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红色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孙晓波  刘云圻  于贵  赵哲辉  朱道本 《科学通报》2003,48(23):2402-2414
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中, 红色发光材料是实现全色显示必不可少的三基色材料之一, 也是目前发光材料中最为稀缺的材料. 近几年来, 关于红光材料的研究报道异常活跃. 本文从材料结构的角度出发, 对红光材料的研究状况加以概述, 讨论分子结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2.
材料信息学属于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 论文阐述了材料信息学的概念, 对国内外材料信息学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 概述了材料信息学的研究内容, 并分析了我国发展材料信息学的基础, 提出了我国材料信息学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     
丁建东 《科学通报》2009,54(9):1159-1160
生物医用材料(biomedical materials)是用于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和置换损坏的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 按用途可分为组织修复材料(含组织工程与组织诱导材料、植入材料与人工器官等)、药物释放材料与基因载体、临床诊断和生物传感器材料3大类, 当然还包括其他一些特殊的医用材料; 按材料在生理环境中的生物、化学反应水平可分为近于惰性的生物医用材料和生物活性材料两大类; 按照是否降解可以分为可生物降解与吸收的材料以及不可降解材料两大类; 按材料组成和性质分为医用金属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用陶瓷材料3大类以及生物衍生材料和医用复合材料等特别种类.  相似文献   

4.
毕科  周济  赵宏杰  李勃 《科学通报》2013,(19):1785-1795
以左手材料为代表的,具有超常介电常数和磁导率的介质材料(超材料)已经成为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大多数超常电磁介质都是基于复杂人工结构获得.随着超材料的发展,其面临着加工技术的挑战以及物理学、材料学等方面的困难.旋磁材料铁磁共振可实现本征负磁导率的现象为构造新型超材料提供了一个新方向.基于铁磁共振的超材料具有磁场可调、结构简单等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铁磁共振原理进行了简单概述,就结构复合情况对基于铁磁共振的超常介质材料进行了归类划分,并结合周济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对几类主要的旋磁材料基超材料中负磁导率和负介电常数的产生机理与实验成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超材料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自修复材料能够实现对自身裂纹的检测并自发地修复损伤,从而可以预防材料由于产生裂纹而存在的潜在破坏,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然而,常规自修复材料存在弹性与自修复性质无法兼容的问题.弹性好的材料通常不能自修复,而自修复性能好的材料弹性又不好.如何通过化学设计得到兼具高弹性和优良自修复性质的材料是自修复材料研究领域面临的一个挑战.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几年高弹性自修复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相关研究做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6.
郑志恒  宣益民 《科学通报》2011,56(20):1597-1604
研究了超材料参数对辐射热交换的影响, 同时分别选用超材料、铝、硼掺杂硅3 种材料, 计算并分析了两个半无限大物体光滑平行表面间的近场辐射换热.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不同材料间的辐射热交换与对应的同种材料之间的辐射热交换相比, 辐射热交换的增强和减弱取决于材料的辐射性质. 本工作将为实际应用中材料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永  宋健  杨捷 《科学通报》2012,(27):2599-2606
新能源汽车电池膜材料目前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电池膜主要分燃料电池膜(发电装置)和动力蓄电池膜(充放电装置)两类.随着电池膜材料工艺和技术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研究膜材料的服役性能和使用寿命.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质子交换膜材料、锂电池隔膜材料和镍氢电池隔膜材料的研究进展,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着重介绍了汽车电池膜材料的服役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讨论了新能源汽车电池膜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徐志平 《科学通报》2016,(Z1):501-510
晶体材料中的缺陷会引发局部的形变与应力,从而对材料力学性质、输运行为等物理特性产生影响,这在低维材料中尤为显著.近几年来在石墨烯等二维材料的相关研究中发现了多种类型的缺陷,这些缺陷对其材料性能具有一定的调控功能,且与块体材料中的行为有一定区别,因而其物理机制值得探究.本文将介绍相关的研究进展,特别是缺陷在影响材料行为时的几何与拓扑效应,并讨论其在二维材料晶体生长、低维结构材料设计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2021,66(3):341-346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代表了一个时代科学技术成果的最前沿.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合成生物学,通过改进现有系统或构建全新的生物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对生物本身的了解,拓宽了生命科学的应用范围.将构建的生物体系进一步结合材料科学中的设计工具及方法,便诞生了活体功能材料这一概念及领域.与传统材料不同,活体功能材料以活体细胞为结构单体组装材料,活体细胞本身成为材料的工程化设计工具以及技术设想和实现途径的基本单元.将编程后的工程活细胞组装、裁剪成具有生物系统特性的活体功能材料,将活体细胞的自我修复能力等特性融入材料,进一步拓展了原有材料的性能.本文将着重介绍活体功能材料的产生、发展及近年来取得的相关成果,在此基础上对活体功能材料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吸附式空气取水技术是解决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技术手段.吸附材料的设计和选取直接决定吸附式空气取水的性能,物理吸附材料因其具有易于再生等诸多优越的性能得到了学者的广泛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基于吸附-脱附循环吸附式空气取水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物理吸附材料3种不同的吸附机制,进一步提出了理想物理吸附材料的设计目标.通过对近些年来吸附式空气取水物理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综述了硅胶、沸石、磷酸铝、有序介孔材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和共价有机骨架材料等不同物理吸附材料的特点和研究现状,总结对比了不同材料的吸附性能,最后着重分析了目前物理吸附材料在吸附量、动力学、循环稳定性和规模化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引入离子交换法、采用多孔基质、引入疏水性官能团和取消溶剂等技术路径,对新一代物理吸附材料的研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篮  周岩 《大自然探索》1999,18(4):85-88
本文阐述了物理学与哲学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援经了革命导师的有关论述及许多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深刻认识。回顾物理学史不难发现,物理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过各个时代的哲学思潮的影响;相应地,物理学对物质结构的研究,相对论时空观的建立,又为哲学家解释物质世界的本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在企业的竞争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企业为了适应工程项目功能新、体量大、施工难度大的新趋势,需要大力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及建设部推广10项新技术的应用;需要加强企业科技管理工作,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需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发和应用,以及知识产权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王芳 《科学之友》2009,(5):157-157
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改进,同时还要继续钻研新教材、实践新课标,对学生提高英语成绩、达到课标要求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英语能力有所帮助,从而真正做到“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而能用”。  相似文献   

