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6 毫秒
1.
南亚古季风的演变:西藏新的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西藏几个小湖钻孔剖面高分辨率花粉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16kaBP以前为荒漠草原,气候寒冷干燥, 天气温比现今低7~10℃,年降水量仅为现在的40%?12kaBP以后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逐渐增加,出现木本植物,在9.2~6.3kaBP期间,有时发育森林或森林草甸。在8~5kaBP期间,1月和7月气温均高于现在2~3℃,年降水量比现在大200mm左右。5kaBP以后为草原植被,气温和降水呈非线性下降水呈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黄土高原2个末次间冰期剖面的石英粒度分析,发现的这一时段由粗粒含量增加所指示的重复粉尘堆积事件有九次:DE1(70-71ka)、DE2(74.5-75ka)、DE3(81.3-83ka)、DE4(90-91)ka)、DE5(101-102ka)、DE6(106-107.7kg)、DE7(110kg)、DE8(113.5-115ka)、DE9(119-121.6ka)并且和东北大西洋V29  相似文献   

3.
小浪底以东的黄河峡谷的出口地区发育有多级阶地, 其中以河南堰师市扣马附近黄河南岸的阶地最为典型. 在那里黄河发育了三级阶地, 其中最高级阶地砾石层高出河面30~35 m, 其上堆积60 m厚的风成黄土, 黄土地层中夹多条棕红色古土壤, 最底部发育了S14. 系统的磁性地层学和黄土、古土壤系列对比研究表明, 最高级阶地上黄土的年代为1165 ka. 由此推断, 该级黄河阶地至少形成于此前, 现代黄河东流入海的格局至少在1.165 Ma前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4.
胡贵明  陈杰  覃金堂  李盛华 《科学通报》2020,65(15):1506-1518
北天山前陆冲断带的河流阶地记录了河流在构造和气候的共同作用下所发生的加积和侵蚀过程.其中,安集海河大峡谷至少发育了18级基座阶地.应用改进的光释光测年方法,对阶地上覆黄土及阶地砾石堆积中粉砂透镜体进行了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安集海河3.7 ka至今的下切深度为260 m,最大平均下切速率7 cm/a. 3.7 ka以前,峡谷加积了巨厚的灰黑色砾石层(厚度大于200 m); 3.7 ka以后河流逐级下切砾石层,发育了13级基座阶地. 3.0~2.4 ka的600年间安集海河加速下切,平均速率达15 cm/a. 1.3 ka时,河流下切至第四纪以前形成的基岩层,至今形成了5级基岩基座阶地.安集海河大峡谷18级阶地是气候变化、河流水/沙平衡关系等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昆仑山北坡鸭子泉河阶地发育及其构造-气候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昆仑山北坡鸭子泉河流阶地系列是晚更新世以来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地貌标志. 阶地地貌及沉积学研究证明其为构造成因阶地, 是青藏高原北部构造隆升过程中河流阶段性下切作用形成的. 通过粗颗粒石英(90~125 μm)的光释光单片再生法(SAR)及14C测年研究, 初步确定鸭子泉河各级阶地的形成年代分别约为57.5, 12.8和6.5 ka BP. 三级阶地特征及年代学研究揭示昆仑山北坡在全新世初期河流下切速率明显提高, 从12.8 ka BP开始下切速率平均值由0.43±0.08 mm/a突变为1.59±0.69 mm/a, 显然, 全新世之初昆仑山开始较为强烈地隆升. 青藏高原北部边界的阿尔金断裂构造运动也存在本次变化, 但其隆升速率明显大于昆仑山, 这种差异表明青藏高原北部边缘的地表隆升和地壳增厚有大于其内部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河道陡峭指数所反映的祁连山北翼抬升速率的东西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 其构造抬升速率及其分布特征是理解青藏高原隆升机制的重要线索. 近来, 河流水力侵蚀模型的研究表明造山带岩石抬升速率是控制河道陡峭指数的主要因素, 并且得到了大量的实践证明. 利用这一新的方法对祁连山北翼的河流河道进行了分析, 尝试从河道纵剖面陡峭指数特征中提取该区域构造抬升信息. 结果显示从东到西河道陡峭指数有明显的不同, 有东段小, 中、西段大的特征.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 岩性和降水对河道陡峭指数影响不大, 也没有证据表明河流负载对其有明显的贡献. 河道比降的变化主要是受区域岩石抬升速率差异的影响, 河道陡峭指数的分布特征揭示了祁连山北翼抬升速率的分布特征, 东段抬升速率较小, 中、西段较大, 抬升速率最大的位置位于中段榆木山附近区域.  相似文献   

