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资讯     
《世界博览》2014,(21):12-15
1英国政府成功发行30亿元人民币债券 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21日举行仪式,庆祝英国政府成功发行30亿元人民币债券。据悉,市场对英国政府本次发售的人民币主权债券需求十分旺盛,认购额高达58亿元人民币。伦敦证券交易所首席执行官贾斯塔姆在庆祝仪式上发表讲话称,"人民币国际化毫无疑问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金融大事,而债券的发行是其中的组成部分,这次债券的发行足里程碑式的。"英国财政部国库部长利森也表示,此次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体现了英国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信心,因为过去英国的外汇储备只有美元、欧元、加拿大元和目元,把人民币加入其中是因为英国相信人民币是一种具有升值潜力的储备货币。  相似文献   

2.
财经剪贴     
>>财政部第三次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8月17日上午,财政部2011年在香港发行200亿元人民币国债正式启动。这是财政部继2009年和2010年在香港分别发行60亿元和80亿元人民币国债以来,第三次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也是规模最大、年期选择最多的一次。  相似文献   

3.
恶性循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国政府向美国借了三十七亿四千万美元的重债(1945年12月),来医治战争的创伤。这笔借款所附带的条件有损于英国的主权,也就加深了英美的矛盾。十一年来,英美两国在经济方面,尤其是在中东石油方面所进行的斗争一直是十分尖锐的。可是英国始终处在劣势地位。1951年英国被迫放弃了伊朗的阿巴丹炼油厂,今年又出卖了特立尼达石油主权,这些就是英国忍痛让步的显著的例子。但是英国究竟不甘示弱,1954年它提出了“要贸易,不要援助”的口号,就是它要摆脱美国经济约束的意愿的表现。今年它不顾本国经济的难关重重,而调兵遣将,伙同法国和以色列向埃及狂妄侵略,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同美国争夺中东的石油利益。这一场军事冒险竟瞒着美国而发动这一点也正说明英美矛盾深刻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财经剪贴     
《世界知识》2012,(3):10
<正欧盟发行30年期国债救助葡萄牙与爱尔兰欧盟委员会1月9日发布公告说,欧委会当天成功发行了30亿欧元的30年期国债。公告说,这些国债是欧委会代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发行的,所得款项将平均分配给葡萄牙与爱尔兰,作为向这两个国家提供财政救助的一部分。欧委会说,这些国债的到期时间长达30年,这有助于改善葡萄牙与爱尔兰的偿债持续能力,并有利于这两个国家的经济恢复。这批国债将于2042年4月4日到期,票息为3.75%。国  相似文献   

5.
正英国政府近日发布一份新的战略规划,将采取多项措施治理空气污染,以降低空气污染对社会及民众的负面影响。据报道,这份"洁净空气战略"的一个长期目标是大幅减少空气中的颗粒物水平。英国政府承诺到2025年,让居住在颗粒物污染水平超标地区的人数减少一半。超标是指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标准。与此同时,该战略计划到2020年将空气污染给英国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每年减少17亿英镑,并且从2030年起要每年减少经济损失53亿英镑。  相似文献   

6.
数字科技     
《广东科技》2007,(1):28
英国《防务新闻》2006年12月12日报道说,为使英国的飞机机翼技术保持在世界前沿,英国政府将为一个新的机翼技术研究项目提供一半的投资。而该投资行动仅仅是其实施“国家航宇技术战略“工作(National Aerospace Technology Strategy)的一部分。按该战略英国政府将特别为英国航宇工业投资2.6亿英镑.以使英国保持在航宇技术前沿,并维持英国航宇工业从业者拥有的关键技能。  相似文献   

7.
正9月15日,经历一个多月延迟后,英国政府正式批准中国与法国合资的欣克利角C机组核电项目动工,给该项目数周来引发的不确定性画上了句号。这是英国20年来首个动工的核电项目,投资金额180亿英镑(约240亿美元)。英国政府如今正式批准该项目,但在声明中称附加了新的条件,这将使英国政府能在核电站投入运营之前和之后、在法国电力集团(EDF)出售控股权时进行干预。此前的8月1日,英国脱欧后的新  相似文献   

