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文佑 《科学通报》1956,1(5):54-54
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壳构造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地质科学,不仅富有理论上的意义,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而且富有实际上的意义,帮助我们了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大地构造学就内容来讲,包括构造地质学、区域大地构造学和普通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岩石形变的科学,也可叫作形态大地构造学,它是研究大地构造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地貌学是地理学中比较活跃的一个分支。它是地理学与地质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因此,世界地貌学的发展除地理学者的工作外,地质学者也作了重要贡献。例如,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同志就曾对我国构造地貌和第四纪冰川的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地貌学也是这样,近年来,它与数学、物理学、化学、力学和工程方面的渗透结合越来越多,越来越  相似文献   

3.
孙殿卿  陈庆宣 《科学通报》1965,10(11):951-951
一地质力学或近似地质力学的名称,由来已久,含义也较广泛。同它接近和密切相关的,有构造物理学、地球力学、构造力学等等名称。地质力学是用力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研究地质构造现象。它作为自成系统的一门地质科学的边缘学科,是我国学者李四光教授首先倡导研究的。这门学科是广义的地质学的一个部门,除了涉及力学以外,也涉及到地球物理学、流变学和天文地质学等。它的某些基本概念,在我国早在二十年代晚期,已开始形成。经过以后一段时期的实际运用,那些概念陆续得到了补充和巩固。在四十年代中期,我国已出版了《地质力学的基础与方法》一书。在国外,出版地质力学  相似文献   

4.
四月间,中国地质学会北京市分会大地构造组举行了1962年度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会上对大地构造学若干主要理论问题和我国当前大地构造研究动向与研究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一)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构造特征从现有资料看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地质构造性质是截然不同的。太平洋是巨大的原生的地壳构造单元,其间矽铝层很薄或缺失,地壳厚度也不大;环绕着它的四周有中、新生代褶皱山脉和其西部边缘特有的岛弧;有安山岩线和与其相伴随的深海沟,是个强烈地震和新构造活动区。而大西洋作  相似文献   

5.
2011年5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Springer分别在国内外出版发行《中国大地构造学:数据、图件与演化》(英文版)。该书可供研究人员、地质学者使用,也适合于矿山、石油公司的地质工作者以及地质类与矿产资源类研究生使用。该书以板块构造理论为主要指导思想,系统收集和综合了近四十年来万天丰教授所积累的构造地质研究成果,收集并研究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比例尺为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石油普查资料,以及国内外学者的大地构造研究成果,进行了集成、综合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万天丰 《自然杂志》2008,30(4):216-222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近来显得不大景气。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此学科在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学术气氛和适应社会需求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笔者拟在构造变形的年代学、变形机制,大地构造演化问题,流变学与流体的作用问题,过多的术语创新问题,以及大力发展应用构造地质学推进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抛砖引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余祖成 《科学通报》1986,31(7):532-532
地层的褶皱构造,在传统构造地质学中被认为是无可非议的压性构造形迹,为地壳中水平或近水平的构造动力在地块中形成挤压作用时的产物。由于构造的力学分析一般沿用简支梁受纵向挤压的数学力学模型。因而认为,构造线与最大压应力迹线重合。由于同一应力应变微分体的应力状态,在同一应力场下只允许有一个最大压应力方向,所以地层的褶皱变形,既使在地块受到两向挤压的情况下,也只会产生与此联合应力场中最大压应力方向相垂直的单  相似文献   

8.
板块构造理论,是地质学上的一次理论革命,它传入我国还是70年代的事,但这10多年来,这一理论在我国已得到普遍承认,并应用于我国地质学研究,取得了十分注目的进展。《板块构造研究进展与趋向述评》一文就这一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状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作者还对它的发展趋势,以及在我国的状况作了论述,很有见地,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9.
一研究中国大地构造的方法问题中国地质工作者研究大地构造是由两方面进行的。一是纯地质学的方法,这个方法是由国外大地构造学说而来的,根据各地质时代的古地理海陆分布、沉积的厚薄和相变、岩浆活动,以及褶皱断裂程度,来划分地壳为活动地带(地槽)与稳定地带(地台),把中国大地构造单位划分为地台(前塞武纪)、加里东褶皱带、华力西褶皱带、燕山褶皱带等等。按照这个方法,首先是分析古老岩系以确定属于前塞武纪的地台,然后再分析较新的岩系以确定以后的褶皱带(也就是新地台),因此,可说是由古到新的研究方法;另一方  相似文献   

10.
郑开鄂 《科学通报》1962,7(4):32-32
随着人们对地质构造现象认识的扩大与深入,进而去探求这些现象形成的物理力学原因(地壳运动的本质所在),就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突践意义。在近代地质学中,各个学派为了企图揭露地壳运动的本质,曾从不同的角度对地质构造现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看法,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例如大地构造学中地壳的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问题,在十九世纪末叶,“主火论者”认为地壳运动主要是岩浆活动所引起的,从而建立了地壳垂直运动说。二十世纪,A.威格纳等从他们对地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