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著名作家安·苏·拜厄特在她最成功的小说《占有》中,成功的使用了许多后现代叙述技巧来讲述故事。它通过短路突出了文本的虚构性质,通过戏仿和自我指涉的话语将文学创作和批评结合,通过拼凑法颠覆了传统的历史观。通过分析展示后现代叙事手法在小说中的重要艺术价值,解读拜厄特作为作家和文学评论家对文学的思考及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反思。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后半叶,后现代主义形成一股强大的文化思潮,深刻影响了当代西方作家的文学创作。加拿大短篇小说家艾丽丝·门罗,尽管被很多研究者认为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但其小说中常常出现的含混、不确定显然来自后现代语境。《荒野小站》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篇小说在叙事手法上出现的文类混杂、碎片化和多重不可靠叙述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女人的疯狂所做的思考,都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后现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佳坤 《科技信息》2010,(30):I0170-I0170
多克特罗是美国后现代文学坛杰出代表。在他的成名作之一《拉格泰姆时代》中,多克特罗将虚构人物和真实的历史事件结合起来,将其眼中最真实的美国后现代社会呈现于笔下,《拉格泰姆时代》打破了之前的历史和文学作品剥离的模式,走出了传统小说写作方式的桎梏,诠释了历史与文学融会贯通的关系,对后人的文学创作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是后现代文学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4.
韩照静 《科技信息》2009,(26):I0143-I0143
《占有》是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及文学评论家A.S.拜厄特的代表作,伍尔夫是英国女权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本文从拜厄特对伍尔夫的女性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的角度出发,旨在挖掘小说深刻的女性主义主题和其中所反映出的对人类命运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张永刚教授历时4年完成的新作《后现代与民族文学》2014年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后现代与民族文学》立足于后现代视域,重点考察了西南边疆(云南、广西、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当代发展形态、文学实践策略以及创作主体的身份认同、文学表现等问题。张永刚教授研究西南边疆民族文学创作不仅局限于对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琳达·哈琴提出的历史编纂元小说的概念为出发点,分析英国当代作家拜厄特在《占有》中运用的一系列历史编纂元小说技巧,如通过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和第三人称作者侵入式叙事凸显了历史书写的不可信性,以及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对经典的戏仿解构了传统历史学家所认为的历史与文学的二元对立,从而实现了历史与虚构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于萍萍 《科技信息》2012,(33):I0170-I0170
约翰·巴思是一位典型的后现代作家。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巴思乐于借助新的形式技巧来重生文学创作形式的枯竭。《迷失在开心馆》作为他的后现代代表作之一,是他在这方面心血的结晶。本文就以下几个自我意识小说的主题角度对这部后现代自我意识小说进行了主题分析:真实与虚构的关系、作者和读者的作用以及传统与原创的关系。这些主题不仅是自我意识小说的传统主题,同时也是在后现代语境下由一位后现代作家所做的“变形”或“演变”。  相似文献   

8.
辛国云是一位把写小说当作幸福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一方面试图突破政治意识形态的羁绊和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的束缚,努力与文学创作来自新旧两方面的不利影响搏击。另一方面,坚持文学主体性立场,借鉴中外小说创作经验,关心社会民生,开掘作品的思想深度,不放弃文学作品应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尤其是注重小说创作的审美探索,在作品的可读性、可体验性上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相似文献   

9.
元小说尤其是黑色幽默元小说,通过运用"作者出面"等叙事策略,颠覆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叙事传统,充分揭示了文学的虚构本质。这虽然是富有实验创新精神的作家们为延续文学鲜活生命力的自觉努力,但是因为其对叙事成规的过度破坏,也使得多数元小说成为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对其叙事策略的研究,既有利于对后现代文学的理解,也有益于探索未来小说创作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精英文学创作与阐释的无边视域。从“启蒙现代性”的中心幻像到“审美现代性”的突围与“后现代性”的反抗 ,再到“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反思 ,当代中国在“现代性”价值述求过程中的分裂与蜕变构成了当代精英文学在总体价值定位上流徙变迁的深层动因。对语言和人的尊重是精英文学的价值“底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