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5 毫秒
1.
<正>为什么在轮子出现很久之后人类才发明了手推车?人类创新已到达巅峰了吗?在长长的创新发明列表中,哪些是最能体现人类的想象力、乐观精神和科技进步的本质?去年,美国《大西洋月刊》邀请了12名专家组成了一个评判小组,评选出了塑造现代生活最伟大的50项发明创造。评判标准是:从大约6 000年前人类发明轮子以来普遍推广应用的创新发明。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的事情总不是那么完美,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处处可见. 所有有困难的人都需要我们奉献爱心,去发明创造,为他们排忧解难.爱,是人类最普遍、最高尚的感情;爱,激励着人们不畏困苦,持之以恒地去发明创造,创造出许许多多的"爱心"发明.  相似文献   

3.
文蒂 《科学之友》2010,(8):46-49
如果你从今天起不再吃饭,那你绝不可能活过两个月,而鳄鱼不吃不喝却能活上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与鳄鱼之间的差别为什么如此之大呢?这是因为我们是温血动物,我们每天所吃食物产生的大部分能量都在调节体温的过程中消耗掉了;鳄鱼则是冷血动物(也称变温动物),它们只需要较少的能量就能维持体温和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4.
世上的发明千千万,成名的发明家也有无数。他们为什么要搞发明创造,为成名?为发财?回答是否定的。但成功的发明创造能否使他们既成名又得利呢?答案是肯定的。请看——  相似文献   

5.
提起镜子,你一定会抢着说,这已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老朋友了。是的,我们每天在梳妆打扮,穿衣服时,都要用到镜子。如果将镜子的玻璃做成特殊的形状,它的用处就更大了。例如,汽车上的凸面反光镜,可以反射较大范围内的情景;五官科医生头上的凹面反光镜,可将光线聚集于一处,便于观察患处情况;一些游乐场所的哈哈镜,更是集各类镜子之大全,它的变形功能常常逗得人们忍俊不禁。那么,镜子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呢?让我们追寻历史的足迹,去浏览一下关于镜子的有趣的历史故事。在漫长的远古时代,人类没有镜子,但人类还是用“土”办法看到…  相似文献   

6.
从今天开始,我将同青年朋友们谈谈有关发明创造的一些问题。 人类劳动历史是一部 发明创造的历史 翻开人类的文明史,人们在劳动中创造了工具,从而从猿进化到了人。人们发明了取火的方法,发明了用石头制作狩猎工具、切割工具和生活用具等,在劳动和生活中创造了语言,脱离了穴居生活,逐步形成了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7.
曹俊卿 《科学之友》2004,(10):10-13
一提起“发明创造”,大部分人都觉得它是那样的神秘:可人人又对它是那么的向往——我就不能有所发明创造?能!创造学研究专家关原成告诉你:人人都孕育着发明能力,所缺乏的是驾驭这种能力的能力,那就是创造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创造学、进行创造力培训而得以开发和提高的。  相似文献   

8.
移居金星     
早在21世纪初,科学家就认为,未来人类迁移到地球之外居住是必要的。他们的根据是:人口的日益增加,将导致地球上缺乏足够的空间和资源,人们将不得不考虑在其他行星寻找新的居住地。那么,哪里才是人类的未来之家呢?  相似文献   

