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主要介绍了ECOMSED模式的发展、功能等.ECOMSED模式是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水动力和沉积物输移模型,能较好地拟合岸线和较为方便地处理浅海变化的海底地形,在海洋数值模拟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俞永强  刘海龙  林鹏飞 《科学通报》2012,(25):2425-2433
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候系统海洋环流模式最新版本(LICOM2.0)基础上,将模式水平分辨率提高到均匀的1/10°,垂直分辨率增加到55层,建立了一个不含北冰洋区域的准全球涡分辨(eddy-resolving)海洋环流模式.利用再分析和观测的海表强迫将该模式积分了20年,其中最后8年使用2000~2007年QuikSCAT卫星反演的风应力和再分析热通量强迫.本文利用最后8年模式输出结果,初步评估了该模式对海洋环流的基本模拟能力.相对于低分辨率的海洋环流模式,发现涡分辨率海洋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模拟海洋中尺度涡旋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而且还能较好地模拟出西边界流的路径和位置,特别是能够重现黑潮大弯曲现象及其年际变化.另一方面,当模式的水平和垂直分辨率提高之后,模式也能够更好地模拟赤道太平洋环流和中国近海环流的复杂结构.  相似文献   

3.
我国东北地区季节降雪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恩涛 《科学通报》2013,58(8):690-698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进行了我国东北地区冬季降雪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评估了WRF模式对季节降雪的模拟能力,并探讨了模式水平分辨率和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降雪模拟的影响.结果显示WRF模式可以合理地模拟冬季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模拟结果和观测吻合较好.该模式可以合理地模拟东北地区季节降雪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显示了该模式较强的模拟性能.水平分辨率和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降雪模拟有重要影响,高分辨率模拟结果更接近观测;相对于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模式对陆面过程和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4.
熊喆  符淙斌  延晓冬 《科学通报》2009,54(18):2826-2834
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研制的区域环境集成系统模式RIEMS 2.0, 以及利用该模式对东亚地区进行了1979年1月到2000年12月的长期积分试验, 重点考察了区域气候模式对东亚地区的夏季季风的模拟能力. 结果表明: (1) RIEMS 2.0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夏季表面大气温度的空间分布以及不同区域温度的年变化; 同时模式模拟季平均和月表面大气温度与观测之间偏差大约一般在1~2℃. (2) 对于降水来说, RIEMS 2.0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东亚地区雨带季节性演变, 同时RIEMS 2.0模式模拟的雨带演变较RIEMS 1.0更加接近观测. (3) RIEMS 2.0模式能够模拟出大尺度环流背景场. 该研究表明区域环境集成系统模式能够较好地应用于我国区域夏季季风气候模拟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5.
一个东亚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初步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涛  周广庆 《科学通报》2010,55(9):808-819
建立了一个应用于东亚的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并通过20年的连续积分来评估其对东亚气候的模拟能力. 模式由大气模式RegCM3和海洋模式HYCOM组成并利用OASIS3耦合器控制整个模式的运行, 其中RegCM3的水平分辨率为60 km, HYCOM为33 km. 与其他区域海气耦合模式相比, 该模式的显著特点是耦合模式中海洋侧边界采用了单向嵌套方法来处理侧边界强迫问题. 另外, 在耦合模式中对太阳短波辐射进行了通量订正, 较好地消除了在直接耦合时出现的海温偏冷2℃的问题. 对模拟结果的初步分析表明, 该耦合模式可以成功地模拟出东亚地区大气和海洋的气候平均态, 季节变化以及年际变化的主要特征. 尽管由于分量模式本身的缺陷导致耦合模式的模拟结果和观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和未耦合时相比确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尤其是在东亚季风中最为重要因素之一的降水的模拟上.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降水模拟得到改善得益于耦合模式对夏季西太平洋副高模拟能力的提高, 从而增强了中低纬大气中水汽输送的模拟能力以及降水和海表温度(SST)的关系. 这些结果表明, 在东亚地区区域海气耦合模式具有一定优势, 但需要对模拟结果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 如从日变化到年际变化的更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6.
孙健  周秀骥  赵平 《科学通报》2005,50(3):276-286
基于Mellor/Yamada的湍流2阶闭合方案, 编写了2阶湍流闭合方法的边界层模式(文中称之为MY-4) , 并与中尺度模式MM5耦合, 对1998年6月8~9日发生在华南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结果表明, 模式成功地模拟出了这次暴雨过程的降水大小和分布, 更加重要的是: (1) 与MM5中原有的边界层方案相比, MY-4模式准确地模拟了主要的天气系统如低涡和低空急流, 从而改善了模拟的降水分布, 并抑制了一个中心超过160 mm的虚假降水区的出现; (2) 通过与香港风廓线仪观测得到的垂直风廓线进行比较可见, MY-4能够再现大气边界层中较短时间尺度内的风速脉动, 这是MM5中的其他边界层模式所不能做到的. 并对MY-4和1.5阶闭合方法的边界层模式的模拟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比较, 在模式开始积分的1~2 h之内, 不同边界层方案模拟得到的湍流对大气边界层内风场的贡献不同, 在非线性模式系统的作用下, 是影响模式模拟结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一个修正的海气通量距平耦合方案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俞永强  张学洪 《科学通报》1998,43(8):866-870
通过分析海气耦合模式“气候漂移”的原因,提出了一个修正的通量距平耦合方案,它可以保证通过海气界面的热通量长期平均值接近于零。应用这个耦合方案,可以成功地把一个20层海洋环流模式和9层大气环流模式耦合起来,并完成了一个40a的长期积分,积分结果表明,模式没有出现明显的气候漂移。  相似文献   

