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汶川大地震给中国旅游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也引发了人们关于地质灾害与旅游发展的思考.为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分析各种地质灾害的特点和危害,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旅游地、旅游景区的灾害风险管理,包括旅游地的灾害预防管理,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的安全考虑和灾后救援体系的完善等.此外,要探索旅游灾后重建的路子以及开发灾害旅游产品,使旅游业可以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大地震留下了大量的灾害遗迹。根据科学发展观,我们认为川西“5.12”特大地震灾害遗迹是旅游业开发利用的特殊资源。地震灾区坚持科学的灾后重建观,确定旅游开发的主题形象,打造出世界级的以地震旅游为特色的川西旅游胜地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川西地震灾害遗迹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和分类是地震灾区旅游恢复重建的前提。本文重点阐释了地震灾害遗迹旅游资源分类问题,以期为川西旅游重建规划提供参考,并试图对《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分类系统作补充。  相似文献   

3.
作者根据接待人数、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业发展水平等条件,确定了四川国际旅游目标市场客源国为日本、泰国、美国和新加坡.在分析目标市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四川国际旅游目标市场稳定和发展的措施:扩大目标市场的范围,提高市场的稳定性;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旅游产品的设计;分享境内客源,增强四川国际旅游流;深入研究目标市场需求,开发目标市场客源层.  相似文献   

4.
论地震灾后复兴山地运动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地运动旅游是山地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前景广阔.四川汶川大地震在一定程度上对山地运动旅游产生了负面影响,灾后重建中需要客观分析其得失.地震遗留景观为山地运动旅游的后续发展创造了新的机缘,应按照科学规划、分布实施的策略,逐步复兴山地运动旅游.  相似文献   

5.
论五粮液集团在工业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川旅游面临巨大机遇和挑战的今天,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改变现状,以便其未来更好地发展。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项目单调是当今四川旅游业的主要问题之一。工业旅游是新兴的旅游方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五粮液集团具备开发工业旅游的一切条件。本文在分析五粮液集团工业开发资源,区位及市场条件的基础上,展望其工业旅游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的青睐。在西部大开发的良好势头的推动下,拥有富饶的生态旅游资源、独特的旅游产品和灿烂的历史文化的四川巴中,完全具备了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内、外在条件。但巴中旅游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从战略角度,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巴中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大志 《科技信息》2009,(32):I0289-I0290
四川作为旅游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川西地区占四川整个版图的五分之三还要多,四川大部分旅游资源都位于该地区,要实现该地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一定要顺应时代要求,遵循市场需求导向,不断开发出旅游者喜爱的旅游产品。在川西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中,有很多适宜于开展体育旅游活动的体育旅游资源,抓好这些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做到有计划、有重点、有层次地开发,着力开发体育旅游“精品”和“绝品”,可以极大地丰富该地区旅游活动的内容,同时也给旅游者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四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四川旅游业发展现状和特点,综合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经验,探讨了四川旅游业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21世纪四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旅游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溢  钟文静 《科技信息》2008,(35):240-241
为了寻求省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合理部门结构,使四川旅游业的综合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笔者采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以2000年和2005年的旅游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四川省旅游产业的结构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得出,四川省旅游业相对于全国的增长率L为1.44,结构效果指数形为0.99,竞争力效果指数u为1.46,表明其旅游产业结构总体效果较好,但衰退部门和夕阳部门比重过大,产业结构需作调整。  相似文献   

10.
在四川紧张地进行灾后重建时,很多的城市、区域也在面对产业格局、经济布局的调整与重建问题!与唐山大地震后的城市重建相比,显然,此番四川地震区域的灾后重建采用了更为科学与民主的方式,在新的政策指引下.四川将搭建一个更为开阔与系统的重建平台。但是,对于其他区域呢.将如何进行产业布局的新规划呢?  相似文献   

11.
旅游高等教育与培养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国家大力发展的产业,入世后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是摆在旅游高等教育面前的一个课题,本文从21世纪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入手,着重探讨了旅游管理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以及旅游高等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业绩指标的中国省区旅游业竞争力测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旅游产业发展的6个业绩指标,构建了中国省区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加权模型对中国31个省市区两个时段旅游业竞争力进行了定量测评,并分析了近期的变化.以提升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为目标,将其与西部地区的四川、云南、广西和中部地区的山西、河南、湖北等省区进行多指标比较.结果表明,陕西省在国际旅游发展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国内旅游发展上存在一定劣势,旅游业竞争力排序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SARS型旅游业危机及危机后旅游业发展新思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ARS给旅游业带来了巨大损失,通过SARS型危机对旅游业影响的研究,了解其影响特征和规律,寻找对抗危机的措施,促进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文章分析了SARS危机对旅游业影响特征,研究了危机后人们旅游需求的变化,对旅游业危机管理系统模型和危机后旅游业发展的新思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旅游科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旅游系统结构的分析研究和对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经营活动的矛盾运动的认识与分析,对旅游科学研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提出了如下观点:在旅游系统中,旅游者与旅游业之间是平行并列关系,而非包容从属关系,旅游者不是旅游业的构成部分;在旅游系统中,旅游资源与旅游业之间不是平行并列关系,而是包容从属关系,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的核心构成。并且是旅游业的四大支柱之一;旅游资源是旅游产品的必要构成,而非游离子旅游产品之外,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后发展信阳旅游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给中国旅游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信阳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只要我们抓住入世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制定好信阳市旅游规划,理顺体制,加强管理,扩大宣传,旅游业一定能经受住入世的考验,成为信阳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加入WTO后旅游业的开放承诺,不仅给我国旅游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使我国旅游业面临严峻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必须更新旅游业营销观念,建立现代营销模式;加强旅游业科技创新,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推行旅游网络营销,提高营销的有效性;摆脱削价竞争,提升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浅议四川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成为了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强有力的动力,各省市都在开发各自别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四川作为中国茶文化的故乡,将茶文化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可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新亮点,而在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茶叶、茶具、茶馆、茶史博物馆等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开发的对象。本文主要就在开发茶文化资源中如何抓住其特色,发掘其吸引力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浅析曲靖市旅游商品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商品是旅游业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在旅游业深入发展的进程中将日益显著,曲靖市作为云南省后起发展的旅游区,应重视旅游商品的发展,文章在分析曲靖市发展旅游商品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旅游商品开发的重点,目标以及开发的时序,并对旅游商品开发的主要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曲靖市旅游商品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旅游购物业地位的确立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旅游业内部支柱性行业构成的争议,对旅游业相关行业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确立了旅游购物业在我国旅游业中的地位,即必须充分认识到旅游购物业发展的巨大潜力,把旅游购物业确立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有步骤地将其培育成旅游创汇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其成为继旅游饭店业、旅游交通业和旅行社业后的新的支柱行业,以带动我国旅游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由此提出了旅游购物业的发展对策,即正确认识旅游购物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开发和培育名牌旅游购物品,促进商旅互动,改善购物环境,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  相似文献   

20.
余建胜 《科技信息》2010,(29):I0190-I0190,I0393
交通在旅游中起到重要性的决定作用。本文以黄山市旅游业为例,通过对黄山旅游交通现状及趋势分析,着重分析了旅游交通的发展对旅游业的影响,并提出了黄山市旅游业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