8.
美国公债的发行始于1776年,在其发行的历史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并且具有市场化、金融资产性以及债权人分布多样性等特点。公债的发行为多次战争和摆脱经济衰退筹措经费,并在弥补财政赤字、为政府各项支出融资、干预经济生活以及进行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与美国相比,我国公债发行的特点是为了筹集资金进行经济建设,弥补国家财政不足,1998年以后主要是为了解决内需不足的问题,发挥了积极的国债效应。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应认真总结中美两国发行公债的经验,使国债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资源再分配的桥梁和纽带,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海湘 《科技信息》2011,(29):I0404-I0404
储蓄类国债作为我国国债市场的主力品种,自1994年发行以来凭借自身的诸多优势深受广大投资者的喜爱,其发行规模逐年增大,发行和管理方式也不断趋于完善。但随着社会的进步、金融产品的发展和投资理念的更新,储蓄类国债在发行和管理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储蓄国债管理工作中,人民银行应该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本文就人行在储蓄国债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12月,英国政府突然宣布,将在中东地区的巴林修建一个永久性的皇家海军基地。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自1971年从中东撤军后,英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影响力日渐衰弱。但时隔43年后,英国政府却发出了重返中东的政治信号,人们不禁要问:英国人到底想在中东干什么?是不是想重温大英帝国的旧梦?曾是大英帝国维系全球霸权的"命门"遥想19世纪大英帝国鼎盛时代,英国通过"无敌舰队"控制了全球  相似文献   

11.
1826年,英国政府以"滋长人的惰性、增加了贫困、导致人的放荡、破坏国内的融洽气氛,而且会增加疯子"为理由,开始在全国禁止彩票的发行.  相似文献   

12.
国债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国债市场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大,国债筹资成本过高的问题也逐渐突出出来,成为国债市场发展的一大隐患。这里通过对全球国债市场国际化趋势的分析,得出通过境外发行国债等方式来降低国债筹资成本,促进国债市场现代化和国际化。  相似文献   

13.
小解答(一)何谓“战时内阁”?读者来信问,英国政府在马岛冲突发生后组织的“战时内阁”是怎么回事?答:战时内阁(War Cabinet)一般是指有些资本主义国家在战争时期由各党派主要人物组成的内阁,以便集中力量进行战争。英国曾有过4次这种性质的“内阁”,因都是由  相似文献   

14.
中央财政可以通过增发国债来增加财政支出,国债发行产生两种效应,从中国20多年来国债发行结果看,国债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所以在经济衰退时期配合积极财政政策增加国债发行扩大政府开支以促进经济增长是可行的,但是随着国债发行量的增加,中国国债管理也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在国债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我们都应拿出积极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11,(2):70-70
英国最神秘情报机构曝光 英国政府通信总部是从事秘密通讯电子监听的机构,也是英国应对国际网络战的前沿阵地,它与军情五处、军情六处并称为英国三大情报机构。直到1983年英国政府才承认该机构的存在。英国媒体日前首次进入这一神秘机构进行采访。  相似文献   

16.
财经新闻     
1.欧盟批准英国5000亿英镑救市方案。10月14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宣布,已批准英国政府提出的总额高达5000亿英镑的大规模救市方案。欧盟委员会说,英国的救市方案符合欧盟有关政府补贴的规定,不会对市场竞争产生不良后果。为了应对当前愈演愈烈的金  相似文献   

17.
自1950年新中国开始发行国债以来,国债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积极的影响,为国家筹集了大量资金,用于政府兴办的基础设施或其他方面的重点建设.是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展望今后我国国债的发展方向,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通过整顿分配秩序和完善税制结构来"振兴财政",这对于降低债务的依存度来说,具有重要意义;2、精心搭配国债期限结构,合理的国债期限结构有利于国债的良性循环;3、合理设计国债利率结构,把尽可能降低举债成本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来追求。总之.我们在扩大国债积极作用的同时,应注意把握国债的合理规模,使国债的运用走上扬利除弊之路,以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进行了实证性分析,发现我国对数的国债发行规模与对数的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我国国债发行规模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有很高的拟合优度。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债的发行与投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着发行规模偏小,品种结构不合理,交易形式单一,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笔者认为改善国债投资环境,应着手调整国债一级市场的发行对象,调整国债的期限结构和利率结构,扩大国债交易市场,并加强国债市场的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曹劼 《世界知识》2011,(23):44-45
英国首都伦敦东南方向50公里处,艾塞克斯郡戴尔农场。10月19日,一场“战争”在此展开:英国政府对居住此处的爱尔兰吉普赛移民定居点进行清理。一日之间,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的吉普赛移民眼睁睁地看到家园尽毁,不少人高喊“这是英国历电上的耻辱记忆”。不过,在英国当地人看来,当局清理这些赖着不走的“钉子户”是大快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