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王阳明是明代心学大师,其心学思想的形成是他一生实践成圣的道德理想的过程。在王阳明看来,一切学问都是为了人格的培养、精神境界的提高,他把道德学说从他的心学思想中凸显出来。王阳明心学的道德凸显是针对当时的道德沦丧、士风不竞的局面提出的救治之方。其心学就是一个以他的道德学说为核心的体系,该体系包含了心即理的人性论、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和致良知的道德本体论。 相似文献
2.
夏澍耘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2,24(2):26-28
王阳明作为中国古代心学的集大成者,其心学修养理论,详尽而系统地阐述了道德养成中知,情,意,行的交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特别是在道德养成的高难环节,即道德的自律与践行两方面畅发其意,赋予了主体巨大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抓住了道德养成问题在理论上的重点和实践中的难点,其心学修养理论具有不可移易的超时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胡军方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王阳明关于道德情感的思想是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王阳明的道德情感上溯孟子,以其心学为哲学基础.他的道德情感内含特有的结构关系,是“良知”的重要成分,对人的自然情感与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反思王阳明的道德情感思想,对提升当代中国的社会道德风尚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邱忠善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25(1):23-27,34
王阳明的“良知”概念在他的心学体系当中实际上是一个圆融的概念,即包含着道德感情和道德法则二义。但是人们容易只从道德感情方面来理解它,这十分明显地表现在批评者的意见和对于他的学说在误解的基础上加以发展的后学当中。对此加以分析并指出这种误解产生的原因,有利于对阳明心学中“良知”概念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5.
杨敏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24,(1):1-12
王阳明作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以心学为儒学的基本学理,力图通过心学的实学取向对儒学自身的积弊予以克制和纠正,并在实践过程中增进儒学的生活日用性、平民大众性,以促使儒学“里落化之”,提升其教化、濡化、涵化的实际功能和效果。王阳明的思考和实践有明显的合理因素,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高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基层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无疑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文荣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25(4):27-31
明代著名文学家、唐宋派首领王慎中能首先提出唐宋派的文学理论,这与他接受了王阳明心学有关;他的创作实践没有使他成为唐宋派的主力,也与他接受了心学有关。在阳明心学思想影响下,他有得有失。 相似文献
7.
心学是明代占主流的思潮,由陈白沙开其端,至王阳明而集大成,阳明后学王艮创立的泰州学派在传播王学时偏离了其宗旨,成为王学思想的“异端”,王学也因此逐渐走向衰落。明代心学的这一发展进路并不是、孤立偶然的现象,而是有它内在的逻辑发展理路,是与它所处的时代分不开的,也与主体的不同境遇息息相关。当然也是理学内部固有的矛盾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明朝正德年间,为应对赣南地区匪患猖獗、社会动荡、秩序紊乱的现象,时任“赣南巡抚”的儒者王阳明制定了“南赣乡约”以促进赣南乡治。“南赣乡约”在思想上既继承了宋代理学的乡治传统,又坚持心学思想;在政治上既坚持乡民自治,又推行官方督导。由于“南赣乡约”在“哲学思想”“组织制度”“社情民意”“道德教化”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从而产生了巨大效益和深远影响。时至今日,仍然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饶祖天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96,(5)
王阳明以前的中国思想家都是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层次上论述人性的,王阳明的“心即性”命题的提出,第一次明确地从心理层次上论述人性.他肯定心的主宰作用、“灵明”作用和“造化”功能,在心理层次上将人与禽区别开来。他继承了从孟子、陆九渊至陈献章等的心学思想,发展了主体性哲学,丰富了人性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11.
儒学中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学派,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确立自我主体性,自信自决,破除一切不可侵犯的教条和偶像,直接去做开天辟地、建功立业的圣人。心学“明白简易”、“轻快洒脱”的教育理念,在今天时现代教育仍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多旭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20-26
以往哲学界对阳明心学的研究多集中于哲理的层次,而于其重工夫践履的特色则把握不够。本其工夫体验之所得以成说立教,是儒学发展的重要途径,阳明心学亦不外是。阳明之心学确立于龙场悟道,而龙场之悟则直接源于其青年时期的作圣之功。他早年以儒家圣人为志向,以究心性命为旨趣,经反复体验探求,终于悟到心与理一、自得的“心学”宗旨及其工夫途径。了解了青年阳明的这一作圣工夫历程,对领会其龙场所悟之道及其整个心学理论之归趣均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3.
