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定性分析影响金属铁与聚异戊二烯橡胶材料相互滑动过程中摩擦性能的多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橡胶/铁体系的摩擦力随着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橡胶磨损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大,温度对摩擦力的影响关系较复杂.在模拟条件下,提高铁块滑动速度能够显著降低橡胶的磨损率.研究结果为减缓聚异戊二烯橡胶材料与铁等金属物质的摩擦磨损,延长橡胶使用寿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稀土催化体系合成顺—1,4聚异戊二烯橡胶是我国正在进行重点开发的项目。通过小试进行了动力学、流变性能、热传等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建立了聚合釜稳态操作的初步数学模型,经验证,用该模型计算结果与中试试验数据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异戊二烯为一用途广阔的高分子单体,能够聚合为在化学组成,立体结构,以及物理机械性能方面非常类似于天然橡胶的物质。因而合成异戊橡胶,作为一种良好的通用型合成橡胶品种,引起了世界各国合成橡胶工业很大重视。从合成橡胶发展的情况来看,异戊二烯橡胶工业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获得廉价的单体。已经知道,工业上获得异戊二烯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化学合成法;另一途径是从烃类热裂解制乙烯大型装置中付产大量 C_(5)馏份中(以下简称 C_(5))用各种  相似文献   

4.
用液体聚异戊二烯橡胶和马来酸酐的接枝物与丙烯酸-β-羟乙酯在碱性条件下酯化制备了改性物,并探讨了反应温度、接枝物浓度、反应物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90℃、接枝物浓度为35;、接枝物与丙烯酸-β-羟乙酯的摩尔比为1∶40、催化剂质量分数为2;、反应时间为3 h时,可得到单酯化率为81.52;的酯化物,并对该液体聚异戊二烯橡胶改性物在紫外光辐照下的固化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正天然橡胶是与石油、钢铁、煤炭并重的世界四大工业原料之一,2015年全球消耗总量达12.14百万吨,产值约170亿美元。巴西三叶橡胶树一直是天然橡胶的主要来源,但由于种植面积限制、生产成本增加、遗传背景狭窄和病虫害严重等因素,橡胶生产逐渐难以满足需求。我国是天然橡胶消费大国,而巴西三叶橡胶树可种植面积极少,导致我国对外依赖度已超过80%。因此,开发生产天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燕山石化溶液聚合合成橡胶节能技术和节能型橡胶的开发情况。通过改进催化体系,提高反应速度,提高反应器的生产能力,并在聚合反应器中采用带刮刀的搅拌器,同时改进聚合、凝聚、溶剂回收的部分工艺及设备,燕山石化顺丁橡胶的能耗不断下降,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溶液聚合合成橡胶凝聚过程热泵技术的工业化,使生产每吨胶可节约1MPa的低压蒸汽0.72t。橡胶溶液直接脱挥,聚丁二烯橡胶气相聚合工艺技术开发,溶聚丁苯橡胶(SSBR)、中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橡胶(SIBR)、苯乙烯-丁二烯热塑性弹性体(SBS)等新型节能型合成橡胶的技术开发也在进行中,其中SSBR、SBS技术已经工业化。  相似文献   

7.
张瑞 《创新科技》2011,(11):54-55
我国已成为橡胶资源消费大国! 目前,我国年均橡胶消耗量占世界橡胶消费总量的30%,每年我国橡胶制品工业所需70%以上的天然橡胶、40%以上的合成橡胶需要进口。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目前聚异戊二烯环化反应的研究作了概述与讨论,提出了聚异戊二烯环化反应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天然橡胶和烯类单体接枝共聚所得的改性橡胶,显著提高了橡胶的耐磨性,抗張强度,弯曲强度等机械性貭。对改进天然橡胶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节約天然橡胶原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为橡胶化学的研究展开了新的一页。自从Bacon,Campagnon等开始研究接枝橡胶后,引起大家的注意。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正在继续发展中。研究的主要問題大概有合成方法,分离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目前聚异戊二烯环化反应的研究作了概述与讨论,提出了聚异戊二烯环化反应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橡胶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项重要物资,世界各国对天然橡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作为一种再生资源,废旧橡胶可回收利用。生产再生胶是目前我国处理废旧橡胶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世界上大多采用液氮冷冻粉碎橡胶制取精细胶粉,这种方法不产生污染,可生产出细度达60目以上的精细胶粉。由于其粒度范围定,应用领域很快得到扩大。由于在我国液氮的价格较高,生产成本高,且还存在着生产供应、贮运等一系列问题,液氮冷冻粉碎法生产精细胶粉难于采用,我国主要采用机械方法生产粗胶。空气冷冻粉碎是80年代末开始在我国首先发展起来处理废旧轮胎的新…  相似文献   

