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等离子体是除了阎体、液体和气体之外的物质第四态,足在气体或液体粒子带电时产生的。通常在很高的温度下才能创生等离子体。但最新研究发现,在40℃下也能创生等离子体。科学家还发现,低温等离子体具有治疗感冒等病毒性感染的功效,因为病毒暴露在低温等离子体中几分钟后就无法再复制,  相似文献   

2.
在“闪电族”中,“球状闪电”、“连珠闪电”和“黑色闪电”都不常见。对球状闪电科普文章多有介绍。值得注意的是,球状闪电在像飞碟那样具有观赏性的同时,也具有极大的破坏性。1986年8月19日,湖南古丈县岩托村出现过一次球状闪电,闪电劈开了一家房间的立柱。霎时,一个碗大的红色火球在房间内四处乱窜,造成火花四溅.触到它的人无不纷纷倒地。球状闪电在空中爆炸后,会留下一大团对人体特别有害的气体,所以它的危害也有一定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3.
低温等离子体化学是一门年青的学科,虽然从诞生到现在才十几年,但已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实现前所未有的化学反应,为化学这门科学开辟了一个新领域。什么是低温等离子体化学呢?这需要从等离子体的发现和研究谈起。等离子体现象人们并不生疏,在自然界,炽热烁烁的火焰、光辉夺目的闪电、以及绚烂壮丽的极光都是等离子体的作用。这说明,宇宙间广泛地存在着等离子体。但是人们对等离子体本质的认识和研究却是  相似文献   

4.
等离子体,是物质存在的第四态。物质被电离后,其中电子和正离子密度几乎相等,故称之为等离子体。在浩瀚的宇宙中,以等离子体状态存在的物质占90%以上,如各类恒星、星际空间,包覆在地球表面的电离层等等,均是以物质第四态存在着。在我们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球上,等离子体的存在就颇为稀罕,如难得见到的极光、闪电等。以人工方法可获得等离子体,如以光、X射线或γ射线的辐照,产生较低电荷密度的电离,也可从直流到微波频率的放电生成不同的等离子体,其他如冲击波,激光辐照、燃烧等等,都可产生各种  相似文献   

5.
人工闪电     
《世界科学》2008,(5):47-48
法国里昂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利用脉冲激光制造出可导电的等离子体线柱,并引发了人工闪电。  相似文献   

6.
广角镜     
常见的闪电多是分岔的枝条状而非平直的线条状,其中的奥妙人们却不甚了解。荷兰科学家最近解释说,大气放电过程中存在两种气体,因而放电时如同两种不同黏度的液体混合,最终会产生分岔的枝条形状。荷兰科学家介绍说,闪电中有两种不同的媒介,即中  相似文献   

7.
高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源的小型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源输出的等离子体浓度是电离电场中能耗率、气体粒子动量的的函数. 实验表明, 等离子体源中的能耗率、气体粒子动量增加时, 将大幅度提高其等离子体浓度. 当外加激励电场能耗率为2.18 W·h/m3、气体粒子平均动量为109×10-22 g·m/s时, 一个体积仅为2.5 cm3的等离子体源处理气量为12 m3/h, 其输出等离子体浓度达到1010 cm-3以上, 这将为化学工业、环保工程及军事应用提供小型、低能耗的高浓度等离子体源.  相似文献   

8.
等离子体有高温和低温之分,当温度低于10~5K时,气体只部分电离,这就是部分等离子体,也称低温等离子体。《低温等离子体的应用》一文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在发电、冶炼、研制优质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由于粒子间的长程库仑力作用,通常的气体分子运动论对等离子体并不适用。本文采用系综理论来讨论,设离子与电子构成的等离子体系综的相空间密度分布符合刘维方程。采用BBGKY方程系来计算激光在等离子体中散射  相似文献   

10.
集体效应与等离子体固体、液体、气体和等离子体是物质存在的四种状态.当温度足够高时,气体电离成电离气体.一般说,可把电离气体称为等离子体,但是严格说来,两者是有区别的.当电离度足够高时,带电粒子间的长程力起主导作用,电离气体呈现出各种集体效应.严格地说,这种集体效应起主导作用的电离气体才称为等离子  相似文献   