王阳明实践道德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阳明的致良知哲学思想,良知是其本体论-道德论的基础,致良知则是主体的道德实践过程,其精神实质是一种自律性很强的主体能动的实践道德观。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在于,要以社会主义道德为依据,将道德思想、道德规范融入到社会生活的的具体内容中去,实现社会生产实践的道德化、有序化。 相似文献
14.
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约略同时,王阳明大力鼓吹人的主体精神,以为"心即理",天地万物之理只是我心;以为人只须去除一切私欲,回复己心固有的良善本性,则"人皆可以为尧舜".他这种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人的至尊地位、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思想,同样包含着人文主义的积极意义,同样有着激励人们冲破传统束缚、诱发新思想的积极意义.原始社会,在饥饿无奈的时候,人可能被杀死充饥.奴隶社会,奴隶可以活下来,但他不是人,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封建社会,人成为了法律意义上的人.但是,人是不平等的,只能生活在严格的等级制度之下.到了近代,"人生而自由平等"写入了法律条文,人的价值、人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和提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看到了王阳明心学中所包含的人的价值发现的积极意义,看到了心学在明清思想解放潮流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本文把知行合一论问题放在整个宋明理学的大背景下来考察,并结合王阳明致良知学说来探讨知行问题,同时揭示出知行合一论对于朱熹理学的修正。 相似文献
16.
陆九渊通过对《中庸》、《孟子》诚论的解读,以“吾之本心”界定诚,诚与本心直接同一,诚被纳入到心本论的心学体系,赋予诚以道德本体的形上意蕴。本体之诚不仅是一切德性的根基和源泉,而且是德性的心灵之根。诚既有了心作为存在的根基,又使心获得了德性的内在规定性。本体之诚从超越、信仰的层面转化并落实于现实世界面体现诚之用,即是“成己”与“成物”,而“成己、成物一出于诚”,没有体用之分,诚本身就是即体即用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徐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王阳明龙场悟道,奠定了心学规模,传学贵阳,肇开贵州文教,并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黔中王学,影响深远。而清代被誉为西南巨儒的黔北学者郑珍,虽对王阳明的德操和事功深表推崇,但因为地方文化传统、家学渊源、师承关系及个人性情等方面的原因,对阳明开创的心学持反对态度。厘清郑珍对王学的态度,有益于对黔中王学发展流变史的研究,也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把握郑珍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吴震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1)
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论既是一种哲学观念,也是一种社会理论.此可由三个方面来加以讨论:一、万物一体是宇宙的一种存在模式,更是理想的社会形态,中国上古的三代社会便是以心体同然为特征的万物一体之理想国;二、心学理论不唯重视个人的道德实践,更加关注如何由个人良知之扩充推广而至于万物一体之仁的实现,这是心学理论的终极关怀;三、王阳明根据万物一体论来重新诠释<大学>,得出了明德亲民合一论,为了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明明德的道德实践与亲民的社会实践的合一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于阳明心学的“致良知”说在逻辑上存在内在的矛盾,以至于人们难以对“致良知”有一致的理解和把握,王阳明经过不断探索而启动的王学讲会活动是其实现“致良知”目标的合乎逻辑的选择,可以视为阳明“致良知”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阳明心学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一种理论学说的内在逻辑矛盾是难以依赖一种学术思想交流和社会交往的外在形式来化解的调和的,江右王门学派所开展的王学讲会活动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阳明心学无可避免走向自己的末路。 相似文献
20.
曹莲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25(2):71-73,84
图书馆协会制定的图书馆职业规范有助于图书馆员的管理,但对于图书馆员酌伦理养成仍有欠缺。阳明心学提倡的“致良知”,对于图书馆员伦理养成有启示意义。图书馆员应本着自己的职业“良知”。在职业实践中发用自己的“良知”,从而全面养成自己的职业伦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