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船用核动力装置自然循环载热能力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考虑倾斜和匀加速上浮或下沉的船用压水反应堆核动力装置—回路自然循环的热工水力特性模型及数学描述;用标准FORTRAN-77语言编制了计算、分析各种不同运行方式下,稳态自然循环载热能力的计算机程序SNCNR-01.并分别在考虑和不考虑倾斜和匀加速上浮、下沉的情况下,计算了四种不同运行方式下稳态自然循环能力的大小及与相应参数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型压水堆自然循环特性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型压水堆的结构特点,在一维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其稳态自然循环特性的数学模型.模型对新型压水堆在稳态自然循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流动形式和换热状态进行了充分考虑.通过数值迭代求解该模型,对新型压水堆的自然循环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反应堆自然循环流量随堆芯功率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是堆芯功率的指数函数;在不同蒸汽压力下,反应堆的自然循环流量不同,且随蒸汽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冷热芯位差越大,反应堆自然循环能力越大.该研究对我国新型压水堆的概念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国际上公认的反应堆热工水力分析程序RETRAN-02中的临界热流密度的计算方法及加拿大数据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编制了微机型反应堆瞬态热工水力分析程序MITARS,首次将加拿大的CHF数据表引入MITARS中,并用上述两种方法分别对堆芯功率瞬变过程的临界热流密度比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两者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关于自然坐标系符号问题的讨论龚礼宾(内江师专内江64100)SOMECONSIDERATIONSABOUTTHESIGNSINTHENATURALCOORDINATEGongLibin(NeejiangTeachersCollege,Neijiang...  相似文献   

5.
应用2D ^1H NMR技术确定了合成多肽IS4的溶液构象,利用2D DQF-COSY,TOCSY和NOESY实验,对IS4的^1H谱进行了完全的指认,NOESY谱相关峰的积分被应用于结构计算,应用MARDIGRAS程序可以产生比较精确的质子-质子之间的距离约束。在应用距离几何程序DIANA计算时利用由MARDIGRAS产生的距离约束,加上二面角的约束,结果得到5个重叠得比较好的结构,最后对这5个  相似文献   

6.
王舒婷  匡波  王欣 《应用科技》2023,(4):44-52+108
铅铋合金(lead-bismuth eutectic,LBE)自然循环流动与输传热特性的研究,对自然循环铅铋快堆的设计运行、提高反应堆自然安全性能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探究铅铋合金的自然循环流动传热特性,本文基于自然循环理论分析,并结合其他冷却剂介质(钠、水),对比研究了LBE自然循环稳态流动与输传热行为规律与特点;同时基于LBE自然循环瞬稳态实验,对快堆系统分析程序FRTAC模拟LBE瞬、稳态自然循环的适宜性进行了初步验证;基于FRTAC程序计算,量化分析了不同运行工况、回路流道结构参数和回路阻力等因素对LBE自然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LBE自然循环的影响程度不同,不同的回路运行温度水平对自然循环流动特性影响较小,而传热特性受回路不同运行温度水平影响的敏感性相对较大;自然循环高度(冷热心位差)对自然循环质量流量影响较显著。此外,回路整体管径增大将导致循环质量流量增加,加热区内温升与换热温差降低。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INMARSAT-M系统语音编码方案,关重介绍了IMBE自满,包括IMBE语音模型,语音参数,参数编码与纠错码,IMBE语音合成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船舶摇摆、起伏等运动对反应堆自然循环特性的影响,提出了非惯性系一维两流体模型。应用交错网格、有限体积法、半隐一阶迎风格式对质量、动量、能量方程进行离散,开发了运动条件下反应堆自然循环分析程序。通过实验数据对程序进行验证,并采用本程序对一体化反应堆实验回路开展了摇摆运动条件下的两相自然循环模拟。程序验证及模拟结果表明:该程序具备分析运动条件下的反应堆自然循环的能力,能够准确计算出摇摆运动条件下自然循环质量流量及空泡份额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矩量法(MOM)准确分析了单片微波集成电路(MMIC)中一种常用电容元件──交叉指电容(INTERDIGITALCAPACITOR)的静态电容矩阵之后,再利用耦合微带线(阵)理论计算了其等效电感和损耗电阻,从而得到其S参数,经文献验证和实验验证,所得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0.
DISCOVERYOFMICROFOSSILSFROMTHE1848-MA-OLDCHANGZHOUGOUFORMATION,JIXIANSECTION,NORTHCHINAZhangZhongying(DepartmentofEarthScienc...  相似文献   

