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基于新发展理念,本文从创新质量、协调质量、绿色质量、开放质量、共享质量5个维度,构建了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和TOPSIS法进行研究,并以广东省21个城市为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合理,所选取的熵权TOPSIS法可有效评价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中排在前三位的分指标依次为创新性、开放性、共享性;将广东省21个城市划分为"强势高质量发展型""弱势高质量发展型"和"需强化高质量发展型"3种类型,开放质量和创新质量要素是提升广东省21个城市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漳州市5个重点培育的农业类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和专家咨询的方法从自然生态景观、农业生产景观、农业旅游休闲景观和旅游服务设施景观4个方面构建了漳州农业类特色小镇景观质量评价模型,并结合AHP评价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打分法选取了一定数量的游客、小镇居民以及专家对5个特色小镇的每个指标进行打分,并通过加权法计算各小镇景观综合评价指数,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质量评价结果从高到低为:南靖山城兰谷小镇、诏安四都渔乡休闲小镇、平和琯溪蜜柚小镇、漳浦海峡花木小镇、芗城天宝香蕉小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漳州农业类特色小镇景观建设存在的不足及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3.
科学认知县域城镇化发展质量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可为促进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2008-2018年贵州省83个县域单元面板数据,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及城乡一体化3个维度构建了县域单元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和冷热点分析方法探析贵州省县域单元城镇化质量水平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2008-2018年贵州省各县域单元城镇化质量呈持续上升态势,其中城镇化质量中等别的数量不断增加,低等别的数量持续下降,但高等别的占比仍然偏低.(2)贵州省县域城镇化质量内在耦合协调水平偏低且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稳步提升型主要分布在贵阳市区、六盘水市区、遵义市区以及仁怀市,缓慢提升型主要分布在贵阳市区周围以及沪昆高铁沿线,低水平保持型主要集中分布在贵州省东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3)贵州省县域城镇化质量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城镇化质量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贵阳-遵义沿线区域;城镇化质量热点区域保持在贵阳、遵义及其周边区域;次热区域毗邻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黔中地区;而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部和东南部.贵州省应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抓手,补齐社会发展短板,持续提升县域城镇化质量和努力缩小区域差异;夯实黔中地区对贵州省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断优化县域城镇化质量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4.
基于浙江省与福建省代表性特色小镇的案例分析,结合"人口-产业"模型研究非旅游类行业依托型特色小镇旅游要素嵌入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非旅游类行业依托型特色小镇旅游要素嵌入路径为:(1)产城融合提升小镇的综合服务功能与整体环境;(2)立足资源优势和突出特色,发展旅游新业态;(3)运用全域旅游理念发展产业旅游;(4)把控资源环境承载力引导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综合运用熵权法、相关分析等方法对2012—2017年环渤海地区17个滨海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特征:滨海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城市间差异呈缩小的趋势,3个湾区的人居环境得分均波动上升,莱州湾区保持高质量发展.沿海开放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较为显著,并对相邻滨海城市起到较强带动作用.(2)空间特征:渤海地区滨海城市人居环境表现出东优于西、南优于北的明显区域分异性特征,"双峰"式空间结构特征鲜明,并且整体"大双峰"与区域"小双峰"并存.依据不同的优势系统,滨海城市分为人口优势型城市等4种高质量发展类型.(3)影响因素:社会经济是滨海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生态与文化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沟通交流的便利程度与就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6.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能源互联网企业的新战略目标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方向,对配电网的精准投资、高效运行、精细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升配电网高质量水平,推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其发展属性有待进一步厘清和界定.基于此,为了分析不同区域配电网发展水平,综合考虑配电网的经济效益、服务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成本投入、投资产出、运行效率、安全可靠、用户满意、环境保护等多个维度分析配电网资产综合绩效影响因素.然后通过最小二乘原理优化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权重,构建改进的物元可拓模型确定配电网资产综合绩效所属等级.最后以某城市的3个区域(M、N、P)为例,确定配电网资产综合绩效评估等级分别为较差、良好和适中,根据各个维度隶属等级提出针对性管理措施,对于电网"新基建"的高质、快速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特色小镇作为推进城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不免出现乱象.为明确PPP模式下特色小镇的发展优化方向,本文对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和各地区淘汰整改的部分"问题小镇"实践经验及《特色小镇评定规范》等进行分析,选取特色小镇健康发展的共性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灰色关联法(AHP-GRA)构建特色小镇发展系...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大力建设发展特色小镇,各个小镇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竞争能力代表特色小镇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必须不断提升竞争优势。结合波特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产业、企业战略、政府作用和发展机遇6个方面来综合评价辽宁省特色小镇的竞争力。建议特色小镇在政府的支持下,准确定位,注重特色产业发展,区分经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特色小镇的兴起必须要有适宜的资源环境与市场潜力等基本条件,只有综合条件适应性良好的特色小镇方能持续发展。本文探讨特色小镇适应性理论方法及应用,首先从理论上归纳了特色小镇的应具备的主要适应性观点[1];接着以张掖航空航天特色小镇建设为例进行了特色小镇适宜性研究方法实践。特色小镇建设在国际上是一种重要的城镇化与乡村发展结合的地方可持续发展模式,在疏解大城市与支持乡村发展中具有中间节点的作用[2]。我国近年来积极鼓励特色小镇建设,也成功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兼具旅游和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但同时还出现了特色不鲜明、房地产化、投资过热、没有效益等问题[3]。事实说明:只有具备适宜性的特色小镇,才具有旺盛的发展的生命力。本文以张掖航空航天特色小镇适宜性研究为例,探讨适宜性特色小镇规划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4]。  相似文献   

10.
