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会计与税法之间分离趋势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分析税法与会计之间的差异及伴随新准则的颁布实施出现的新的差异,提出构建我国所得税会计模式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新会计准则推进了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用国际化的语言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新会计准则的发布更扩大了与我国税法之间的差异。本篇就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差异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及如何对新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进行协调进行了讨论,进而说明新会计准则与税法协调的重要性,它直接影响税收的征管,从而引发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我国不仅要借鉴其他国家规范的做法,还要结合我国的国情选择合理的协调方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减少税源流失。  相似文献   

3.
会计准则坚持多种会计计量模式,税法更强调以历史成本为原则;税法对权责发生制仍持保留态度;会计准则对收入确认坚持实现原则,税法则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征税;会计注重经济实质,税法强调法律形式;税法对谨慎性原则持否定态度。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在某些方面进行了协调,但总体来说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沈勇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6):99-100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和企业所得税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相对独立的条件下,根据会计准则确定的会计利润和根据税法确定的应税所得之间差异也日趋扩大,而所得税会计正是研究如何处理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益时的口径和确认时间不同而导致的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本论述通过对所得税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和对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案例分析,得出较为科学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以此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所得税会计的涵义,分析了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所得税会计的形成和发展是所得税法规和会计准则规定相互分离的必然结果,两者分离的程度和差异的种类、数量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视同销售业务过程中经常涉及到流转税和所得税的相关业务处理,其处理过程并不是很复杂,但由于会计准则的规定和税法规定中对视同销售的含义不够明确,在实务操作时难免有混淆之处。应根据会计准则和税法政策的具体规定,就视同销售行为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中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进行分析和探究,以利于正确处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视同销售行为纳税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和税法的不断完善,会计收益和应税所得差异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为了使会计准则与税法能够更好的协调发展,缩小差异,研究会计收益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及协调显得更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于宏 《当代地方科技》2011,(10):137-137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全面实施,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间的差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不同的侧面对会计与税法的差异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探讨分析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准则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就企业如何更好的协调二者之间的差异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蔡悦 《科技信息》2009,(34):158-158
本文首先介绍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定义及其分类;其次分析了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与税法的关系——由"财税合一"演变为"财税适当分离";最后,通过比较在不同的所得税会计差异与税率(或税基)组合的情况下,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所计算的当期所得税费用的结果来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林春芬 《科技信息》2009,(17):348-348
结合我国现行有关政策和实际情况,本文就新会计准则中职工薪酬准则与税法的差异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协调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学习运用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首先必须理解和掌握暂时性差异(帐面价值和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的属性(应纳税和可抵扣)本文通俗的解释了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实务判定和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界定依据,并结合实例详解了所得税,对理解和掌握所得税会计准则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相比应付税款法和利润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无论是从会计理念和会计处理方法还是计税差异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再加上该业务的复杂性及其同时涉及税法和所得税准则等多项会计准则,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疑问和困惑,本文对这些疑问和困惑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所得税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目前我国所得税会计的主要处理方法,分析了现行所得税会计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所得税会计改进的建议,包括统一采用应付税款法,完善相关的法律和制度,注重税法和会计理论的协调等。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与原准则相比变化较大,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改变了以前由于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将债务重组收益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与此同时,对于债务重组业务应依据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和相关税法规定进行税务处理。本文是就新准则与相关税法规定进行比较,对企业债务重组事项的会计、税法处理进行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关联方交易中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存在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协调对策,尝试实现二者的融合和协调一致,以降低纳税人的财务核算成本和征纳双方遵从税法的成本。  相似文献   

16.
李箭 《科技资讯》2006,(33):138-138
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38项具体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与原准则相比变化较大,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改变了以前由于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将债务重组收益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与此同时,对于债务重组业务应依据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企业债务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办法》和相关税法规定进行税务处理。本文是就新准则与相关税法规定进行比较,对企业债务重组事项的会计、税法处理进行差异分析。  相似文献   

17.
所得税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已基本实现与国际趋同,趋同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但从理论角度分析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修订应是必然趋势。我国新制定的所得税会计准则与我国多数企业现行的所得税会计处理办法有较大的差异,如何来解决执行中的困难,将是今后企业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税收制度与会计准则差异协调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制度与会计准则实行分离模式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与我国目前的国情相适应.对由此产生了差异的协调问题,我国应认真吸收经济发达国家在协调二者差异时的做法,深化税收制度与会计准则的改革与完善,促进其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存货会计准则与增值税相关业务的差异、存货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相关业务的差异等方面,论述了存货会计与税法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暂时性差异以外的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其他计税差异可统称为非暂时性差异。对于"三新"研发支出的加计扣除(或摊销)属于非暂时性差异,将其对纳税的影响确认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列入利润表即可;对于相关资产同时伴有因后续计量构成暂时性差异的,其对纳税的影响在利润表中确认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并应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