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利用密度相关Skyrme相互作用给出的Hartree-Fock单粒子波函数,重新考察了低动量端核内邻近核子间海夸克空间重叠和演化导致核遮蔽效应的思想,发现核遮蔽效应发生的临界值X_(?)可能存在一定的壳层效应。同时,本文采用对核子结构函数中的价夸克和海夸克的动量分布分别作不同的x重新标度的方法,探讨了反遮蔽效应对核结构函数的影响。并计算了~(12)C、~(56)Fe、~(63)Cu、和~(118)Sn的平均核结构函数与氘核结构函数之比值,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2.
核Drell-Yan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效应是不同于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核效应的另外一种核效应。用G.T.Garvey和T.C.Peng提出的处理能量损失的方法分别计算了入射质子束能量E_(beam)为120 GeV,50 GeV的(p W)/(p D)的Drell-Yan微分截面比,对核Drell-Yan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值与入射夸克在A核中的平均路径长度〈L〉_A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提出用低能量的质子束、对核子数A为不同值的多种核子进行实验来进一步研究能量损失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核Drell-Yan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效应是不同于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核效应的另外一种核效应.用G.T.Garvey和T.C.Peng提出的处理能量损失的方法分别计算了入射质子束能量Ebeam为120GeV,50GeV的(p+W)/(p+D)的Drell-Yan微分截面比,对核Drell-Yan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值与入射夸克在A核中的平均路径长度A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提出用低能量的质子束、对核子数A为不同值的多种核子进行实验来进一步研究能量损失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包括:提出了解释EMC效应的附加部分子演化模型,给出了更完美的核内夸克、胶子分布,为双重X重新标度模型提供了物理基础.改进了附加部分子演化模型,明显优于其他理论模型.率先发现了QCD非微扰效应所引起的核子结构函数非平庸Q2依赖性.对进一步研究夸克间相互作用的QCD非微扰修正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核物质中的能量损失效应是不同于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核效应的另外一种核效应,而核Drell-Yan过程是研究这种能量损失效应的最佳途径.用G.T.Garvey和T.C.Peng提出的处理能量损失的方法,采用EKS和HKM两套不同的束缚核子的部分子分布函数,分别计算了核Drell-Yan过程中的微分截面比,所得结果一方面验证了p-A碰撞中能量损失的存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用来确定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的参数中不应包括核Drell-Yan过程中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6.
核物质中的能量损失效应是不同于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核效应的另外一种核效应,而核Drell—Yan过程是研究这种能量损失效应的最佳途径。用G.T.Garvey和T.C.Peng提出的处理能量损失的方法,采用EKS和HKM两套不同的束缚核子的部分子分布函数,分别计算了核Drell—Yan过程中的微分截面比,所得结果一方面验证了P—A碰撞中能量损失的存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用来确定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的参数中不应包括核Drell—Yan过程中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假设核子具有简单的内部结构,引入正负两种核荷,用核荷动力学计算出核子——核子相互作用势(其中只有两个可调参数)。然后计算核子——核子散射截面和氘核的结合能、电四极矩及磁矩,得到了与实验比较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高能Au+Au碰撞末态多重数赝快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Glauber模型,计算出核核碰撞中的参与者数、旁观者数及二元核子核子碰撞数.考虑到能量损失和旁观者效应对末态带电粒子赝快度分布的影响,通过对核子核子碰撞快度分布的逐次叠加得到核核碰撞末态带电粒子的赝快度分布.并用其讨论了PHOBOS合作组在高能Au+Au碰撞所做的实验测量.理论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中微子-原子核深度非弹散射中的EMC效应。文章分别利用在壳模型和离壳模型,计算出了散射的微分截面比σ~A/σ~N,核子结构函数比F_1~A/F_1~N,F_2~F/F_2~N,F_3~A/F_3~N,以及EMC效应与A的相关性,并对在壳模型和离壳模型进行了详细地比较。  相似文献   