丹江口库区龙口林场水源涵养林林分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丹江口库区龙口林场水源涵养林不同林分类型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林分结构、立地条件和演替更新潜力等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林分质量的10个指标进行了权重评价和排序,结合调查数据计算出不同林分质量等级综合数值.结果表明:(1)林分结构对林分质量影响最重要,郁闭度、林分密度、土壤厚度和枯落物厚度等指标成为影响林分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幼苗数量对林分质量贡献较少.(2)丹江口库区龙口林场水源涵养林不同林分质量大部分处于中等和较差质量等级,进行林分改造提升林分质量和生态防护功能的空间较大.(3)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水源涵养林林分质量评价结果与实际相吻合,可以客观地反映研究区林分质量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前,特色小镇建设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已成为当前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但国内并没有构建出特色小镇基于产城人文融合的发展指标体系,更没有从产城人文融合视角对特色小镇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以三河镇为例,对特色小镇的发展评价从"产城人文"视角进行研究,首先整合国内学者专家的相关研究理论,确定发展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然后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确定小镇等级,最后提出针对产城人文融合视角下的特色小镇的5大发展策略,希望对今后我国特色小镇在产城人文融合方面的发展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长江经济带特色小镇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特色小镇作为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以长江经济带内国家级特色小镇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理数学方法和Arcgis 10.2工具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长江经济带特色小镇空间分布类型呈现凝聚分布; 2)特色小镇数量在经济带大尺度范围内相对均衡,在省域尺度内小范围集中分布; 3)在空间分布密度上特色小镇东密西疏,并形成以上海、江苏南京无锡及浙江杭州宁波为中心的高密度核心区;4)地区地形地貌、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历史文化水平、政策支持及投资偏好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特色小镇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新发展阶段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策略三大要素,对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这一新业态发展状况展开体育竞争情报分析.“体育+旅游”“体育+赛事”已成为国内绝大多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选择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行业内现有竞争对手、公共政策供给主体、体育消费主体、行业内潜在竞争者、关联区域替代者等五种力量构成了我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竞争环境五力结构.目前保留试点资格的93个国家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行业内现有竞争对手,彼此以打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品牌竞争力为竞争目标,属于一种以区域和地区为单位进行的行业内竞争,呈现出适度竞争或竞争性共存关系.华东和西南等地区部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品牌化策略实施状况良好,但93个小镇进行差异化品牌建设的整体状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经济规模、效益提升、结构优化3个维度构建乡镇经济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综合评价法、可比映射区间、等级位次与金字塔等方法对宝丰县2013-2018年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进行演化分析,并依据评价结果结合宝丰县发展现状进行问题诊断,进而提出宝丰县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优化方案.研究表明:(1)从综合排名与位次变化看,2013-2018年除前营乡和大营镇有小幅波动以外,各乡镇经济发展水平保持稳定.(2)从等级分类与分维差异看,宝丰县核心辐射区主要依靠中心城区和西部的一些乡镇来带动,但随着时间推移西部乡镇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在分维差异方面,只有中心城区能够同时在经济规模、效益提升、结构优化3个方面处于第一等级,70%以上的乡镇在经济规模上都处于较低等级.此外,在经济规模维度上,中心城区、张八桥镇和商酒务镇等第一、三等级的乡镇在空间上小范围集聚.(3)从位序特征与塔状结构看,指数q值为-0.609,说明位序-规模序列结果处于相对分散状态.具体表现为高等级乡镇遥遥领先于其余乡镇,低级别乡镇相对较多且彼此间差异不大.(4)基于四大问题诊断结果和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的理念,提出了“双核、三轴、四区”的等级...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基于"质量规模-支撑能力-发展潜力"三大层次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自然断裂点分类、加权Voronoi图分析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黄河流域红色旅游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并提出空间格局优化路径.