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水稻害虫主要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在稻田中,生活着许多害虫,这是人们比较熟识的。其实,侵袭它们的天敌种类更多,不过,这些天敌常常未得到应有的注意。天敌中,有昆虫、蜘蛛、青蛙、四脚蛇、鸟、线虫、原虫、真菌、细菌和病毒等等,然而就其侵袭方式,只分为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两大类。每一种害虫,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与许多天敌发生了密切关系,这些天敌对其数量的消长经常有很大的影响,即天敌多时害虫就少,而天敌少时害虫就多。在稻田中究竟有多少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导小麦害虫天敌91种,其中寄生性天敌6种、捕食性天敌昆虫55种、蜘蛛30种。对小麦害虫与天敌的消长动态、天敌效能等进行了初步研究。把小麦害虫划分为五个生态类型。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飞行器及机械喷撒天敌在农林害虫防治上的应用,观察、研究了肿腿蜂、赤眼蜂、蒲螨、瓢虫等喷剂天敌的成活率和防治率。结果表明:高空机械喷撒天敌喷剂有很高的成活率,防治效率和防治效果高于传统的天敌防治。  相似文献   

4.
生物防治法是利用害虫的天敌来防治害虫的方法。具体方法有:一、以虫治虫,1、当地自然天敌昆虫的保护和利用。2、人工繁殖释放天敌昆虫。3、从外地或国外引进天敌昆虫。二、以微生物治虫,就是利用细菌、真菌、病毒治虫。三、以鸟治虫。  相似文献   

5.
淮北麦区是安徽省的主要麦区,面积146.7公顷,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70%左右.统计分析表明,淮北麦区共有天敌41种,其中捕食性天敌32种,寄生性天敌9种.在各种麦田天敌中,以瓢虫类发生量最大,其中七星瓢虫占60.6%,龟纹瓢虫占20.0%,异色瓢虫占5.6%,草蛉类、蜘蛛类和食蚜蝇类分别占2.0%、1.9%和0.5%,其它天敌占8.4%.通过分析天敌在数量、时间、空间上对麦田主要害虫麦蚜的追随关系可以看出,七星瓢虫是麦田的主要优势天敌,龟纹瓢虫和寄生性天敌蚜茧蜂是次要优势天敌,异色瓢虫、食蚜蝇和草蛉等是麦田的非优势天敌.一般年份,淮北地区麦田天敌在整个小麦生育期内只有一个发生高峰,出现在5月上旬,滞后麦蚜高峰5天,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天敌的发生盛期.对于淮北地区麦田天敌的利用,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利用天敌昆虫是害虫生物防治措施的主要内容.从天敌昆虫的资源、发生规律以及对害虫的控制作用等方面,对我国苹果害虫的天敌昆虫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天敌昆虫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一、天敌昆虫在保持自然界生态平衡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天敌昆虫是昆虫(或动物)的天然敌害。这类昆虫有的是扑食性的,有的是寄生性的。总之,凡是食虫(或动物)的昆虫统称天敌昆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称为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范围是十分宽广的,但人们往往习惯将人工繁育某些天敌昆虫,然后进行田间播放,藉以增加或补充田间的天敌数量,视为生物防治的灵丹妙药。实际上,  相似文献   

8.
棉虫天敌的田间消长及其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所试验的棉田共查得棉虫天敌17科、29属、30种,害虫8科、17属、14种。试验表明,在棉花整个生育期天敌共出现四个高蜂期,其数量随害虫的发生数量增加而增加。天敌对害虫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施用化学农药会大量杀伤天敌。不同的施药方式和不同的化学农药对天敌的影响不同。天敌控制一般害虫较控制钻蛀性害虫的作用要明显。  相似文献   

9.
板栗树冠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组成研究及优势物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群落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田间系统调查,结合室内实验,对板栗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组成进行了研究.以系统调查、随机调查并结合室内饲养的方法共获得板栗园节肢动物136种,隶属于12个目、63个科,其中害虫70种、天敌62种、中性昆虫4种,分别占物种总数的51.47%,45.59%和2.94%.天敌中捕食性天敌47种,寄生性天敌15种,分别占天敌物种数的75.81%和24.19%.害虫物种数略多于天敌物种数;天敌中捕食性天敌物种数明显多于寄生性天敌物种数.将板栗树冠节肢动物群落划分为3个营养层、4个功能团和11个类群,相对多度分析结果表明植食性营养层在物种数和个体数上均占绝对优势,以刺吸性功能团为主,其中又以蚜虫类群数量最多.板栗储藏期害虫以钻蛀性害虫桃蛀螟为主.  相似文献   