14.
输电线路铁塔Q420材质塔材的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军  张奕 《科学之友》2010,(1):35-36
文章主要是针对现有输电线路铁塔设计中引进新的材质类型Q420,从Q420材质的物理及化学性能方面对引进新材质所影响的铁塔加工及检验方面来,说明加工及焊接应注意的事项来保证产品的质量来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快速凝固技术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发展和应用的新型材料的制备技术,其特点是具有较高的冷却速率和明显的非平衡效应,文章讨论了金属非平衡凝固过程的原理与方法.并对非平衡凝固技术在制备新材料中的应用作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6.
芳纶纤维布作为一种新型的结构加固材料,具有轻质高强、高弹性模量、耐腐蚀、抗冲击、抗剪、抗疲劳性能及良好的延性等特点。文章介绍了用纤维布加固某桥的机理,加固设计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7.
邱蓓 《科学之友》2010,(1):158-159
要把房屋修缮工程做好,勘察设计是关键。根据修缮工程的特殊性控制施工阶段、处理好与外部部门及内部住户的关系、合理地利用旧料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年道路交通急剧增加、重型车辆猛增、沥青路面早期破坏严重等问题,结合沥青路面病害的分类和成因,在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提出了预防措施,从路用材料出发,对沥青路面病害进行了预防。  相似文献   

19.
蔡慧冰 《科学之友》2009,(12):22-23
文章介绍了新材料防水抗油剂的优越性能,并以长200m沥青路面试验段为例介绍了防水抗油剂作为新型雾封层材料的施工工艺,验证了材料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这种新型半刚性材料已在我国一些地区使用,为了更好地挖掘这种材料的潜能,减少使用中的不足,在研究了新的配合比组成设计的基础上,对其耐久性能——抗冲刷性能、疲劳性能和抗冻性能开展研究,提出了粉煤灰掺量和水泥剂量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