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宏勋 《科学通报》1964,9(9):832-832
中国气象学会于1964年7月7—14日在兰州市召开了全国天气与动力气象学术会議。这次会議是中国气象学会成立四十周年以来,天气与动力气象专业第一次学术会議。参加会議的有各科学研究部門、大专院校和各級气象台站的正式代表98人,列席代表58人。会議收到的論文共192篇,內容涉及到天气分析和預报、大气环流以及动力气象等各个方面。特别是,由于广大气象台站在近几年来所推行的預报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会議上提出这方面的論文也特别多。从会議情况看出,近几年来我国天气  相似文献   

2.
瞿宁淑 《科学通报》1964,9(12):1128-1128
中国地理学会于1964年10月14—22日在兰州举行了干旱区地理学术会議。参加这次学术会議的有来自全国三十多个单位的66位代表,他們都在干旱区作过多年考察工作。提交会議的論文共計90篇,包括水資源、沙漠利用改造、自然条件、自然資源、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内容。会議分三个組进行論文宣讀和討論。 (一)水資源組:共收到論文36篇,其中关于  相似文献   

3.
何电源 《科学通报》1963,8(2):70-70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于1962年12月10—15日在南京召开微量元素研究工作会議,参加会議的除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土壤研究所、林业土壤研究所和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以外,还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士壤肥料研究所和江苏分院,以及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农学院、南京师范学院等单位的代表。会議主要的内容分如下三个方面。 (一)通过文献綜述的报告,了解国际間有关微量元素研究工作的进展和动向。 (二)論文和工作报告的討論。会議收到論文和工作报告共18篇,其中属于土壤微量元素生物地球化学的有四篇。林业土壤研究所的“东北及内蒙  相似文献   

4.
崔啓武 《科学通报》1959,4(23):804-804
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央气象局及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等44个单位参加的全国第一次森林气象与护林防火学术会議,于9月10—18日在成都举行。这次会議对于过多的工作进行了总結,对于今后全面开展森林气象与护林防火工作提出了建議。森林气象学在我国完全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一門年輕的学科。几年来,在我国东北、內蒙等地的林內先后建立了近百个森林气候站(哨),在森林气象观測法、森林气象新仪器的試制、森林与气候的相互关系等方  相似文献   

5.
东升 《科学通报》1963,8(7):73-73
全国第一次磁学及磁性材料学术会議于今年4月在无錫召开。会議共收到論文85篇,宣讀69篇。这次会議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微波铁氧体及其器件;2.矩磁鉄氧体和磁性薄膜;3.金属磁性材料。从这次会議的論文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国在线性器件的设計方面积累了不少数据和经驗,其中部分工作頗有成效。10cm波段場移式隔离器的实驗研究,比較仔細地分析了介电常数对器件設計的影响,鉄氧体片厚度的选择与介电常数及高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王金陵 《科学通报》1963,8(12):71-71
中国作物学会于8月26日至9月3日,在江苏徐州召开了全国豆科作物学术討論会。出席会議的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豆类作物科学工作者47人。会議共收到論文42篇,其中大多数是有关大豆栽培育种与大豆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論文。会議集中討論了如何提高黄河、淮河平原地区(以下簡称黃淮地区)大豆的产量与品貭的問題;以及大豆栽培育种的基础理論研究方向与規划問題。此外,会議对蚕豆,小豆等杂豆类作物的科学研究方向与內  相似文献   

7.
马俊如 《科学通报》1963,8(1):61-61
全国第二次半导体学术会議于1962年11月23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議共收到各方面的学术論文报告100余篇,在会議期間共宣讀了86篇。这次会議反映了几年来在党的三面紅旗光輝照耀下,我国半导体科学事业有了迅速的发展,科学研究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科学队伍正在迅速成长壮大。从宣讀的論文报告中也可以看出,在半导体工作的某些方面,有了比較显著的进展,进行了很多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朱继澄 《科学通报》1963,8(1):67-67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和中国力学学会于1962年11月19日至26日在哈尔滨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建筑物抗震問題学术会議。会議共收到論文报告九十二篇,包括:地面运动、地震力理論、工业民用建筑和水工建筑的抗震設計問題,振动試驗和仪器观測等方面,几乎涉及到地震工程这門学科的各个分支。就論文的內容来看,有的是理論研究,也有的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工程的抗震問題而进行的試驗研究,更多是我們工程实践中的經驗总結,充分反映了地震工程这門学科近几年来在我国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伍桂星 《科学通报》1964,9(9):842-842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輸电线路导线、金具学术会議于1964年6月24—29日在南京召开。参加这次会議的代表来自全国22个省、市,包括設計、制造、施工、生产、科学研究和高等院校等有关单位,計70余人。会議收到学术論文共70余篇,并对导线的結构、性能、振动、計算問題,以及金具的設計、制造工艺和施工机具等方面进行了較为深入的探討。会議按照中心課題內容,划分了导线和金具两个专业学术組,分别对論文进行了討論。  相似文献   

10.
童世璜 《科学通报》1964,9(1):93-93
1963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中国自动化学会在沈阳召开了自动化技术应用和元件学术会議。参加会議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論文报告人和列席旁听者共三百余人。会議組織了冶金自动化、高炉自动化、石油炼  相似文献   