10.
利用种群生态学原理,对转BADH基因稻田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稻田与对照稻田(中花8号)害虫和天敌的种类基本相同,发生量有一定差异;转基因稻不同株系中害虫及天敌的种群数量有升有降,但与对照稻田相比差异均不显著;主要害虫和天敌种群动态监测表明:各供试稻田中二点叶蝉、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的发生高峰期均为7月下旬、7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三突花蛛、三色长蝽、纵卷叶螟绒茧蜂的发生高峰期与主要害虫的高发期基本一致,天敌-害虫跟随现象明显。综合分析表明:转BADH基因稻对稻田害虫及天敌无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蜀柏毒蛾两天敌Holling捕食模型的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Holling模型分析了厉蝽(Cantheconidea concinna Walker)、广腹螳螂(Hierodula potellifera Serville)两捕食性天敌与蜀柏毒蛾幼虫之间的功能性反应.结果表明:厉蝽、广腹螳螂是蜀柏毒蛾的两种重要捕食性天敌,最大日捕食量每头可达22.42头和24.63头,两者在控制蜀柏毒蛾危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很好地控制甘草多发性害虫,针对甘草主要害虫甘草萤叶甲(Diorhbda tarsalis)和甘草蚜虫(Aphiscraccivora),采用不同时期施药和释放天敌,确定最佳防治时期及防治指标.结果表明,5月中旬,甘草萤叶甲虫口基数达到4头/株时为防治关键时期,采用苦参碱(8.33μg/mL)进行控制,药后21 d防效可达93.91%,很好地压低了越冬成虫虫口基数;5月下旬,甘草蚜虫开始发生,虫口基数为50~80头/株时释放天敌(3头/m2),此时对甘草蚜虫的控制效果最好,可达80%以上.研究对甘草萤叶甲和甘草蚜虫起到了很好的协调控制作用,为建立甘草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8—2010年,在辽宁东部岫岩县进行了大豆不同栽培模式(清种、大豆与玉米8∶2和8∶8间作)与天敌协同对大豆蚜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大豆蚜及天敌种群数量变动趋势有一定差异,但百株蚜量与天敌单位相关均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天敌跟随紧密,对蚜虫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大豆蚜和天敌一般在7月11日—21日出现第1次高峰(主要危害期),7月26日—8月6日出现第2次高峰,个别年份延后或不明显。各年度间大豆蚜的发生程度不同,3种栽培模式的控蚜作用也有差异。轻发生年(2008、2009年)第1次高峰期3种栽培模式平均百株蚜量较低(0.4万头~1.3万头,清种间作),天敌单位数量较高(51~226个),天敌控蚜作用均比较明显;第2次高峰期平均百株蚜量上升(0.9万头~2.7万头,间作清种),但因天敌、蚜霉菌、植株抗性及小型蚜比例高(70%)等因子综合影响,蚜虫种群迅速下降,大豆均未明显受害。重发生年(2010年)第1次高峰期清种模式平均百株蚜量高达4.6万头,分别是8∶2模式的3.8倍和8∶8模式的2.6倍,天敌不足以控制蚜虫的增长,酿成危害;而间作模式蚜虫增长缓慢,蚜量低(1.2万头,1.8万头),天敌效能高,表明间作模式与天敌协同控蚜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美国杏李园间种紫花苜蓿和间作红豆草对天敌影响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系统地调查了单作与间种紫花苜蓿和间种红豆草杏李园树上天敌的群落动态,评价了间断使用化学农药对天敌功能团的干扰与天敌种群的恢复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美国杏李树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间种紫花苜蓿园中、间种红豆草园和未种草常规防治园杏李树上天敌功能团的参数存在差异.种植红豆草果园生物多样性指数高于种植紫花苜蓿的果园和未种草常规防治园.美国杏李园间种紫花苜蓿和间种红豆草对天敌功能团的演替产生一定的作用,杏李树不同发育阶段中,天敌功能团的群落参数随物候而改变.杏李园间种紫花苜蓿园中和间种红豆草对于受到化学农药干扰的天敌功能团种群的恢复与重建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晋中市榆次区聂村苹果园绣线菊蚜数量及其天敌种类与数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锈线菊蚜的数量呈增长趋势,天敌只有瓢虫类、草蛉类、蜂类三种,九次调查中有五次天敌与蚜虫的数量比都小于1:150,二者比例严重失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载了在凉山州荞麦上採集的病虫害及天敌中已鉴定出的名录,计病害4种,害虫26种,害虫天敌17种。  相似文献   

17.
小菜蛾生态控制措施对十字科蔬菜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平生  田明义  曾玲 《武夷科学》2002,18(1):99-103
本文调查了十字花科蔬菜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 ,分析蔬菜品种之间各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以及发生数量的变化 ,阐明对小菜蛾实施生态措施 ,可有效地保护菜田自然天敌 ,为小菜蛾种群的持续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使用化学农药控制松毛虫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拟除虫菊酯是松毛虫综合治理中较为理想的杀虫药剂。溴氰菊酯对3~4龄马尾松毛虫幼虫,每亩使用有效剂量为0.0125g,4~5龄幼虫为0.025g,5~6龄幼虫为0.05g;杀灭菊酯对3~4龄幼虫为0.2g,5~6幼虫为0.4g,均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此剂量下,对天敌的威胁小,未发现池塘鱼类中毒死亡。药剂可以直接加水稀释,进行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也可加工成油乳剂,以喷烟雾方法使用。防治松毛虫宜在越冬代进行,可减轻对天敌的影响,且有利于菊酯农药在较低温度下药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