7.
距今40~30ka青藏高原特强夏季风事件及其与岁差周期关系   总被引:69,自引:10,他引:59  
施雅风  刘晓东  李炳元  姚檀栋 《科学通报》1999,44(14):1475-1480
古里雅冰芯记录、青藏高原和其北侧的高湖面记录、植被变化记录指示40-30kaBP即欠冰期间冰阶或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后期,青藏高原异常的温暖湿润,温度高于现代2-4℃,降水有4成至成倍以上的增长,代表着一次特强的夏季风事件,推测其动力一方面为高原夏季低气压强盛,增大了对夏季风的吸引力;国一方面热带洋面的旺盛蒸发,助长了西南季风携丰富水汽吹越青藏高原,特强夏季风形成背景是40-30kaBP正值20ka  相似文献   

8.
25万年来黄土蜗牛的生态演替对地球轨道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洛川剖面 250 kaBP来蜗牛化石记录的分析,划分出 11个化石组合带,研究了最近两个冰期旋回以来的生物组合特征,探讨了不同生态环境类型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陆生蜗牛的生态演替过程,与地轴倾角和岁差变化的关系是明确的,喜温湿类蜗牛繁盛期对应着地轴倾角的增大期,喜冷干类蜗牛繁盛期对应了地轴倾角的减小期.反映了东亚夏季风在控制陆地生态演变过程中具有明显的 40 ka变化周期,岁差的 20 ka周期同时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100 ka左右的周期变化在生态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并不是主要的控制因素,但它可能是陆地生态变化幅度的背景因素.  相似文献   

9.
末次间冰期5e亚阶段夏季风快速变化的环境岩石磁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末次间冰期古土壤和黄土百年-千年尺度系统的环境岩石磁学研究表明,亚洲夏季风在相当深海氧同位素5e亚阶段曾有过急剧的波动,表现为3峰2谷,峰谷延续时间约为1 ̄2ka,其中中央年龄在约120.5ka的谷4最醒目,指示夏季风的减弱几乎达到冰期的水平,反映夏季风在末次间冰期中呈不稳定性变化。  相似文献   

10.
南海南部近20万年沉积序列与古气候变化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S-93-5柱状样取自南海南部陆坡的平缓台阶上,该处保存了晚第四纪以来正常海洋环境的稳定沉积记录.通过研究建立了南海南部海区高分辨率的近 200 ka以来的沉积序列和氧同位素地层剖面.通过与GISP2冰芯等的对比分析,初步揭示并探讨了末次间冰期以来反映短尺度气候快速变化的 D/O事件 1-21和 Heinrich事件 H1~ H6在南海南部的沉积记录,表明近 200 ka来南海南部与北极地区存在着古气候的遥相关和西太平洋暖池的不稳定性.研究还显示:该海区沉积层序的颜色分层与氧同位素地层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沉积物颜色特征随气候而变化,前者一般滞后时间约1-1.5 ka.认为由于气候变化引起海平面波动、通道启闭和上升流活动,造成该海区深层水的氧化还原条件随着水体的动态环境而改变,从而产生海底不同的沉积物特征.此外,在氧同位素 4/5期界线处还发现了一个与 Toba火山喷发有关的火山灰层,厚度约 17 cm.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北麓第四纪麓原面与河流阶地的共生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1:1万地貌填图调查了五台山北麓麓原面与河流阶地的共生关系, 分析了构造因素、气候变化和流域因素在两类地貌共生关系中的作用. 五台山北麓的第四纪麓原面和河流阶地构成了6级联合地貌面, 断块阶段性隆升对联合地貌面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但气候变化与流域差异导致了联合地貌面的起伏. 羊眼河的T2阶地形成于末次冰期最盛期, 阶地面形成时河流处于加积状态; 第3级至第5级阶地(T3~T5)形成于间冰期, 阶地面形成时河流处于侵蚀或均衡状态. 分析认为气候对构造隆升导致的河流下切影响不大. 根据河流阶地的断代结果认为五台山断块山地第四纪以来经历了6次快速隆升事件, 最近4次事件的起始年代分别是距今1.2, 0.6, 0.13和0.02 Ma.  相似文献   

12.
晚更新世萨拉乌苏组时代的新认识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萨拉乌苏组是由法国人P.德日进和E.桑志华早年建立的我国北方晚更新世河湖相标准地层,但在时代归属上一直存在分歧。通过萨拉乌苏河滴硝沟湾剖面地层层序划分和年代测定,结合黄土-古土壤研究的最新成果,初步建立了可与黄土,深海沉积记录和冰期气候对比的萨拉乌苏地层序列。认为河湖相的萨拉乌苏组形成于140 ̄70ka,城川组风成沙形成于70 ̄10ka,湖沼相大沟湾组发育于9.7 ̄3.8ka和滴硝沟湾组形成于3.  相似文献   

13.
末次盛冰期东亚气候的模拟和诊断初探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于革  陈星  刘健  王苏民 《科学通报》2000,45(20):2153-2159
采用“国际球古气候模拟对比计划”对21kbBP的边界的共同设置,包括地球轨道控制下太阳辐射变化、北半球第四纪冰盖、海洋表面温度(SST)和大气CO2浓度,并尝试采用东亚地区21ka海陆界面和植被状况进行古气候模拟,报道所运行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型对21ka的模拟结果,与地质资料的对比表明,该气候模拟与东亚气侯空间格局基本一致,植被敏感性试验反映21ka植被改变对地面温度和降水均有较大作用,特别是青藏高  相似文献   

