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草商在国内的重重法网下不得不屈服;但烟毒势将更凶猛地冲击发展中国家。最近,美国发生了一起涉及香烟的官司,最终的胜负谁也说不清楚。美国有无以计数的烟民供养着大批烟草生产商。许多嗜烟者因烟致病,反对吸烟的团体就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烟草公司赔偿受害者的损失。尽管政府从烟草商那里征得大量税收,受益不少,但面对吸烟给国计民生造成的严重危害又不能坐视不管。因此,美国地方政府代表受害者向烟草公司索赔。烟草商“破财”17亿6月20日,美国的四家烟草公司主管与美国40个州的总检察长达成一项庭外“和解”协议。根据此项协议,菲里普·莫里斯、RJ 雷诺、布朗·威廉森和罗瑞拉这四家美国烟草公司在今后25年里总共要向40个州的政府交纳3685亿美元,作为对烟民因吸烟而导致各种疾病的赔偿。而25年后,他们每年还要追加150  相似文献   

2.
追风人物     
奥巴马成功戒烟号召美国民众戒烟11月18日是美国第36个无烟日,前烟民、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号召民众戒烟。在声明中,奥巴马称本届政府将致力于要求烟草公司在香烟包装上贴警示性标签,提醒消费者吸烟的危害。他还称,烟草依然是导致美国可预防性早亡的主要原因,而新的标签将成为让孩子们远离香烟的新工具。烟发府包者然是导致美国可预防性早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在我国3.5亿烟民中,青少年所占比例迅速上升,我国吸烟人群的死亡率还在不断增加且每年超过100万的人数。自《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生效以来,中国的香烟市场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相反吸烟人数逐年上升。而在广大烟民中,青少年具有决定性意义,很多老烟民都是从青年时期开始吸烟,所以该研究者将从青少年入手调查研究香烟外包装上的警示图片对公共场所禁烟的影响。并认为,作为一名当代的在校大学生,有责任与义务,向社会揭开这一份隐患。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西方国家不断加强吸烟有害的宣传,并对吸烟者规定了种种戒律。在美国,香烟销售量正以每年3%的速度逐年下降。去年3月,欧洲议会通过一项决议。禁止做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在大多数欧洲国家,即使是间接地支持吸烟,也会受到谴责。  相似文献   

5.
吸烟危害健康,早已为科学所证实。但吸烟又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泛、最为复杂的公共卫生问题。有关资料介绍,全球有12亿烟民,每年有490万烟民死于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是每年艾滋病死亡人数的2倍。吸  相似文献   

6.
人们是怎样学会吸烟的?又是怎样认识了吸烟的危害?现在世界上戒烟问题究竟怎么样?不论你吸烟或不吸烟,对这些问题可能都是感兴趣的。吸烟由来和烟草繁殖公元一四九二年,哥伦布的伙伴们来到了加勒比海的巴哈马群岛,看到当地印第安人用火点燃寒在管子里的一种植物叶子,然后兴致勃勃地去吮吸冒出来的烟雾。以后,吸烟逐渐流传到了世界各地。人们最初用烟管、烟斗吸烟,十八世纪时,欧洲人则大量使用鼻烟盒,后来又有嘴嚼烟、雪茄烟。现在最多的是卷烟,也就  相似文献   

7.
日美之间的贸易战已从汽车发展到纸烟。去年,美国烟在日本市场上只占纸烟总消耗量的1.35%。从金额来说,去年美国纸烟在日本的销售额只有3亿美元,占日本纸烟销售总额的2.6%。据说,日本人爱吸美国的弗吉尼亚烟。美国认为,如果美国烟在日本能和日本烟处于平等地位,美国烟的销售额便会轻而易举地上升到10—20%。但是,日本烟草和食盐专卖公司却使美国烟难以顺畅地进入日本市场。  相似文献   

8.
甘剑 《科技资讯》2023,(1):233-236+250
对吸烟者行为的分析研究,是烟草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需求。该文结合吸烟室应用场景,提出一种基于视觉的吸烟行为研究方法,构建了基于视觉的吸烟行为数据采集和分析流程,获取包含外观特征、烟包品牌、抽吸行为、人脸情绪在内的6维度吸烟行为数据;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视觉的吸烟行为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系统采用云+端的层次化架构,由智能终端系统、云端服务平台和数据应用系统这3个部分组成。系统应用表明:系统实现了吸烟室内吸烟者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识别和数据收集,可为烟草企业认知和了解吸烟者吸烟行为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最新数据,2003年全美大学经济学教授的年收入平均约为14万美元(按一年52周计算)。至于“明星”经济学教授,收入要高得多,大约在15万至25万美元之间,而且每年只有九个月的工作量。若你是一位“超级明星”经济学教授(比如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年收入则超过30万。相比之下,一流高校有名望的英语或者历史学教授每年的收入鲜有超过17万美元的。究其原因,近百年来,世界经济学研究重心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也逐步完成了从欧至美的转变,美国日益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最前沿国家,经济学长期被认为是“显学”。当今美国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  相似文献   

10.
正吸烟的危害众所周知,而一项来自日本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吸烟对人体更深层次的影响。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等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研究结果称,吸烟量越大,DNA越容易受到伤害,一年持续每天抽一包烟后,肺细胞的基因会出现150个变异。其中,变异数量最多的是肺,其次是喉、口。基因变异被认为会增加癌症发病危险,这  相似文献   

