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薛祥煦 《科学通报》1988,33(6):449-449
王永焱1947—1948年在甘肃省武都县龙家沟地区进行地质考察时,在紫红色砂质泥岩中采到一批哺乳动物和龟化石。经本文前一作者整理鉴定,提出了该动物群属种名单。其中以三趾马、大唇犀和始柱鹿等为最多,其他有麒麟鹿类、剑齿虎、爪兽等,反映了以森林为主,同时也有草地和湖沼的环境。邱铸鼎补充了一些化石,并认为其时代为晚中新世。龙家沟动物群是华北晚中新世常见的动物群之一,其时代可与欧洲的吐洛里期、印度-巴基斯坦西瓦立克的那格里“带”或中国云南禄丰古猿层的时代相比。  相似文献   

2.
肖宇 《科学之友》2005,(2):37-37
在一些古籍和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兽炭”一词,有人把兽炭解释为煤炭,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煤炭还与野兽有什么关系吗?我国古代常把煤炭称为兽炭。如在光绪年间编纂的四川《荣昌县志》上就讲:“石炭,俗名煤炭,古名兽炭。其形似兽,故名。邑广顺场、金盆山、双河场俱出”。这本县  相似文献   

3.
邓涛  梁忠  王世骐  侯素宽  李强 《科学通报》2010,55(34):3302-3309
乌兰花哺乳动物群发现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的晚中新世红土剖面底部.中国的红黏土堆积相当广泛,其中富含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在山西、陕西、河南和甘肃都有众多化石地点.蒙古高原也是新近纪沉积非常发育的地区,尤其是在内蒙古中部,已建立起哺乳动物群序列.乌兰花动物群的发现进一步完善了这个序列,并且对于三趾马动物群的地理分布和红黏土的气候环境背景也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乌兰花动物群中的化石种类大多数与保德动物群相同或很接近,也有一些与保德动物群相比在系统演化水平上稍高,可能代表比后者略晚的地质时代,其年龄约为距今7Ma.乌兰花动物群的组成表明,当时该地区周围可能是典型的温带稀树草原环境,为确定中国北方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东西分区的界线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4.
西沙海域的米辛尼亚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明书 《科学通报》1989,34(22):1729-1729
米辛尼亚(Messinian)是意大利西西里中新世地层名称,一般也用来代表中新世与上新世之间的一次重大的古海洋学事件。这一事件最早为莱伊尔发现,1833年他根据意大利新第三纪砂岩和泥灰岩里的化石记录,确定了中新世与上新世之间,是一个新的生物变革界面。其后,在欧洲、非洲、环太平洋地区的许多地质记录中,都有所反映。 西沙群岛生物礁区西琛一井和西永二井两个全取蕊钻井中,中新世与上新世间的间断面  相似文献   

5.
中国俊兽(Sinobaatar gen. nov.): 热河生物群中一多瘤齿兽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耀明  王元青 《科学通报》2002,47(5):382-386
记述产自辽宁西部凌源大王杖子义县组的一件多瘤齿兽类骨架,是早白垩世保存齿列和四肢信息最多的标本.据此建立凌源中国俊兽(新属、新种)Sinobaatar lingyuanensis gen.et sp.nov.新属种头骨狭窄,形态原始,无眶上脊和眶后突.齿式为3·?·5·2/1·0·3·2,齿列形态,特别是颊齿与始俊兽属相似,应属于始俊兽科.头后骨骼基本形态与其他多瘤齿兽类一致.第V(足庶)骨只与骰骨相关节,不与跟骨接触,可能代表了多瘤齿兽类的原始形态,并与全兽类形态接近.9块腕骨,与全兽类中的张和兽形态相近,但中央骨大于小多角骨.多瘤齿兽类的齿列演化阶段性明显,中国俊兽的齿列特征介于晚侏罗世与晚白垩世的类型之间,而且已知始俊兽类仅发现于早白垩世,因此,新属种的发现表明热河生物群时代更可能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6.
活性炭是由树木、竹子、褐煤、泥煤、椰子壳等果壳或兽骨、兽血等为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处理过程后制成的。根据其用途可分别制成粉末状、颗粒状、炭纤维,又称为分析纯炭、化学纯炭、特殊炭、药用炭、工业炭、糖用炭等。活性炭是一种多孔的含碳物质,它发达的空隙结构使其具有很大的表面积,每克炭的总表面积可达500~1000平方米。这种多孔结构对蒸汽、气体、胶态固体有极大的吸附性,能够吸收室内空气中的化学污染物。活性炭是一种国际公认的高效吸附材料,在“一战”时期就被应用于防毒面具之中。在爆发“SARS”时,活性炭被广泛应用于口罩、防…  相似文献   

7.
斑海豹     
斑海豹phoca vitulina largha Pallas属鳍脚目Pinnipedia、斑海豹属phoca,它是我国北方沿海最常见、数量最多的一种鳍脚目动物.现据多年的工作记录,对它的生态情况作一简介: 早在1119年宋朝名医寇宗奭在《本草衍义》一书中就记叙了斑海豹:“今出登莱州.”“观其状,非狗非兽,亦非鱼也.但前脚似兽,而尾即鱼.其身有短密淡青白毛,腹肋下全白,仍相间于淡青,白毛上有深青黑  相似文献   

8.
小龙潭煤矿发现的禄丰古猿开远种(Lufengpithecus keiyuanensis)是中国南方已知最早的中新世古猿化石,但其年代一直存在中中新世晚期和晚中新世早期两种争议,原因在于化石在地层中的准确层位不能确定,以及对一些象类和猪类化石年代学的解释存在分歧.本研究报道了小龙潭首次发现的宽齿脊棱齿象(Stegolop...  相似文献   

