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闽南气候条件优越,药用植物种类丰富,有地道药材、闽台草药、药膳植物以及国家重点保护药用植物物种.但引种栽培较少,尚未建立规范化的中草药种植基地,且综合开发和保护管理药用植物资源的经验不足,使用中草药时存在品种混淆现象,由此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首次对湖南省东山峰地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及蕴藏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结果表明:该地区现有野生药用植物410余种,隶属121科、294属.本文还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 该地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植物红皮书》和《中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不重复统计重庆市有保护植物104种,其中药用植物33种。药用蕨类植物5种,药用裸子植物有7种,药用被子植物21种。本介绍了重庆市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中的药用植物的种类、药用部位、地理分布和保护级别,并就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其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整理分析正安县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数据,为正安县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支撑。方法:利用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导出正安县中药资源普查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对药用植物资源的构成特点、中药性能等进行分析。结果:正安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有151科462属857种,137种植物为《中国药典》收载的药材基源。结论:正安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常用药材种类多,具有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5.
以保护植物级别为线索,对分布在辽宁朝阳地区的11种珍稀野生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境、分布、药用价值等分别进行阐述,同时,针对这些野生药用植物的有效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山东莲花山药用植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对莲花山野生药用植物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查发现该地区药用植物共计有372种,隶属于92科。根据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对常见的种类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该地区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混沟植物区系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混沟地区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统计,药用植物共有94科234属304种,按照其功效分为13类,并对该地区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对吉林西部盐碱化草甸野生植物进行了种类调查.该草甸有野生植物38科112属161种,其中常见的药用植物18种.对18种药用植物进行了物候期的观察.该研究为吉林西部野生药用植物人工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用本地植物治理盐碱地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对盐碱生植物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文献、民间走访、调查传统集市等方法,对丽江地区纳西族传统药用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丽江地区纳西族常用的植物类药材304味,经考证隶属于112科256属383种植物.传统药用植物在种类上具有种类多、可替代性强、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在应用上具有食用方法、用途、治疗方案多样化等特点.但纳西医药目前存在对民间验方挖掘与整理不足、验方面临失传、用药安全性、珍贵野生药用植物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开展系统的挖掘整理纳西族医药的工作,保护纳西族传统药用植物的生境、对生长在流石滩等脆弱生境下的重要野生药用植物开展人工驯化栽培,实现丽江地区纳西族传统利用药用植物文化的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鹤庆白族地区民间药用植物资源,为该地区民间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深入鹤庆白族地区进行实地走访、调查、采集标本和分类鉴定,并进行植物分类学统计。结果:主要有民间药用植物资源104种,分属于53科。结论:鹤庆白族地区民间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且都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本调查为保护和开发利用该地区民间药用植物资源提供了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11.
青岛崂山药用植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次对青岛崂山药用植物进行了研究,作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药用植物共计有431种,隶属于109科294属。根据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及功效,对常见的种类进行了分类研究,并对该地区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摸清重庆市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药用植物资源现状,并对该地区中药资源的发展与保护提出建议,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鉴定和查阅相关文献,对湿地公园药用植物的组成、药效、药用部位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共有维管植物127科409属706种.其中药用植物共计87科136属159种,占维管植物总种数的22.52%,优势科为菊科、蔷薇科、豆科、苋科、禾本科、伞形科、唇形科、大戟科,占湿地公园药用植物总资源的33.33%;列入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名录的有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外来入侵植物共有27种,占总种数的3.82%;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多集中于全草和根,分别占药用植物总种数的40.25%、23.27%.结论: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深入开发研究价值,应加强对该地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从而促进梁平区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查阅前人的研究文献、走访老中医、了解民间药用植物传统利用方法、调查传统集市等方法,对丽江地区纳西族传统药用植物进行了调查研究。记录了丽江地区纳西族常用304味植物类药材的植物基源,经过考证隶属于112科256属383种植物,涵盖了丽江地区分布植物的各类科属,均为野生,具有食用方法和用途多样化,经济价值高等特点,一些植物可作为某些药材的替代药材,缓解药材资源的匮乏,但也存在用药安全、不明确,传统医药挖掘与整理不足,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矛盾,药用植物生境改变等问题。因此,开展进一步系统研究,保护生境、开展野生药用植物人工驯化栽培是实现纳西族传统药用植物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六枝特区县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数据的分析,了解六枝特区的野生中药资源情况,为六枝特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撑。方法:通过系统导出六枝特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数据,对药用植物资源数据的构成、药用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六枝特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有174科653属1260种,单种科寡种科以及珍稀濒危资源占的比例较大,符合《中国药典》收载的药材基源较多。结论:六枝特区的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大宗常用药材种类多,具有支撑六枝特区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的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5.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调查,该区有药用藻类2类,药用地衣4种,药用真菌34中,药用苔藓28种,药用蕨类112种,药用各子植物1342种,共计有药用植物1522种,其中常用中药材267种。并介绍了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概况,此外,还发现了18种江西地理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大别山地区常见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和开发民族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实地调查了湖北省大别山地区常见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并对其进行了物种鉴定;报道了其中30种药用植物的主要药用经验和资源概况.调查结果表明:夏枯草、龙牙草、鱼腥草、紫苏、费菜以及鸡眼草、截叶铁扫帚、白马骨等资源极其丰富;提出了加强近缘药用植物品质的比较研究、保护优质野生中药材资源以及重点研究开发应用野生中药材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从药用植物种类和地理分布、药材质量控制、生物学特性与生理生态研究、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系统学研究、保育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几方面展开综述,回顾了淫羊藿属植物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这对建立农林复合体系,开发淫羊藿中药资源和加强淫羊藿野生资源保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以药用植物的科属为分类依据,对中泰两国常用的300种药用植物的研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与发布,构建了中泰常用药用植物专业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了药用植物的药名、汉语拼音、拉丁名、别名、来源、图片、植物形态、分布、采集加工、药材性状、品质评价、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研究、药性、功效与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信息.该数据库在互联网上可实现信息共享,提供药用植物研究领域专业、准确的研究信息,为中泰两国在药用植物研究领域相互交流、合作与开发提供基础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9.
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次深入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考察,现已初步确定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药用植物资源185科687种,其中菌类植物6科17种,地衣植物5科7种,苔藓植物5科5种,蕨类植物38科119种,裸子植物5科9种,被子植物126科530种。对该地区药用植物的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星斗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分析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民族植物学方法对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资源进行了可持续利用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33种,其中Ⅰ级8种,Ⅱ级25种.按经济用途分为9类,其中药用植物15种,芳香油植物3种,纤维植物6种,油脂植物6种,淀糖植物2种,鞣质植物3种,观赏植物25种,农药植物1种,木材植物27种.并根据其利用方面的特点,提出了保护与合理利用该保护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