下,陈水扁时期推行了"台湾独立"政策;在走向"一个中国"国家认同观下,马英九时期确立了"两岸终极统一"政策.  相似文献   

20.
在海峡两岸共同打击刑事犯罪的过程中,由于两岸法律制度、司法体系的巨大差异以及两岸有关犯罪问题的复杂性特点,使两岸刑事司法合作面临许多问题,当前两岸司法合作机制无法满足两岸对打击犯罪的进一步需求。本文在论述两岸基于协议开展刑事司法合作成效的同时,针对实际操作中面临的对接部门职能差异、刑事管辖冲突、犯罪情报交流缺位等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推动构建更加高效、快捷的两岸刑事司法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