9.
《大自然探索》2012,(7):7-7
妞果吃冰激凌吃得太快,你就可能头痛,这通常被叫做“冰激凌头痛”。事实上,夏季的任何冷食或冷饮都可能造成这种头痛,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电视遥控器、微波炉、数字音乐、铁模鞋底跑鞋和核磁共振成像,你能猜出这之间的联系吗?答案是,他们的发明都与趣闻逸事有关。据美国媒体报道,一个由25位著名科学家组成的专家团经过对近半世纪的人类发明的筛选,评出了50项最杰出的发明,其中五大发明更是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1.
变异与幸存     
梁虹 《世界科学》2005,(8):F003-F003
问:在电影《X战管》中,一部分人类自然地变异为拥有“难以置信的能力”的变种人。变种情况可能发生吗?至少在理论上有无可能性呢?比如将病毒的DNA注射到人类基因组中,是否会产生变种人呢?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05,(11):73-73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人如果不学说话就不会说话。一个人如果从孩童起有听力障碍或完全失聪,又没有接受特殊的教育,那他的语言能力就会很差,甚至是哑巴,这也是为什么“聋哑”两个词往往放在一起用的缘故。 那人是如何学会说话呢?美国一位研究人员发现,婴儿开始学会语言时,先学会辨别单个词语的意义,然后才能听懂别人的话。15个月至18个月之前的婴幼儿每天能学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很多动物不同程度地都具有使用一侧肢体的偏好性。动物为什么会有这种偏爱性呢?是否它们和人类一样,也具有不同的左右半脑分工?  相似文献   

14.
田德新 《科学之友》2007,(11A):94-94
在韩剧中,我们不止一次地看到许多人家都是席地而睡。这是为什么呢?有人说韩国人以前生活比较贫困,房子修得比较矮小,适合在地上睡觉。这当然是种玩笑话,当不得真,那么他们为什么不睡床呢?  相似文献   

15.
龚静 《世界科学》2000,(3):40-41
树蛙是什么?和青蛙有什么关系?它味道鲜美?还是堪称奇景?是啊,我也在想它与我们有关系吗?先别忙着回答,来看一项科学家关于树蛙的研究成果。 俄罗斯生化学家查斯洛夫在1986年时就观察到非洲树蛙从未被细菌感染过,即使实验人员在蛙腿上划一刀,将它们丢入充满细菌的脏水,树蛙仍然安然无恙。这个发现对饱受细菌威胁的人类而言不啻是个福音。要知道,人类虽然发明了好几代抗生素,但细菌的反抗生素能力也随之增长,20世纪末,“无名怪菌”打败最强效抗生素的消息时有所闻。查斯洛夫将一滴肾上腺素滴在树蛙皮肤上,传达“我受伤…  相似文献   

16.
开栏语: 探索和创造是人类的第二本能,正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创造中,人类建树了灿烂的文明。可以说,人类文明发展的每一座里程碑,无一不是由创造发明来奠基的。今天,当我们站在新世纪的起点时,我们推出了“回望人类发明之路”专栏,我们将回眸一些人类重大的发明创造。从中我们将看到:人类的这些创造发明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从而鼓舞我们创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更加灿烂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植物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最奇妙的莫过于它的生长方向,比如从一粒小小的植物种子萌发开始,它就知道根应该往地下生长,而茎干则伸向天空。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现象,然而植物为什么会这样呢?它是怎样懂得“上”和“下”的概念呢?又是由什么力量促使它选择根朝下、茎朝上的生长方向呢?怎样解释这种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爱迪生俱乐部自开办以来,得到了许多读者朋友的喜爱和支持。不过,也有一些朋友来信认为,该栏目刊登的发明设想过于简单肤浅、不切实际、没有实用价值……其实,本栏目的宗旨在于培养读者朋友的科学爱好,为大家开辟一块锻炼思维能力、发明创造能力,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的空间;目的在于鼓励大家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如果其中能产生一些对社会有益、有价值的发明创造固然很好,否则希望大家卧薪尝胆、不懈努力。相信有了创造精神,再加以知识的蓄积,最终将得到丰厚的收获。我们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 ——编者  相似文献   

19.
刘亮 《科学之友》2006,(2):53-53
大约1.5万年前,在中国或中国附近,少数温顺的灰狼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干吗要每天累得精疲力尽地捕猎,为什么不在人们的篝火旁边逡巡,捡些剩余的食物吃呢?狩猎部族对这些狼在周围转悠也感到很高兴,只要它们不表现出过多狼的本性。  相似文献   

20.
典型案例:小亮每天背着书包起早摸黑地上学,上课也算专心,作业都在努力地做,可是为什么成绩这么差呢?联想到父母在他做错事时老是说他笨得很!,小亮会不由自主地想:莫非我真的很"弱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