14.
玉龙山东麓古红壤的发现及其对青藏高原隆升的指示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姚小峰  郭正堂  赵希涛  魏兰英 《科学通报》2000,45(15):1671-1676
对发育于玉龙山东麓海拔约3000m,年代为500 ̄700kaBP的古土壤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古土壤经历了典型的红壤化过程,是湿热环境的产物;而当地的现代土壤为寒温条件下形成的弱生草灰化土。这种巨大的差异反映了青藏高原东南部500 ̄700ka以来有过大幅度的隆升,根据现代红壤发育条件作比较保守的估算,该时期以来此地区隆升的幅度超过800m。  相似文献   

15.
闽南粤西沿海老红砂的沉积年代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吴正  王为  谭惠忠  许峰宇 《科学通报》2000,45(5):533-537
采用岩石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结合TL,ESR,^4C测年等,对广泛分布于闽南和粤西沿海的老红砂沉积地层及其形成时代进行了划分。研究表明,老红砂沉积从55.4~9kaBP都有发生,它们是晚更新世中、晚期末次冰期(玉木冰期)的风沙沉积。其中,大致可分成56~42和30~10ka两个相对较集中的都红砂沉积期,在这两期中,又以30~10kg晚玉木亚冰期(Q3^3)的老红砂发育规模最大,分布  相似文献   

16.
冲绳海槽5万年以来的古气候事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冲绳海槽DGKS9603孔岩芯δ^18O曲线记录了50kaBP以来的气候波 及短尺度的古气候突变事件。这些古气候事件可以与中国西北黄土、南海与北大西洋岩芯以及格陵兰冰芯记录的YD,H1,H2,H3,H4,H5事件对比。古地磁分析的3个地球磁极倒转事件可分别与Gothenburg Mungo和Laschamp事件对应,并大致可与H1,H3,H5事件对应,这可能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原因。冲绳海槽岩  相似文献   

17.
南沙海区末次冰期以来黑碳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位于南沙海区的17962柱状样提供了约 30 ka以来的沉积记录.从中提取的反映火灾历史的黑碳数据揭示出在冰期,特别是在 18 kaBP前后的盛冰期,黑碳含量和堆积速率波动较大,而全新世则相对稳定得多.黑碳稳定同位素组成表明,从冰期到全新世,其燃烧的前身物主要是以C4植物为主的草本植物.南海南部周围地区以草本植物为主的亚高山、高山植被带是可能的黑碳来源区.冰期与全新世该地区垂直植被带的变化导致了黑碳沉积特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内蒙、河北巨型壶穴与赤峰风道的发现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崔之久  李洪江  南凌  李德文 《科学通报》1999,44(13):1429-1434
内蒙、河北丰宁一带的发育于花岗岩山顶的规模巨大、形态特殊且具方向性的壶穴地貌是典型的气候地貌,是由风化-风蚀作用所致。该地区15-18kaBP曾经严酷的冰缘环境,有强烈的寒冻风化和风蚀作用;6kaBP前后恰逢“大暖期”,产生了著名的红山文化,当时壶穴中可能盛过水,因此,众多的“壶穴”是研究本区人类自下而上环境变化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9.
南京汤山洞穴碳酸盐沉积物的电离质谱铀系年代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应用热电离质谱仪(TIMS)技术,测定了南京汤山2个溶洞数层钙板和石笋的年龄,其年代范围跨越了距今500-20ka,根据这些洞穴碳酸主其与堆答地层的关系,建立了该处第四纪洞穴沉积物的年代地层框架,从南京直立人头骨化石赋存层位于其顶底板铀系年代分析,2具头骨化石分属于不同的地质时段,Ⅰ号头骨顶层钙板及其石笋的年龄说明其年代就大于500kaBP,Ⅱ号头骨年龄落于500-240kaBP之间。  相似文献   

20.
水洞沟遗址地层划分与年代测定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水洞沟遗址地层划分与年代测定(光释光测年和加速质谱碳14测年)结果表明, 水洞沟遗址SDG1, SDG2和SDG7地点含有丰富石制品的文化层主要埋藏于边沟河Ⅱ级阶地, 沉积物以河流-浅湖-湖滨相堆积为主. 旧石器文化层时代集中在距今3.5~2万年之间, 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 分析认为SDG1的旧石器文化层时代略早于SDG2文化层, 而SDG2文化层时代和SDG7的相当. 边沟河Ⅱ级阶地粉砂质地层堆积时代跨度为72~18 ka, 基本上对应于末次冰期地层堆积. SDG2地层发育连续稳定, 沉积厚度大, 环境与文化信息丰富, 可视为水洞沟地区晚更新世古人类生存环境研究的典型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