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7日,英国法院以教唆信徒谋杀、煽动种族仇恨等16项罪名,判处穆斯林教士阿布·哈姆扎七年徒刑。英国的拉登哈姆扎———被称为是“英国的拉登”,他1958年出生在埃及,1979年移居英国,1986年与英国一女子结婚后入籍成为英国公民。上世纪80年代初,他前往阿富汗,参加了针对苏联占领的“圣战”。正是在阿富汗为“圣战”分子排雷时,他的双手和一只眼睛被炸残。他为自己安装一个铁钩,从此,独眼钩手成了他的形象标志。从1996年起,哈姆扎就在伦敦北部的帕克清真寺布道。1998年12月,16名西方人在也门被绑架。调查发现,绑架者曾听过哈姆扎“传教”。…  相似文献   

2.
魏庆 《科技潮》2005,(4):44-45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美国高级官员称,对本·拉登进行的全球抓捕行动,并未能制止“基地”组织寻求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企图。有情报表明,“基地”组织正将注意力转向化学和生物武器。尽管“基地”组织发动化学战还面临着技术难题,但华盛顿认为拉登已确信只有发动大规模的杀伤性袭击行动才能对美国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行为给予足够的惩罚。因此,美国在制订打击恐怖主义计划时,把对付生化武器袭击列为重中之重,一套完备的生化“免疫系统”已基本成型。  相似文献   

3.
雅加达大爆炸炸了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圣战”到恐怖袭击上世纪80年代,阿富汗的抗苏战争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投身其中。印尼一些穆斯林也到阿富汗参加了“圣战”,他们还与本·拉登建立了联系。其中的一些人后来返回印尼,就成了恐怖组织“伊斯兰团”的骨干。如巴厘岛大爆炸后被捕的“伊斯兰团”领袖巴希尔,曾因参加伊斯兰教建国运动于1985年被判入狱,后来神秘失踪,潜逃到马来西亚,后加入阿富汗抗击苏联占领军的“圣战”,1998年苏哈托下台后返回印尼,主持习经院,成为“伊斯兰团”的精神领袖。又如“伊斯兰团”的另一领导人汉巴里,是“基地”组织在东南亚地区领导人之一,也曾…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总统特朗普9月14日发表声明说,"基地"组织高级头目、本·拉登之子哈姆扎·本·拉登已在美国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发动的一次反恐行动中被击毙。但他未透露哈姆扎被击毙的具体日期和地点。2011年5月,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国特种部队打死。"基地"现任头目为扎瓦希里。曾有媒体报道,本·拉登生前有意培养哈姆扎接替他的位置。哈姆扎于2015年8月正式加入"基地"组织,曾号令该组织追随者在西方国家的首  相似文献   

5.
“我们要把本·拉登追到世界的尽头,要把他打入地狱。这是我们的使命,这是我们欠美国人的债!”———美国特种部队指挥官穆斯林必须聚集所有的力量驱除这个庞大的异端穴不信仰真主的国家———美国雪。———本·拉登横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边界连绵起伏的群山构成地形复杂的迷宫,美国特种作战队员几次把本·拉登困在山谷里。而“基地”组织也对美国进行了残酷的报复。参加搜捕本·拉登的迈克尔·斯潘被“基地”分子活捉,遭受了典型的“基地”酷刑:双腿从膝下折断。一段时间后,后腰脊椎骨两边被打上两颗子弹。又一段时间后,他双手被绑在后面跪…  相似文献   

6.
正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调查新闻局"认为,美军在阿富汗打响反恐战争以来,无人机成了阿富汗人眼中司空见惯的"夺命神器",尤其是在阿富汗南部和东部地区。自2001年在阿富汗发动反恐战争以来,美军频繁出动无人飞机,对"基地"组织和阿富汗塔利班武装的目标发动空袭行动。然而,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近日披露,美军无人机在执行任务中经  相似文献   