11.
陈钦巒 《科学通报》1964,9(3):277-277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第一次校际地貌学术討論会于1963年12月17—24日在南京大学召开。参加这次会議的有正式与列席代表共73人,收到論文117篇。会議检閱了最近两年来我国地貌学研究,特別是高等学校地貌学研究的成果。这次会議按論文的性貭分为:河流地貌与区域  相似文献   

12.
薛攀皋 《科学通报》1960,5(1):32-32
中国科学院于1959年12月7—13日在上海召开了胚胎学学术会议。参加会議的有来自六十多个科学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和生产部門的代表和列席代表166人。这次会議检閱了我国胚胎学工作者的成就,交流了經驗,并且討論了今后胚胎学发展的向。会議共收到25个单位的67篇論文,这些論文絕大部分是大跃进以后的研究結果。其中围繞水产、畜牧、养蚕、医疗等实践方面提出的問題占40%,探索性的理論研究占60%。从数量看,联系生产实践的論文比重是不够多  相似文献   

13.
龔树模 《科学通报》1957,2(3):123-123
一变星会議 会議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1956年8月24日起,共4天,前3天完全报告变星方面的論文,第4天报告其它方面的,主要是太陽方面的論文,一共宣讀了29篇。出席会議的除我們外,有苏联、民主德国、波兰、荷兰、比利时、捷克和意大利的代表。民主德国Sonneberg天文台台长C. Hoffmeister报告了他在南非洲用13厘米远鏡目視观測  相似文献   

14.
刘秉陽 《科学通报》1956,1(12):56-56
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全国会員代表大会今年7月24—27日在北京举行。参加大会的有各地代表和科学工作者。大会以全体会議和專業小組仝議相結合的方式进行。本次大会共收到学术論文200篇,其中在大会上宣讀的有專題报告4篇和一般微生物学論文8篇,在各專业小组中宣讀的論文共60篇。所有宣读的論文都是一般微生物学工作者具有广泛兴趣的問題。  相似文献   

15.
《科学通报》1964,9(1):94-94
1963年全国病理学会年会中华医学会于1963年10月14—22日在成都召开了1963年全国病理学会年会。出席年会的正式代表共60人。会議收到論文313篇。主要討論  相似文献   

16.
《科学通报》1964,9(12):1129-1129
中国北部农田防护林学术討論会中国林学会于1964年,月19—26日在吉林白城市召开了中国北部农田防护林学术会議。出席会議的共59名代表。会議共收到論文84篇,会上宣讀了38篇。論文内容包括防护林的規划設計、林带結构和防护效益、树种选择和經营技术、扶育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科学界动态     
《科学通报》1959,4(24):834-834
全国地层会議 由中国科学院、地貭部、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都、冶金工业部和中国地貭学会联合召开的全国地层会議,于11月14—21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会議的有来自全国有关地貭方面的科学研究、生产和教学部門的代表478人,列席175人。以納利夫金院士为首的苏联科学院和苏联地貭保矿部的代表团也应邀出席了会議,并在会上致了祝詞。这次会議在經过两年多来的充分准备——組織一系列的現場会議,广泛发动准备报告和論文并編写地层对比表,正式会議前举行专題会議和預备会議——的基础上,获得了圓滿的成功。这是一次检閱我国十  相似文献   

18.
《科学通报》1963,8(3):70-70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論专业学术会議于1962年12月21—27日在北京举行。会議共收到学术論文报告54篇,在会上宣讀了29篇。其中薛景瑄的“脉冲系統的綜述”,王新民和呂应祥合作的“自适应系統的綜述”,及龔炳錚提出的“不变性原理的綜述”三篇綜述报告,引起了与会者极大的兴趣和热烈的討論。  相似文献   

19.
陈毅 《科学通报》1964,9(9):763-763
尊敬的朋友們、同志們: 1964年北京科学討論会已經胜利地閉幕了。这次会議,无論在交流学术經驗方面,在探討发展科学的道路方面,还是在促进各国科学家的友誼和团結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国人民为这次会議的成功感到欢欣鼓舞。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各国科学家們表示热烈的祝賀。这次会議是四大洲科学家检閱自己力量的会議,也是一次学术上丰收的会議。在这次会議上,各国科学家提出了許多具有高度水平的学术論文,这些論文是各国科学家辛勤劳动的結果,同时也是各国人民同自然界作斗爭、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作斗爭的經驗的反映。各国科学家在学术上的成就是来之不易的。特別是在那些刚刚取得独立的国家和現在仍然受着  相似文献   

20.
《科学通报》1964,9(9):844-844
輸电綫路导綫、金具学术会議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于1964年6月24—29日在江苏南京召开了輸电线路及金具学术会議。参加这次会議的代表共70余人,他們来自全国22个省、市,包括科学研究、高等院校和企业等部門。会議共收到論文70余篇。会議着重討論了輸电线路导线的結构、性能、振动、計算問題,以及金具的設計、制造工艺和施工机具等方面学术問題,討論分为导线和金具两个专业小組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