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发展研究——以安徽省来安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旅游区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对于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旅游区发展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区位交通、市场、经济、政策等影响因素将旅游资源非优区划分为综合型、区化市场型、普通型、欠发达型4种类型,并依其旅游发展主导因素的特征,提出相应的开发策略,最后以安徽省来安县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旅游资源是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也是确保旅游开发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日渐成熟,独特的旅游资源日渐成为区域旅游竞争发展的吸引点,以挖掘资源价值来体现旅游特色和延长景区生命周期是旅游景观设计的一种重要思想。文中以长青沙度假区为例,对其资源进行评价与开发,通过价值挖掘的思想对其特色资源进行景观设计,提高景区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业旅游迅速发展.许多农业旅游园纷纷建立,因此对农业旅游园建设的同行性研究已成为需简要阐释了农业旅游园区建设可行性分析的含义.分析了影响农业旅游园区建设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农业旅游园区建设可行性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4.
南京旅游形象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地形象是影响潜在旅游者出游最重要的决策因素之一,城市旅游形象是城市的旅游品牌,也是旅游市场营销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该文通过对南京旅游形象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南京旅游形象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从黔东南州旅游特色入手,简述旅游公路景观设计的必要性,提出关于景观设计的一些设计指导原则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区域旅游的竞争及其联动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区域旅游竞争的动力机制和影响因素,提出各旅游地应从资源条件,需求条件,旅游环境,旅游管理,介入机会这五个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同时,还应与其他旅游地在旅游产品,旅游线程,交通,营销等方面进行合作,形成区域旅游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内旅游者消费结构及相关行为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依据相关统计数据,对南京国内旅游者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从旅游动机、旅游者个性特征和空间行为方面对南京国内旅游者消费行为等相关因素进行了简单的讨论.希望通过南京休闲娱乐业的逐渐发展完善和商品档次的提高,以促进基本旅游消费比重的增加,使旅游消费结构日趋合理.  相似文献   

8.
以恩施州梭布垭地质公园为例,分析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和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旅游产品的开发,并对旅游产品开发的保障要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旅游者认知指数的测度方法分析了2006年入境旅游者在旅游前和旅游后对我国旅游整体形象的认知,研究揭示:入境旅游者在来华后对我国旅游形象的认知水平高于来华前的认知水平,其主要原因是旅游信息的隔域及来华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导致入境旅游者对我国整体旅游形象认知的主导因素为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吸引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008年奥运旅游形象建设的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恩施州梭布垭地质公园为例,分析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和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旅游产品的开发,并对旅游产品开发的保障要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山水城市建设与都市旅游发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随着都市旅游的发展,城郊旅游逐渐成为都市旅游的新亮点,分析了城市建设的基本走势与城市山水化的动因,探讨了都市旅游自然生态化的发展趋势,并以武汉市洪山区都市旅游发展为例,初步设计了现代都市旅游发展的圈层结构。  相似文献   

12.
区域文化景观的旅游可持续开发,不仅是文化景观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区域文化景观旅游可持续开发的实质,就是其地域内空间异质性的不断构建与生态整体性的动态维持。本文以绍兴市为例,尝试将景观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贯彻到区域文化景观的旅游持续开发中。强调要在以下3个层面上展开:首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景观的个体单元;其次,构建文化景观的空间异质性格局以及维护和改善其功能;最后,提出绍兴文化景观宏观生态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借助SPSS统计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居民的旅游文化景观变迁感知及感知差异形成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民族旅游地居民的文化景观变迁感知主要表现为对“旅游对梯田影响”、“歌舞表演因子”、“服饰与精神信仰”、“节庆习俗”等9个方面的感知;不同个体特征对社区居民旅游文化景观变迁感知的作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旅游经营情况及意愿、家庭收入水平等因素对民族旅游地居民的文化景观变迁感知差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是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4.
北京山区冰雪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京郊冰雪旅游资源因素 ,主要包括气候、水文和地貌等 .论述开发冰雪资源优势 ,体现在区位、客源、技术和经济基础四个方面 .初步探讨资源的主要类型和开发的功能分区 .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以信阳郝堂乡村旅游发展为实证,通过问卷调查获得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游客满意度,并判断研究对象所处生命周期阶段,提出成长性建议.结果表明:判断乡村旅游所处生命周期阶段是明确其成长质量和成长趋势的关键;郝堂乡村旅游处于起步期和发展期的过度时期,应采取合适的措施促进其成长;判断乡村旅游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除了依据旅游地产品特征、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游客的满意度是判断的主要标准;影响乡村旅游成长的因素包括交通、游览体验、餐饮体验、景区人际关系和环境卫生体验.  相似文献   

16.
我国边境城市旅游开发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境城市旅游发展具有独到的优势,如文化融合(中外、多民族等)、国际与国内旅游交汇、口岸文化别具一格、国际化趋势明显等,但同时也存在旅游产业组织水平、口岸区域经济结构、旅游资源背景、旅游产品特色以及旅游线路组合等诸多条件限制。本文以位居我国北部中蒙边境的内蒙古二连浩特市为例,探讨了我国边境城市旅游开发机制,即树立科学的理念、品牌和市场观。  相似文献   

17.
山区小流域由于人类干扰严重,造成水土流失和景观破碎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在对山区小流域景观生态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小流域景观建设应依据不同景观功能区的特征,集中于绿色景观建设,大力推行植树造林,增加大斑块和绿色廊道的面积.并以河南省淅川县铁瓦河小流域为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受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西藏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城镇化水平较低。文章以林芝地区八一镇为例,探讨旅游业发展对推动城镇化建设的作用,剖析了其中存在的矛盾,并从注重弘扬民族文化,保持城镇民族特色;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推进生态文明城镇建设;逐步完善政策支持,促进人口城镇化等方面提出旅游业与八一镇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为旅游经济大发展环境下的西藏城镇化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检索源,在对期刊载文量和作者进行计量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元分析方法,从研究层次、研究方法、研究案例地和研究主题等4个角度对我国旅游解说研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系统层面的研究是旅游解说研究中最常见的研究单位;以旅游者为核心的个体层研究是未来发展方向;(2)以个案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为主的定性研究是旅游解说研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3)旅游解说研究案例地选取相对集中,但分散化趋势明显;个案研究比较丰富,对比研究有待深入;(4)研究主题集中在解说系统规划设计、解说效果评价、解说翻译、解说媒介选择等4个方面,其中解说系统规划设计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