10.
在RHIC的PHENIX的快度接收范围内,采用EKS98和HKN04给出的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计算了(s_(NN))~(1/2)=200 GeV/核子p-Au,p-p碰撞中色八重态产生机制下J/ψ粒子微分截面随快度的变化.在RHIC能量下,最主要的粲夸克偶素产生过程是胶子融合.所得结论与实验数据对比,有助于了解胶子分布的核遮蔽效应.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EMC效应对束缚核子内夸克横向动量分布的影响.通过EMC效应所显示的深度非弹结构函数的重标度公式,用Gluck等人新近提出的自由核子夸克分布函数,计算了铁核与自由核子内夸克的横向动量分布之比,结果显示EMC效应对核内夸克横向动量分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高能电子散射实验的最新进展,它们包括少体核的电磁形式因子,中子电形式因子,EMC效应,质子自旋“危机”及核子中的奇异夸克等等。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无人机系统级电磁兼容测试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实际电磁环境对无人机的影响,得到对无人机造成伤害的电磁环境场强极限值在0.1~ 8×103 MHz频段中为60~200 V/m。根据无人机中存在的辐射干扰和传导干扰的共性特征,得到无人机系统级电磁辐射极限场强在0.1~2×103 MHz频段中为10~60 V/m。由此提出了一种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无人机电磁兼容测试法。依照军标GJB3567-99以及在实际飞行场地中进行测试,结果显示,通过该测试的无人机各机载设备工作正常。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了板内核子膨胀模型;给出了束缚核子的部分子分布函数,计算了Fe,Sn等核平均结构函数与氘核结构函数之比,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把束缚核子内海克从物理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伴随价夸克受核束缚效应影响的云海夸克,另一部分是能摆脱核子的要票才而逃逸到核环境中的背景海夸克。首先,给出了核束缚效应对核内束缚核子中价夸克、云海夸克及相应胶子的纵向动量几率分布函数的最低级修正形式;借助核动量守恒条件定出了背景海夸克及相应胶子的动量几率分布函数,根据部分子内禀横向动量分布与动量分布间的制约关系及我们关于核环境中部分子间相互演化的观点,建  相似文献   

16.
推广一种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的微观方案研究相互作用玻色子费米子模型(IBFM)的微观基础。结合广义的 Dyson 展开理论与修正的 Jancovici-Schiff代换,我们把玻色子费米子描述处理为价核子描述的中间性步骤,IBFM 取为确定集体态子空间的近似。用此方案研究了~(157)Gd 和~(159)Gd 的能谱,计算结果与实验资料定性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统计模型和重标度方案选取核内参数,使其符合小X和中X区域的实验参数,研究了EMC效应对大P_T实光子产生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EMC效应的影响是小的.  相似文献   

18.
现时粒子的超对称伴子质量和轻子结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据两类自由流阻尼标度理论算得的3代粒子质量及宇宙早期核子与现实核子质量的关系式,计算了宇宙暴胀时产生的3代粒子的超对称伴子质量,它们填充了175~1014GeV的质标区.利用研究光子结构的类似方法,分析了轻子的夸克/胶子结构图象,其结果尚待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19.
EMC(Energetically Modified Cement)技术是一项基于粉磨工艺的新技术.其对RPC性能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试验研究了EMC技术的使用对RPC流动度和各类型高效减水剂的最佳掺量的影响,同时通过试验探讨了EMC技术对RPC各龄期和不同水胶比下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EMC技术的使用使RPC的流动度降低,且使高效减水剂的最佳掺量也稍有降低,使用萘系减水剂更为明显;另一方面,使用EMC技术后,RPC的1d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分别提高了103.4%和27.2%,28d则分别提高了25.1%和36.6%;同时EMC技术降低了强度对各种因素如水胶比大小等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为确保大型电子设备群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正常工作,把EMC技术作为模块引入设备群的全生命周期中.提出了一种新的EMC模块设计方案,并结合对各子模块功能及其工作过程的分析论证了构成方案的可行性.阐述了该模块实现涉及的几项关键技术,建立了EMC预测子模块依据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程序设计流程,给出了EMC设计可利用的主要措施,提供了EMI自动检测模块的实现方法.运行效果表明,所提出的构成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