研究发现:(1)从空间差异上看,景点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明显,高水平景点数量仅有12个,明显偏少,集中分布在呼和浩特及延安附近;中等水平及以下景点占比达到72%,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各个县区.(2)从影响范围上看,高水平景点因集中分布,影响范围往往有限;而低水平景点分布稀疏,影响范围反而较大.(3)从区域格局上看,核心景点在黄河上、中、下游和晋陕两省形成呼-包、兰州、延安、豫中、关中、晋中、六盘山、川陇和晋陕九大密集区.(4)基于评价结果,结合旅游空间区划的相关原则,提出了"一心、两轴、四大分区"的空间组织方案及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16.
福建特色小镇与地域文化具有互动发展的关系。地域文化是促进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力量,贯穿特色小镇建设始终。地域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特"之所在,"魂"之所系;它提升了特色小镇的规划层次,打造了特色小镇的品牌知名度,其"个性"深刻融入了小镇的特色产业,促进了当地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时,特色小镇建设彰显了地域文化特性,推广了特色产业文化,完善了地域文化的服务体系,极大地促进了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独特的地域文化成就了福建特色小镇与众不同的魅力,特色小镇的发展又传承、弘扬了个性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收集、筛选和理性分析综合性评价指标,构建了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和现代农业等5个方面的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TOPSIS法对东北三省13个全国第一、二批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步调不一致;“四个现代化”之间未能达到协调发展;高城镇化率未能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稳固特色经济发展、强化区域间资源互动、改造传统农业和优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环境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特色小镇格局调整与功能优化是小镇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符合特色小镇施行严格的动态监管与优胜劣汰机制要求。基于系统论,建构特色小镇空间“格局—功能”动态评价指标体系,以茅台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格局功能耦合关系,研究动态协同发展特征与效应,以期为同类型特色小镇动态监测发展趋势与格局功能优化提供参考。研究表明:茅台镇近五十年空间功能格局优化明显,特色主导产业优势显著,整体处于激进扩张建设阶段;格局扩张优先于功能优化的发展趋势将引起特色小镇系统失调;特色小镇高速城镇化导致的空间异变可以通过满足生产主体需求、缓解人与自然对立关系、产业转型优先于格局调整等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区域土地生态问题凸显,土地生态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经济的发展是驱动土地生态质量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基础-结构-胁迫-效益"和"总体-结构-效率"为框架,构建"土地生态-经济"耦合协调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26个县市区的土地生态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河南省实现土地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借鉴.结果表明:(1)河南省的土地生态优势型县市区数量(82个)多于经济优势型(44个),呈现以中北部地区为中心向外围经济优势逐渐减弱、土地生态承载能力逐渐加强的态势.(2)研究区土地生态和经济发展耦合程度较高,但是协调发展水平偏低,仅有15个县市区处于过渡协调发展类,其他区域均为失调类型.(3)各县市区协调系统的协调性在全局和局部均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特征,协调度高值集聚区主要集中在河南中北部,低值集聚区主要在河南东部.  相似文献   

20.
以"一带一路"中国段节点城市为研究单位,建立城市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借助因子分析法、Arc GIS对28个节点城市的城市竞争力空间分布状况进行定量研究,并对其动力机制进行分析.分析发现:(1)28个"一带一路"中国段节点城市中,综合城市竞争力大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状况,位于沿海及沿长江黄金水道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高,呈现弓型分布.(2)经济竞争力与综合城市竞争力空间分布相一致,相关系数为0.826.(3)工业三废的排放量与环境竞争力呈负相关,其平均相关性系数为-0.795,各城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重环境治理,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4)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较高,其相关性系数为0.639.同时"一带一路"中国段节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空间分布状况会受到区位条件、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集聚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