11.
给出自然循环系统中欠热沸腾及闪蒸的分析及实验研究结果。实验在5MW核供热堆的模拟实验回路上完成。分析采用了四方程一维两相流漂移模型。用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上升段中汽泡闪蒸起始点。进口欠热度及系统压力作为变化参数。为了便于比较,也给出了仅采用饱和沸腾模型的结果。研究表明欠热沸腾及空泡的闪蒸对空泡分布及系统循环流量有很大影响,且系统压力越低,欠热沸腾及闪蒸的影响越大,在很宽的进口欠热度条件下加热段中只发生欠热沸腾。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此研究结果对于丰富和发展两相流理论,对自然循环两相流系统,特别是对以自然循环方式运行的低温核供热反应堆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系统分析程序ATHLET建立了100 MW小型自然循环铅冷快堆一回路主冷却系统分析模型,对超功率(UTOP)、失热阱(ULOHS)和超功率叠加失热阱(UTOPULOHS)这三类典型无保护事故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于UTOP,燃料芯块和包壳的温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峰值温度小于安全限值并于700 s后达到新的稳态,反应堆热工安全裕量较小.对于ULOHS,反应堆在事故后400 s内实现了自动停堆,燃料芯块和包壳温度均远低于设计限值.对于UTOP和ULOHS叠加事故,反应堆的响应特性在事故初期与UTOP相似,在事故后期与ULOHS相似,且包壳最终稳定温度较UTOP更高,反应堆热工安全裕量最小.  相似文献   

13.
核供热反应堆热电联产研究是低温堆综合利用开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探索商用供热堆进行热电联产、扩大低温堆的应用领域,提高其年运行因子改善供热堆的经济性,利用5MW核供热堆(NHR-5)为热源,通过其二回路上特殊设计的低压蒸发器和低压两相透平发电机实现核热-电力转换。用冷凝器二次侧的循环冷却水向热网用户供热,实现核供热反应堆的热电联产。结果表明,一体化自然循环式供热堆用于热电联产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整套系统表现出极好的运行性能和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4.
HTR-10 一回路舱室冷却系统及其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HTR-10)一回路舱室冷却系统是反应堆重要安全系统之一。由余热排出系统和屏蔽冷却系统两部分组成。非能动式余热排出系统以自然循环方式排出余热,排除了系统对外界动力的依赖性,余热最终经空气冷却器由空气自然对流排往大气。该文提出的非能动系统配以能动系统组成舱室冷却系统设计、采用可调遮热板控制辐射传热量,构成了HTR-10一回路舱室冷却系统新的设计思想和系统组成方案,并据此完成了相应的工程设计。该方案不仅简化了系统、降低了造价、缩短了工期,而且使系统的可靠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对用于新型压水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热工水力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该系统利用3个相互耦合回路的自然循环把停堆后的堆芯余热排出.在一维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数学模型,并编制程序对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模拟了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的瞬态特性.计算分析了冷热芯位差和余热交换器换热面积对系统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参数的变化趋势是合理的.冷热芯位差和余热交换器换热面积越大,对系统越有利.  相似文献   

16.
船用核动力装置在海洋环境中受到风浪等影响会发生运动。摇摆条件对一回路系统热工水力特性影响比较复杂。为了研究摇摆条件影响,本研究开发了海洋条件系统热工水力分析程序STAC,并利用实验对程序海洋附加力模型进行验证。利用系统程序STAC对摇摆条件下反应堆系统热工水力特性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摇摆条件下强迫循环工况的参数变化比自然循环工况的参数变化小;与纵摇相比,横摇运动影响较大;摇摆条件下系统热工参数存在波动幅值最小的周期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核供热反应堆主回路自然循环两相流动稳定性,考证了具有密度-核反馈耦合条件下两相流动的热工水力学行为。在热工实验回路HRTL-5中引入了反应堆中子动力学模拟系统。以实测冷却剂密度作为其输入参数,以中子动力学模拟系统的功率输出通过HP-38525控制器对系统电加热功率进行实时控制,实验研究了不同工况条件下自然循环两相流动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核反馈耦合条件下系统中出现很低欠热度不稳定性区,反馈系数大小、测量系统和元件动态响应特性对自然循环两相流动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两相流压降特性是两相流稳定性研究中的重要特征参数,不同类型的不稳定有不同的压降特性与之对应。本文在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的5MW热工水力模拟实验台架上对自然循环条件下两相流压降与系统流量的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对自然循环和强迫循环流动中压降流量特性进行了比较。实验发现在发生振荡时,压降与流量反相,加热段入口欠热度保持不变。在压降流量相图上,振荡呈现为逆时针方向周期6s的极限圈。  相似文献   

19.
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开发的 5 MW低温核供热试验堆已建成运行。本文简要介绍该堆的主要设计特性,其中包括一体化、自稳压和双层壳的结构设计、世界上首次采用的控制棒水力传动系统、自然循环的冷却方式以及防止放射性物质泄人热网的措施等。这些设计措施大大提高了该堆的固有安全性。还介绍了该堆的主要安全性能,重要的试验研究项目及自调节性和自稳定性等运行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