7.
如果密切观察塔利班绑架韩国人质事件的背后,就不难发现一股新塔利班运动正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边境部落地区兴起。新塔利班不同于过去人们所了解的塔利班,其战略战术越来越与"基地"组织趋同,但同时又保留了传统塔利班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从8月1日开始,美国官方相继关闭了位于北非、中东等地的多个大使馆,美国国务院称,"基地组织及其分支机构正在策划从现在开始到本月末发动恐怖袭击。"基地组织的活跃程度,在被驱逐出阿富汗12年之后仍未见有太多降低。基地组织的经济管理可以为我们管窥一下它至今仍旧保持活跃的原因。在阿富汗,养活一支1.5万人的军队每个  相似文献   

9.
入夏以来,全球反恐形势骤然严峻。发生在英国的未遂恐怖袭击事件①②、有"基地"背景的巴基斯坦"红色清真寺"与政府对抗事件⑥⑦以及阿富汗塔利班绑架韩国人质事件④④⑤,使人们在炎炎夏日感受到了丝丝寒冷。与此同时,有关国家和地区加大了反恐力度。  相似文献   

10.
周戎 《世界博览》2011,(18):22-24
自从本·拉登被击毙后。人们对阿富汗的政治前途产生了复杂的情感。一方面奥巴马宣布撤军。并从7月1日起象征性撤走了数千美国军人,美国官员还表示,“美国反恐战争已取得重大胜利,基地组织在阿富汗再也不能生存下去了。”但曾经获得基地组织培训并得到财政和武器支持的阿富汗塔利班。  相似文献   

11.
马尧 《世界博览》2015,(3):18-19
由于阿富汗战争的爆发导致塔利班政权被推翻并使基地组织遭到重创,使得穆斯林极端势力对法国怀恨在心,并伺机报复。1月7日,巴黎漫画杂志《查理周刊》恐怖袭击事件在世界艺术史上写下最悲壮的一页:该期刊遭到武装人员持自动步枪和火箭筒袭击,由于袭击时间恰逢该周刊在举行编辑会议,导致包括周刊主编在内的至少12人死亡,数人受伤。  相似文献   

12.
<正>2001年,美国发动了针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阿富汗战争,在阿军事部署及行动迄今已历17年,成为美国史上"最长的战争",驻阿美军人数目前为1.4万人。去年12月,特朗普宣布将从叙利亚和阿富汗撤军,这一决定不仅导致了持反对意见的国防部长马蒂斯的辞职,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早在竞选时,特朗普就将从叙、阿撤军作为对选民的承诺。尽管2017年他曾宣布向阿富汗增派4000人,但依然认为美国大量的战略资源被消耗在阿富汗,增加了美国的财政负担,制约了美国进行全球战略调整的灵活性,特别是在美国更多聚焦新的战略对手的时候,重新调配战略资  相似文献   

13.
自从本·拉登被击毙后。人们对阿富汗的政治前途产生了复杂的情感。一方面奥巴马宣布撤军。并从7月1日起象征性撤走了数千美国军人,美国官员还表示,“美国反恐战争已取得重大胜利,基地组织在阿富汗再也不能生存下去了。”但曾经获得基地组织培训并得到财政和武器支持的阿富汗塔利班。  相似文献   

14.
1920年印度穆斯林迁徙运动是在一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背景下,印度穆斯林反殖民斗争哈里发运动和阿富汗对英外交策略双重作用的结果。该运动给印度穆斯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它作为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一部分,并未给印度社会带来大的动乱,且促进了印度和阿富汗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此外,该运动使印度穆斯林的文化认同和地域认同之间产生直接的思想联系,为之后巴基斯坦的建国运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奇闻怪事》2013,(10):55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正准备研发新一代的杀手机器人来保护战场上的作战部队。英国保守党外交大臣阿利斯泰尔·伯特表示,这项科技是继在阿富汗使用无人战机之后的又一"进步",因为机器人可以自动选择及杀死目标。在下议院进行的辩论当中,他也承认议员们提出的忧虑:这项科技有潜在的危险。然而,伯特说英国有"义务"去"保护那些守护我们的人",也拥有"权利"去开发这项技术。他说英国不会跟联合国一起呼吁完全禁止这项  相似文献   

