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结合实验中得到的现象讨论激光烧蚀的物理机制和理论模型 ,提出大气模式和激光烧蚀模式相结合的模型 ,并证实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离子回旋共振有质动力加速(ICR/PA)的螺旋波等离子体推力器为一种先进概念的无电极推力器,具有无电极烧蚀、比冲高、寿命长的优点,在未来的深空探测和卫星的动力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分析了该推力器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发展现状,并利用准线性理论推导了基于ICR/PA加速方式的离子获得能量的过程,给出了推力计算公式。理论分析结果为后续推力器的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微型电推力器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微型卫星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了满足微型卫星各种飞行姿态变化的任务要求,兼具功能性和高可靠性的微推进技术,特别是微型电推进技术已经成为微型卫星发展的迫切需求。近年来,自由分子流微电热推力器、射频电容耦合放电微推力器、微射频离子推力器、微腔放电推力器、场致发射电推力器、微胶体推力器和微波激励微等离子体推力器等微型电推力器研究势头良好,已完成工程样机研制,有望于若干年内实现空间应用。  相似文献   

4.
激光推进中不同状态工质性能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推进是推进技术研究的一个新兴热门领域。通过调研大量的文献,介绍了激光推进的概念、发展优势,总结分析了气体、液体和固体工质在激光推进中的性能,介绍了依据不同状态工质的特点提高推进性能的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Fokker_Planck方程的基础上,对超短脉冲激光烧蚀熔融硅的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雪崩电离、多光子吸收电离导致的熔融硅烧蚀机理的数学模型。其计算得出的激光能量密度和临界烧蚀阀值与实验结果很好的吻合,定量解释了超短脉冲激光对熔融硅烧蚀损伤微观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飞秒激光能够在极短时间内烧蚀炸药产生高温高压等离子体,飞秒激光烧蚀炸药技术可用于精密加工炸药元件和安全处理废旧弹药.为深入探讨飞秒激光烧蚀炸药作用规律,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方法,建立了飞秒激光烧蚀炸药过程的起爆计算模型,对飞秒激光烧蚀LX-17和LX-10两种炸药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不同飞秒激光能量作用下等离子体和炸药中的压力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飞秒激光烧蚀炸药的过程中,烧蚀产物等离子体和激光作用区外附近炸药的初始压力较高,但是由于激光烧蚀区域极小,炸药内冲击波压力迅速衰减,没有发生起爆现象.   相似文献   

7.
超短脉冲激光与高分子聚合物聚酰亚胺的相互作用主要分为两个领域:激光对其表面改性中的应用和激光等离子体微推进中的应用。本文简述了目前在激光烧蚀高分子聚合物聚酰亚胺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超快脉冲激光对难加工材料的烧蚀特性与损伤机制,利用皮秒脉冲激光研究钛合金的烧蚀阈值、烧蚀形貌和作用机理。依据烧蚀面积和激光能量密度的线性关系,确定了钛合金的烧蚀阈值,通过显微镜观察分析了不同激光参数下钛合金的表面烧蚀形貌,采用雪崩电离与多光子电离详细解释了超快脉冲激光对钛合金的作用机理,并从烧蚀形貌和阈值角度划分了烧蚀区域。结果表明:钛合金的烧蚀阈值约为0.109J/cm2;在1 064nm波长下的烧蚀质量要优于532nm波长下的质量,而低重复频率能获得高质量的微结构,烧蚀中央区域材料去除更为均匀,且烧蚀弹坑形状规则,表面平滑;随着脉冲数和能量的增加,光子能量累积增多,烧蚀尺度和形貌特征愈加明显,烧蚀边界愈加清晰,说明脉冲数和光子能量累积是表面微结构诱导的关键要素之一;烧蚀区域可划分为改性区、过渡区、再沉积区和烧蚀区,在烧蚀区以多光子电离为主,在改性区、过渡区和再沉积区以雪崩电离为主。该结果可为超快脉冲激光微结构精密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强激光对金属表面的破坏效应,文中利用热传导理论和相变的等效温度处理方法,建立了激光烧蚀金属过程的二维计算模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纳秒单脉冲强激光作用铝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激光辐照下铝靶烧蚀形状和温度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在激光单脉冲能量一定的情况下,脉宽越长,烧蚀形状愈加细长;大光斑的烧蚀半径要小于光斑尺寸,且光斑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烧蚀半径因功率密度下降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Nd:YAG脉冲激光烧蚀金属Cu 靶诱导等离子体发光羽的发射光谱及其强度随时间与空间的分布,对发光粒子的激发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烧蚀诱导等离子体发光羽中,电子碰撞传能是原子和离子激发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利用激光实现飞行器推进的概念和关键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激光推进是一种新颖独特的推进方法,是由发射技术和航天技术发展起来的先进的推进技术,通过吸收远距离传输的激光能量产生推力,它具有优于现存推进形式的几个明显特点。激光推进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研究,仅对激光推进的一些设计思想,特别是对激光推进的关键技术——激光支持的爆轰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推进技术--激光推进技术,主要从基本概念、国外进展、关键技术等方面对激光推进技术做了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3.
依据激光切割技术原理及数控激光切割机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机械部分XY工作台的进给传动系统,设计了由旋转电机通过一对直齿轮传至丝杠螺母的传动系统.  相似文献   

14.
激光与金属作用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很多学者做了大量工作。由于对激光与金属作用的机理处于探索阶段,一些应用仅处于初级阶级。综述了多年来激光与金属作用的应用与研究进展状况,为研究激光与金属作用的科研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激光微束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微束技术是激光技术在遗传学和生物学领域中获得许多成功应用之后形成的一门属于边缘学科的新技术,本文简述激光微束系统的研究进展以及它在遗传学,生物学领域中的若干新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精密制造技术,激光微加工在航空发动机中复杂部件的维护、修理和全面翻修(Maintenance,Repair and Overhaul,MRO)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随着新一代航空发动机性能指标的不断提升,其关键零部件将长期服役于更为苛刻的极限环境下,如高温、高压以及高转速等,工况环境对其耐热性、机械强度、表面摩擦系数、防结冰性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激光微加工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表面处理技术,可以促进以上相关性能的实现.本文将基于激光与航空材料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应用,介绍激光微加工技术在航空发动机MRO和生产制造中的广泛应用,探究航空发动机先进制造过程中激光加工的具体工艺和特征.由于航空发动机制造和维修的过程十分复杂,研究人员将利用激光的单色性、高亮度、高方向性和相干性等特点,基于光热过程和光化学过程两种机理,探索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和动态过程,并讨论其在激光微纳制造、清洗、增材制造、冲击强化以及焊接切割等关键制造工艺中的合理应用.本文对激光微加工领域在航空发动机行业中的技术进行了综述,为航空发动机维修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中所需的工程技术支援和前沿研究技术联动提供了一种新模式,有望能促进与之相关的保障装备得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利用大功率高频调制CO2激光作为激励源,对表面温度传感器进行动态特性测试的新方法,建立了动态特性测试系统,用美国相干公司DiamongOMEGA系列K—500型CO2激光器对OMEGA公司Butt-Welded热电偶进行了动态特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响应时间为41.6ms。  相似文献   

18.
张坤书 《河南科学》2005,23(5):724-726
采用双管正激式开关电源技术,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的CO2气体激光器电源.该开关电源采用PWM脉宽调制技术,以及特殊设计的非晶合金高频变压器,可以在供电电源电压波动情况下保持输出电压及激光器输出功率的稳定,且由于输出功率可平滑调节,可适用于不同功率的CO2气体激光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