9.
南京浦镇附近中新统地层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立文  方鄴森 《科学通报》1964,9(8):730-730
南京附近晚第三系中新统地层的时代,由于缺少化石证据,长期以来是个悬案,如南京方山的洞玄观组曾先后被认为是始新世(刘季辰、赵汝钧,1924)、上新世(程裕淇、沈永和,1948)。1956年我们在方山南麓洞玄观组内发现了化石,经周明镇、胡长康同志鉴定为安琪马(Anchitherum aurlia-nense Cuvier)化石,确定其时代为晚中新世,因而洞玄观组的时代争论始告一段落。但是,由于该组地层那时仅见于方山孤立的一个地方,所以在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时,还有人表示怀疑,曾提出“中国南方中新统地层存在与否”的问题。 1963年6月,江苏省地质局组织了南京附近古砾石层的现场会议,作者等前往浦镇一带调查,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没有国兽,如果要举行全国人民投票的话,估计大熊猫、金丝猴都在候选之列。而印度是一个有国兽的国家——孟加拉虎,印度国兽是也!  相似文献   

11.
再论隋代前后的太阳视运动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安京 《大自然探索》1994,13(3):104-111
张子信的太阳视运动理论(约560年)至迟在576年已被刘孝孙的武平历用于日食推算。但因北齐灭亡(577年),这个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受到挫折.此后刘焯与张胄玄分别继承了刘孝孙的未竟之业.通过对张胄玄大业历(608年)、刘焯皇极历(600年)与一行太衍历(727年)日躔表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隋代前后太阳视运动理论逐步完善的发展脉络.刘焯创立的二次内插算法是建立在太阳视行速对称且分段成等差数列变化这两个前提之下,它的出现应属自然。本文认为,张子信之后的太阳视运动理论,是申国古代天文学家独立创建并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On November 19, 2008, Prof. Shen Wenqing, NSFC Vice President, met with Dr. Jacques Stern, the visiting President of the French National Research Agency (ANR). The Attendees from NSFC were Mr. Zhang Zhaotian, Deputy Director-general, and Mr. Liu Ke, Director of Division from 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s, and Mr. Lu Rongkai, Director of Division of the Bureau of International. The meeting was followed by a lunch at NSFC.  相似文献   

13.
漩涡内分离是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通常采用的一种型式,至今操作技术还不够成熟,文章指出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使我们的操作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减少运行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运动是一项练意、练气、练身三者相结合的运动,它的动作缓慢、柔和自然,心静体松、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等特点符合中老人的运动要求,文章根据太极拳的特点及中老年人生理特点,从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的生理作用、心理作用两大方面进行总结性分析讨论,其中重要论述了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的运动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张方平别集的编写情况,并从版本流传情况和现存版本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西安地铁二号线张家堡车站为例,研究了地铁车站设计中的抗浮问题、解决措施,并着重对抗拔桩这一有效解决抗浮问题的方案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设计系数的取值,以期对类似工程设计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7.
晚渐新世-早中新世青藏高原隆升与东亚季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是东亚环境格局从行星风系气候格局向类似于现今的季风气候格局转变的关键时期。最新的地质证据表明,高原东北部在25~22 Ma发生了显著的构造抬升,与亚洲内陆荒漠和东亚季风系统起源的时间基本一致,支持气候模拟所揭示的东亚季风起源与青藏高原北部隆升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数.测量.复连续:兼论刘绍光一元数理论的基本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数、分数、负数、无理数和虚数都可以而且应该定义为测量的结果。“实数是连续的”这一命题从来没有被证明(它是一条公设或公理),“复数是连续的”是其合乎过辑的发展──在“复数体”之内,目前已知的所有运算都能够施行。刘绍光的“一元数理论化过“直接在实空间中进行实虚权衡”的方法解决了有一部分复连续空间中的物理量(即虚空间中的物理量)在目前还不能够测量的问题,使得理论物理学在爱因斯坦和量子力学之后获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古代DNA信息研究黄河流域家猪的起源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  向海  袁靖  罗运兵  赵兴波 《科学通报》2012,(12):1011-1018
猪的起源驯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科学问题.古DNA技术可为家猪起源驯化研究提供更为直接的科学证据.已有研究表明,中国家猪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曾发生过独立的驯化过程,但黄河上游的古代猪样品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选取黄河流域的3个遗址出土的14个古代猪样本为实验材料,通过DNA提取、PCR扩增和DNA测序,结合现代不同品种家猪、野猪及黄河中下游猪古DNA序列信息,系统分析了我国家猪的起源驯化关系.实验共获得5个古代猪样本mtDNAD-loop 179bp的DNA序列,包括2个湖北青龙泉遗址样本和3个青海喇家遗址样本.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湖北青龙泉遗址与青海喇家遗址的样本分别共享1种单倍型.结合现代不同品种猪、野猪及黄河中下游猪古DNA序列信息,发现湖北青龙泉遗址样本与山西贾湖遗址的部分古代样本具有相同的单倍型,青海喇家遗址的样本与山西高红遗址和陶寺遗址的另外部分样本具有相同的单倍型,并且这2个单倍型对应于中国现代猪种的2个主单倍型,说明黄河上游与中下游的猪具有相同的驯化中心.本研究填补了黄河流域上游古代猪DNA研究的空白,为中国家猪的起源驯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佐证.  相似文献   

20.
The first plenary session of the Sixth NSFC General Assembly was held in Beijing on May 27, 2008. State Councilor Liu Yandong attended the meeting, gave her greetings and paid tribute to those scientists and technologists who contributed to the quake relief endeavor. She emphasized that NSFC should, guided by the scientific outlook for development, precisely grasp its strategic position in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consistently develop and improve the science funding system and strive to open up a new prospect for science fund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