11.
于永亮  王建华 《科学通报》2009,54(5):673-673
介质阻挡放电(DBD)是有绝缘介质插入放电空间的一种非平衡态气体放电, 又称无声放电. 其最显著的特点是能够在高气压(大气压)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 从而省去了真空装置. 该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臭氧合成、尾气处理、聚合物表面改性、薄膜生长、等离子体显示等诸多领域. 近年来, 人们开始关注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在分析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并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 在介质阻挡放电技术中, 当放电电极两端施加足够高的交流电压时, 电极间的气体会被击穿而形成低温等离子体. 由于介质阻挡放电所产生的高能电子在与周围气体分子的碰撞过程中, 可产生大量的自由基或离子, 这一特点决定了DBD在分析科学领域中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你是否想过全球变暖的种种后果?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部分物种消失……现在又多了一大影响:闪电频率明显增加。美国科学家对近十年的全球气温和闪电频率的关系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全球气温每上升1℃,闪电频率就会增加12%。我们绝不能仅仅将闪电视为大自然中的一种普通现象,它不仅会引发野火,还会引发大气中的化学反应,产生一种氮氧化合物的温室气体,从而进一步改变大气成分。  相似文献   

13.
方锦清 《科学通报》1981,26(4):210-210
气体放电中的等离子体鞘层特性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和活跃的课题,特别是对于已经广泛应用于近代科技领域中的各种等离子体离子源和离子束技术等研究是很有意义的。迄今文献上一般还只研究一维的鞘层特性。但是,实际上诸如在等离子体离子源等装  相似文献   

14.
闪电的奇趣     
闪电是一个大家族,兄弟姊妹颇多,最常见的是线状闪电,危害最大的是落地雷。闪电是一个大家族,兄弟姊妹颇多。最常见的是线状闪电,它像一棵多枝权的树木倒挂在空中,呈白色、粉红色或浅蓝色,非常明亮。线状闪电一般先由一个很暗的先导闪击开始,沿一条路径一步一步地向地面延伸,这叫逐级向下先导闪电。也有一些先导闪电在向下延伸的过程中,急匆匆一路向下,不作停顿,这叫直窜先导闪电。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等离子体隐形术 "等离子体隐形术"是利用等离子体来回避探测系统的一种新技术."等离子体"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电中性的电离气体,它是继物质存在的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物质形态.等离子体具有数量与密度近似相等的自由电子和正离子,其产生和运动主要是受电磁场力作用与支配,因而对电磁波的传播有很大影响.在军事上,高空爆炸、放射性同位素的射线,燃料中掺有铯、钾和钠等容易电离成分的火焰,喷气式飞机的射流、高超音速飞行器的激波,以及电弧放电和微波等,都能产生一定数量的弱电离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16.
裴晋昌 《科学通报》1980,25(20):960-960
以辉光放电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其电子温度T_g≥10~4K,而气体温度T_g接近4×10~2K。在我们的工作里,等离子体处理是在一气体流动系统内进行,其电源为直流、交流或射频。在直流或交流系统  相似文献   

17.
张建平 《科学通报》1992,37(18):1650-1650
迄今,在金刚石的热力学亚稳相气相合成金刚石薄膜已有许多成熟的方法,如热丝法、微波等离子体法、射频等离子体法、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空心阴极法、以及氧炔焰法等。作为原料气体的碳氢化合物一般选用甲烷,金刚石薄膜的生长机理和工艺研究多集中在  相似文献   

18.
一种新型气相色谱检测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爱民 《科学通报》1993,38(19):1819-1819
直流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测器是60年代发展起来的。Lovelock等人首先采用氦气为工作气体,研究成功在减压条件下工作的直流等离子体检测器,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1987年Beres设计出一种常压下工作的氩直流等离子体离子化检测器,灵敏度和线性范围比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还好。  相似文献   

19.
在浩渺无垠的宇宙中,除了我们人类经常接触到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物态外,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里,科学家们还先后发现了等离子体态、超固态、反物质态及辐射场态。所以到目前为止,宇宙中发现的物态已有七种。由于物态不同,因而它们的特性也大不相同,各显神通。等离子体态既像气体一样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又和金属、电解液一样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它与一般气体不同,有本质的变化,1929年科学家朗缪尔给处于这个状态的物质取名为等离子体。让等离子体飞速地穿过强磁场,就会产生很大的直流电流,这就是磁流体发电。自1959年美国首先在实验室内获得磁流体发电成功以来,不少国家都投入相当力量研究磁流体发电,因为它的发电效率高达55%~60%,比普通火力发电厂效率要高20%~25%。  相似文献   

20.
飞行器的等离子体隐身工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强电场电离气体放电加速电子及激励气体分子的极端物理方法,建立具有吸收频带宽、吸收率高、最佳响应功能的机载小型化等离子体产生器.在海拔10km以上,飞行器表面贴附的等离子体产生器件的等离子体反应室里,形成电子平均能量为12eV、电子浓度为10^15/cm^3的强电离放电,使气流中的大部分氧气、氮气等气体分子分解、电离成电子、离子、原子、激发态原子和分子、碎片等.在飞行器表面形成具有梯度的等离子体吸波带,吸收、折射电磁波、红外线等,有望成为飞行器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可行、有效、快速的新方法及小型的新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