8.
王云峰 《科学通报》2003,48(Z2):82-86
利用了MM5V3模式及其伴随模式、快速辐射传输模式RTTOVS-5及其伴随模式, 研究了多种资料的四维变分资料同化对台风路径预报的影响. 同化资料包括大尺度背景场资料、Bogus资料、云迹风资料、卫星反演资料和卫星红外辐射计(HIRS)资料等, 一共针对5个台风个例进行了数值试验和同化试验. 数值结果表明, 应用了四维变分资料同化方法, 能够更好地描写初始时刻的台风结构以及提高数值模式的初始场质量.  相似文献   

9.
与动力场相耦合的区域沙尘分档模式及个例模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合考虑沙尘的起沙、扬沙、输送、干沉降、湿沉降等物理过程, 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综合沙尘过程模式, 并与MM5中尺度动力模式相耦合, 构成区域沙尘模式. 模式中利用摩擦速度和地表信息资料, 对起沙通量作了订正; 扬沙过程, 根据流场、不同的边界层和不同的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 分别处理; 模式中沙尘的沉降分为干沉降和湿沉降, 对沙尘粒子作了按尺度的分档处理, 对于显式或隐式降水都作了比较精细的考虑. 该模式对2002年3月20日和2002年4月7日影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强沙尘天气的形成和输送过程进行了模拟试验, 结果表明, 模式能较好地模拟沙尘过程的形成和传输扩散特征.  相似文献   

10.
多种观测资料的四维变分同化对台风路径预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云峰  王斌  马刚  王雨顺 《科学通报》2003,48(Z1):82-86
利用了MM5V3模式及其伴随模式、快速辐射传输模式RTTOVS-5及其伴随模式, 研究了多种资料的四维变分资料同化对台风路径预报的影响. 同化资料包括大尺度背景场资料、Bogus资料、云迹风资料、卫星反演资料和卫星红外辐射计(HIRS)资料等, 一共针对5个台风个例进行了数值试验和同化试验. 数值结果表明, 应用了四维变分资料同化方法, 能够更好地描写初始时刻的台风结构以及提高数值模式的初始场质量.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异步电机的分析模型,讨论了什么时候、什么场合,宜选用哪种模型,并根据异步电机模型的功能和用途,详细分析了设计用模型、诊断仿真用模型和控制用模型等几种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12.
模型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长云 《大自然探索》1995,14(3):105-109
本文阐述了模型及其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在分析模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模型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张玲玲 《科学之友》2009,(8):144-146
访问控制技术是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的一种重要技术。文章介绍了访问控制技术的一般原理,阐述了传统的访问控制模型、当前比较流行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和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另外还介绍了目前人们研究的其他几种访问控制模型;最后总结全文.指出访问控制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模型化方法。人们常重视的仅是对象模型,笔者讨论的却是过程模型。研究了过程理想模型的定义,并用哲学观点说明该模型建立的认识过程以及在我国原子分子碰撞理论研究中运用过程模型成功的典例  相似文献   

15.
稳态检测是指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模型变量过程数据满足所规定的稳态规范要求裕度,是为工艺稳态模型提供其操作的稳态数据。它反映了装置静态性能。稳态检测在数据校正与故障诊断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据的优化则是稳态检测的一个重要目的。在工业中,稳态模型要比动态模型简单的多,所以稳态模型的建立与稳态状态的检测成为处理数据的关键。稳态检测已成为稳态在线优化实施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是,要准确判断一个系统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并不容易,因为在实际应用中,表征系统稳定与否的过程变量会受到噪声以及测量误差的影响,文章讲述了基于滤波法的稳态检测。  相似文献   

16.
岩石圈脆性断层作用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童亨茂 《自然杂志》2013,35(1):56-063
断层是岩石圈最基本的两类构造要素(断层和褶皱)之一。笔者阐述了岩石圈的应力状态,介绍经典的断层力学模型--Anderson断层模式,并分析了该经典模式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最近提出的先存构造条件下的断层作用力学模型--“非Anderson断层模式”,并介绍该模型的砂箱实验验证以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线性规划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许多经济管理问题可以用线性规划模型来解决,然而模型的求解常常是繁琐的。通过几个经济管理问题的实例,阐述了用Excel软件如何方便、快捷地求解模型。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了解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概念、计价方法和意义出发,分析现有定额计价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与传统定额模式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招投标制度的优势,同时提出了在实行工程量清单招投标过程中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郑新奇 《自然杂志》2012,34(3):143-149
地理计算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集成是实验地理学研究急需解决的技术难点。地理系统丰富的内容、复杂的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给人们分析、模拟地理系统带来了挑战。本文针对众多地理计算模型侧重表达、地理分析,多方法应用、众多模型无法筛选等现状, 从计算地理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前沿需求出发, 将地理系统模拟的基本模型归纳为在GIS平台支持下由点[CD*2]多智能体(AB)、面[CD*2]元胞自动机(CA)、流[CD*2]系统动力学(SD)构成的地理系统模拟基本模型,并探讨了地理系统模拟基本模型的框架、结构与通讯,深入解析了各模型的原理、集成的关键技术与应用途径, 为地理系统模型进一步发展及地理系统模拟平台研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了在重复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凝土的累积永久变形,并提出一种新型多维非线性、超弹性、非相关塑性模型。利用预示校正算法来求解描述模型的等式,模型结果与实际经验数据相比较,这是非常有利的。一种很明显的结果,从一种应力水平下的试验中获得的模型参数可以精确推测出另外一种应力水平下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