16.
最近,阿富汗伊斯兰民族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和阿政府军第14师的起义表明;阿富汗人民的抗战形势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新发展。一方面,反抗苏联侵略的力量逐渐走向联合;另一方面,苏联侵略者处境更加困难。这就是苏军入侵阿富汗八个月之后的形势。穆斯林游击队力量的增强八个月来,阿富汗穆斯林武装,不仅顶住了苏军的“清剿”,而且在战斗中发展壮大。这主要表现在: 一、队伍不断扩大,武器装备不断改善。在苏军入侵之前,阿富汗穆斯林武装约二、三万人。初期,游击队在强敌突然袭击下,伤亡较大。但是,由于广大人民的支持,游击队迅速得到扩充。阿政府军的不断倒戈,也使游击队实力不断增强。目前游击队人数已发展到七、八万,有人估计已达十万之众。游击队的武器,过去主要是步枪,还有为数不多的机关枪、  相似文献   

17.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10月24日,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电视访谈中,谈到他与美国前总统布什当年颠覆萨达姆政权的决定导致"地狱"一般的后果。布莱尔多年来一直坚持发动伊拉克战争是正确的,此次是他首度改变立场。他承认当年的情报有误,最终没有如预期般发现大杀伤力武器,为当年情报失误、计划失当和没顾及"推翻政权的后果"致歉。不过,布莱尔强调推翻萨达姆没错,"即使到了今天,他不在也总比继续在位好";布莱尔又以伊拉克,利比亚及叙利亚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以来,脱变于"基地"组织的"伊斯兰国"异军突起,不断攻城略地、祸乱周边,有跃升全球暴恐"头牌"之势,对原有暴恐领头羊"基地"组织的影响力和领导力构成重大挑战。国际恐怖格局开始进入两强争霸时代,国际社会需提早做好同时应对两大暴恐威胁的准备。"伊斯兰国"青出于蓝胜于蓝"伊斯兰国"由"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发展而来,其首任头目扎卡维(2006年被美军定点清除)在阿富汗结识拉登,后将旗下武装"统一和  相似文献   

19.
5月1日,时值美军海豹突击队击毙本·拉登一周年之际,美国总统奥巴马突访阿富汗,与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签署《美阿战略伙伴关系协议》,正式宣布美国主导的阿富汗战争将于2014年结束. 根据协议的内容,美国在2024年之前,在社会经济、国防安全、制度建设等方面为阿富汗提供长期帮助;阿方则承诺美国可以在2014年撤军期限之后,继续在阿驻扎部队、训练阿军以及打击"基地"组织.但是,阿方尤为关心的2014年后美国及其盟友向阿富汗提供援助的具体金额问题,协议没有作出明确承诺.据透露,该协议的有效期截止于2024年,阿富汗将成为美国的"非北约主要盟国".目前亚洲的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都拥有美国"非北约主要盟国"地位.  相似文献   

20.
外刊要论     
JasonBurke(英国《观察家》报首席记者)超越本·拉登“基地”组织不仅是全球性恐怖组织,更是一种意识形态,尽管在阿富汗该组织已受到沉重打击,但“基地主义”世界观却大行其道。逮捕或杀死本·拉登并不会对“基地”组织造成毁灭性打击,伊斯兰好战分子仍将存在。伊斯兰武装分子的主要目标并不是摧毁西方和建立全球伊斯兰国家,而是要反击西方对伊斯兰教的分化和羞辱。“基地”组织的崛起并不意味着伊斯兰教的温和派被边缘化,反西方也不代表拒绝西方的价值观,伊斯兰武装分子并不排斥现代思想,并且乐于吸收现代化成果。巴以冲突不是伊斯兰武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