11.
正健康是我们生活幸福的基础!烟草在全球盛行了200多年,直到20世纪,人们才认识到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吸多了烟,人会感到精力不集中,出现头痛、头昏症状,甚至脑部受到损害,思维变得迟钝,记忆力减退。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吸烟的危害性,但全社会禁烟仍有待公众努力。如今,不少少年儿童正处于主动或被动吸烟的状态。而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对外界有害因素的抵抗力较弱。面对这一严峻的问题,我们决定在  相似文献   

12.
招贴是与其它广告形式相比,具有画面面积大、内容广泛、艺术表现力丰富、远视效果强烈等特点.招贴是一张充满信息情报的画面,它具有设计上独特的手法和情感,优秀的招贴可以跨越国境,促膝谈心,相互理解.当前我国的烟民队伍在扩大,烟民的人均年龄在降低,女烟民在增加,每天平均吸烟的支数在增多,因吸烟导致各种疾病进而死亡的人数也在增加.大量事实说明,吸烟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已成为世界公害之一.利用戒烟招贴广告宣传吸烟的危害,具有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世界知识》2020,(1):79-79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布的一份最新调查报告显示,美国约有620万名中学生目前正在使用某种形式的烟草制品,其中电子烟最为常见。按比例来看,约三分之一的高中生和八分之一的初中生都是烟草制品使用者美疾控中心与美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合作,分析了2019年“全国青少年烟草调查”采集的数据。结果显示,约470万名高中生和约150万名初中生在过去30天中使用过电子烟、雪茄。  相似文献   

14.
上海烟草机械厂设计的GD包装机CH补烟器内烟包在自重作用下与转塔模盒和模盒内烟包直接接触,在设备正常运转情况下,补烟器内最底层烟包下表面直接与转塔模盒和模盒内烟包上表面摩擦,势必造成烟包透明纸的磨损破坏和烟包变形等外观质量缺陷,在转塔进行质量缺陷烟包剔除后,补烟器内外观质量缺陷烟包势必进入转塔模盒中,因为补烟器为GD烟包质量控制最后工序,所以该烟包将不会被检测和剔除,因此该烟包势必进入成品中。通过对GD包装机CH补烟器改进,即增加提升气缸和夹持气缸的方式,实现补烟器内最底层烟包下表面与转塔模盒和模盒内烟包上表面隔离,增加CPU和检测装置实现提升气缸和夹持气缸动作的准确性。从而解决了GD包装机CH补烟器最底层烟包下表面损伤和破坏现象的出现,避免了在CH补烟器处质量缺陷烟包的产生,杜绝了CH补烟器处质量缺陷烟包进入成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1995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这天,世界卫生组织发表了一组文告:目前全世界有11亿烟民,每年消耗香烟6万亿支。发达国家41%的成年男性和21%的成年女性,发展中国家一半的成年男性和8%的成年女性均已吸烟成习。全球每年有300万人因烟毒而死亡,即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吸烟引起的疾病。这相当于每天有20多架大型客机坠毁后全部乘客死亡。  相似文献   

16.
《世界博览》2010,(10):10-10
要说有一件事,美国人可以自豪地说“俺是当之无愧的老大”,那就是慈善捐赠。美国民众每年会向慈善组织捐款3000亿美元。但个别企业贡献甚少。每年美国人为沃尔玛贡献4000亿美元利润,而沃尔玛却只将1%的收入用于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17.
麦晓晨 《世界博览》2011,(17):58-59
当身在职场的你觉得自己是个好人却没得到好报的时候,也许真可能是你搞错了。美国针对职场收入的一份最新报告。可以让你淡定。这份由三个不同调查中心近20年来向一万多名职场人群发出的调查报告表明:就美国而言,在职场内,恶人比好人每年多赚将近1万美元(1美元约合6.3元人民币)。对于大部分工薪阶层来说。这也许不是小数目。  相似文献   

18.
正周末,爸爸让我去帮他浇烟草田,我实在不愿意去。"您种什么不好,干吗种烟草?""你懂什么?烟草制品是专卖品,我种烟草挣钱多。""全国各地都在宣传吸烟的害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您知道不知道?""什么害处不害处!我种烟草是为了维持我们全家生活,为供你上学。你不要再说了,快去浇田!"我没办法,只得去浇烟草田。  相似文献   

19.
康乐园     
康乐园当心二手烟的危害美国研究人员已经在吸烟和非吸烟者体内找到了来自吸烟的化学物。疾病治疗与预防中心的科学家使用极为灵敏的仪器,令人震惊地在第一批试验的800名人群中发现了可铁宁。当烟草中的尼古丁这种化学物质在人体内分解后,就会形成可铁宁。尼古丁是成...  相似文献   

20.
白蚁是林木的大敌,每年世界上有大量的木材被毁于白蚁之品,据美国不完全的统计,全美由白蚁造成的损失达到5亿美元以上。为此科学工作者研制成一种新的微生物毒饵。这种微生物是一种从土壤中分离出的放线菌,它的发酵产物能够产生一种消灭白蚁的抗生素。若将它们和木材的纸浆混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