12.
反式1,4聚异戊二烯的合成,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反式1,4聚异戊二烯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着重论述了合成反式1,4聚异戊二烯的各种催化体系,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动向也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三叶橡胶(Hevea brasiliensis(H.B.K)Muell.-Arg)异戊二烯和单萜烯排放的研究发现,三叶橡胶排放很少量的异戊二烯(排放速率大约0~1μgC·g-1h-1),而排放大量的单萜烯(排放速率大约10~100μgC·g-1h-1)。造成这种排放特征的原因可能是橡胶树树叶叶绿体中合成异戊二烯所必需的异戊二烯合成酶(Isoprene Synthase)缺乏所致。  相似文献   

14.
张立恒  王睿 《科技信息》2012,(14):452-453
本论文采用稀土催化体系通过定向聚合合成顺式聚异戊二稀橡胶(简称异戊橡胶),重点分析了甲基铝氧烷(MAO)作为助催化剂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研究表明MAO可很大程度上提高体系的催化活性,获得顺-1,4结构含95%(质量分数)以上的聚异戊二烯,并且调节n(MAO)/n(Nd)和n(Al)/n(Nd)的数值可有效地提高聚合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似文献   

15.
天然橡胶作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工业的重要原料,越来越被国家重视,在各级各项有利政策的扶持下,海南天然橡胶产业正迅猛发展,尤其是民营橡胶的发展优为突出。但是由于胶农对橡胶品种特性和所在地区气候条件认识不够,致使橡胶品种定植不科学,不能充分地发挥品种潜能,不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正确引导胶农正视品种与地域的匹配等定植问题,是非常必要的。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从事橡胶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及推广工作),希望把生产上常用的好品种推荐给胶农,并给胶农提供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采用原位固相接枝技术,将天然橡胶大分子接枝到炭黑表面,并考察了炭黑表面活性对其填充天然橡胶中填料网络和填料与橡胶相互作用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炭黑经过接枝改性后,其表面活性增加,且与橡胶基体的相互作用力增大,炭黑之间的网络化程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
阴离子聚合理论新见解应用于聚异戊二烯结构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丁基锂(n-BuLi)为引发剂,环己烷为溶剂,在40~70℃下进行异戊二烯(Ip)阴离子聚合的研究。考察了极性调节剂四氢呋喃(THF),结构调节剂P-配合物对异戊二烯聚合特点及聚异戊二烯(PI)结构的影响。分别采用GPC、~1H-NMR以及~7Li-NMR对P-配合物、引发剂以及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聚合温度远高于聚异戊二烯的玻璃化温度时,转化率-时间曲线仅出现加速拐点而不会出现转化率停滞平台。用先前提出的缔合引发剂引发聚合并崩解,以及通过控制离子对之间距离可实现对聚异戊二烯结构进行控制新见解,解释了以往在阴离子聚合中难以解释的问题。当把P-配合物加入到以n-BuLi为引发剂的聚合体系中,由于锂被P-配合物和n-BuLi共享,从而强化了两者之间的结合。而P-配合物较大的空间体积封堵了部分的离子对通道,使得聚异戊二烯中3,4结构链节显著增加至50%以上。  相似文献   

18.
科技荟萃     
橡胶炸药最近国外研究成功一种具有很大发展前途的橡胶炸药。这种炸药是用天然橡胶、氟橡胶或聚硫橡胶作母体,按一定比例混入TNT、黑索金、奥索金等炸药,经过混合、成型、硫化等工序制成的。炸药成份均匀地分散在橡胶中,被橡胶分子包覆起来,能制成各种形状,以适应不同爆炸面的需要。它不仅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而且具有防水、耐酸、耐碱、耐热、耐压的良好性能,用它制成“无壳地雷”,有强大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在高压汞灯照射下,二苯甲酮和3,4-聚异戊二烯间的能量传递机理.观察到3,4-聚异戊二烯对二苯甲酮的磷光有猝灭作用.用红外光谱和测定残膜留率的方法证明了两者间的能量传递是通过三线态-三线态非近程作用进行的.  相似文献   

20.
聚异戊二烯焦磷酸合成酶基因在4个不同种的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 A3(2), Streptomyces maritimus, 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s ATCC 21454和Streptomyces sp.Tü4128)中分别被克隆.测序结果显示:4个聚异戊二烯焦磷酸合成酶基因均编码336个氨基酸的肽链,4条肽链之间的序列有97%的同源性.将4个不同的聚异戊二烯焦磷酸合成酶基因分别导入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有辅酶Q9产生.将4个基因分别导入八聚异戊二烯焦磷酸合成酶(IspB)缺陷的大肠杆菌KO229(ΔispB)中证明它们有替代ispB基因的功能,并且在大肠杆菌中合成辅酶Q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